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平身上闪耀着毛泽东时代精神光芒
从郎平身上,以及她所率领的队伍身上,人们可以感受到一种顽强战斗的火热激情的拼搏精神,而这种精神在毛泽东时代却是人们习以为常的东西。
郎平在欧美多个球队成功执教过,取得过辉煌的战绩,否则美国也不会聘请郎平担任其国家队教练。
大家都知道,不同文化之间交流是充满困难的,不同文化之间的教练和队员之间能否成功沟通,将决定教练与队员能否交融贯通,能否将教练的理念和技战术贯彻实施,这将对一个球队的成绩有决定性的作用。
那么,郎平是如何能够与欧美队员成功沟通的呢?其中的共性在哪里呢?也许这才是人们应该感兴趣的问题的根本所在。
郎平成名于八十年代,也就是可以说,郎平实际上是在毛泽东时代精神熏陶下成长起来的,那种吃苦耐劳,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战斗精神实际上都是毛泽东时代作用的结果。在一种崇高精神信仰的照耀下,那种自觉自愿,奋斗不止的拼搏精神,是从人心底发掘而涌现出来的高昂的斗志。
人活着是要有点精神的,西方人崇拜英雄,崇拜那种勇敢无畏的拼搏精神,尤其是年青人更是充满效仿之心。
当郎平带着这种崇高的拼搏精神出现在欧美这些年青队员面前时,会自然地带来冲击力,会自然地发生共鸣。
郎平就是拥有崇高精神的英雄偶像,而自然地吸引欧美年轻队员崇拜她,追随她,在她的精神感召指引下顽强拼搏战斗,澎湃着体验着人生中的激越豪情,可以成为一生中最美好的记忆。
九十年代有几年,郎平也曾在中国执教,虽然国家女排队伍成绩有所提高,但是并不十分理想。其实原因是,这并非郎平无能,而实在是郎平个人也无法与中国社会大环境对抗。在社会主流普遍诋毁英雄,蔑视崇高的整个社会大氛围中,郎平个人能怎么样?其实,郎平之所以后来不再继续执教中国队,一方面在于主管部门对球队成绩仍不满意,另一方面就是郎平对这种社会大氛围的深度失望。
从郎平的成功历程中,依稀可以看到毛泽东时代崇高精神所具有的普遍共性所在,这种精神能够从人类的心底唤醒人们对崇高的敬仰,唤起人们对生命意义的追寻与拼搏。这种精神曾经唤起了亿万中国人民为自己的命运拼搏,可以看到,这种拼搏精神同样能够与西方人的心底发生共鸣。毛泽东时代精神具有世界的普遍性,由此可见一斑。
中国已失落毛泽东时代精神太久,但这种精神正在被重新唤起。郎平就是一只耀眼的火炬,她用自己的成功把这种精神照得分外明亮。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