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我出生于黑龙江东部著名煤城鸡西,鸡西、双鸭山,与这次出事的鹤岗是我们东北传统的三大煤城。看着那108名死去的同胞,看着他们家人悲痛欲绝痛不欲生的画面,我身边的同事们都说:要是在过去,生产条件那么落后,矿难死的人会更多吧?
其实不然,恰恰相反,三十多年来,在我已经懂事和长大的过程中,60、70年代是煤矿的黄金时代,80年代煤矿开始萧条,90年代以后,国矿衰落,私人煤矿兴起,矿工集体死难的矿难也开始出现了。
还是先说1970年代吧。那是我们这个有三万矿工,十多万人口的国矿的黄金时代。那时候,煤矿工人是很光荣的,一个人在矿上上班,能养活7-8口人,因为矿工挣得多,家里有人在矿上上班,家人的日子就过得挺好,很让人羡慕。我家虽然住在矿上,但因为我爸爸是区里商业系统的,我们不是矿上的人,看着他们的生活很好,有那么多特殊待遇,我们都很羡慕。比方说上小学时,矿上的小学是气派的四层大楼,有自来水,冬天有烧得热热的暖气。而我们区里的学校就很差,是平房,冬天还要生炉子取暖。(都是我们这些七八岁的小朋友自己干,一般是值日生负责)学校有煤,但生火是个技术活,有的家长心疼自己孩子,就给学校捐点容易点着的桦树皮、干柴火。所以爸妈很羡慕那些矿工的孩子,他们可以上矿上好的小学,而我们就不行。后来我所在班级的老师调到矿上小学工作,她喜欢我学习好,就把我带了过去,带到她的班。我们班后来出了很多优秀的孩子,三分之一的人都在82、83年考上了大学。记得我们三年级的时候,班级转来了一个新同学,是矿长的女儿,但也没啥特殊的,和我们都一样。
记得那时的矿上,没听说过矿难,不是新闻封锁,而是真的没有。我们那么小的一个地方,差不多家家都认识,有点事全矿都知道。当然也有出事故死人的,但人数极少,往往是在井下作业时,偶尔不慎被大煤块砸中,或被绞车绞伤,一般很长时间才有一次,每次一两个。我在读书的九年中,只听说过一次,一个工人遇难,全矿都在学校广场开追悼会。他留下来的妻子和一儿一女,我们全矿都认识,因为他们是光荣的遗属,处处都要优待,人人见到她们,都很关心,她们都由国家抚养,上学医疗啥都优先而且全部免费。记得后来因为有矿上处处照顾她们,那个女孩就不如我们学习刻苦,初中毕业就不念了,要求到矿上工作。
那时的矿工工作是为国家挖煤,只是完成产量就行,没有那么大的压力,所以安全生产是头等大事。还记得那时候矿工吃的最好,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矿工让人羡慕的重要原因还在于他们福利太好了!每月比普通人多发肉、蛋、奶粉白糖,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是那香喷喷的矿工大面包,因为是专门为井下工人特殊制作的,加了很多的鸡蛋、牛奶和葡萄干,商店里根本买不到,所以我们更羡慕有爸爸当矿工的同学了,他们爸爸每天都发面包,他们都吃腻了。后来我上省城上大学以后,就开始市场化了,花钱能买到矿工面包了,我就常常当成地方特产带到学校。
后来偶尔回去看看,煤矿衰落得厉害。基本建设还是1970年代的样子,破败不堪;劳动力超级便宜,小饭店招工,开出的工资是200元.矿难频发,我们矿因为2002年60多矿工遇难的特大事故,还被国内外关注过。
邻居家的儿子19岁时因为打架斗殴致人死亡,被判刑11年。进去之后,爸妈思儿心切,花了三万块,找人帮他减刑。事情刚有点眉目,有一天监狱却来通知他们收尸,他们的儿子已经死了。因为他儿子服刑就是在该市司法局下面开的煤矿挖煤,出事故了,死了20多人,都是服刑的犯人,因为此矿是司法局的多种经营项目,不能公开,所以司法局给每个死难者发了一万块,算作抚恤金。可怜邻居老夫妇人财两空,一病不起。
好了,心里难过,不说了。
2009,11,28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