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外国货是日、韩两国壮大的原因之一
[ 国语 ] 于2008-04-20 强国论坛
应当承认,战后日本,七十年中期以后的韩国,发展是成功的。它们一举超越了很多国家。
他们成功的地方在于哪里呢?不能简单地一句市场经济,一句对外开放就回答了。那些与日、韩竞争的失败者,有几个不是搞市场经济的?有几个不对外开放的?有的现在还穷的很呢。
不改革开放是不行的。一定要坚持改革开放(改革也不并是与一切市场化划等号,这个问题太复杂,本文就不谈了)。但如果以为只要对外开放了,国家就肯定在竞争中取胜了,那是愚蠢的。大家都开放,都实行同样的制度,你没有过人之处,怎么会脱颖而出呢?
日、韩的崛起,我看有这么几点:
第一是非常重视技术立国。重视科学技术。
第二是非常重视自己的品牌。绝不会贴牌生产一搞三十年。十年是他们忍耐的最大限度了。如果一个日本或者韩国的外贸官员,胆敢在自己的国家高速发展五十多年,全面对外开放二十多年之后,还说要作好给外国人当打工仔几十年的思想准备,一定会被立即被认定为日奸、韩奸,立即被轰下台来。没有自己的自主创新,没有自己的品牌,还怎样崛起?还怎样培养大国心态?
第三是稳定压倒一切。日本战后的政局一直比较稳定,自民党长期执政,很长时间里相当于一党制。韩国八十年代以前,政局不如日本,发展也不如日本,甚至不如台湾。自八十年代中以后政局开始稳定,而且日益稳定,现在已经追上来了,比台湾强了。
第四就是理性开放。现在一些专家老是呼吁大家这个理性哪个理性,但忘记了一项非常重要的东西——理性开放。简单说就是赔本的生意没人做。不能为开放而开放。有利的领域,我就开放,早开放有利的领域我就早开放,反过来,我就不开放或者迟开放。
日、韩的理性开放有强大的民意基础,群众有理性开放,也就是抵制外国货的自觉性。可以说,抵制外国货是渗入到日、韩两国国民的基因里去。比如有的例子说,当年日本人来中国工作,自带日本烟。中国当时已经开放了,可以买到美国的名牌烟。但是日本的高技术人才不吸。他们的收入比我们多得多,而日本烟确实没有什么称得上世界名牌。中国人吸洋烟,日本人就吸日本烟,他们不嫌丢身份,不嫌老土。这样,就造成了外国货很在在日韩的市场内与日韩货竞争的局面。外国货根本卖不脱。所以它们在发展的高速阶段,一直是顺差。而且最重要的还不是顺差。重要的是,由于一般的外国货物根本在日、韩卖不出去,而日韩自主生产的货物又好,外国又想进口,为了平衡贸易,则必须向日韩出口他们暂时还不能生产的高技术产品,除此之外没有别的选择了。高科技的东西时得多,开放的路子对头,发展能不快吗?
想想我们要买到西方的高科技,受到多少限制呀?原因就在于我们消费外国的一般产品太多了。人家用几只皮袋(确切地说是贴在上面的牌子,那些皮袋其实也是由打工妹生产出来的),几盒换了名称的凡士林,就能换你成亿的衣服、玩具和百万吨计的稀土了。
理性开放的另一点,就是不应当让外资长期享有超国民待遇。否则,国内的企业不垮才是怪事。
理性开放,就是不要盲目抵制。一切以自己有利为原则。什么抵制外国货对我们开放的形象不利呀这样的说法纯属是放屁。日韩天天抵制外国货,他们的形象根本没有不利,只是受到尊重。谁也不会认为他们不是对外开放的国家。但是,对自己不能生产也不能替代的,那就不管谁生产的,能买到的都要用。对自己不能生产的,那么买哪家外国的呢?不能恨谁就不买谁的。而应当看买谁的最合算。比如你不喜欢日本,但假如日本车最适合你,那你还是买吧,没必要因此转而去买美国车。在这种意义上,理性开放就等于理性抵制。
为什么这次大家呼吁理性抵制法国呢?原因就在于法国货目前确实没有什么我们非用不可的东西,抵制它是天然理性的。日本人、韩国人天天都在抵制法货,不过他们有时嘴上不说罢了。如果不抵制,为什么日本人的钱这么多,消费的法货这么少呢?不买就是抵制嘛。
但有一项我们暂时还抵制不了,就是空客。如果不买空客,就只剩波音或者俄罗斯的飞机了,这样我们的选择太少了,必然要付出更多代价。所以不能抵制空客。谈到这里又回到对“再给外国当几十年打工仔”言论的憎恨上来了。要是当初运十不下马,该多好?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