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统计局公布,今年一季度我国CPI同比增长8%,为近年来最高,为稳定市场,抑制物价向全面通货膨胀转化的可能,央行再次祭出货币紧缩大旗,于4月25日再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从而使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6%,创下23年来的新高。这也是自2006年7月首度提高准备金率后第16次上调。
提高准备金率,目的在于抑制银行货币信贷的过快增长,减少货币的流动性,从而达到抑制物价的上升。但从不断上调存贷款利率和准备金率后的效果来看,却并不显著。相反,自实施货币紧缩的政策后,我国的物价却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资料来看,2006年7月,我国物价指数仅上涨“1.0%,其中城市上涨1.0%,农村上涨1.1%;食品价格上涨0.6%”。但2007年1月,在实施货币紧缩政策将近半年后,我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月上涨2.2%,”“食品价格上涨5.0%,非食品价格上涨0.7%”,而2007年4月,我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更是一举突破了3%的国际警戒线,并且随后不断走高,至今年3月份,更是达到了8.3%。可见,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并没有达到抑制物价上涨的目的。
不断调高的存贷款利率和准备金率,使中小企业的生存态势极度恶化。不少企业面临着因无法贷到从事生产的款项而濒于破产的窘境。为了使企业生存下去,他们不得不借助于地下融资的渠道,以比银行贷款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利率进行融资。据4月12日新华网的报道,“2008年伊始,浙江地下金融利率一路攀升,有的地方短期拆借月息已经突破一角五分,高出央行基准贷款利率20倍”,巨大的还贷压力逼迫企业一方面无心改善工人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还要最大限度的挤占工人的休息时间,一天工作10多个小时成为了工人的家常便饭,由于休息时间的不足和工作环境的恶化,导致了大量工伤事故的发生。自去年以来,煤矿安全事故不断发生,伤亡人数节节攀升。近段时间以来,张茵的“血汗工厂”被曝光,难道不应该使我们好好反思一下我们的政策吗?此外,由于生产的高成本,必然导致企业产品的竞相提价。如啤酒生产企业已经报国家发改委而率先提价,又有光明乳业和伊利集团也都宣布价格上调,生产食用油的金龙鱼和其他企业也都将宣布近期涨价的消息,只等国家发改委的批准通过。因此,必将助推物价的持续上涨。
综上所述,从紧的货币政策不是解决物价上涨的根本之道,相反,它现在又成了推动物价上涨的背后推手,因此,本人认为,从紧的货币政策应该从缓实行。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