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现在被称为高满堂“农工商三部曲”的第一部[钢铁年代],当初叫[闯关东3],本来是延续[闯关东](李幼斌主演)系列的,是一个山东人参加了解放军,解放之后建设鞍钢的故事,但当年应该是播出政策上不支持系列剧集,所以才更名[钢铁年代]。
不过,因为[钢铁年代]的成功,高满堂又开始将其归入“农工商三部曲”第一部,然后又创作了[温州一家人],而[温州一家人]当初的名字也应该是“改革年代”之类的,播出通过时更为该名,然后又有了现在的[老农民]。
可以说,[闯关东]系列还是相当不错的,且一部比一部好,不但拍得好,演得好,价值观更是非常通达,有一种强烈的阳刚崇高之美;但,这种风格在出现“农工商三部曲”系列时就受到了损害,[钢铁年代]是写毛泽东时代的集体主义和英雄主义,骨子里流动的那种崇高是合乎审美规律的,到了[温州一家人],当李立群饰演的那个创业英雄的终极人生意境被锁定在“中国版的洛克菲勒”时,这种崇高美其实已经虚化,因为即使在美国文化里,洛克菲勒这种人也是在价值观上被否定的,为了赚钱无所不用其极,为了个人创富打破群体生态平衡,这样的价值观上的崇高感只适用于1980到2000年的中国,之后随着现实社会贫富悬殊的明显拉大,可以说过度的洛克菲勒主义必然成为社会进步的祸源--何况中国又与美国和西方社会不同,有着丰富的无产阶级革命和共产主义理想的基础,所以,我们在[温州一家人]里看到的现象就很扭曲,一方面李立群被成功表演成不屈不挠的创业英雄,另一方面他的创业之路释放着极端个人主义的气息,当然,这部作品作为文艺,还是说得过去的,看它的人也没有多少人太在意这种价值观的扭曲。
这次,到了[老农民],显然,编剧高满堂犯了更严重的错误,即,他完全沿着[钢铁年代]和[温州一家人]已经铺就的路子,既吸收了前者的表演和表现方式,又吸收了后者的价值观,岂不知在客观上这完全是两股道上的马车,也就是说,1949年翻身得解放的“老农民”其实与1979年之后发家致富的“老农民”其实已是两个阶级和两个阶层的事,他试图由牛大胆(陈宝国饰)一人统一之,表现了这个叫牛大胆这个农民在五六十年的历史中的两次“翻身”。
我在之前的评论中已经说过,若把当下中国农民命运寄托在“从老农民变成老地主”上,将是历史的悲哀,也是高满堂这一代知识分子眼界受局限的明证,是的,在改革开放之后,确实有大量的“老农民变成了老地主”,经济地位得到了莫大的改善,但另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又是一个阶层的新的老农民造就了一批老地主,或者说现在的那些老地主仍然依靠对底层农民的剥削才能成为老地主--也就是说,即使今天中国农村大量的老农民成为了老地主,这也没什么值得歌颂的--而且是必须得到警示的,因为那必然有更多的老农民更加的老农民。
关于这一代主流知识分子受到的这种局限性,又如张艺谋那一代导演中的大部分,始终将某种西方价值观奉为至上崇高,比如在[金陵十三钗]里张艺谋就片面地把用13名妓女替13名少女去死作为一种崇高感,却避而不见13个妓女的生命也是相同的生命。
还有,也是[老农民]的另一个致命错误,即为了表现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农民命运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高满堂将毛泽东时代中国农民的生活和命运完全写成一片黑暗,这显然是非常不现实的,毛泽东时代有毛泽东时代的问题,但也有那个时代积极的一面,而且,在某些方面和某种意义上说,毛泽东时代对农民命运改造的探索远比改革开放时代更有积极意义,更有诚意,本人即出身农村,上大学之前都在农村生活,就本人看到的和反思的,觉得高满堂这次是利用了文人手中的一枝笔,夸大了改革开放之前的“苦”,以衬托改革开放之后的“甜”,也不过是新式的忆苦思甜罢了,而忽视了对时下中国农民阶层的生活和命运做出更为客观的表现和思考,所以,这也让[老农民]这部剧缺少积极的意义。
我相信,正如高满堂自己表述的,他的创作意图是真诚的,但这真诚的意图也拗不地他们这代知识分子受到的局限,比如,[老农民]里对毛泽东时代农民的生活描述与抒情与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近似,但我相信,如果路遥能活到现在,若再续一个[平凡的世界],一定还会有新的思想和认知--此处可以参见贾平凹的[秦腔]。
说到高满堂这代人受到的时代局限,还有个比方,比如中国农村大约从10年前开始实行免除农业税,这一直被奉为胡温时代“最仁政”之处,看得出[老农民]对这项仁政的感情是感恩戴德的,但10年过去,我们又会发现,这样恩赐一样的仁政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底层中国农民的当下命运,而且,这项仁政本质上与市场和经济的某些原则背道而驰,今天或许农民因此受益,明天不知哪个时候,就会反受其害,当然关于此的更进一步道理,亦不在本文的讨论的范围。
所以,从表演上,从艺术上说,[老农民]还是一部说得过去的作品,但从思想价值上说,它是要得负分的,不及格的;当然,话说回来,在当下的电视剧观众里,真正想理解思想价值的观众太少了,有热闹就行了,好看就行。
试想,如果高满堂创作这部剧集没有那么大的雄心壮志,而只是命名为[牛大胆的故事],不冠以“老农民”这3个字,使之对整体的中国农民阶层不具有什么时显的代表性,就是表现了一个个体的特例,那也是说得过去的,所以说,从技术上说,将之命名为[老农民]也是今天它在价值观层面会引起如此之多的诟病的主要原因。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