红网长沙5月27日讯(潇湘晨报记者 徐海瑞)长沙人,大作家,“假农民”,今天,有着这些标签的韩少功将做客省作协主办的“文学名家大讲堂”,在毛泽东文学院开讲“数码时代,文学的变与不变”。
在韩少功看来,社会变化太快了,这不仅影响了年轻人,也给文学带来了挑战。韩少功的个人创作也在受此影响,他不仅开了微博,还时常关注网络写手,“一些好的博客,我会盯着看。”
韩少功透露,今年内他将出版一部新的长篇小说。说到与此前作品的比较,他笑言,“不太好比,每一部作品都是自己的儿女,说谁最好,其它的都会不高兴。”
韩少功回乡做客乐了:“文学在湖南还死不了”
来源:华声在线-三湘都市报 :吴岱霞
5月27日,韩少功做客省作协主办的“文学名家大讲堂”,在毛泽东文学院开讲“文学在电子数码时代的变与不变”。华声在线-湖南日报记者 徐行 摄
湖南新闻网消息 据华声在线-三湘都市报报道,5月27日上午,毛泽东文学院报告厅里座无虚席,来自长沙的文学爱好者、大中专院校的学生将报告厅挤得满满的,他们是来听作家韩少功主讲“文学在电子数码时代的变与不变”,由此可见韩少功在家乡的号召力。据悉,这也是省作协主办的“文学名家大讲堂”第4场活动。
看到这么多人前来听讲座,韩少功一句幽默的话语让大家会心一笑:“这么多人啊!文学批评家不止一次宣布文学已死,我看文学在湖南还死不了!今天人气这么旺, 我有点惊讶。”
说起在数码时代下有点被边缘化的文学,韩少功判断虽然在数码时代,文学会因技术条件的变化而发生许多改变,比如创作方式、出版方式、甚至现在人们的阅读方式。他说:“一方面现在很多人在网络上创作,另一方面又有很多作家对于出版行业出现的大的结构性变化也不适应了。当年我还是无名,一本薄薄的小说随便一卖就能卖三四十万册,《人民文学》发行量是170万册,现在一个一本新书,小说能够卖到5万册,就能称之为畅销书。当然我们不可能回到没有电子的时代,我们只能适应它。”
但是,韩少功认为,“文学本质的东西是不会变的。就像诗人凭着他的几首诗,到处都能找到他的朋友、同道和饭局。诗歌不会消失,文学也不会消失。”
韩少功是湖南长沙人,16岁下放到汨罗当知青,发表知青文学作品《西望茅草地》而知名,后又因《爸爸爸》、《马桥词典》等作品让读者印象深刻,被称为最有可能写进文学史的当代作家。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