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时政 > 舆论战争

国军八百抗日壮士跳黄河是真的吗?

菜刀蘸白糖 · 2015-08-28 · 来源:
国民党抗战真相 收藏( 评论() 字体: / /
在微博搜索里键入“八百冷娃”四个字,可以看到这则故事被大量转发。然而,这则故事,是真的吗?

  在微博搜索里键入“八百冷娃”四个字,可以看到这样一则故事被大量转发:“比狼牙山五壮士悲壮百倍!很少人知道。日军进攻中条山国军31军以阵亡27000人代价,把十万日军阻隔在西北之外,改变整个战局。八百衣衫褴褛十六七岁的军人,被日军逼到悬崖边,弹尽粮绝。八百名‘秦军’,面朝陕西,跪天,再跪爹娘,唱着秦腔宁死不降,跳进滚滚黄河。”…详细

  故事的背景,是1939年中条山会战中最惨烈的“六·六战役”。微博的内容,其实来自纸媒的报道。譬如华商报2006年12月1日刊载的文章《浴血中条山八百壮士舍身跳黄河》。这则故事,是真的吗? 

110851_238.jpg

 2012-04-18 第01期三晋都市报的报道全文无“800冷娃”字样

  “八百冷娃”的说法,源自长篇纪实文学《立马中条》“八百冷娃”的故事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流传起来的?目前所见资料,至少可以追溯到2004年着名作家陈忠实的一篇文章《一段几乎湮没的史实:中条山八百壮士血祭黄河》。

  陈忠实写文章感叹“八百冷娃”是“一段几乎湮没的史实”

  陈忠实这篇文章写于2004年9月4日,微博流传的内容与这篇文章的描述基本一致:

  “177师有一千多名士兵被两倍于己的鬼子包围,经过拼杀后死亡200人,余下的800人被逼到黄河岸边的悬崖上,三面都是绝壁。这800士兵在短暂的一瞬里从悬崖上跳了下去。下面是被称作母亲的黄河。黄河以母亲的慈爱襟怀包裹了这800个殊死搏斗后不齿投降的关中‘冷娃’。他们都是16至18岁的孩子。他们从关中(也有少数山西河南)乡村投到孙蔚如麾下来,不是为了吃粮饱肚,而是为着打日本鬼子走进中条山的。他们没有一个人活下来。他们800人集体投河的那一幕,被山里的村民看见了。活着的这个村民尤其清晰地记得最后一名士兵跳河的情景:悬崖上只剩下最后一个关中籍中国士兵,这是一位旗手。他的双手紧紧攥着他的部队的军旗。那是他和他的父亲和村民们崇拜着的杨虎城创建孙蔚如统率着的西北军的军旗。军旗已经被枪弹撕裂被硝烟熏染,他仍然双手高擎着。他在跳河前吼唱了几句秦腔。那位活着的当地村民还记得其中两句戏词,是《金沙滩》杨继业的两句——两狼山——战胡儿啊……天摇地动——好男儿——为国家——何惧——死——生啊……”

  陈忠实的史料来源,是纪实文学《立马中条》;但《立马中条》的史料来源不详

  陈忠实的这篇文章,其实是为一本名为《立马中条》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所作的序,该纪实文学于2004年12月正式出版。上述“中条山八百壮士血祭黄河”的情节,即取自该书第十七章《血祭黄河》,该书写道:

  “八百英雄壮士、八百中国士兵、八百血性男儿、八百炎黄子孙、八百生命的绝唱,震撼了古老的崤山,震撼了逶迤的中条,震撼了中州大地,震撼了八百里秦川。……直到今天,当年听到那个声音的老人们仍记忆犹新:‘那娃娃唱的是秦腔,只有两句,就是老戏《金沙滩》里被困在两狼山的杨继业唱的。’离河滩最近的杨家寨一位8旬老人说着唱了起来—— ‘两狼山(啊)战胡儿(啊……啊……)天摇地动,声好男儿(啊)为国家何惧(也)死(啊)生!’”

  陈忠实的文章还批露,发掘出这段历史的,是《立马中条》一书的之一张君祥——“我在阅读《立马中条》书稿前,曾经听到过本书之一的张君祥先生讲述的这个细节。”《立马中条》一书是如此介绍张君祥先生的:“从文40余载,涉猎广泛,有杂家之称。自1986年起,开始搜集中条山抗战资料,为本书撰写做了大量扎实的准备工作。”如此,似乎“八百冷娃”的故事,是有充分史料根据的;不过,《立马中条》一书并没有给出任何史料来源。

  媒体跟进:实地采访后所得到的结论各不相同《立马中条》2004年末出版,正好赶上2005年国人热烈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书中“八百冷娃”的故事,很自然地受到了媒体的青睐和跟进。但跟进的结果,是意见分歧严重,并不能够证实“八百冷娃”故事的真实性。下面选取的,是三种最具代表性的媒体意见:

  肯定:《新西部》杂志采访到一位“亲历老兵”,认为“八百冷娃”是真的

  《新西部》杂志2005年第8期封面策划《抗战在西部》,采访了一位据说亲历了“八百冷娃”这段往事的老人李玉杰。李玉杰老人自称“我是孔从洲的警卫排排长,我跟着孔从洲打过很多仗呢”。老人说:“在中条山的两年多战争中,最让我难忘的是随孔从洲参加黄河滩的公祭大会。当时公祭的是800多牺牲的新兵。可惜呀,都是十六七岁的娃娃……”杂志据此写道:

  “那是一个比‘狼牙山五壮士’更悲壮的故事。在中条山最激烈的‘六·六战役’中,陈硕儒率领的177师主力从敌人正面突围,该师新兵团的1000多新兵被日军分割包围在老庄、许八坡、六甲村、马家崖一带。这些新兵刚刚参军才3个月,没有一点战斗经验(新兵们在操练军事技术的同时,接受了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干训班教官们的政治培训,思想觉悟、爱国热情极高),第一仗就遭遇到数倍于自己的敌人的包围。子弹打完后,新兵们和日军在黄河畔展开了肉搏。十六、七岁的新兵的拼刺刀技术显然没有日军娴熟,再加上体力也差许多新兵干脆扔掉枪支,抱住近身的日军连踢带咬……这些新兵被步步紧逼到黄河边的崖畔上时已经有200多人牺牲了。日军把孤崖围住后开始喊着让新兵们投降。800多名新兵对着陕西的方向跪下身去随即在身后日军的叫嚣声中纷纷纵身跳下黄河……(《中条山记忆》)”…[详细]

  但老人的这段口述回忆,是有可疑之处的:1、孔从洲在中条山会战期间,是独立第四十六旅旅长,隶属于赵寿山的第三十八军;陈硕儒的一七七师,则隶属于李兴中的第九十六军。按照《新西部》这篇文章的描写,“800冷娃”隶属于陈硕儒的一七七师。和孔从洲一样,陈硕儒在“六六会战”中顺利突围,如果真的存在“黄河滩的公祭大会”,那么主持公祭之人,不应该是孔从洲,而应该是陈硕儒,孔从周及其部队只可能是公祭的参加者。2、孔从洲在其《平陆抗敌回忆》一文中,详尽回忆了“六六会战”期间,自己率领独立第四十六旅“仅以伤亡100多人的代价,毙伤日军400多”而突围成功的全过程,但并无一字提及那场“黄河滩的公祭大会”。3、李玉杰称“公祭800多牺牲的新兵”,但考诸史料,在2004年《立马中条》一书之前,找不到任何“800多”这个数据的记载,而据《立马中条》一书的张君祥所说,“800”这个数字,只是该处捞起的国军壮士的尸体总数,且并非“都是十六七岁的娃娃”(见下文)。

  存疑:凤凰卫视《冷暖人生》栏目组实地采访后,称“没能还原那悲壮的一幕”

  2008年8月5日,凤凰卫视《冷暖人生》栏目播出《寻找最后的抗战老兵:铁血冷娃》,节目组说:“我们在史料中,并没有找到任何相关的记载描述,那么这究竟是一个虚构的传说,还是一些夸张的叙述,还是一段沉钩的历史呢?2008年7月,我们来到中条山麓黄河两岸,寻访幸存的老兵。”最后节目组给出的结论是:

  “我们其实没有能够找到一个扑黄河幸存的老兵,采访到的也大都是些零散的,年代久远的记忆的片断,最终,很遗憾,我们并没有能还原出那八百‘陕西冷娃’扑黄河的悲壮的一幕。”…[详细1][详细2]

  否定:《南都周刊》刊文称“八百壮士集体投河”是艺术创作,并不是信史

  2009年3月,南都周刊刊发文章《寻访“八百壮士集体投河”真相》。谢海涛自称曾“在2005年7月,入晋采访八百壮士集体投河之事”。的结论是:1、“当我怀着一腔热血,赶到事发地山西芮城时,却是遍寻史料而不得。”2、“回头查新闻的出处,发现多出自小说《立马中条》,之一是西安灞桥区南牛寺村的张君祥。7月底的一天,我赶往西安,敲开张君祥家的门时,已是晚上10点多。……800壮士集体投河,是否真有其事?那一天,张君祥告诉我,是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用艺术手法塑造的。800人是怎么回事?为血战黄河之后,第四集团军在平陆与芮城交界的河滩上捞起800多具尸体。”3、“一句话,我们不够尊重历史,人自轻,方有外人轻之。而于陕军中条山惨烈抗战史来看,先是被政治烟云遮蔽,再是“八百壮士集体投河”由艺术创造成为“信史”,又何尝不如此?”…[详细]

  文献考据:国军战士“六六战役”中投黄河实有其事三家媒体,三种态度。但这些媒体都没有从文献角度提供相关资料,这和史料的稀缺有关,正如《冷暖人生》栏目组所说:“我们在史料中,并没有找到任何相关的记载描述”。为了补上这一环节,编辑将寻找到的几则相关文献资料,按时间顺序排列如下——这些文献资料的出版时间全部早于《立马中条》一书,晚于《立马中条》一书者,恐其系跟风之辞,故全部略过不提。

  1941年的中共统战文件提到:国军“一千余官兵死伤了,百多跳黄河淹死了”

  笔者目前所能查找到的最早的“六·六战役”期间国军壮士跳黄河牺牲的记载,是1941年中共陕西省委统战部编写的的一份名为《西北军的历史》的文件,该文件写道:

  “在六月六号,敌人开始以九路向西北军的防地中条山进攻。由于西北军的英勇抵抗,敌人也有很大的伤亡,但因敌人的进攻猛烈和部队高级指挥官的无能,使得这次战争最后遭到严重的失败。……就在这些无能指挥官的罪恶行动下,一千余官兵死伤了,百多跳黄河淹死了,百(多)被敌人俘虏了。”(《陕西革命历史文件汇集·一九四一年(二)》)

  1986年,亲历者回忆:“大部分经过肉搏后跳入黄河,壮烈殉职官兵计一千五百余人”

  1986年出版的《垣曲文史资料·第2辑》,收录了原三十八军机要室译电员车国光先生的一篇回忆文章《“六·六战役”与“古·计王战役”亲历记》。车国光先生是“六六战役”的亲历者,其回忆很有价值。文章写道:

  “本日(1939年六月六日)下午五时许,进攻九十六军敌之主力将我一七七师压迫于方家村、许八坡,老庄黄河沿岸,经白刃战两小时,因众寡悬殊,损失惨重。该师除一部分由陈师长率领向敌后突围外,大部分经过肉搏以后跳入黄河,壮烈殉职官兵计一千五百余人。”(《垣曲文史资料·第2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西省垣曲县委员会/编)

  1994年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赵寿山将军》一书,收录有车国光先生撰写的另一篇回忆文章《中条山血战》,较之前文,内容更为详细:

  “然而,离(一七七师)师部较远的新兵团和五三一团部分官兵却未来及突围,被敌人压到黄河岸边。这些新兵虽无战斗经验,格斗,拼杀技术较差,但爱国心切,抗日心坚,青年人热血沸腾,一身豪气,他们回首退路,绝崖百尺,俯视河水,汹涌澎湃,正面之敌犹如疯狼,他们虽知已临绝境,但无丝毫畏怯,此时,已勿须长官命令,人人奋身回扑,与敌人拼为一团。日军依仗人多势壮,拼刺技术好,于是兽性大发。几天的惨败恼怒要在这里发泄了。新兵团的青年壮士们多系西北人,政治素质较好,爱国热忱又高,虽处于绝境,但毫不怯懦,舍命拼杀,有的失落了枪枝,不顾刀刺小腹,双手紧夺敌人枪枝,有的已断了手臂,但仍啃住敌人不放,……血战进行了一小时左右,终因寡不抵众,被逼至绝崖。这时,一新兵战土大声高呼:‘弟兄们!宁跳黄河死,不做亡国奴!’喊完奋身一跳,被吞没在忿怒的黄河之中。其余千多名业已伤残无力拼搏的官兵,个个大骂着鬼子,也都纷纷随黄河而去……像野兽一样残暴的日军,竟也被这壮烈的场面,惊得目瞪口呆。滔滔黄河水,被1000多名爱国将士的鲜血染得发红,咆哮的声音也变为悲伤的低吼。”

  此处第一次出现了“新兵团”和“五三一团”的具体番号。而据南都周刊《寻访“八百壮士集体投河”真相》一文的说法,“至于新兵团,后查到陕军抗战史研究者李长林的疑惑:‘这个部队的建制里,从没有新兵团的编制。’”第九十六军一七七师是否有“新兵团”的建制,笔者没有查到可靠的资料。但与之同属第四集团军,一同参加中条山会战和“六六战役”的第三十八军,确实是有“新兵团”编制的,可供参考。曾担任三十八军特务连连附的孙宏奎先生,就曾是该军新兵团的一员,其回忆文章《回忆在三十八军的斗争生活》如此说道:

  “我抱着朴素的感情,于1937年7月15日毅然离开家乡,告别父老,参加了十七路军第三十八军十七师师属新兵营。 当时的营长是米鸿材,……我一参军,就在新兵营营部通训班接受训练,训练不到三个月时间,到这年的10月间,部队奉命开赴山西抗日前线,从西安出发经风陵渡到太原北的娘子关,部队到了娘子关后,从前方传来消息:十七路军第十七师在河北雪花山与日寇接战,由于日军的强大攻势,十七师败北,向内撤退,听说赵师长讲的由于不让我们这些新兵再上去挨炸弹,因此,我们这支新兵团没有再往上开拔。……1938年6月,赵寿山接到蒋介石的晋升命令,任命他为三十八军军长……”(《赵寿山将军》,中国文史出版社,1994年07月第1版)

  1991年,国军老兵回忆:“许多军职人员和战士……面对滔滔洪流,毅然跳河”

  1991年出版的《渭南文史资料·第3辑》收录有曾参加中条山战役的老兵冯金明先生的一篇文章《中条山“六六”战役始末》。文章写道:

  “六·五之夜,日寇秘密集中兵力,突然从平陆县城北高山南下侵袭,我军猝不及防,东西防线被从中切断,李兴中九十六军一七七师、独立四十六旅、四十七旅,均陷入敌人包围之中。我军在强敌围攻之下损失惨重,但仍勇猛抗击,奋力突围。许多军职人员和战士被敌人逼近黄河时,既不投降,又誓不束手就擒,面对滔滔洪流,毅然跳河 ……”(《渭南文史资料·第3辑》,渭南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

  结语综合上述资料,可以得出一个虽然保守但比较客观的结论:

  1、在纪实文学《立马中条》一书之前,“八百冷娃”的说法,乃至“800”这个数字,均不见于任何文献记载。2、《立马中条》的之一张君祥说“800人”是血战黄河之后从河里捞起的国军战士的尸体总数,这个说法与凤凰卫视对中条山抗战老兵胥继武的采访是暗合的。胥老先生说:“千人都有,不要说八百几百了,男的,女的都有,尸体都腐烂了,因为在那漂了好几天了,它那是个漩涡,水就在那儿旋,那尸体也就跟着那水,就在那儿漩”[详细]——可见当时捞起的烈士尸体,很多是从上游漂下,滞留在该处漩涡之中的。“八百冷娃”,并不全是从漩涡上方的悬崖上跳下来的,甚至可能大部分都不是从上方悬崖跳下来的。3、文献资料可以证明,“六六战役”国军战士投黄河确有其事;但无论是媒体的调查,还是文献的搜索,都无法证明“八百冷娃集体投河”这一具体事件的存在。

  明朗:我外公是国军八百壮士幸存者

  更新时间:2012-04-18

  我是陕西省富平县王寮镇人,我的外公就是1939年中条山战役八百壮士之幸存者之一!1939年我的外公带着他的侄子《小我外公5岁》跟随他的老师参加了中条山战役,在日寇土崖对的保卫即将合拢时,他的侄子用重机枪对鬼子猛烈扫射,拖延鬼子的保卫,吼者推他跳崖逃生!我外公和他的老师含着眼泪跳崖逃生,他永远没有忘记他的侄子那张被重机枪震的抖动的脸----直到1999年他去世的那一刻!中条山战役之八百壮士确属史实!!

  青岛网友:“八百冷娃”的真正价值

  更新时间:2012-04-18

  我只想说几句,那个年代的战争,因为技术、人的意识以及当时落后的社会环境,我们不可能记住并记录每一个战争中死亡人的名字,也无法精确的统计整场战争中的各种损失,很多英雄最终也只留下了些许扑朔迷离的传奇,但是这不能作为否定那个时代英雄功绩的理由。原因很简单,你能因为无法说出南京大屠杀中每一个死者的名字,而否定南京大屠杀吗?而一个民族需要英雄的传说,无论这个英雄最初的雏形是什么,我们自称炎黄子孙,但问题是有谁能从学术上考证炎帝,黄帝?我们以龙的传人而自豪,又有谁可以考证龙的真伪?这不是学术考证,这是为激励国民牢记历史,强盛国家的教育!况且这些事迹,却有其实。为啥这么说?就因为全世界,再也没有比这些幸存的英雄们,有资格述说这段刻骨铭心的历史,仇恨的人了。他们就是最有学术价值的活历史,他们的话语就是历史文献,历史证据!而对于这段历史过于苛刻的所谓学术考证,本就是建立在一个理想化,脱离实际错误的命题,而继承发扬当年英雄们的精神才是当今社会真正需要做的事情,这才是“八百冷娃”留给后人的真正价值所在!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南岗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我对胡锡进和司马南两个网络大V的不同看法
  2. 亵渎中华民族历史,易某天新书下架!
  3. 一个王朝是怎样崩溃的?
  4. 近20年中国社会分层剧变的特征与趋势: 一位清华教授的直言不讳
  5.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6. 中日合作:是该扒扒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的日军美化师了
  7. 就算明着不要脸,你又能怎么办呢?
  8. 77年前,2583名英雄儿女踏上北撤之路
  9.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10. 否定了错误,并不代表问题不存在了
  1.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2.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3.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难吗?
  4. 送完一万亿,再送一万亿?
  5.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6. 李昌平:我的困惑(一)
  7. 紫虬:从通钢、联想到华为,平等的颠覆与柳暗花明
  8.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9. 李昌平:县乡村最大的问题是:官越来越多,员越来越少!
  10. 读卫茂华文章:“联想柳传志事件”大讨论没有结果,不能划句号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郭建波:《文革论》第一卷《文革溯源》(中册)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文化大革命
  3. 郝贵生|如何科学认识毛主席的晚年实践活动? ——纪念130周年
  4.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5.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6.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7.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0.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 张殿阁:在十大开幕式上执勤——记伟人晚年几个重要历史片段(二)
  2.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3. 相约12月26日,共赴韶山!
  4.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5.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6.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难吗?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