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第五章 挺身立气,不改其守
终于写到了你。历史早已翻过无数页了,你依然是你。
柳黪灵魂站在宇宙深处朝着我的房舍窥望,我知道他很激动,因为我亦如此。我的思绪有些发狂,我的心跳正在加速,我的手指已经开始瑟瑟地发抖了。我们都知道你的人品和你的成就。你不仅属于柳氏西眷,你更属于华夏民族。你不仅推动了唐代古文运动,而且还参加了永贞革新。你的成就不仅仅是散文,还有哲学,还有天对。只有你才能回答屈子的疑问。我怕我写不好你,不仅会影响你的声誉,还会影响人民的情绪。我知道以我的学识我写不了你,但是我又不能不写你。这既是我的贪欲,又是我的落败。但是我还是不能不写你,那是柳黪灵魂给予我的重托,给予我的厚望,亦是我本应承担的一种责任。那么就让历史去做结论吧。我只写这样一个导引,让人民怀念你,让新时代怀念你。
壹
所有作为都因受了父母的熏陶
柳宗元,字子厚,生于唐大历八年即公元773年,卒于元和十四年即公元819年,享年四十七岁,祖籍唐代蒲州解县。解县,古属河东郡,天宝至德年间曾经恢复河东郡旧称,因而人们尊称柳宗元为柳河东。柳宗元曾任礼部员外郎,唐初称仪曹郎,因而人们又尊称柳宗元为柳仪曹。柳宗元晚年贬柳州任刺史,因而人们尊称柳宗元为柳柳州。柳宗元说:柳族之分,在北为高。充于史氏,世相重侯。柳宗元祖上历代高官大僚,八世祖柳僧习曾任北魏扬州大都督,七世祖柳庆曾任西魏骠骑大将军,六世祖柳旦入隋摄判黄门侍郎,五世祖柳楷仕唐,任济房兰廓四州刺史。关陇集团在成唐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柳宗元的高祖柳子夏在唐初任徐州长史。因为柳亨为高祖外孙女婿,所以唐太宗跟柳亨说:与卿旧亲,情素兼宿。高伯祖柳奭在唐高宗朝为宰相,同朝柳氏并居尚书省达二十二人之多,成为鼎盛。
柳氏家族的命运与唐朝的政治相关联,家族变化与国家变化成为柳宗元政治态度的重要因素。后宫以及权贵的权争,因唐高宗立嗣而激化,最终武则天得宠,柳奭被一贬再贬,最终以潜通宫掖谋行鸩毒之罪被除,斩杀象州。从此这一支柳氏一蹶不振。
柳宗元的父亲柳镇,为典型的文人官僚,长期游宦四方,内外历职。柳镇非常有学问有见识,富于正义感,政能文才,相当杰出。柳镇长年屈沉下僚,对现实社会有相当深刻的了解,对官场腐败以及黑暗有切身的体验,写过不少抨击权奸抒发愤懑的诗文。
柳宗元欣赏父亲的品格、学识还有文章,深受熏陶。柳宗元称赞父亲得《诗》之群,《书》之政,《易》之直方,《春秋》之惩劝,以植于内而文于外,垂声当时。柳镇精于儒学,身体力行,激进用世,刚正不阿,在践履方面当是柳宗元的学习榜样。柳镇正直敢言,不阿权贵。南方避难期间,曾任六合县令的叔祖父得罪了宦官,屈死公府,朝廷还要追究,柳镇立即乔装改扮,步行四千余里,上告朝廷,终于推翻了冤案。
柳宗元说,父亲在军旅及府县担任吏员,级别不高,与社会底层交往较多,这让他洞达世务,乐观处事。柳宗元在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里说:天宝遇乱,奉德清君夫人,载家书隐王屋山,间行以求食,深处以修业,作避暑赋。说的就是安史之乱柳镇带母亲到王屋山避乱,随行从弟子侄一大群,柳镇就给孩子们讲《左氏春秋》《王氏周易》,从而衎衎无倦,以忘无忧。后来举族逃往吴地,一家老小无以为食,柳镇便独自骑上毛驴,到处乞求仁者冀以给食,其间虽遇凶险但无愠色。
安史之乱平定之后,柳镇献书朝廷,被朔方节度使郭子仪聘用为节度推官,专掌书奏,进大理评事。柳镇依据军旅生活作《晋文公三罪议》及《守边论》,虽有流传,今已不得一见。柳镇还因议事确直,势不能容,被表奏授任晋州录事参军。谁都知道,晋州刺史为郭子仪部将,少文而悍,酣嗜杀戮,吏莫敢与之争,只有柳镇独抗以理。某日,有人即将被无辜打死,柳镇愤然而起,用身体挡住挥舞的皮鞭和棍棒,气得刺史摔桌子,掀床席,而柳镇满腹正气,仍不屈服。
德宗贞元五年,柳镇得殿中侍御史之任,恰遇穆赞审理已故陕虢观察史卢岳遗属分财一案。卢岳小妾裴氏有子,而卢妻分财却不给裴氏子。裴氏上告朝廷。御史中丞卢佋是宰相窦参的党羽。卢佋偏袒卢妻,胁迫穆赞给裴氏定罪。穆赞不同意,卢佋竟然诬告穆赞受贿,还将穆赞逮捕下狱。穆赞弟弟穆赏愤然上诉,依照惯例由御史台殿中侍御史柳镇、刑部员外郎李觌、大理寺大理卿杨瑀会审,三人不顾权奸淫威,为冤狱平反,从而得罪了窦参。窦参报复,借故贬柳镇为夔州司马。贞元八年,窦参获罪,柳镇恢复殿中侍御史之职。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柳镇回答:警世,让为相者不敢持威以济欲,为长者不敢怀私以请间。
窦参不仅报复柳镇,还牵连柳宗元,不让乡里保荐他参加进士考!贞元九年,柳宗元登进士第,核查有无朝士子冒进时群臣上奏柳宗元是柳镇的儿子,唐德宗听言无不感慨,说:吾知其不为子求举矣。可见柳镇的人品早被朝野上下认可。贞元十二年,柳宗元为叔父作《故叔父殿中侍御史府君墓版文》,追溯先父柳镇的精神世界时情致入理,无限感慨,写道:以纯深之行端直之德,名闻于天下。其实柳宗元又何曾不是这样为人行事的呢?
柳宗元的母亲卢氏,出身范阳。卢氏祖上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田氏代齐,卢高两氏被驱逐,散居燕秦两国之间,主要一支聚集范阳。柳宗元在《太夫人河东县太君归祔志》记述,卢夫人七岁,通《毛诗》及刘氏《列女传》,斟酌而行,不坠其旨。因而柳镇说:吾所读旧史及诸子书,夫人闻而尽知之无遗者。卢夫人是一位贤妻良母,仅凭记忆,教导年幼的柳宗元诵读文史诗词古赋。正是母亲的这种教育,柳宗元才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柳宗元在《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里说:太夫人实有全德,为九族宗师。用柔明勤俭以行其志,用图史箴诫以施其教。太夫人以诗礼图史及翦制缕结授诸女,皆为名妇。柳镇常年在外为官,卢夫人奉迎柳氏家族远亲,敬之如臣事君,慈之如母畜子,友之如兄弟。有灾患时,岁恶少食,卢夫人不自足而饱孤幼。柳宗元遭贬,卢夫人年近七旬,仍随柳宗元远赴永州,身处恶劣环境却不露忧色,悉心照料柳宗元。不仅如此,卢夫人还教育柳宗元明者不悼往事。在永州,卢夫人自始至终都未偿有戚戚也,透露出宽厚的胸怀和深沉的母爱。
贰
为什么你的性格与人不同
你的确与人不同。我赞赏你的人品,号召人民学习你的人品,直面任何艰难困苦,坚定不移地走向自己确定的方向和希望。
韩柳文章李杜诗,这是唐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李杜的诗歌照亮了华夏诗坛,韩柳的文章一直影响着华夏文坛。以安史之乱划界,盛唐诗歌,中唐文章。所谓中唐,一般指唐代宗大历年至唐宪宗元和末年,其间有五十几年,历经唐代宗唐德宗唐顺宗唐宪宗四朝。柳宗元的一生恰好贯穿了这一时期。
南北朝至隋唐,是民族大融合时代,不同民族通婚相当普遍。陈寅恪说过这样一句话,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说的就是这种情形。因此,隋唐没有那么多禁忌和礼数,思想开放,吸纳四方。而儒家说道太多,以至于影响了汉人吸收外国的先进思想。其实我们痛恨儒家,并非痛恨它的主体思想,而是痛恨它的封建思想、迂腐思想和保守思想。胡人对有唐一代社会风气影响极大,续汉书说:灵帝好胡饼,京师皆食胡饼。安史之乱,唐玄宗逃难吃不上东西,杨国忠就从市场上给唐玄宗买胡饼吃。唐朝还流行胡床,就是那种可以躺坐的折叠椅。胡人善歌舞,流波送盼,给人以妩媚。白居易诗曰:中有太真外禄山,二人最道能胡旋,说杨贵妃和安禄山都喜欢跳胡舞。
藩镇起始唐玄宗设立的节度使。藩镇之间有时互相攻伐,有时拉帮结伙一齐向朝廷发难。后来藩镇世袭,为所欲为。安史之乱虽然平息,藩镇之患却已深深植根唐朝社会。柳宗元的童年就是在藩镇作乱中度过的。武元衡反对藩镇,却也不支持永贞革新。柳宗元遭贬再贬,都与武元衡有关。史说柳宗元与武元衡有嫌。武元衡之怨恨,责任不在柳宗元,而在他的政治取向。武元衡遇刺,柳宗元在柳州任上,听说之后作《古东门行》,云:赤丸夜语飞电光,徼巡司隶眠如羊。当街一叱百吏走,冯敬胸中函匕首……魏王卧内藏兵符,子西掩袂真无辜……绝肌断骨那下补,万金宠赠不如土。可见柳宗元待人之宽厚。对于武元衡,刘禹锡作诗:“适来行哭里门外,昨夜华堂歌舞人”,很有讽刺意味。而元和八年,武元衡回朝为相,刘禹锡又作《上门下武相公启》诗,官样应酬。而《柳集》却找不出这类文章。刘禹锡还曾作《酬淮南牛相公述旧见贻》诗,自称寻为丞相扫门人。这对柳宗元来说是绝对不可以做的事情。但刘柳的确又是生死之交。刘柳二次遭贬,刘禹锡被贬播州,那是地处贵州的蛮荒之地,柳宗元上表请求以柳易播。柳宗元去世托孤,刘禹锡最终将故友之子周六即柳告抚养成材,咸通四年登进士第,官仓部员外郎。
朝臣段秀实痛斥邠州朱泚反叛被杀,属朝臣大节,柳宗元认为这件事理应记入史册。贞元十年,柳宗元借看望叔父之机去邠州寻访段秀实逸事,撰《段太尉逸事状》及《与史官韩愈致段秀实太尉逸事书》,说太尉大节,古固无有。然人以为偶一奋,遂名无穷,今大不然。柳宗元寝食难安,却因为韩愈调离史官而搁浅。直到宋朝,宋祁将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写进《新唐书》,我们才得以了解这段铁骨铮铮的感人故事。
叁
脆弱的永贞革新
尽管失败了,但你依然是真正的革命者。因为你和同仁针对的是朝廷弊政,因为你和同仁瞄准的是官僚,因为你和同仁革除的是贪腐,因为你和同仁攻击的是压榨。正是捶捍到了他们的痛处,方才引发垂死挣扎。这绝不能怪你们,要怪就怪腐朽沉积得太深。你们虽败犹荣。
永贞革新是今人的提法。永贞革新的始作俑者是王叔文。《旧唐书》说他知书,好言道理。柳宗元说,叔文常言人间疾苦,以道合于储后,凡十有八载,为人坚明直亮,有文武之用。王叔文在东宫侍奉太子李诵十八年,君臣相交相知甚深。书载:太子尝与侍读论政道,言宫市之弊,诸生称赞,叔文独无言。太子谓叔文曰:向论宫事,君独无言也?叔文曰:皇太子之事上也,视膳问安之外,不合辄预外事。陛下在位岁久,如小人离间,谓殿下收取人情,则安能自解?太子曰:苟无先生,安得闻此言!重之。王叔文与韦执宜、吕温、韩晔、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陆质、王伾、凌准十数人定为死交。看来,王叔文很有城府,与太子谋划革新并非心血来潮,人事方面早有布局。
唐德宗死,宦官怀揣遗诏,三日密不发丧。危难之时,王伾以翰林待诏入住皇宫。书载:内中商量,所立未定。面对诡词,众莫敢对。翰林学士凌准独抗危词,王伾一旁助势。太子知人情忧疑,紫衣麻鞋,力疾出九仙门,召见诸军使,人心粗安。病弱的皇帝就这样在革新派的扶架之下登上了皇帝宝座。
唐顺宗继位,立刻任命王叔文为起居舍人,充翰林学士。翰林学士承命撰拟任免将相以及册后立太子文告,有内相之称;任命王伾为左散骑常侍,充翰林学士,在内廷走动。王叔文引用韦执宜为宰相,主持外廷。又引荐柳宗元、刘禹锡、陆质、韩晔、韩泰、陈谏、凌准等人同襄朝政。柳宗元为礼部员外郎,专管诏书和奏章。唐顺宗中风失音,朝廷大事均由王叔文、柳宗元等人主理,革新迅速施政:
首先除臃免税。唐顺宗正月二十四日即位,二月初六日即罢除翰林、阴阳、星卜、医相、覆棋诸待诏32人。二十四日又罢除各种杂税乱赋和例外进奉,免百姓历年拖欠诸色逋负。史载,免除诸色课利租赋钱帛共526841贯,还禁止寺观选买乳母,放还宫女教坊女乐900余人。施政伊始即诏停内侍郭忠政等19人正员官俸钱。史家说,这是中晚唐绝无仅有的大事。韩愈的《顺宗实录》不敢记载,《旧唐书》《新唐书》也不记载,侥幸《册府元龟》记载了,让今人得以一窥。
其次罢宫市,禁五坊小儿。宫市说是替皇上采买,事实上却成为宦官抢掠百姓财物的借口。《资治通鉴》记载:贞元年间长安置白望数百人。白望者,言使人于市中左右望,白取其物不还本价。白居易作《卖炭瓮》,讽刺苦宫市,一车炭千余斤,半匹红纱一丈绫。替皇上饲养猎鹰猎犬的官署叫五坊,百姓称五坊当差为小儿。五坊小儿和白望一样为非作歹。《资治通鉴》记载:五坊小儿,张网大门不许出入,张网井上使不得汲,近之辄曰惊供奉鸟雀,痛殴。出钱物求谢,乃去。永贞革新罢除了弊政,人情大悦。
第三贬惩李实,召用贤臣。李实出身皇族,任山南道节度判官之后克扣军士衣食。任京兆尹,持宠为非作歹。贞元十九年长安大旱,饥荒遍野,李实却聚敛进奉,以固恩顾,还上书说:今年虽旱,而谷甚好。强迫百姓按照丰年纳租纳税。艺人成辅端作辞讽刺:一顷麦苗五石米,三间堂屋二千钱。李实听说了,竟以诽谤朝政罪将成辅端活活打死。贬李同时,王叔文选贤用能,用抚州别驾姜公辅为吉州刺史,汀州别驾苏弁为忠州刺史,诏名德才望陆贽入京。
第四掌控盐铁转运权。先前李锜兼任盐铁转运使,趁机中饱私囊。地方官吏亦假借进奉,抬高盐价,搜刮民脂。王叔文罢免李锜,任用杜佑,自己充任度之盐铁副使,控制盐铁。刘禹锡为转屯田员外郎判度之言铁案,帮他署理。盐铁使月进钱和额外进奉都罢除了,老百姓自然欢喜。
第五遏制藩镇。韦皋自持重臣,遣刘辟告诉王叔文:太尉使辟致微诚于公,若与某三川,当以死相助;若不与当有以相酬。王叔文听后大怒,严词拒绝。然而,此时革新已经四面受敌,形势严峻,王叔文勇气可嘉,可惜缺乏权谋和应变。
第六谋取宦官军权。王叔文谋划夺取宦官神策军兵权,却让老将范希朝为神策军左军,让韩泰为行营行军司马,控制禁军。《实录》记载:待边将来报,发觉兵权已被人夺,具文珍大怒:从其谋,吾属必死其手。且密告诸将:无以兵权属人。待范希朝至奉天,诸边将谁都不见。奇怪,怎么会因为走漏消息而导致失败呢?真是太幼稚又太可笑。然而何以至此?史载,范希朝原本就是宦官夙将,想必与神策军早有密切交往。唐宪宗继位,范希朝不但没有受到牵累,反而升任右金吾大将军,其中奥妙并不难想象。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宦官权势早已巩固,别人很难撼动。王叔文失手,加速了永贞革新的失败;错用一个范希朝,直接就把自己剿灭了。当然,永贞革新失败的原因很多,但最重要却是宦官和藩镇作梗以及革新派内讧。基础脆弱以及施政错误无非加剧了矛盾。尽管历史经常出现偶然性,倘若判断失误、行为不慎,依然能够让任何革新走向反面。
《资治通鉴》记载了革新者们的精神面貌以及如火如荼的革新场面:谋议唱和,日夜汲汲如狂。追求利益者们和追求职官者们都来凑热,王叔文等十余家门前昼夜车马如市。求利者夜宿饼肆酒垆,掷千斤而不惜。然欲望不能实现立即反目成仇,攻击改革。在宦官、藩镇以及旧臣的合力围剿之下连皇帝都被迫退位了,更不用说其他人的最终结局了!柳宗元被贬永州,深刻反省了永贞革新失败的原因。他说:末路孤危,厄塞臬兀,事既壅隔,狠忤贵近,狂疏缪戾,蹈不测之辜,群言沸腾,鬼神叫怒。加以素卑贱,暴起领事,人所不信。射利求进者填门排户,摆不一得,一旦快意,更造怨讟,以此大罪之外,诋诃万端,旁午构扇,尽为仇敌,协同同攻,外连强暴失职者以致其事。
历史自有公道。清代学者王鸣盛认为,王叔文是一代伟人,永贞革新使贞元弊端廓然一清。章士钊则说:依史实观之,叔文即八司马,八司马即叔文。元和四年柳宗元作《六逆论》说:若贵而愚,贱而圣且贤。就是因为这个,贱而圣且贤妨碍了贵而愚。不言而喻,这是国家治理原则。同样,使亲而旧者愚,远而新者圣且贤,还是因为这个,远而新者取代了亲而旧者。不言而喻,这仍是国家治理原则。柳宗元敬佩王叔文的为人,虽人遭受贬谪而终不悔。在永州,柳宗元作《吊苌弘文》。苌弘,周大夫。史书说孔子尝从问乐,苌弘强调周室,结果被周人杀了。大夫死忠兮,柳宗元这个吊赞实为王叔文所发。自古有一死兮,贤者乐得其所。显然在说王叔文死得其所,他同上古贤人一样会被后人永远传颂。
自古直道,鲜不颠危,祸之重轻,则系盛衰。柳宗元在柳州作《祭穆质给事文》,感慨自古正值做事的人多遭排挤和贬黜。穆质,河内人,柳宗元父辈先友。穆质为官正值,挺身立气,不改其守。穆质曾有意为柳宗元洗清罪行,适因坐累左迁,未酬其志。这是柳文里除吴武陵之外,唯一敢向柳宗元实施援手的人。永贞革新的参与者,与先秦的商鞅以及清末的戊戌变法者一样,都付出了鲜血与生命的代价。柳宗元一代宏才,生生地被奸佞们害苦了,被皇权压死了。
贬官是罪臣,戴罪之身形同囚徒。《太平广记》说:凡被贬官者连家都不能回,直接押解出城奔向驿站。遭贬家眷一同随行,扶老携幼,还有差人押解,画时计数,翻山越岭,日走三百里。诗人张籍《伤歌行》描写了柳宗元岳父杨凭贬临贺尉的情形:皇门诏下促收捕,京兆尹系御史府。出门无复部曲随,亲戚相逢不容语。辞成谪尉南海州,受命不得须臾留。身着青衫骑恶马,中门之外无送者。邮夫防吏急宣驱,往往惊坠马蹄下。这种惨烈的场面实在让人心惊胆颤。
肆
今不得志,著述传后
你无怨无悔,承担了失败者的罹难。你至死都没有屈服,这让你更加显得伟大与可爱。失败者的荣光丝毫不弱于胜利者的荣光,甚至比他们还要光彩夺目。
永州地处今天的湖南、广东和广西三省交界处,远离唐朝京城长安三千五百里,辖零陵、祁阳、湘原、灌阳四县,州治零陵。境内有九嶷山,湘江与潇水在此汇合。人烟稀少,相当荒僻。柳宗元在他的《与李翰林建书》里面说:永州于楚为最南,状与越相类。仆闷即出游,游复多恐。涉野有蝮虺大蜂,仰空视地,寸步劳倦。近水即射工沙虱。含怒窃发,中人形影,动成疮痏。射工也称射影,传说从水中射人,中者生疮,厉害的连射中人影也会生病。沙虱是虫怪,传说会害人。受罚之人不是官吏,而是囚徒。
在永州,柳宗元住无居所,还是在浮屠重巽的帮助下住进了龙兴寺。柳宗元并不沉沦,而是深入民间,访贫问苦,与农夫渔夫船工交朋友,写出了《捕蛇者说》等一系列具有人民性的好文章。他与山水为伍创作了《永州八记》等名文。
永州八记指《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潭记》《小石城山记》《袁家渴记》《石渠记》和《石涧记》,始创文人游记之先河。历代学者没有不称赞柳宗元山水游记的,更有人赞曰:千古绝调,文学绝境。
《柳宗元集》有一篇小序,专论饮酒。这就是元和四年作于永州的《序饮》。这一年,柳宗元买下钴鉧潭西一座山丘,作《钴鉧潭西小丘记》,名曰愚丘。稍微作修整,柳宗元置酒溪石邀朋友饮酒。《序饮》记述了这次饮酒过程以及柳宗元对饮酒的看法。酒令是饮酒游戏,东晋以来相当盛行。一人为令官,其他饮者听其令,违者罚酒。据说后汉贾逵曾撰《酒令》,但已亡佚。清俞敦培有《酒令从钞》四卷。
古称少饮曰饮,多饮曰食。杜甫作《饮中八仙歌》,唱到: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喝了酒,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了。柳诗有《饮酒》篇,这样写道:举觞酹先酒,为我驱忧烦。须臾心自殊,顿觉天地暄……尽醉无复辞,偃卧有芳荪。彼哉晋楚富,此道未必存。喝了酒,感觉天地都暖和了。喝醉了,就躺在地上,闻闻青草的气息,什么富贵官爵,哪儿有饮酒痛快!放弃虚浮吧,放弃繁文缛节吧,除了不雅,全是快乐,这对君子颐养心志来说不是大有裨益吗?柳宗元谦谦君子,蔑视王朝,苦中作乐,不似阮籍,醉酒消愁,醉酒玩世。
韩愈说十年永州困厄让柳宗元文名后世,就是一生为将为相也无法与之相比。这话似乎有道理,却也无道理,关键是柳宗元始终没有被困厄所压倒。韩愈的话应验了历史,多少显赫将相都已隐没,而柳宗元仍鲜亮地活在后人心中。南宋加封柳宗元为文惠昭灵侯,告词说:文章百世之师。名高唐室,其才足以命世。
韩柳古文运动,反对的是南朝言之无物的散文和骈体文,从而引发了文道之争。其实早在南朝就已经有人反对不行古风了。北朝的苏绰,唐初的陈子昂,以及后来的萧颖士、李华、独孤及、柳冕、梁肃也都谈论过文道,只是他们没能像韩愈柳宗元那样旗帜鲜明地提出文以载道和文以明道的主张,继而大张旗鼓展开推行。古文运动从初始到大唐已经有二百多年历史了,最后由韩柳推向高潮。韩柳提倡古文,却不提倡把古文恢复到先秦两汉,而是革新。
韩愈主张道统。汉语文以道统自居,推崇司马迁。韩愈强调文载孔孟学说。韩愈的文章气势磅礴,但思想保守。他说:君者出令;臣者行令;民者出粟。君不出令失君,臣不行令致民,民不出粟则诛,毫无进步性可言。又说,义蕴已为周秦两汉儒者发挥殆尽,无多可言。韩愈笃信道,却不能像柳宗元那样深究其理,因此提不出新说。苏轼说:韩愈之于圣人之道,盖亦知好其名矣,未能乐其实……往往自叛其说而不知。韩愈曾在《答李翊书》里倡言: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郭绍虞辨析:道家载道,古文家明道。载道则文是道的工具,明道则文是道的流露。朱熹说:韩愈做官临政,无甚可称,只是要讨官而已。柳宗元是思想家,思考比韩愈广阔深厚,对儒学的研究远胜韩愈。柳宗元一生遭贬,远离权力中心,往往以叛逆者形象发声。柳宗元立足儒学,坚守大中之道,与韩愈的儒道并非一回事。柳宗元不以文沽名钓誉,也不像韩愈为了当官,而是投身社会实践,追求辅助时政,惠及百姓。
古文运动经韩愈柳宗元的倡导与率先垂范,发生了深刻变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曾经有人尝试创新古文,终因能力不足而作罢。柳冕说:小子志虽复古,力不足也。而柳宗元做到了,贬放成就了柳宗元的文学辉煌,他用自己的文学实践推动和影响了古文运动的发展。
最能代表柳宗元文学成就的是他的山水游记和寓言小品,他使这些文学样式走向成熟,也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有今人评论柳宗元山水游记说:柳子厚山水游记,似得陶渊明冲淡之趣,文境最高,不易及。高洁、深幽、凄清是柳宗元游记的主调,这与他的为人和心境有关。魏晋以阮籍为代表的竹林七贤,为避祸而寄情山水,纵酒装疯,强为谈玄说远,臧否人物,消极避世,显然不能与柳文游记同日而语。屈子常年放逐山水,以楚式骚体记述,抒发情感,千古咏唱如新。柳宗元游记虽然也充满了骚赋的血脉,却已是截然不同的崭新文学样式了。这些让柳宗元的游记如丝竹,如墨玉,有声有色。永州八记,字字珠玑,如诗如画,就像他在《愚溪诗序》里所说:清莹秀澈,锵鸣金石。直到今天,人们读了还是那样快人心魄。
诗歌从诞生那一刻起,就是达情言志的载体。畅达情致者为能,言达天下者为佳。诗歌虽然是语言艺术的最高形式,但诗言志,精神才是诗风诗貌的基础。荆轲、项羽、刘邦都不是诗人,而他们却都有诗流传于世。诗歌随情而吟,透着精神和气势,跨越几千年。柳宗元与归隐诗人不同,信奉大中之道,无悔永贞之举,游山水只是缓解贬谪苦闷,至死未忘仕进用世。因而《江雪》成为了他的代表作: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短短二十字展示了诗人的人格风貌,成就了传颂千古的绝唱。
伍
心存老百姓,柳州亦可为
元和十年正月,柳宗元忽然接到诏书,朝廷召他进京,心中猛然一阵惊喜。亲友为他饯行,他却忧心忡忡。驿站当夜,心潮起伏,挥笔而就《离觞不醉至驿却寄相送诸公》诗:无限居人送独醒,可怜寂寞到长亭。荆州不遇高阳侣,一夜春寒满下庭。独醒之典,援引屈原《楚辞•渔夫》: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高阳侣,是说晋山简为征南将军,都督荆湘交广四州军事,成天醉饮高阳池。郦食其说: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念此,柳宗元百感交集。走到霸亭,情感汹涌,口占七绝,云: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归人。诏书许逐阳和至,驿路开花处处新。
此时,凌准和韦执宜已死贬所,程异在元和四年重用,因此这回诏返的只有柳宗元、刘禹锡、韩泰、韩晔和陈谏等五人,却全无悔罪之意。而唐宪宗、宰相武元衡更未忘却十年之前的仇怨。三月,刘禹锡邀请柳宗元等人去玄都观赏花,情有所触,不能不发,即吟七绝: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两句戏谑,激怒了唐宪宗和宰相武元衡,继而五人再贬。刘禹锡流放播州最为荒凉,况且还有八旬老母。柳宗元欲请于朝,愿以柳易播。危难之中见真情。舍己救友,今有几人?多亏御史中丞裴度伸出援手,刘禹锡改任连州刺史。刘禹锡真是太率性了,十四年后进京再游玄都观,性情又起,作《再游》:百亩中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独来!小人不见了,好友不在了,谁能无感慨呢?性情之作又让刘禹锡付出代价,不得不到东都做官去了。
刺史,是一州拥有实权的长官。柳宗元一到柳州,就着手修复大云寺和孔庙,以神道设教,改变当地落后民俗。韩愈感染,说:柳侯为州,不鄙夷其民,动以礼法。三年,民各自矜奋,曰:兹土虽远京师,吾等亦天氓,今天幸惠仁侯,若不化服,则我非人。因而老少相教,莫违侯令。民业有经,公无负租,流逋四归,乐生兴事。宅有新屋,步有新船,驰援洁修,猪牛鸭鸡,肥大蕃息;子严父诏,妇顺夫指,婚嫁葬送,各有条法,出相弟长,入相慈孝。先时民贫,以男女相质,久不得赎,尽没为隶。我侯之至,按国之故,以佣除本,悉夺归之。大修孔子庙,城郭道巷,皆治使端正,树以名木,柳民既皆悦喜。
《柳集》有《井铭》篇,记载柳宗元在柳州打井的事情。在柳宗元来之前,始州之人,各以甖甈,负江水,莫克井饮,崖岸峻厚,旱则水益远,人陟降大艰。雨多,涂则滑而颠。元和十一年,柳宗元在城北打井,寒食冽而多泉,邑人以灌。其利悠久,造福于民。柳宗元还在城西北种黄柑,作《柳州城西北隅种甘树》诗,说:手种黄甘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方同楚客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柳宗元还种柳树,作《种柳戏题》诗,说: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好作思人数,渐无惠化传。柳宗元去世,人民在罗池建柳侯祠表达感恩。今日柳侯祠还在,已经辟为柳侯公园,继续供人瞻仰。
陆
谁人曾敢做天说与天对
翻开史册,春秋战国,诸侯纷争,百家争鸣,出现一大批思想家。同是乱世,而中唐却有成千浪漫诗人伴着闹闹哄哄的佛道,泛滥各色迷信和天命邪说。整个唐朝思想空寂,唯独出了柳宗元这样一个大思想家。
柳宗元的哲学思想概括起来有两个方面:一是唯物主义和无神论;另一是“势”说社会发展观。柳宗元根本不迷信神仙鬼怪算命说梦,且一生与天命论相对,这在中国思想史上相当少见。
《天说》撰著于永州后期,是柳宗元哲学思想的奠基之作,也是柳宗元哲学思想成熟的标志。《天说》并非天说天论,而是柳宗元说天论天。天道尊远,人不可及。不论儒释道,还是圣人贤达,都满怀神秘敬畏待天。他们信奉天命,又不敢说天,忌讳说天。而柳宗元作《断刑论》,胆大如雷,说从古到今,所以言天者,都在愚弄百姓,语出石破天惊,直接道出这里面的真谛。
《天说》是一篇数百字短文,分上下两部分,上篇引韩愈说天论道,下篇辩说。韩愈的话,传说是他贬阳山令时与柳宗元说的牢骚话。多年以后旧话重提,显然与韩愈讽刺永贞革新有关。甚至引发刘禹锡连写三篇文章论说此事。韩愈认为,天能赏功罚祸。天闻其呼且怨,则有功者受赏必大矣,其祸焉受罚亦大矣。神本虚幻之物,赋予它人的特征,让它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柳宗元说这是荒谬。柳宗元用朴素唯物论解释天人之际思想,阐明了他对天和人的关系的看法。柳宗元说:彼上而玄者,世谓之天;下而黄者,世谓之地。浑然而中处者,世谓之元气;寒而暑者,世谓之阴阳。柳宗元认为,天没有意志,天地、元气、阴阳,与人能看见的瓜果、疮疖、草木都是物质,它们的变化都是自然现象,哪里来的赏功罚祸。功与祸,是人类自己的事,与天地没有关系。柳宗元说,功者自功,祸者自祸,这是人类自身行为,由不得天,怨不得地。
韩愈授任修撰,写《顺宗实录》,受迫宦官威势,曲笔就史。后给刘秀才写信说夫为史者,不有人祸,则有天刑。又致书柳宗元并附《答刘秀才论史官书》。元和九年,柳宗元回信说甚大谬。韩愈辩解:贱不敢逆盛指,凿空构立善恶事迹。若有鬼神,将不福人。仆虽騃,亦粗知自爱,实不敢率尔为也。柳宗元批驳说:退之以为纪录者有刑祸,避不肯就,尤非也。凡居其位,思直其道。道苟直,虽死不可回也。退之之恐,唯在不直,刑祸非所恐也。柳宗元与韩愈有关天人之际和史事的论战,是唐代思想史上的一个大事件,两者的关联很明显,其背后的政治原因也显而易见。柳宗元用自己的朴素唯物论顽强捍卫自己的政治主张。永贞革新虽然失败了,但守中道,不忘其直,却至死不会改变。
刘禹锡感觉《天说》没有论说详尽,故作《天论》三篇驳斥韩愈。柳宗元为人内向儒雅,待人宽厚,而韩愈感情化性格。韩愈不顺,猜忌仇恨,说永贞革新是小人乘时偷国柄,说刘禹锡和柳宗元是侥幸尔速进者遭贬是天之赏罚。难怪刘禹锡愤怒了,说韩愈所谓天能赏功罚祸,颠倒黑白,是非易位,是赏在奸佞,罚在忠直,哪里有天理可言。柳宗元说,《天论》是《天说》的传疏,是更详尽的解说。苏东坡读柳文很有所得,说:子厚之学,大率以礼乐为虚器,以天人为不相知。可谓一语中的。《天论》虽是《天说》的解说,但天人之际的论说非常精彩,其中天人交相胜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所谓天人交相胜,是说天和人各有其特定的功能。天,有形之大者也;人,动物之尤者也。天之所能者,生万物也;人之所能者,治万物也。天人相分,天之能,人固不能也,人之能,天亦有所不能也。还说人能胜天者,法也。
《天对》是柳宗元对屈原《天问》的应答。《天问》不是天向人发问而是屈原向天发问。鲁迅《摩罗诗力说》评价屈原《天问》说:怀疑自遂古之初,直至百物之琐末,为前人所不敢言。《天问》是屈原集一生思想的喷发,反映了战国楚人的思想认识,是生命凝结的鸿篇巨制,体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柳宗元不愧为大儒,以非凡的气魄和过人的学识,逐一作答屈原提出的问题。
谁能否认屈原应是潇湘文化的源头?虽九死犹未悔,其霸蛮精神乃是潇湘文化的内核。柳宗元被贬永州,追怀屈原,作九赋十骚,以浇释胸中块垒,使人看到在他的抗争精神里面已经融有屈原潇湘文化品格。屈原怀怨愤问天,柳宗元抱贬谪对天,在问答中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屈原在《天问》的结尾饱含深情地诉说:吾告堵敖以不长,何试上自矛,忠名弥彰?柳宗元回答:欸吾敖之阏以旅尸。诚若名不尚,曷极而辞?柳宗元同样感慨楚怀王受骗去了秦国,客死异国。但他还是向屈原提出了反问:如果你真的不想追求忠直的名声,为什么还要奋辞作诗呢?看似问屈原,其实在问自己。两位哲人,穷就天地,穿越古今,在灵与肉、天与人、古与今之间徜徉,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思考。《天问》与《天对》的独特形式和飘逸奇丽的风格,让骚赋得到了无限的升华,构建了靓丽的文学风景线。
屈原追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冯翼惟象,何以识之?明明暗暗,惟时何为?柳宗元回答:本始之茫,诞者传焉。鸿灵幽纷。曷可言焉!易黑皙眇,往来屯屯,厖昧革化,惟元气存,而何为焉!就是说,天地形成之前的虚妄都是荒诞传言。巨神开天辟地说混乱不清,没什么好解释。昼夜交替,运动变化,蒙昧中生万物,因为有元气存在,哪里是谁创造的!
屈原追问:圜则九重,孰营度之?惟兹何功,孰初作之?柳宗元回答:无营以成,沓阳而久。转輠浑沦,蒙以圜号。冥凝玄厘,无功无作。就是说,天没人营造,因阳气积聚成九重天。天体浑沦,就像车轮旋转,被人冠之以“圜”。阳气在高远深处凝积,自然而成,没谁创造。
屈原追问:延年不死,寿何所止?柳宗元回答:仙者幽幽,寿焉孰慕。短长不齐,咸各有止,胡纷华漫汗,而僭谓不死。就是说,传说的仙人虚无缥缈,这样的长寿谁羡慕。人生命有长短,最终都要死。柳宗元不信鬼神,对迷信妄说更不屑一顾。
柳宗元整理屈子一百二十问,一一应答,展示了柳宗元的天人之际和反天命反迷信的哲学思想。《天对》是柳宗元最为宏伟的哲学名著。柳宗元是几千年来唯一能对答屈原《天问》的人。《天对》是千古绝唱。宋代高似孙说:柳宗元《天对》精深环古,成一家之言,离骚而后,一人而已。因而毛泽东主席慨叹:柳子厚出入佛老,唯物主义。他的《天对》,从屈原的《天问》以来,几千年只有这个人做了这么一篇。第二年又说,屈原写过《天问》,过了一千年才有柳宗元写的《天对》,胆子很大。
柒
有感而发的大气之作
《国语》是一本记载西周末年和春秋时期周鲁等八国贵族言论的语录体书。商人迷信,凡事占卜,推断福祸凶吉。左丘明的《国语》记述了许多这样的事,充斥了大量天命迷信荒诞不经的东西。左丘明做过鲁国太史,很有学问。左丘明著《左传》,所以《国语》又称《春秋外传》。《国语》和《左传》被儒家推崇,是历代统治者和文人顶礼膜拜的经典。
《非国语》是柳宗元哲学思想的重要著作。纵观历史,敢批《国语》者唯有柳宗元。《非国语》共有六十七篇短文,分上下两卷:上卷三十篇,前有小序;下卷三十七篇,篇尾附跋。《非国语》采用读书观感式写法,先摘引非难话题,然后批驳。《非国语》涉及内容非常广泛,虽小段小篇,无论政治、历史、思想、人伦品之有味,入眼快人。
《非国语》写于元和年间。书前小序说:左氏作《国语》,其文深闳杰异,而其说多巫淫,不概于圣。余惧世之学者溺其文彩而沦于是非,是不得由中庸以入尧舜之道,本诸理,作《非国语》。
“大中之道”,既是柳宗元终生遵循的做人准则和行为规范,也是《非国语》评价是非的准绳。柳宗元在《与吕道州温论〈非国语〉书》说:近世谈论治道的多了,却无“大中之道”。柳宗元称“大中之道”或“中道”“中和”“中庸”“中正”,以此做人行事,品评是非,以至论佛判教。
《非国语》是《天说》的笺释篇,柳宗元引用反对天命论以及天人感应思想批判《国语》诬淫之说。批判通过大量事例,详尽阐发和诠释自己的思想,语言之精彩,论说之透辟,说理之生动,不仅反映了柳宗元思想和文学功底,还能看出写作时的艰辛。
首先,柳宗元驳斥了天命论说和天人感应说。《国语周语》记载,泾渭洛三水发生地震,伯阳父说:天之所弃,不过其纪。古代一纪十年。周幽王庚申即位,辛未被犬戎杀,正好十年。左丘明宣传命运天定。柳宗元撰《三川震》批驳说,山川河流是天地间自然物,游移天地之间的阴阳元气,自动自休,自峙自流,自斗自竭,自崩自缺,怎么会考虑人的情况呢?就像老妇煮饭汤沸溢出,老农灌溉水流奔泻,都是自然本身的事。西周灭亡,是人事所为,把它归罪山川地震,毫无道理。
《国语晋语》记载,晋国大夫赵宣子听说宋人杀死宋昭公,要求出兵伐宋,认为这是翻天覆地违背人伦的事,要受上天惩罚。晋国作为宋国盟主不去征讨也会遭受灾祸。《伐宋》批驳了这种说法,说天怎么会知道好恶惩罚呢?古代弑君夺权胜过宋国的事多了去了,还不是照样长寿过着享乐的日子?显然是在批驳天能赏罚的谬论。柳宗元没有反对伐宋,或许认为盟主讨伐弑君者的做法正确。
《国语周语》还记载了宣王料民太原的事。料民,就是普查户籍。仲山反对,说:民不可料也。无故而料民,天之所恶也,害于政而妨于嗣。宣王不听,卒料之。结果到幽王时西周就灭亡了。这纯属天人感应说法,柳宗元撰《料民》批判:吾尝言圣人之道,不穷异以为神,不引天以为高,故孔子不语怪与神。君子之谏其君,以道不以诬。务明其君,非务愚其君也。诬以愚其君,则不臣。认为西周灭亡是幽王“悖乱”造成,而不是“料民”遭天恶而受惩罚。柳黪灵魂不禁感叹,而今又有多少人以诬愚其君呢?
柳宗元还对神怪迷信做了坚决的批判。《国语》里面还有许多谈神说鬼荒诞迷信的东西,“甚至好怪而妄言,推天引神,以为灵奇,恍惚若化而终不可逐”。对此,柳宗元从不相信,逐个给与批驳。《神降于莘》揭露了“周惠王十五年,有神降于莘”谬说的虚弱本质,指出:力足者取乎人,力不足者取乎神。所谓足,足乎道之谓也,尧舜是矣。无道者乞求鬼神,力量虚弱者信奉神灵。仅仅几句话,就将荒诞不经批驳得无处藏身。《卜》,论辩占卜之事。柳宗元说:卜者,世之余伎也,道之所无用也。圣人用它,盖以驱陋民也。显然在欺骗人民。《董因》批驳星象预测。《叔鱼生》批驳根据婴儿相貌哭泣断定吉凶祸福。《黄熊》严厉批驳了梦卜。柳宗元认为,凡人受到过度刺激,就会“魄动而气荡,视听离散,于是寐而又怪梦”,哪儿来的什么神奇鬼怪呢?这样解释噩梦,即使今天看来仍有道理。
《非国语》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柳宗元的用世之道。《命官》反对任人唯亲,主张任人唯贤,考察不能只依据姓氏门第。《大钱》谈钱币轻重应以利民为标准,体现了以民为本的理念。《不藉》批藉田饰礼骗民,不如取之均薄来的实际。求福不若行吾言之大德,扇了封建礼教的大嘴巴。
《非国语》写成了,柳宗元却时常闷闷不乐,因为他深知有庸人大中之道就难明民众。他苦恼痛苦,不禁发问:知我者谁?宋元时有人作《非非国语》,泛泛如浮云掠过,今不得见。可是柳宗元的《非国语》岿然不动,仍受人喜爱,仍在传颂。
《封建论》是柳宗元针对社会现实,有感而发的大手笔,大文章,大气之作。这里所说“封建”,并非今所讲封建社会,而是指古代分封,即帝王分封诸侯土地,赏赐臣僚爵位食邑,诸侯在封地建邦国。相传黄帝建万国,为封建之始。奴隶社会亦有井田制分封。到周代,分封成为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世袭制。西周分封制度化,设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地百里为公侯,七十里为伯,五十里为子男。秦始皇统一中国,废封建行郡县,千古一帝。帝王私心难改,刘邦死后没几年,发生七王之乱。晁错力主削夺封地,全家父母妻子兄弟惨遭屠戮。唐得天下,唐高祖唐太宗都试图行封建家天下,可惜行不通。可笑武则天封武姓更是兔子尾巴——长不了。谁知到了唐玄宗,发生了意想不到的转变,异姓藩镇封王世袭,把个大唐弄个灰头土脸,苟延残喘。永州之际,柳宗元作《封建论》,洋洋大观,针对藩镇割据而发。文章溯千年演化,辨亘古圣王封建,论千古一帝郡县,优劣成败。柳宗元说:封建,非圣人义也,势也。周失在制,秦失在政。周私天下,秦公天下。秦因失民心而招叛。有叛国,无叛郡。有叛将,无叛州。任人唯贤则盛,门阀世袭则亡。综观社会历史发展,从初人与禽兽混居,到穴居部落,到国家起源及发展,社会发展乃大势所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由私而公,靠“势”而不靠天命。这是历史发展规律,即使圣人也不能左右。
《封建论》结构宏伟,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语句多排比,语气刚强:封建非圣人意也。故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吾故曰:非圣人意也,势也。各种口气配合使用增强了文章的情韵。毛泽东主席对柳宗元的《封建论》赞扬备至。他在1973年8月5日写的《读〈封建论〉,呈郭老》一诗中,对柳宗元在这篇文章里提出的政治主张给予了高度评价: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龙在,孔子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行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捌
植桑说槐,借古讽今
不知从何时起,人世间许多事情不能直言。直言遭忌,直言惹祸,至今犹是。有人以他物说人事,从此就有了寓言。春秋战国,寓言盛行,庄子寓言只言片语,少见篇章之作。古希腊人把寓言故事收集起来编成《伊索寓言》,俄国克雷洛夫写了二百多篇编成《克雷洛夫寓言》,揭露黑暗。西方寓言多从动物故事演变发展而来。而我国从柳宗元始,也从柳宗元止,再无如此精妙寓言故事,让人遗憾。
柳宗元大约有寓言十三篇:《三戒》《临江之糜》《罴说》《黔之驴》《永某氏之鼠》《蝜蝂传》《哀溺文》《鞭贾》《瓶赋》《牛赋》《谪龙说》《骂尸虫文》及《宥蝮蛇文》。
《三戒》是柳宗元寓言散文代表作,由三篇短文组成。柳宗元借麋驴鼠三种动物的悲剧,讽刺色厉内荏仗势逞威的人,千百年来广为流传。《临江之麋》写“麋不知彼”,依仗主人之势混迹其间,后来被外来犬捕食,“麋至死不悟”。《黔之驴》写驴貌似“庞然大物”,却无异能,对老虎怒而蹄之,技止也就是黔驴技穷被老虎吃掉了。《永某氏之鼠》写的是仓廪之鼠,持宠骄横恣肆,以为终世饱食无忧。后来主人换了,尽遭捕杀。柳宗元在《三戒》序里说,他厌恶世上有些人不知无能,“乘物以逞”,依仗势力与人交往,“出技以怒强”,为所欲为,最终要招至祸患,为此作《三戒》。柳宗元厌恶不学无术的门阀大族子弟,《三戒》讽刺的或许就是这些人物。
柳宗元在永州作《蝜蝂传》,通篇只有一百六十七字,说一种小虫叫负蝂。“负蝂者,善负小虫也。遇行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柳集》注说:多藏必厚亡,财多必害己。负版遇物,愈贪而不已,然无所用,故受祸而莫救。又说,公之所言,盖指当时用事贪取滋甚者。章士钊考证,《蝜蝂传》暗指王涯。王涯为柳宗元早年好友,政治上与柳宗元相左,性情迥异。王涯贪权嗜禄,让柳宗元讨厌,从此不再交往。王涯任宰相,聚敛货财书画,无人不知。《唐书》载,王涯居永宁里柳宗元岳父杨凭故第,藏财宝巨万,别墅有佳木流泉,涯宅书数万卷,收敛书画到了疯狂的地步。他在家里砌厚墙,把财宝书画藏在夹壁墙里。唐文宗大和九年,王涯因“甘露之变”被杀,抄家时珠宝字画昼夜取之不尽。哄抢人群砸破墙壁,剔取书画匣函上的金宝和书画上的玉轴,把书法名画都毁坏了。王涯兼江南榷茶使,百姓恨之入骨,临腰斩时,争投瓦块如雨。柳宗元借助负版的行为警示贪官,如果“遇货不避,以厚其室”,早晚要像负版那样跌地不起。其实人一旦贪婪成性,智商就和负版没什么两样了。
关于《骂尸虫文》,蒋之翘本题注说:公此文盖有所寓耳。尸虫本人体内寄生虫,道家把它看成神,称“三尸神”。柳宗元就势让道士说,尸虫趁人不备出来向皇帝谗言害人。柳宗元假装不信,说我听说聪明正直者为神,皇上是最高的神,怎么会亲近阴秽尸虫,听任它玩弄诡计,害人害物呢?柳宗元说,他身处贬地,没有机会向皇帝当面阐明,只好做文章骂它们。柳宗元极其不屑地招呼它们:来,尸虫!继而呵斥它们隐藏人体偷听偷看,引导人做坏事,摇动祸机,以曲为形,以邪为质,以仁为凶,超越本分为吉,谮下谩上,妒人之能,幸人之失。柳宗元借助寓言直刺唐宪宗以及他身边的宦官奸臣,惟妙惟肖地刻画了宦官的丑陋嘴脸以及恶劣行为。同时还拿唐宪宗开玩笑,说他宁悬嘉飨,答汝谗慝,用美食奖赏邪恶。寻遍中唐所有翰墨也不见有第二人胆敢如此直斥宦官和皇帝。这是柳宗元为永贞革新和王叔文叫屈,向上天讨回公道。柳宗元儒雅内敛,却如此激愤,让我们看到了他的不屈性格。
有说《斩曲几文》针对宦官而发。几是古人席地时倚靠的小桌子。儒家说物贵乎直。可是古人讨巧,揉木为几,以适合年高者席地有凭手。几环曲之势恰好抱身就形,既舒服又惬意。宦官属阴物,曲意逢迎,背里使坏,以几寓宦官,惟妙惟肖。虽说有唐较为开放,但讽刺这类阴物,即使柳宗元也不得不小心谨慎。文章描摹宦官非常隐晦,追咎厥始,惟物之残。禀气失中,遭生不完。又说:不可以遂,遂亏其端。宦官是皇权的牺牲品,反过来宦祸又成为那个社会最阴险邪恶的毒瘤。
《宥蝮蛇文》很奇特,不认真品读,难解其意。清人储欣眼毒,一语道破天机:先生骚文,命题便妙,曰骂,曰斩,曰宥,曰逐,皆为贼贤害能之小人发也。然则宥愈乎?先生欲自持其身,无逢其害,古悲而宥之,读是文,觉其受宥,无宁受骂、受逐、受憎,犹为愈乎尔。宥,字面上好像是宽恕原谅,实际上却是深恶之怜。柳宗元说:彼非乐为此态也,造物者赋之形,阴与阳命之气,形甚怪僻,气甚祸贼,虽欲不为是不可得也,是独可悲怜者,又孰能罪而加怒焉?汝勿杀之。自然造就万物,并非蝮蛇喜欢这样。造物者给了蝮蛇这样的形体和气质,使它怪癖,即使蝮蛇不想这样都不行。这实在太可怜太可悲了,我们何必责怪它呢?放了它吧!
我终于写完了,心中依然忐忑。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写作这一章,柳黪灵魂一直没来打搅我,看来他是认可了,满意了。我因此也产生了评论几句的心情。我啪啪地急速敲打键盘,写道:尽管柳宗元一生都没有走出流贬的困境,但是,作为永贞革新的主将,他至死也没有改变初衷。这是那个中古社会强加给他的宿命,也是他的性格以及做人的理念使然。然而,他和其他一些曾经被困厄的历史伟人一样,始终没有被贬放压倒,始终没有在贬放中沉沦,而是燃烧自己的生命之火,铸就自己光辉的思想和不朽的文章,不但照亮了那个时代的上空,而且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闪耀着光芒。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