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山到汶川:中国的改变
2008.5.29新华网上刊登了新华社记者程云杰 王建华 林建扬写了个《从唐山到汶川:中国的改变》一文。今天我也来说说《从唐山到汶川:中国的改变》,咱们也看看中国到底有那些改变!
新华网是个什么单位呢?百度上一找知道了。
一、 新华网是新华社主办的,中国最大、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重点网站。
二、 新华网是由党中央直接部署,国家通讯社新华社主办的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主力军,是党和国家重要的网上舆论阵地,在海内外具有重大影响力。
三、 新华网的前身是新华通讯社网站,2000年3月改名为新华网。
看起来与他们商榷很有意义,许三多说,要做有意的是,我看这个就很有意义,对于一切愿意捍卫毛泽东思想的同志都应该加入到批判他们的行列中来,让毛泽东思想重现人间,让无产阶级大爱重见天日,让无产阶级大民主回到人民身边,让人民真正成为社会的主人!
他们说“1976年7月28日,北京市以东约150公里外的唐山市发生里氏7.8级大地震后,当时22岁的北京市民于沛和邻居一起,用草席、竹竿和塑料布,在宣武公园的儿童体育场上搭起四处透风的防震棚暂居。当年,中国17个省级行政区的近4亿人躲避在简陋的防震棚内度日。
然而在防震棚外,“批邓抗震两不误”的标语随处可见——无论是电线杆还是残破的墙头,时刻提醒人们“阶级斗争”仍然是当时中国的首要任务。已持续10年的“文革”阴霾笼罩下的中国,国民经济濒临崩溃,政治、思想、组织处于不同程度的混乱之中,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遭到破坏“。
“当时22岁的北京市民于沛和邻居一起,用草席、竹竿和塑料布,在宣武公园的儿童体育场上搭起四处透风的防震棚暂居。当年,中国17个省级行政区的近4亿人躲避在简陋的防震棚内度日”―――我们不断的在中央新闻中听到要人捐款的广告。第二没有帐篷、毛毯,就在电视上说,中国没有了,就给外国说,希望他们可以捐助这样一些东西。有了就吃点,必要着吃总强点吧!改革30年,靠要着来证明你比毛泽东时代优越有意义吗?我看过一个小说,台湾人写的,说一个一天,有人敲门,他开后,看到一个穿的很简朴的妇女问他要饭,女人还没有说话脸就红了。她是个大学生,结了婚男人跑了,带个孩子,一个人带不了孩子了,饿得很了,所以出来要饭。结果就给了她吃点,给了点钱。几年后,她又看到了这个女人,这是的这个女人,要饭早已没有了当初的羞涩,对这人笑,露出一排黄牙。人们说这个女人当时还干活,后来就不干了,就是要饭。
人或者总是要有点尊严的,不是给了你,你就可以吃的,吃了会肚子疼的。古人云“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能开心颜”。当然给现代奴才们说这个你们是一定听不懂的,胡锦涛到四川看完受灾群众,我就不明白了要铺哪门子红地毯,去灾区可能就看到死人,更不用说路不平了。当把人做出副这样的奴颜,出来谩骂能敞开点外,能说什么呢?
报纸、电台很少提及军队和民众在唐山震区如何开展抗震救灾、解救残垣断壁下的受困者,而更多的是报道正在深入开展的“废墟上的批斗会”。直到3年后——当时被批斗的“主角”邓小平主导设计的改革开放已经开始实施,人们才从新华社播发的一条简短消息中获悉,高达24万多人在唐山大地震中遇难。
如果说你瞎了聋了,我没有什么好说的。网上介绍唐山地震的资料很多,视频也有的是。“242419人丧生,重伤16.4万多人,15886户家庭解体,7000多家庭断门绝烟,3817人成为截瘫患者,25061人肢体残废,遗留下孤寡老人3675位,孤儿4204人,数十万和平居民转眼变成失去家园的难民。”(百度-唐山地震的解释)
我要问的是重伤16.4万人怎么养,不是靠毛泽东无产阶级思想养下来了吗?现在能做到这一点吗?靠捐款,谁能捐谁愿意长时间的捐?现在给灾民的是什么呢,不就是一天10元钱和基本的粮食保障吗?我请问现在怎么处理那些受重伤,甚至出现瘫痪和残废的?我看没有什么办法解决,要不加个税,四川地震救灾税!这么看来,不批资本主义行吗?什么黑砖窑、黑煤窑那个不是私有制下的产物呢?
“当时,各种流言混杂在一起,令人真假难辨,很多人生活在恐慌和不安之中。”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的于沛在办公室里回忆那段特殊岁月。
是啊,是不安了,可是,避了谣的四川安定了,可是死了8万人!你资产阶级学阀有什么能力可以预测,你们都说预测不了,凭什么说地震就是“谣言”呢?
时隔32年,2008年5月12日,比唐山大地震更为严重的四川汶川里氏8.0级大地震发生,人们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32年前被视为“国家秘密”的灾情与伤亡数据,如今在地震发生十几分钟后,就经由国家通讯社发布,成为海内外媒体滚动更新的“快讯”。而地震发生3天后,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甚至公布了此次地震“遇难总人数的估计数字”,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首次。
毛主席时代不是没有说,不过是没有全国大范围的广播就是了,但是工厂农村那里没有呢,地震了,怎么能不知道呢,要看纪实文学吗?
印刷媒体的详尽描述与电子媒体的实时转播,让第一时间赶到灾区的国务院总理难忍的同情泪水、失去亲人的群众的号啕痛哭、废墟上争分夺秒的救援、社会各界的捐赠与哀悼,甚至是军队在地震发生数小时内迅速向灾区调动集结的过程,都公开传递给了国内外公众。
总理不仅是救灾的,总理的任务更重要是防灾的。说下这个话,和给胡锦涛铺红地毯有什么区别!
唐山大地震时,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在具体工作中,个人的利益要求和价值往往遭到忽视,个人的一切都要服从于“斗争的需要”。
能的不行,有种就不要压制言论啊,可是有多少对这次地震提出质疑的言论给压了下去!你们专制起来不比谁差,要人们下岗的时候,人民说的话不如个屁,谈什么服从!
描写唐山大地震的《断裂带》一书的张建平说,“早出煤、早出钢、早出陶瓷”是当年唐山抗震救灾的突出目标,个人和家庭生活的恢复很少被公开提及。煤、钢和陶瓷是重工业城市唐山的标志。张建平当时在驻唐山的空军服役,既是一名地震幸存者,也是抗震救灾的一员。
搞笑,人民的生活共产党都包了,“个人和家庭生活的恢复很少被公开提及”,要这些死了人的人都回去哭,生活不要了。现在不是一样吗?不是让该上学的上学,该考学的考学吗?嘴是两张皮也不能胡说啊!
不恢复生产,靠谁呢,靠捐助,我现在在看,共产党修正路,怎么解决这些灾民的生产生活。牛吹起来容易,要把事做漂亮了不容易。我看不走的人,工人怎么上班,农民怎么去种地,种谁的地,地怎么分配,分配不好,怎么办,伤了人,死了人,怎么处理,我再看,你不是要透明吗。未来物价涨多少,这些钱能给他们的父母养老吗?养不了老,儿子就白生了!
“志愿者的大量出现是汶川大地震和唐山大地震的最大不同之一。”《三联生活周刊》记者袁越写道。大量非政府组织和民间志愿人士自发而广泛地参与了抗震救灾,使得一些媒体注意到“公民社会在中国的形成”。
什么志愿者,不就是一帮良心没有完全泯灭的人民群众吗?可是他们是您教育出来的吗?范跑跑是你们教育出来的,所以他毕业于北大,到现在仍然没有人敢说他错了,之说他嘴贱,因为他完全符合私有制下的做人标准。“精英”的马云、王石不都是这样吗,什么“公民社会在中国的形成”,说句实话,这种八股的屁话,我都听不懂!
“大量非政府组织和民间志愿人士自发而广泛地参与了抗震救灾”是要多出现点《唐伯虎点秋香》中秋香施舍的画面,才能说是人心是善良的,才能说是人民众志成城吗?
北京的分析人士认为,可以预期的是,30余年里经历了两次特大地震的中国,对如何进一步坚持改革开放,践行科学发展观,从而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了更贴切更充分的理解。
最后写的很有水平,把我的担心写了出来,就是说不用毛主席那种方法,用私有制的方法,怎么灾害重建,这是“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课题。
从唐山到汶川:中国的改变,中国改变了吗,中国改变了什么?
中国从1966年年3月8日至29日河北邢台地震(7.2级)不懂怎么预防地震到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城地震(7.3级)懂了并且成功预报了,那个时候离毛主席去世还有半年,自然没有人敢狂,自然就预报了,没有出现瞒报。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地震(7.8级)死亡24万人,在离毛主席去世仅44天时,一切就不合适了,出来不是官僚主义的青龙县和开滦矿务局外,其他都没能幸免!30年了啊,地震水平没有提高,除了进口就是进口。我们单位就是这样,gps美国的,用吧,繁华好假!
我这人比较激烈,说的多了,文章也发不出来,话点到就可以了。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