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先说热度最高的《消失的她》。
在我看来陈思诚算是中生代导演里(1980年前后生人)唯一一个能够同时兼顾艺术性和商业性的大家了,在极端女权思潮和仇男情绪大行其道的当下,推出这样一部《消失的她》,真的太会玩了…
电影虽然表示翻拍自苏联电影,与美国《失踪之谜》梗概相似,但更多地是以国内社会新闻和集体认知的阶段性波动为内核,以致于“泰国嘎腰子”传闻、印尼巴厘岛情侣被害案引发的国内民众对东南亚旅游的恐惧,也被陈思诚一并拿来主义,包括“畸形秀”“人彘”等接连登上热搜,均为陈思诚团队惯用的“社会性操作”。
之前的两部《误杀》也是,踩在社会阶级矛盾的痛点上,控诉特权阶层的凶蛮,陈思诚对公众群体情绪的观察、对话题红利的拿捏水准实属顶级——他甚至还会在《消失的她》中借用景甜/张继科事件来丰富看点,太会了。
但是就我个人对他的欣赏而言,抛开商业层面而只谈内容,这部《消失的她》是继《莫扎特》(票房仅2.23亿)之后第二次让我失望了,剧本力实在不够。
既然本质是悬疑片,那还是要靠剧情设计说话。
而从三部《唐探》到《消失的她》,悬疑味儿越来越淡,剧情前期的欺骗性越来越弱。
这么说吧,我和小阳(微博@小阳耶_)在看的时候,约1/4时,小阳就猜出“是这男的把他妻子杀了吧?”;约1/3时,我又忍不住猜出“这倪妮可能是大boss”……
这在2015年的《唐探1》观影过程中完全不存在,即便是2018年的《唐探2》在有老电影《双瞳》的记忆背景下,许多情节也依旧是出人意料的(更别提从第二部开始还有“Q”元素的加持,多一条剧本轨道)。
八年了,我个人视角,陈思诚还是没能追上《唐探1》的高度。
这期间也就网剧《唐探》(前八集)有点内味儿,但长篇剧集对内容信息密度的包容度毕竟强于电影,所以我对即将上映的网剧《唐探2》虽不担心,但接下来要说期待,还是只能期待电影《唐探4》吧(希望能和夏洛克有梦幻联动)。
不要再辜负「悬疑」之名了,少一点浮夸,多一点剧本打磨。
推荐阅读:锐评《唐人街探案3》(见阅读原文)
2
再说王宝强的《八角笼中》,只能说…推荐不起来。
王宝强数年磨一剑的作品,自《唐探3》之后就一直歇业、专心磨砺的一部电影,且有一个很具煽动性的剧本故事(成都恩波格斗事件),但是最后呈现出的效果实在是“有野心有想法,但能力欠奉”。
能看得出来王宝强很想拍一部达到《我不是药神》效果的全民轰动的社会片,我甚至能感觉出在某些地方他在模仿阿米尔汗的《摔跤吧爸爸》,但电影剧情在某些地方不是用力不足、就是用力过猛。
比如最重要的一个元素:大凉山,无论如何都需要花费笔墨、设计情节去正面或侧面地表现出大凉山孩子人生选择的狭窄,凸显出恩波俱乐部的某种正当性,以及在法律边界内的矛盾、冲突、不易,这才能推动剧本发展。
像《摔跤吧爸爸》里就运用大量故事演绎包括诸多细节来突出印度性别歧视的恐怖、压抑、窒息,可是关于大凉山的描绘在《八角笼中》太少了,以致于如果你不知道当年的恩波事件,那你看这部电影时会在很多地方感到生硬和突兀。
这种情况在《我不是药神》里就不会出现,即便你不知道二十年前的陆勇案,也不影响观影、不影响被电影本身带动情感起伏,这就是成功。
而《八角笼中》则是反例,它更像是一部纪录片,而不是电影。
3
最后,我最推荐的,是《我爱你》。
这是一部献给老年人的作品,老年友情、黄昏恋情、子女隔阂、儿孙不孝、晚年焦虑、疾病缠身、经济困境……这些其实大家都见怪不怪的“俗套”元素全部都有,但是没有一个在电影里是“尬”的,没有一个是“硬”的,全部都是自然而然、由心抒发(当然,老戏骨的演技也是支撑)。
这部电影我真的不多剧透了,推荐各位去看,尤其可以带着家中老人去看。
其实自去年年末的疫情大放开、中国也被迫放弃坚守开始,再到后来持续不断的延迟退休与养老金改革风波,我们都应该心知肚明:不论在任何社会、国家、体制之中,老人,可能永远是被最先抛弃的那部分人…
正如“老龄化社会”永远是一个危机性甚至贬义性的概念。
去年,共和国已痛别48位两院院士;自12月7日放开之后,共有14位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逝世:曲洪业、韩瑞芳、赵炳堂、高鸿喜、曾陵云、姚有德、周宣勤、于春芳、孙成来、楼炳庚、王宜桂、刘绍荣、李坪、周有春,“日均”0.63人。
此前,2022年的前11个月共计53位志愿军老战士离世,“日均”0.1人;而全年共计离世67人……
列宁在1919年革命看似确定胜利时曾有过严肃的警告:
正是在资产阶级被推翻以后,阶级斗争才具有最尖锐的形式。所以那些用‘资产阶级既被推翻,事情就告终结’的说法来自欺欺人的民主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是毫无用处的。事情只是开始,而不是完结。
去年年末放开时我曾表达过一个观点:我个人是不太认同所谓「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这种说法的。
这话乍一听是无比正确,但细细品味实则背离我们的意识形态根基,因为它无形中在抬高“健康私有化”的概念,以“去集体化”的暗语推高“自扫门前雪”的暗示,这实质上是反社会主义的卫生观,也是对那些“对自己负责能力”低下的弱势群体如老年人的一种无形抛弃——每个人都要对自己负责,那么你如果对自己负责不了,那也没办法了——这难道不正是西方世界“应死尽死”之价值观吗?
这一定不会是社会主义中国长久以往的价值内核,不论是抗疫还是其他任何领域的施政观。
1957年2月,毛主席有过深刻指明:
马克思主义者从来就认为无产阶级的事业只能依靠人民群众,共产党人在劳动人民中间进行工作的时候必须采取民主的说服教育的方法,决不允许采取命令主义态度和强制手段。中国共产党忠实地遵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这个原则。
六年后,主席还给出过一个更犀利也更尖锐的评判:
群众不管你是什么官,也不看你穿什么衣服,只看你的政策。他们也不管你是什么党,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共产党政策错了,他们一样要骂你。
《我爱你》这部电影,很用心也很真诚,没有什么宏大叙事,其每一幕都是你我身边的生活——下岗后无法自保的夫妇,只能靠捡破烂维持生计的老者,在金钱面前支离破碎的家庭……
演的是我们的长辈,但都会成为我们不远的未来。
马克思那段我引用了太多遍的话相信诸位已经耳熟能详:
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会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
三部电影,我只推荐《我爱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