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君:今年春晚上演了样板戏《红色娘子军》,你怎么看?
俺:样板戏在艺术上是非常成功得。什么叫经典?能够穿透时空的就是经典。《红色娘子军》《智取威虎山》这些样板戏虽然时隔多年,社会环境发生很大变化,仍然有强大艺术感染力。这就叫经典,充分体现了艺术的魅力。
D君:有道理。
俺:与此相对照的是,80年代盛极一时的改革文艺,今天还有人看吗?今年春晚的《天下黄河99道湾》是改革文艺的巅峰纪录片《河殇》的主题曲。可是不但左派懒得批,连右派都懒得提。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改革文艺根本称不上艺术,连政治宣传都称不上,只能算粗劣的政治谣言,仅仅是空喊“中国人是劣等民族,应该做300年殖民地”云云。
D君:我还真不知道,没注意今年春晚的这首歌。
俺:但样板戏也是有问题的,最大问题是没有突出政治。
D君:样板戏不是讲政治挂帅吗?
俺:理论上是,实际上按理说当时最大得政治就是批走资派,但样板戏却没有批走资派的内容。如果分开看,每一部样板戏都是没有问题的,但合到一起作为一个整体,不能不说没有批走资派的内容是一个重大缺憾。相比之下,反倒是改革文艺虽然毫无艺术性可言,但当时却通过“突出政治”差一点让中国崩溃。
D君:文革时没有批走资派的文艺作品吗?
俺:有。电影《春苗》《决裂》《反击》《欢腾的小凉河》《盛大的的节日》《千秋业》等就是批走资派的,但是样板戏中却没有这样的作品。
D君:为什么会这样呢?
俺:其实1976年时左派计划了把一部分写和走资派斗争的电影改编为样板戏,但还没开始做就倒台了。而且,说实话当时也没有那个条件。
D君:怎么说?
俺:你看看写和走资派斗争的电影制作过程就明白了:《反击》制作好了以后,当时河南领导人找左派,不同意上映,因为和河南的事太像,左派考虑后同意暂不上映;《盛大的节日》里面有一个走资派把主席长征路上给的棉袄送人的情节,因为这个事是虚构的,引发了老干部不满,结果被迫修改;《千秋业》更惨,因为反映的是军队高级将领支持走资派的问题,八一电影制片厂一度拒拍……最后弄来弄去,大部分电影都是左派倒台后作为罪证上映的。
D君:当时左派搞文艺也真不容易。这也说明主席在世,左派力量对比就不怎么占上风,主席走了,就更悬殊了。左派并不是不懂妥协,只是力量悬殊,所以失败了。
俺:对。说到底,话语权还是力量对比决定的。虽然左派主持了10年文化工作,但就是文化界也没有真正占上风。当时左派虽然有毛主席的支持,仍然是举步维艰,不是不想把和走资派斗争做为样板戏的中心内容,而是做不到。
D君:没错,力量对比决定结果。
俺:不过,样板戏如果突出批走资派了,今年估计也不可能上春晚了。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
D君:明白了,再见。
俺:再见。
(欢迎关注我的微薄@今夜北方雨夹雪http://weibo.com/2530092075/profile?topnav=1&wvr=5)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