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农民》一剧中,出现了农民做了一些小买卖被抓,生产队去河里捕鱼是是投机倒把,要割资本主义尾巴,都会被抓起来,这些从本人之闻与所见,里面所描过去的这些,完全混淆当时的事实的.
农民时时想做小生意?
要知道前三十年,自公社化后,一般农村不存在人们想去做买卖,也没有倒卖倒买想法,通做小生意的,都是城里或传统小生意人,他们常常走村串巷,当时在集体劳动最光荣的情况下,做小生意是没人羡慕的.不过小生意与现在一样,是合法的,糊口小生意只要登记,大一点的同样领证定税。而吃的方面除了三年自然灾害时,靠河靠海的农民,鱼与虾农捕的鱼虾卖不了几个钱,最多是自己吃,或送人,因为当时缺少主要是生畜肉、食油与衣布较为希罕,至于食品较现在单一,是因当时运输业与保鲜技术不发达,鲜吃食物无法相互调配。
倒机倒把是割资本主义尾巴?
投机倒把,一般是针对在国家物资相互掉配中,或在输入市场中,一些掌握物资掉配权的违法者,他们在价格中做手脚,或收取另一方的好处,或在物资数量中做手脚,套取物资归己,再由一些体制外小商贩帮其倒卖。这些投机倒把现象多在供销社、集体单位的物资掉配者,农村的物资与粮食的管理人员或调配人员.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受贿与盗窃,贱卖国家财富肥己的人.另倒卖金银与文物同也归为此类.而投机倒把,当时人人都可监督举报.
割资本主义尾巴,是前三十当时针对一些比公有过大的一些私人工业,而农村是针对一些私人的过多的自留地,一些与公有相抵触的产业,因其影响农民在集体生产的积极性,针对实行缩小或限制.当然,1972年在这一过程,一些地方出现一刀切,或一些地方发展到去限定到每户家里养几只牲畜的负面现象,但也是极少数的零星现象,当时这种苛刻现象就遭到村组织的反对,各地反映到省党委,各地省党委也纷纷批判这种过激现象.据王震将军说,当时毛泽东就反对极端现象,说,“尾巴割了会流血,怎样都要留一点嘛”,因此,一刀切与苛刻现象只是持续很短的时间,村里的自留地约一年后又可以耕种,所以说割资本主义尾巴与投机倒把不是一回事.
搞副业是投机倒把?三十年不知肉味?
《老农民》剧中说生产队搞副业,是倒卖倒买,会给批判,这更加胡说八道.自三年灾害后,全国吸取教训,对于副业是每条村生产队必搞的,是生产大队产业,各小生产队都可派人进这些村企工作,从鱼塘,养猪到蔬果无不尽有,收获则交供销社向城市掉配,如此农民可获多余补助,增了收入。到了七十年代起,各村生产队搞副业更是常常比先进比富裕。每到节日这些副的产品,村里就把剩余的分给农民,鱼肉有时吃不完,只能送城里的亲戚(此为笔者亲身经历),如果没有这些农副产品,当时人们所用的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成?三十年来全都不知肉味,每人都吃不饱,六、七十年代历史增加最快的4亿人口,难道是喝西北风长大的?《老农民》剧演成三十年农民如同不知肉味,一提肉就吞口水,把生产队搞副业说成是违法,说成是投机倒把,完全是无限夸张颠倒和张冠李戴。
剧中的:乡村自解放后一直动荡?地主富农没有出头日?干部都是黑的?
而事实是,自解放后,在土改初,因为一些与国民党勾结的反动地主与土豪没彻底清除,情况复杂下,有出现逃亡与过度至人死亡事件,但之后是一遍安宁,因为地主阶级接受了监督与改造,几乎融入农民群体,除文革间一些武斗迁动过一些城边村外,有过几场批判会,或他们的生活习俗会被监督,没有出现过多少至人死亡事件.而解放后村干部原大多是同村的贫农任职,虽然出现过对地主富农的歧视,分工时其子女也曾感到排挤的压力,但中国人的村庄共住的人,往往是有血亲,宗族关系,讲血统的中国人大多都是不敢太过份的。70年代开始一些地主富农子女接受改造后也有进入村内领导人之列,他们并非整个三十年全被压制,而外来的乡镇干部更是与农民是团结的,他们常常下乡免费帮农民干活,与农民不存在矛盾,运动波及只是干部之间的思想斗争,再有就是城市学生,那时政治舆论中农民地位很高,干部是不敢惹农民的。剧中所演的农民之间勾心斗角,干部对农民心狠手辣,哪里是我们当时纯朴的中国的农村?干部也不是一个刚解放,一心为民搞建设的样,完全是把现在幻想的清宫戏里的权力与利益之争演到农村去了。
诚然,前三十年各种运动中,当时人们文化水平不高,一些传统劣性,工作方法操作笨拙,导致一些极端和狂热现象,我们有必要反省,但总的来说,当时党的政策与干部都是一心为农民的,出现缺口也很快纠正,因此,不能将一些错的工作方法怪罪到正确的政策上来,颠倒是非.重述历史者更要尊重历史,怀着仇恨虚无地涂鸦历史,只有让历史不好的部分再度轮回。因此,笔者今天无论如何都要说真话,那时的青山绿水,一口一口放心的食物,私隐公张,人与人之间纯如白雪的互助情感,正是是我们应该珍惜的,也正是我们当今丢失,该重新提倡的,当下反省的要比过去多的多,所以抹黑我们这代人的子虚乌有之剧《老农民》当休矣.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