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男孩三间房已成了家乡的习俗,说的是男孩子长到二十几岁,如果没有特殊的成就(上大学或任高职)就到了娶亲的年龄了,这时女方家长为了女儿以后的生活幸福,在物质上就要求男方家长务必在婚前为未来的儿媳妇准备三间房,就是婚后属于小俩口自己的婚居住所,象养儿防老一样,养儿备房也是男方家长必须应该作到的。否则的话,自己颜面尽失不说,也会遭到左临右舍的鄙视,更不会指望有人为你的孩子作红娘了。所以为了自己的颜面,为了孩子的幸福,在孩子二十岁以前,男孩的家长无论如何也会为孩子把房建好的。在我的家乡。
隔几家邻居住着一对五十岁左右的中年夫妻,生有一子,年方二十,个头不高,胖胖的憨厚可爱,早年退学,为了这可爱的孩子,为了给孩子建房,这夫妻俩几乎是愁白了头。
我们这里的农民大多是粮农,种粮只可糊口,并没有太多剩余利润,前些年夫妻俩买了一辆农用四轮车,在春种秋收的空闲抓时间搞运输,运送些建筑用的砖瓦石块,起早贪晚的在城镇间往来穿梭,一年下来算算细帐,除去车上的费用也能赚个七八千元,家有万贯不如日进分文,夫妻俩生活愉快,干劲十足。
孩子十五岁的时候,夫妻俩积攒了三万元钱,按当时的价钱,建三间房所需的各种费用加在一起要六万元左右。
在这样努力干上五年就能凑上六万多元,那时能稳稳的建处窗明几净的三间大房,那时孩子二十岁,给孩子说亲赶得上的,夫妻俩信心十足的盘算着。
老实巴交的农民有着朴实憨厚的性格,没有天灾病业,没有大的灾祸是不肯轻易向他人借钱的,他们觉得那是耻辱,他们总想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通过自己的辛苦劳作,在未来的岁月中节衣缩食,一点一点的积累自己的财富,从而实现自己的梦想。
愚公总会移山的,付出总会得到回报的吧!这天真的夫妻俩怎么也想不到的是,他们这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善良人们迈出的脚步,怎赶得上现代制度下形成的资本市场车轮的飞转呢?在资本市场的冲击下,他们为了实现梦想而付出的一切努力,他们的泪水和汗水全部化为泡影,万般无奈中他们的悲剧形成了。
光阴老人把时间推到了二零零八年,和所有的物价一样,建房所用的原材料也不甘落后,欲与天公试比高。石头从二零零三年的三十元一车上涨到现在的二百六十元一车,砖从那时的八分钱一块上涨到现在的两角四分一块,檩木从那时的六十元一根涨至现在的一百八十元一根,钢筋从那时的一千六百元一吨上涨到现在的五千六百元一吨,沙土由那时的十五元一车涨到现在的五十元一车,占地由那时的一万元一亩涨到现在的四万元一亩,就连国家颁发的房本也由那时的八百元涨到现在的两万五千元..............这么说吧,所有的原材料,还有建房所用的工时费全都是成几倍的往上翻,无一幸免。
哈哈,现实和这夫妻俩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那时建三间房,他们手里有三万元,如果再借三万元,房子就可以建成了。现在呢?又过了五年,他们积攒了七万元,建房需要的费用呢?至少十五万元,想建房他们还需外借八万元。
孩子二十岁,是需要建房的时候了,刻不容缓,夫妻俩在也没有了以前的欢声笑语,从他们日渐增多的皱纹,青丝变成的白发,充满血丝的眼睛中,看得出他们忽然间仿佛苍老了许多。
房子是一定要建的,可历经沧桑的他们却怎么也弄不明白,自己期盼了整整五年,一千八百多个日日夜夜,辛苦工作不分春夏秋冬,不分三九和三伏,不分雨水和雪水,不分泪水和汗水,不分白天和黑夜,他们忍着病痛付出辛劳的同时也赚了四万元钱,可房子却为什么越来越建不起了呢?
是通货膨胀吗?可为什么会通货膨胀呢?我是弄不明白了,那么聪明的你能给个合理的解释么?
政府通过印制钞票掠夺普通百姓财富的做法,是否就是现在的美国通过印制钞票掠夺所有发展中国家财富的做法呢?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he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