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岁月流逝、时代变迁,对我们过去年代的红色经典、卓绝至美的人民电影、歌剧和舞剧,我越来越充满了深深的喜爱与崇高的敬意。我认为,经过半个多世纪岁月沧桑,我们这些社会主义文艺经典的魅力不仅没有丝毫减退,反而在世纪风雨的洗礼中历久弥新,更加光彩夺目。放之世界最经典文艺的万花园,我们这些人民文艺佳作也是傲然怒放的最美丽的花朵!这就是我们中华优秀文化的自信,是我们红色革命文化的自信,是我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
记得我有一次查阅资料,从人民日报1965年的一篇文章中得知,法国古典芭蕾舞团团长基劳德在访问我国时,盛赞我国芭蕾舞的迅速发展。他说,中国舞蹈家们成功地把传统的京剧舞蹈动作与西洋芭蕾舞揉合起来,这是一种出色的创造。他赞赏中国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改革非常成功,并认为在欧洲由于没有适合的剧本,要演出这样大型的描写现代生活的芭蕾舞剧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他说,欧洲缺乏中国丰富的传统舞艺和民间舞蹈艺术。他又说,中国的芭蕾舞在短短的时间内能够达到目前水平,使他们非常惊奇。他相信在两、三年后中国芭蕾舞可以媲美世界最好的芭蕾舞团。
是的,他是有眼光、有远见的,并且一语道破了西方芭蕾舞剧要想向前发展的瓶颈。确实如此!后来我们在毛主席文艺思想指引下,经过千锤百炼打磨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草原儿女》,完全能与西方最顶尖的芭蕾舞剧相媲美,思想艺术更在其之上,并且我们的芭蕾舞剧发展之路,是充满朝气蓬勃生命力的、有着永无止歇的艺术创作源泉的路!因为我们歌颂人民群众火热的革命斗争生活,歌颂社会主义火热的劳动生活,而革命斗争与劳动本身就是文学艺术无尽的源泉!
这也是西方芭蕾舞剧为什么令人感到千篇一律、不断重复自己的原因。这大约也是为什么西方除了芭蕾舞剧以外,很难找到、或者说没有像我们的《丝路花雨》那样也令人震撼的无与伦比的民族舞剧的原因。
西方歌剧已经有几百年的发展历程,在技术技巧上是最成熟的,但它却不是最美的。最美的歌剧在哪里?在我国,在我国的人民歌剧里!西方芭蕾舞剧同样有几百年的发展历程,虽然在技术技巧上也相当成熟,但却固守模式,一成不变,失去了向前发展的生命力。最美的芭蕾舞剧在哪里?在我国,在我国的人民舞剧里!
在世界歌剧舞台上,最美最生动感人的女主人公形象是谁?无疑是1978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歌剧艺术片《江姐》中的女主人公。这部我小时候第一次看时就很感动的歌剧电影,如今是越来越深刻地感动着我。《江姐》中的主要唱段《红梅赞》、《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绣红旗》、《五洲人民齐欢笑》,我小时候就会唱,如今是《江姐》中几乎主人公江姐所有的唱段我都会唱,我越来越喜欢这部歌剧了,喜欢它的音乐,热爱主人公江姐。江姐的主要唱段非常震撼人心,音乐旋律和歌词思想境界都非常震撼人心,江姐的形象塑造撼人心魄、催人泪下,我们的江姐,这是世界歌剧舞台上最卓绝壮丽、性格鲜明、撼人心魄、高大完美的形象!江姐的精神,就是红岩烈士的精神,就是革命先烈的精神,就是在毛主席共产党培育下的中华民族的精神!
在江姐身上,我们看到了杨开慧、赵一曼、毛泽民、刘胡兰、狼牙山五壮士、红岩烈士等革命先烈的身影,看到了千千万万跟随毛主席共产党为人民打江山的革命先辈的身影,世界历史上最波澜壮阔、艰苦卓绝、雄伟悲壮的中国革命,不仅锻造出了一支世界上第一流的人民军队,也塑造出了世界第一流的中华英雄儿女;不仅铸造了一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民时代,也造就了一批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民文艺。
什么是神话传奇?什么是行侠仗义?什么是史诗乐章?毛主席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就是最大的神话传奇,就是最大的行侠仗义,就是最大的史诗乐章!而记载这些英雄传奇、动人故事的电影《平原游击队》、《铁道游击队》、《小兵张嘎》、《青春之歌》、《永不消失的电波》、《侦察兵》、《渡江侦察记》、《冰山上的来客》、《奇袭》、《英雄儿女》等等一大批红色经典,就是世界上最真实最生动的英雄传奇、战斗诗篇。这些记载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之初战斗故事的精品佳作,既是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美学思想的闪光,也是当年我国文艺家们杰出才华的闪耀,还是我们的革命先辈英雄业绩的闪现。而记载和歌颂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人民精神风貌的众多经典佳作,又何尝不是这样,如《我们村里的年轻人》、《雷锋》、《火红的年代》、《青松岭》、《决裂》、《春苗》、《战洪图》、《闪闪的红星》、《南海风云》等故事片,如《红灯记》、《沙家浜》、《海港》、《龙江颂》等京剧样板戏影片,我们曾经有过世界上多么美的人民电影、人民文艺啊!想起这些红色经典,我心中满溢着热泪和感动,情不自禁地想提起笔来,向这些经典致敬,向一个伟大的时代致敬!
而晚近四十年以来,受西方文化意识形态影响,我国文化文艺界一度失去了自信,割裂红色血脉,在文化文艺审美观上向西方审美观念看齐。电影故事片就不去说它了,除了表现革命战争历史题材、歌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电影很好,如《开国大典》、《大决战》、《古田军号》等;一些歌颂革命战争时期美好的人情人性的影片令人喜欢,如《小花》、《归心似箭》等;一些不涉及伤痕的如诗如画的怀旧电影不错,如《城南旧事》、《青春万岁》等;还有一些表现主人公在世道变迁中依然对过去年代美好价值观执着坚守的影片令人感动,如《芳香之旅》、《守岛人》等,但总的说来,当今中国电影基本上没有什么长进,而且还在继续倒退。
那么受众面比较小的被称之为高雅艺术的歌剧和舞剧如何呢?有些人认为,西方的歌剧、芭蕾舞剧是人类文化艺术的皇冠,在这两门外来的舞台艺术前,我国的歌剧和芭蕾舞剧创作无论怎样努力,总是不如西方的经典,似乎总是有一种自卑感。若不是毛主席时代我们就有了傲立于世界芭蕾舞剧之林的《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我们的歌剧舞剧在所谓的西方经典面前几乎要抬不起头来了。
殊不知在舞剧界,我们的对西方芭蕾进行天翻地覆改革、独具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的《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早已是世界芭蕾舞剧艺术辉煌的顶峰;在歌剧界,我们独具东方“咏叹调”“宣叙调”的、民族音乐风格浓郁的《洪湖赤卫队》与《江姐》,也是世界歌剧殿堂骄人的皇冠,它们的思想和艺术境界之大美崇高,它们刻画的主人公之美,是西方那些以刻画阴暗丑陋的人性为主的所谓歌剧经典不能比拟的。
我并不反对我国的歌剧发展探索走民族性与国际化相结合的道路,以使西方观众也能接受我们的歌剧。在这方面,其实早在1955年我国中央歌剧院的民族歌剧《草原之歌》、还有1962年中央歌剧院首演的民族歌剧《望夫云》就做了很好的尝试。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歌剧创作大多都是走的将民族音乐风格融合西洋歌剧语汇的路。我看到的几部歌剧还不错,如歌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歌颂中华儿女自古以来美德的《木兰诗篇》、《运河谣》;如歌颂红军长征、藏汉民族团结的《金沙江畔》,歌颂抗战英雄儿女的《野火春风斗古城》。但我觉得或许是音乐家们太急于创新以使我们的民族歌剧也能与时代、世界潮流融汇,也能被西方观众接受理解,结果在借鉴西洋歌剧语汇上是做得比较好了,但却在更好树立我们独具特色的民族音乐风格上失去了原来的纯美,失去了我们独有的更好的中国风格和气派,远没有当年我们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在借鉴外来艺术上改革创新的成功。所以虽然我认为这几部新时期以来比较有代表性的歌剧在思想上来说远超于西方那些歌剧经典,在艺术上也各有可取之处,但却不如我们当年的《洪湖赤卫队》和《江姐》。就其思想境界来说,《金沙江畔》、《野火春风斗古城》虽然也是红色革命歌剧,但也没有达到《洪湖赤卫队》和《江姐》的思想高度。《金沙江畔》、《野火春风斗古城》在对主人公形象的塑造上,也没有《洪湖赤卫队》和《江姐》中主人公的性格鲜明、完美、深入人心。
以上我提到的《金沙江畔》等四部歌剧,在探索走民族性与国际化相结合的道路上,我觉得甚至没有当年我们的民族歌剧《草原之歌》和《望夫云》探索与实践的成功。我认为,当年中央歌剧院这两部歌剧在这方面的探索实际上是比较成功的。
我曾从网上找到中国唱片公司录制的《草原之歌》九首主要唱段,反复聆听,很是喜欢。音乐藏族风格浓郁,又比较成功地借鉴了西洋歌剧表现手法,非常好听,从中也大致能知道歌剧的全貌。又查阅了资料,对《草原之歌》全剧风貌基本了解了。这是一个中国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却有着光明的喜剧的结局。
“在中国西北一个叫苦海滩的草原,住着两个藏族部落。巴扎部落男青年阿布扎和吉达部落女青年侬错加是一对恋人,但由于两个部落在封建军阀政府的分化政策挑唆下,长期进行着部落之间的残酷仇杀,两人的爱情也被部落头人所禁止。在一场“打冤家”的混战中,阿布扎又误伤了侬错加的父亲,使这对恋人陷入痛苦之中。1949年,解放大军挺进大草原,正确地执行了民族政策,揭露了军阀政府挑拨离间分而治之的阴谋,使两个长期进行仇杀的部落重归于好,一对恋人也得到美满结合。”(百度百科)
《草原之歌》的曲作家罗宗贤,就是经典音乐艺术片《阿诗玛》的曲作家。
而歌剧《望夫云》的作曲,即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郑律成。这位我国继聂耳、冼星海之后杰出的音乐家,人们大多只熟悉他著名的《延安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却不知道他为主席诗词谱曲的一些作品是最美的交响乐,如《清平乐•六盘山》、《忆秦娥•娄山关》、《十六字令三首》等等,郑律成的谱曲和主席诗词的意境很吻合,他是深刻地理解了主席的思想的。在央视网的“郑律成作品音乐会”上,我第一次听到了他的歌剧《望夫云》选段,立即被深深吸引住了。这是他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作品,由中央歌剧院于1962年首演。它叙述了流传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的一个古老的故事。一对青年人为了幸福同南诏国王、罗荃法师英勇斗争,阿馨公主冲破封建的囚笼,同猎人阿白双双飞到玉局峰上。自由幸福的生活刚刚开始,便被罗荃法师蓄意毁灭。阿白被魔法击沉洱海中,变成石螺。阿馨含恨而死,化为风,化为云,要吹干洱海,看见石螺,看见她的猎人。郑律成和词作家合作的歌剧,使这个古老的传说更加美丽。歌剧《望夫云》描写的既是我国大理白族生生不息、生动感人的爱情神话,又是大理地区田园风光、白族人民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劳动生活风俗画,如其中咏唱的牧羊人之歌,描述的火把节的欢乐,西山舞曲、迎亲舞曲、土族舞曲等,音乐既朴实生动,又瑰丽多姿,很扣人心弦。这是音乐家运用西洋歌剧的规律与形式和我们民族的风格相结合在我国新歌剧的创作上比较成功的探索与实践,既有国际视野,又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我喜欢《草原之歌》,也喜欢《望夫云》,从网上找到了《望夫云》剧本。这是在“推陈出新”、“洋为中用”上做得较好却被尘封半个多世纪的两颗明珠。哦,我还从网上看到了当年中央歌剧院演出的《草原之歌》视频片段,这是1955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春节大联欢》中的节目。淳朴生动的舞台布景,淳朴生动的演员演唱,如草原上的蓝天白云、青青草地,悠悠拨动着我的心弦。中国唱片公司录制的九首主要唱段都很好听,可以断定整部歌剧的所有唱段都是很好听的。在我国原创民族歌剧中,自始至终所有唱段都扣人心弦的,《草原之歌》当是屈指可数的作品之一。不知为什么,这么美的民族歌剧,改革开放以后从来没有复排过。还有歌剧《望夫云》也是一样。
再说红色经典歌剧。我是在重新观看电影《洪湖赤卫队》时更发现这部歌剧无与伦比的美的。原来拍摄于1961年的歌剧电影,由于没有拍成舞台艺术片,而是导演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完全实景拍摄,洪湖赤卫队故事的发生地彭家墩作为歌剧的“舞台布景”就不美了,而演员们的穿着也衣衫褴褛,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是影响了这部歌剧的美感的。虽然音乐动听,很多经典唱段我都会唱,但也总是感到美中不足。我在网上找到了国家大剧院复排《洪湖赤卫队》的视频,以为经过重新打造的《洪湖》会克服原来的弊端,舞台布景很美,演员也不再衣衫褴褛,谁知一看之下却大失所望,原来虽然舞台布景和演员穿着都焕然一新了,但演员们的表演赶电影却差远了,所谓再创的一些唱段也很败兴,于是再去重新观看电影,仔细聆听音乐唱段,更发现原来这部歌剧是无与伦比的美,演员的歌喉和唱腔美若天籁,和毛主席时代所有的红色经典一样,后来者的复排试图超越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会这样?其中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前后两个时代思想境界的差异。例如最明显的是去掉了贯穿原作始终的关于贺龙领导的洪湖地区革命战士对亲手创建了红军的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领会,这就使复排后的歌剧在思想境界上不及原作;其次是前后两个时代在音乐艺术及演员表演审美观念上的差异,例如复排后的歌剧在主题歌《洪湖水浪打浪》之后又加了一个主题歌的变奏唱法,但在我听来却不及原来优美的旋律,至于演员的表演就不必说了;还有就是担任复排歌剧的导演狭隘的思想,据导演说,他本来是不愿碰经典的,为什么?因为费了很大的力气,结果却不是自己创作的作品。他说相信这次复排的《洪湖赤卫队》,他们做到了对经典的再创。多么自私狭隘而又可笑的话!歌剧《洪湖赤卫队》作为经典已是国家的名片,代表着国家的文化,对于红色经典来说更象征着意识形态,作为一个著名的艺术家,传承红色文化文艺经典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怎么能以是否自己原创的作品而论呢?仅凭这句话,就可以知道复排的经典是否美丽如初!而事实也证明了,所谓的再创,是对原作美丽的损坏!
其实,只要能对经典怀着真正的敬重之心,复排的歌剧《洪湖赤卫队》能完全尊重原作(可恢复原剧本中的一些唱段,以弥补如反派人物唱段不足的缺陷等),只要能像新中国17年时期尤其是文革时期唯美的舞台艺术片那样,《洪湖》将舞台布景和演员服装都设计得具有艺术的美,那么它就会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一样,令人百看不厌,百听不倦,历久弥新!历史证明只有革命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在思想及艺术上都千锤百炼的唯美至上的艺术才是流芳千古的经典!
再重点说说舞剧。我在网上找到并观看了我国摄制于1959年的舞剧艺术片《宝莲灯》、摄制于1962年的舞剧艺术片《五朵红云》。这两部舞剧可作为新中国17年时期我国古典传统舞剧和红色民族民间舞剧的代表作。尤其是《宝莲灯》,我很喜欢,从中可以看到我国古典民族舞剧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宝莲灯》问世已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
诞生于文革时期的革命现代样板戏《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已是流芳千古的国际芭蕾舞剧经典,我也写过文章歌颂芭蕾舞剧《白毛女》,这自不必说。那时还有另一部中国舞剧团(中芭的前身)的芭蕾舞剧《草原儿女》也很美,它的舞蹈、音乐、布景和演员表演之美,在我心中,也高于西方那些被称做经典的芭蕾舞剧精品。
其实,无论是新中国17年时期还是文革时期,我国还有一些非常好的舞剧及小舞剧佳作,只是不知是没有被摄制成电影艺术片,还是电影拷贝被尘封起来了,我们再也难以看到。比如文革前歌颂东海前哨的军民保卫海岛、建设海岛的《东海前哨之歌》,我在网上找到看到了一些视频片段,音乐歌曲唱段和演员表演都好,可惜没有八场歌舞剧的全貌;比如文革中歌颂解放军野营到山村、军民团结一家亲的小舞剧《鱼水情》,歌颂解放军女军医精心治好一位双目失明的藏族老人使他重见光明的小舞剧《雪山上的好门巴》,仅凭音乐之动听就可以知道舞蹈艺术是多么美,如同舞蹈《草原女民兵》的音乐和艺术之美一样,可惜这样的小舞剧我也只是熟悉其音乐的悠扬,从不曾目睹其舞蹈的风采。
前些时候,我还从网上找到了1982年由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完成的舞剧艺术片《丝路花雨》,这部由甘肃省歌舞团创作的、1979年一问世就轰动文艺界、以后又轰动国内国外的经典舞剧,我还是第一次从网上看到其耀眼的风采,确实卓尔不凡,甚是喜欢。《丝路花雨》不愧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张亮丽的名片,观众可以从剧中敦煌画工神笔张、其女英娘和波斯商人伊努思的故事里,感受到古丝绸之路上各国人民真诚的友谊;可以从古敦煌重镇27国交谊会上,看到我国盛唐时期万国来朝、泱泱大风的气象;可以从莫高窟千佛洞的敦煌壁画中,感受到东方佛文化的博大深邃、厚重智慧和空灵曼妙,感受到古代乐舞文化的美妙气象,剧中令人耳目一新、影响深远、开新时期以来一代舞风的“敦煌舞”就是得益于敦煌壁画的启迪,或者说就是对敦煌壁画的复活。还有剧中的飞天仙女、反弹琵琶美不胜收,佛菩萨盘腿坐于莲花之上金光灿灿、童子们从莲花瓣中跳出欢快的舞蹈美轮美奂,整部舞剧历史文化意蕴丰富,西域风情色彩浓郁,人物美德光彩夺目,友谊故事感动人心,我觉得这部舞剧可以说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中国舞剧的美之最了。
是的,凭着我随后又找到并观看的1984年峨眉电影制片厂拍摄的舞台艺术片《卓瓦桑姆》,2003年空政歌舞团的舞剧《红梅赞》(尚可,但不能和毛主席时代空政歌舞团的歌剧《江姐》相比),以及中国歌剧舞剧院最近几年创作的舞剧《孔子》、《李白》,我就可以说《丝路花雨》是新时期以来中国舞剧的最美佳作。前总政歌舞团的舞剧《马可波罗》不错,但也不及《丝路花雨》。
1979年问世的民族舞剧《丝路花雨》既是对新中国前27年民族舞蹈艺术的传承,也是对它的颠覆与创新。说传承,是因为它的音乐、一些舞蹈语汇与新中国17年时期是承接的关系,而它的集体智慧的创作体制、对艺术千锤百炼、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和文革时期又是承接的关系,当年一个省级歌舞团就能创作出如今的国家级团体也难以企及的、举世闻名的民族经典舞剧,更说明了它和文革时期创作体制的承接关系;说颠覆,是因为它得益于敦煌壁画而发现的舞蹈语汇即“S”型动作体态的“敦煌舞”,又不同于新中国前27年舞蹈语汇所谓多是平直的舞蹈品种;说创新,是因为它首创的“敦煌舞”风格开启了新时期以来中国舞蹈的新舞风。如今的中国舞剧,在创作思想上由于时代的不同,自然也影响到题材选取、视野境界的高低,一方面题材选取广泛了,另一方面视野境界降低了;在创作艺术上受“S”型动作语汇的启发,舞蹈语汇动作与风格似乎也更加多样化,几乎彻底变革了以往的观念、审美与动作语言走向,破除单纯、所谓现象性的描摹,视点转向人的内心矛盾、所谓生命本质意义的探究,无论是古典民族舞剧还是现代民族舞剧均是这样。不必说揭示社会与人性之复杂关系的舞剧作品是如此(我是很不喜欢这样的作品的,如《繁漪》、《大红灯笼高高挂》等),就是红色题材的舞剧如《红梅赞》、《铁道游击队》、《恰同学少年》等也是如此。一方面主流格外讲究舞蹈技术技巧上的所谓深度,格外讲究突出所谓语言功能的严肃性、深刻性,另一方面却失去了原来舞蹈艺术单纯明朗、大方朴实的美,终究不如原来舞蹈艺术的深度,不如原来舞蹈语言功能的严肃性、深刻性。改革开放以来所有原创的民族舞剧,无论思想还是艺术,皆没有超过文革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的,就是最好的证明;仅从舞蹈艺术上来说,如今复排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演员们的舞蹈再也跳不出原来的好,再也跳不出原来的风采神韵,也是最好的证明。还有从纯粹的舞蹈艺术来说,我国民族舞蹈有些也滑入了如同抽象派画家醉心于抽象画艺术的极端,又如同始终在精致的象牙塔内和精巧的镜框中舞蹈,离过去年代我们的舞蹈艺术淳朴、生动、生活气息较浓的审美观念渐行渐远,离过去年代我们的舞蹈艺术真、纯、美的自然风貌也渐行渐远,那时我们的舞蹈就是人们在山川溪流等大自然间劳动生活的自然表达,与现在的象牙塔艺术有很大的不同。例如舞蹈《水》、《水之灵》等,皆是这样的象牙塔艺术、抽象派舞蹈。
比如我曾看过东方歌舞团在朝鲜四月之春国际友谊艺术节上的专场演出视频,总的来说,整场演出很精彩,显示了我们国家级文艺团体不同凡响的实力。但也有个别节目不太好,比如古筝独奏《春江花月夜》的伴舞就没有陈爱莲的风采神韵,就没有像陈爱莲的独舞那样表达出这首名曲的思想境界。而女子群舞《水之灵》,就有些类似抽象画艺术的先锋前卫了。接下来的女声独唱《小河淌水》的单人伴舞,同样如此。本来我国云南民歌《小河淌水》非常优美动听,歌曲本身就是一幅美丽的音诗画,不需要做任何改动,只要按照词曲旋律本来的风格歌唱、本来的意境起舞,就能深深地打动人心(我国优秀的民歌都具备这样的特质),可演员偏偏要变换一下旋律风格以显得较为时尚,这就失去了歌曲本身质朴生动的韵味,失去了歌中宁静悠远的小夜曲般的意境;伴舞者更是像杨丽萍跳孔雀舞《雀之灵》似的不停地扭动着身体的曲线,与歌曲意境更是脱节,难道这就是伴舞中想要表达的水之灵?难道这就表达了优秀民歌《小河淌水》的思想意境?就表达了歌曲中要表现的静听山下潺潺流水、凝望周围静谧月色的阿妹对远方的阿哥深情含蓄的相思之情?
其实,根据我国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民歌,本可以创作出多少优美动人的舞蹈作品啊,不必说《采茶舞曲》,《花儿与少年》,这些在毛主席时代就已经是非常美妙的歌舞,只是我们不曾目睹其风韵,就说《在那遥远的地方》、《乌苏里船歌》、《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牧歌》、《美丽的姑娘》、《赶牲灵》、《编花篮》、《绣荷包》等,这些众多表现我国各民族不同风情的民歌,随意一首就足以编排出最生动美丽的舞蹈。东方歌舞团的舞蹈《康定情歌》、《掀起你的盖头来》就很不错,我觉得我们国家级的歌舞团就应该多编排一些类似的民歌舞蹈经典,打造我们的民族品牌。还有根据诗经、唐诗宋词中的好多诗歌,其实都可以编创出经典舞蹈,以歌舞的形式弘扬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
一方面主流舞蹈界追求着艺术技巧愈加精致、精巧,而另一方面,或许是支流吧,我看到一些舞蹈又有点类似于原生态,尤其是表现古代、近代少数民族风情的作品,或许编导是想如实地表现当时这些少数民族的原始粗犷的生存状态,致使有些舞蹈语汇就像非洲舞蹈那样的原生态,像非洲舞蹈那样的原始粗野,但这并不是一种艺术美的享受。须知,艺术是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才是最好最美的艺术。
大道至简,大美至纯。泰戈尔有一句名言,达到音调单纯朴素的极境经过的训练最为复杂艰巨。我觉得对于歌舞艺术的创作来说尤其如此。记得在网上曾看到我国拍摄于1963年的舞台艺术片《彩蝶纷飞》,是当时我国优秀民族民间歌舞艺术的集锦,比我看到的北京舞蹈学院60周年校庆的那台民族民间歌舞展演不知要美多少倍。在电影《彩蝶纷飞》中,那描写各族人民愉快劳动、幸福生活的舞蹈,那既单纯明朗又丰富多彩的舞姿,那既古朴简约又生动如水墨画般的舞台布景,展现在我眼前的,是沁入心脾的真正艺术美的享受。尤其是各民族舞蹈中刻画的青年男女对美好爱情含蓄生动的表达令人感慨,那是毛主席时代的青年们纯真含蓄爱情观的生动体现,情意脉脉,欲说还羞,满怀爱情的喜悦、憧憬与向往,却也仅限于彼此牵手、踏歌对视,是相爱的彼此美丽情丝的表达,绝不像现在的舞蹈艺术,无论古典民族舞,还是现代民族舞,无论古典芭蕾舞,还是现代芭蕾舞,无论是舞剧还是单纯的舞蹈,无论什么舞蹈品种,一涉及到爱情,就大多是像西方芭蕾舞一样地搂抱上肩,是情欲而不是情丝的表达。
看了电影《彩蝶纷飞》,我更感到,在毛主席时代,我国的歌舞艺术真是有着数不胜数的瑰宝。于是又找到八一电影制片厂1964年拍摄的两部电影《旭日东升》和《东风万里》,这是汇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届文艺汇演优秀节目的两集影片,再度重看之下我又一次被深深地感动了。其中的经典舞蹈除《洗衣歌》流传至今外,都已成了绝版,如描写解放军战士跋山涉水野营拉练的舞蹈《野营路上》,如描写人民公社社员们在金黄的稻田里欢乐收割的舞蹈《丰收歌》、《东风万里》,这些经典佳作舞蹈美、音乐美、唱段美(周总理就非常喜欢《丰收歌》),可惜由于历史的原因已成了绝版,改革开放以后,有多少过去年代的经典艺术被湮灭啊,想到这些,我真是难过得流泪。
说到古典民族经典舞蹈,在毛主席时代,还有著名舞蹈家戴爱莲的《荷花舞》,著名舞蹈家陈爱莲的《春江花月夜》,这都是我很喜欢的。可惜的是陈爱莲主演的舞剧《鱼美人》、《文成公主》和《红楼梦》在网上都找不到完整的视频。
这两天我在网上看到了著名的舞蹈家陈爱莲领衔主演的舞剧《红楼梦》的部分演出视频《红楼梦•赏花葬花》,很是喜欢。陈爱莲以古稀之年却完美地演出了妙龄的黛玉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的纤柔美丽的气质,她领衔主演的编创于1981年的舞剧《红楼梦》之美,是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编创的舞剧《红楼梦》所不能望其项背的。可不知为什么,在网上找不到陈爱莲版《红楼梦》完整的演出视频,她跳了三十多年数百场的舞剧《红楼梦》,在网上却找不到完整的演出视频,而充斥网络的,是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编创的舞剧《红楼梦》,感觉不及陈爱莲版。
乌云遮不住太阳的光辉。东西方的较量,说到底也是文化意识形态的较量。而在文化意识形态领域,最主要的宣传载体文艺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以电影、歌剧和舞剧为主要代表又最具可比性的世界文艺来说,最美的电影,最美的歌剧和舞剧,首先必定是彰显人性的美丽,彰显思想的崇高的,仅从这一点来说,西方那些经典就不及我们的绝唱。改革开放以来,尽管中国文艺界也有很多类似《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丑陋作品,而曾经创作出《红色娘子军》的中央芭蕾舞团,竟然醉心于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芭蕾舞剧改编并邀请张艺谋担任导演,不能不更令人感慨。但我仍然要说,从历史的长河来看,这些藐小丑陋的作品遮不住新中国电影及歌舞艺术大美的光辉,遮不住社会主义电影及歌舞艺术大美的光华,遮不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美的光芒!
我们有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指引,有全人类文艺的巅峰之作——革命样板戏及其电影,有众多优秀的红色经典影片,众多古典音乐名曲,众多传统音乐名曲,各民族经典歌舞,还有我们的红色音乐经典,首先从磅礴恢弘、博大深邃、丰富多彩的气势上来说,世界第一流的电影、音乐及歌舞艺术是在中国,其次从具体的歌剧音乐艺术、具体的舞蹈表演艺术来说,从崭新人类的塑造,从人与大自然亲密无间、浑然一体,仿佛精灵般歌自天成、舞自天成的歌唱舞蹈艺术表演来说,世界第一流的歌舞艺术还是在中国。总之,无论从思想的真善美,还是从艺术的生动美来说,无论从东方民族传统文化的大美,还是从社会主义理想文化的壮美来说,世界第一流的电影及歌舞艺术都是在中国,在太阳升起的东方!
2018年5月28日初稿
2022年5月23日修订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