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将让咱们死无葬身之地
何必
昨天国家统计局公布,10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6.5%,与8月份涨幅持平,是199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此前,9月份CPI涨幅曾一度回落到6.2%的水平。另据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10月份增长3.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双双创下2月份以来的涨幅新高。专家指出,CPI、PPI联袂上涨,表明通胀长期化风险加大,预计年内央行将再进行一次加息。(2007年11月14日《上海证券报》)
哈哈。
果然不出所料吧。
再一次被我“不幸言中”啦。
这是一种带有极端苦涩味道的幸灾乐祸。
CPI继8月份创下12年来历史新高后,9月份回落到6.2%,被恬不知耻的中国内地媒体一片叫好之声,全然不顾CPI的真实状况。这给给了类似国家发改委调整成品油价格一个法理借口。在这次成品油价格调整当时,我就发出通货膨胀必将加剧的预期。结果怎么样?没错吧。要不说,现如今的中国就是看空唱衰的悲观主义和失败主义分子们走红的时代呢,换句话说,无论什么事情,只要本着最悲观或者最恶劣的预期,那就应了刘德华那句妇孺皆知的广告词——“听我的,没错的”!屡试不爽,百发百中。
新华社办的上海证券报也分析了CPI如此走强的原因和特点:
10月份CPI与前几个月一样,继续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农村涨幅高于城市,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城市上涨6.1%,农村上涨7.2%;二是食品上涨高于非食品,食品价格上涨17.6%,非食品价格上涨1.1%;三是消费品上涨高于服务价格,消费品价格上涨7.8%,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3%。我国从2003年连续4年物价保持基本稳定,但今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快速攀升,特别是3月份以来,CPI涨幅连续八个月超过3%的警戒线,8月份CPI更是创下十年新高,达到6.5%。虽然9月份有所回落,但10月再次反弹。10月份CPI反弹的主要原因是受季节变化鲜菜价格上涨较快以及入秋以来猪肉消费量增价涨,涨幅排在前三位的食品是猪肉、肉禽及其制品、油脂,其价格分别上涨了54.9%、38.3%、34.0%。此外,鲜菜价格环比上涨幅度最大,从上月上涨12%进一步上升到29.9%。与上月相比,食品价格涨幅提高了0.5个百分点,其中鲜菜价格涨幅提高了17.9个百分点。而油脂价格、鲜蛋价格、水产品价格和调味品价格涨幅则比上月有所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受国际原油市场价格大涨的带动,10月份国内油脂市场行情继续呈震荡上涨态势,尤其在中下旬,豆油、菜油、棕榈油、花生油、棉油均有明显上涨,并在高位站住。分析人士指出,由于目前国内食用油价格偏高,市场接受需要时间,继续上涨将相对缓慢,但由于原料成本的持续走高,后市也易涨难跌;同时,国际原油价格也在历史高位,使市场的目光又再一次转向生物柴油,豆油、菜油、棕油的潜在需求有大幅增加的可能,这均支持国内食用油价格居高不下。此外,受国际粮价普遍上涨的影响,我国粮食价格上行的压力仍然存在,上述的这些食品类价格未来的上涨空间还很大,CPI很可能持续保持目前的高位,甚至有所突破。
其中,也涉及到了能源和资产价格步步紧逼:
新加坡发展银行驻港经济学家梁兆基认为,未来我国物价上涨将从食品类价格上涨扩大至其他产品类别,主要由能源、劳动力、资产价格所引起。事实上,非食品类价格近期也出现了加速上行趋势。数据显示,8月份我国食品价格和非食品价格对CPI上涨的贡献之比为5.9:0.6,而10月份这一比例为5.7:0.8,非食品价格尤其是服务项目价格对CPI上涨的推动作用增强。“本月开始实施的成品油价格上调将加大国内交通、服务业等行业价格上涨压力,使得居民消费价格进一步上升。”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未来CPI涨幅可能高达7%-8%。此外,10月份我国外贸顺差再创新高,达270亿美元,巨大的流动性将继续推高资产价格,物价水平短期内很难回落。央行今年三季度的报告也指出,我国能源价格存在上涨压力,从劳动力成本看,工资上行压力也将增大,通胀压力将继续存在。但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认为,资源、能源价格的调整对于CPI涨幅的短期影响有限,他表示,包括水、电、气、煤、油在内的价格集体上升10%,短期内会使得CPI上升0.5%左右,明年下半年通胀将显著放缓,因此届时将是推出资源、能源价格改革的较好时机。
报道也不无悲观地提及通胀长期化风险加大:
平安证券孙方红预计,10月份的CPI涨幅已是高峰,第四季度以及明年CPI涨幅会减缓,今年11、12月份大约会在6%左右,2008年全年将上涨4.5%左右。但申万证券研究所高级宏观分析师李慧勇指出,我国通胀长期化风险加大,形势不容乐观。他认为主要是四个因素的推动:一是消费的启动和国家对新增产能的限制,使得产品过剩的情况有所好转;二是过去几年产业整合带来的产业集中度提高,使得企业定价能力增强;三是流动性过剩尤其是M1的高速增长将最终体现在价格方面;四是原材料(包括农产品)价格和劳动力成本的上涨相当一部分要靠涨价来消化。“这并不是说通货膨胀率一直会创新高,实际上由于去年同期基数较高的原因,我们预计年底通货膨胀率会回落到5%左右。”李慧勇表示,基本面的因素对CPI的推动作用将继续存在,这决定了明年的CPI涨幅仍将维持高位。而猪肉价格涨幅的回落以及基数的提高可能使得CPI涨幅回落,预计2008年通货膨胀率在4%左右,比今年回落0.7个百分点。李慧勇同时指出,考虑到政府推进资源价格改革的决心,以及公用事业价格改革对CPI的直接和间接推动作用,明年CPI涨幅也存在超出预期的可能。
嘿嘿。
但真实情况如何?我每天一篇垃圾文字,使得我有充足的时间针对其中的每一个说辞进行分析。比如,今年9月20日,针对国内媒体没羞没臊来不来就说中国市场上粮食价格上涨是国际因素导致的,我就写了一篇“咱‘粮价高企源于国际因素’说法是弥天大谎”的文字,援引长期向我提供写作炮弹的朋友们给我发来的有关中储粮是如何在国内粮食市场上兴风作浪并且在中央惠农政策的框架下将政策演变为牟利工具盘剥农民进而使得全社会为粮食价格上涨买单的内容。这种内容被博客网站删除。不过好在网络传播不仅仅是博客。这篇文字在网上还是不胫而走。
而我再三举例说明的,中国成品油定价机制当中存在的巨大的、令人瞠目结舌的谎言,到现在也还是依然如故。国家发改委违背政府急于通货膨胀加剧有可能引发社会动荡而作出今年基本品价格不调整的公开承诺,屈服于中国几大石油寡头,将国际油价上涨的幌子下的价格调整让全社会为寡头垄断状态下的石油巨擘们付出代价,形成劫贫济富赢家通吃的局面,这也是我们有目共睹的。而这种对于所谓和谐社会的地地道道的反动,却被官方说成是不得以而为之的被动选择。而类似中石油在回归A股后迅速套牢近千亿社会资产,让全世界市值最大的幻象成为浮光掠影的昙花一现,也是用谎言掠夺国民财富的凶狠一招。
我在最近发改委调整成品油价格公告发布之日就认为,受害最大的应该是中国的农民。现如今看来,果不其然。农产品价格涨幅在CPI当中一马当先。而众所周知,这种价格上涨的赢家并不是农民,而是类似涉农的资本家们。比如,柴油价格的上涨,只不过是让类似中石化们那样把持着炼油环节以及成品油销售市场的主儿乐不可支,而农民不得不为此更加苦不堪言。
这就与现如今在中国被炒得风风火火的罗尔斯有关正义讨论当中的情形有了惊人的一致:任何变动当中,正义是应该考虑到这种变动所涉及的利益受损最严重的群体的规则。换言之,中国社会出现的,就是任何变动,都是对最弱势群体的掠夺,并且这种掠夺自下而上,会贯穿全社会,最终让富人群体也在劫难逃。
于是乎,我们就会发问,通货膨胀究竟是个什么样?多年的朋友许峥给我发来了相关内容。
易宪容:通胀压力远比我们看到的要大
结构性通货膨胀并非是部分通货膨胀,而是整体性通货膨胀,只不过,中国CPI结构体系的缺陷把它掩盖了。
在这里,有几个概念得理解清楚。一是中国经济可容忍多高的通货膨胀。一般来说,发达市场经济下的货币政策目标制的国家,CPI为2%就会十分警惕了,而也有的国家通货膨胀率不得超过1.6%。可以说,就中国来说,尽管没有实行货币政策目标制,但是由于早几年CPI一直处于低位运行, CPI为5.6%当然是值得密切关注的事情,否则,肯定不是可以容忍的事情。二是有人认为目前中国的通货膨胀是结构性的,而不是整体的,因此,这种结构性通货膨胀不会对整体经济造成多少伤害。我想这种看法没有多少内在的经济逻辑。这是在玩一种文字概念,并没有表明现实事物的内在逻辑性。很简单,对于一件事件或一个市场而言,结构是什么?是事件或市场内部各个要素(或成分)之间规律性内在联系,而且这种内在联系并非机械相加而是规律性有机结合。如果事物或市场的结构不同,一定会引起性质与功能根本性变化。对于中国的CPI来说,结构是什么?CPI的结构无非是指不同消费品类型的构成、权重的内在规律性、稳定性及相互联系性等,它的功能就是通过不同消费品类型的构成与权重来表明消费品价格变化的趋势。如果中国的CPI出现了结构性的通货膨胀,那么也就表明中国通货膨胀是内在的、规律性的及相互联系的,也是整体性的。就7月份CPI为5.6%来说,相对于早几年的低CPI来说,不仅是较高的,而且也是中国经济进入全面通货膨胀的开始。
中国式的通货膨胀是从资产价格快速上涨开始的,然后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及各种服务全面上涨,再就是消费品的价格全面上涨。还有,假如有人讲的结构性通货膨胀成立,由于目前中国CPI结构不合理,如果我们改变中国现行结构体系,那么中国的CPI应该会更高。比如中国CPI居住类现在为13.6%,但美国为42.7%,如果居住类在中国CPI的权重中上升到30%(其实应该比这还高)以上,那么在国内价格成倍上涨的情况下,居住类的上涨幅度也不会低于房价上涨幅度,而目前市场上涨幅度最快的居住类权重加大,那么CPI上涨幅度就会更快了。
因此,结构性通货膨胀并非是部分通货膨胀,而是整体性通货膨胀。无论是从中国现行CPI指数体系来看,还是从中国市场实际消费品价格上涨情况来看,中国全面的通货膨胀早就开始了,只不过,中国CPI结构体系的缺陷把它掩盖了。
呵呵。
易宪容提到的中国CPI体系设置,本身就是个自欺欺人的货色。众所周知,按照恩格尔法则,中国食品开支在家庭及个人支出当中占比呈现下降趋势,而CPI设置却全然不顾这种事实,将食品权重按照计划经济时代的设定,保持在高位;而故意将住房这类品种放到投资品当中,在整个CPI当中,涉及到住房的,只不过是租房的价格;同时,房租的计算也是按照官方依据整个住宅面积而非真正进入租房市场住房面积计算,如此一来,涉及到住房的价格就被大大缩水,导致无法鉴别真实的通货膨胀面目。如此这般的倒行逆施,成就了官方通过弥天大谎向全社会掩盖物价真实水平的壮举,也是造成国民感受与官方数据之间大相径庭的制度性原因。
易宪容没有提到的,是他在香港师从张五常之际的同窗、在全世界大名鼎鼎的郎咸平谈到的,中国的通货膨胀当中,最大的原因不在别的,而是因为腐败。郎咸平通过财务分析得出结论,我们每消费一块钱当中,就有0.12元在为腐败买单。我在skype上总是能够见到郎咸平。前天与上海王炼利谈到郎咸平时,我认为,中国社会太需要郎咸平这样的人了。实际上,郎咸平、王炼利、华新民等等的存在,真是让内地那些经济学家(当然,不仅仅是经济学家,也包括其他各个领域的所谓专家学者)们无地自容,作为被称作社会良知的专家学者,通通屈从于体制内生存所要求的话语禁忌,完全丧失了知识分子的基本道德原则与人格尊严,沦为御用化的传声筒。当国民收到日益严酷的盘剥之际,他们却发出了腐败是社会进步的润滑剂、腐败不是最好也是次优的帕累托改进这种荒唐到极点的声音。
昨天的CPI数据发布后,就有不少人模狗样的专家学者站出来,在媒体上纷纷做出表态,认为今年前10个月4.4%距离国际上5%的通胀率还算温和。这种说辞简直是狼心狗肺。国际上哪儿有什么5%的通胀率?通货膨胀被称之为合法的制造假币,是国民财富蒸发的血腥过程。无论什么样的国家,只要还在正常运行过程中而没有达到所谓失败国家的地步,通货膨胀都是洪水猛兽,必须严加控制的。那些在媒体上振振有词的专家学者还说,中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呈现13%之多的上涨,与CPI涨幅相抵,还有这不少空间,是可以接受的。这种言辞实在让人体会到,现如今中国所谓的专家学者都是些什么男盗女娼。考虑到社会保障的全面萎缩,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计量本身就是个非常滑稽的玩笑。所谓可支配收入,并不是可以用来消费的额度,中国高储蓄率的存在,实际上就是为了公共产品以及公共服务的迅速质次价高和假冒伪劣买单的。因此,用人均可支配收入衡量CPI,这种做法暴露出中国体制内的政策制定者以及拥有话语权的人们是如何自觉成为官方豢养的走狗并沦为人民公敌的。
如果按照现实情况调整CPI权重,那么中国的通胀率注定是在两位数以上。别的不说,简单的方法就是将城市房价因素加入进去。而成品油价格调整之际,国家发改委的专家学者们居然说这种10%的调整幅度对CPI的影响只不过区区0.05%,这也是个寡廉鲜耻的弥天大谎了吧。看看现如今天然气涨价、航空用油涨价、农业生产资料涨价、石化产品涨价、出租车涨价……哪个不是对那个让人匪夷所思的0.05%的当头棒喝?
而且,我们记忆犹新的是,1989年春夏之交的那场动荡,实际上的起因部分地也因由当时通货膨胀的高企。实际上,自从那时人们看到了撕下温情脉脉面纱后的嘴脸后,中国的改革开放就逐渐沦为强势对弱势群体明火执仗的抢劫。
人们对央行加息津津乐道。实际上,一个简单的事实是,即便在官方认可(鬼知道这种数据在统计造假盛行的大背景下是不是掺水)的6.5%的CPI涨幅下,央行注定不会将实际利率调整到与CPI涨幅相一致、进而实现真实利率为正的程度。换言之,负利率的状况还会继续下去,通货膨胀情况下国民财富被洗劫的情况也依然如故。央行自然考虑到,在投资和进出口支撑中国经济的情况下,利率的大幅度提高,将使流动性愈发不可收拾。在诸般思忖当中,国民的生存是放在最后的。简言之,作为中国内地生活的咱们,死不死啊你。
而民政部垄断下的殡葬业,利润率高达2000%,死了都没有地方埋。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