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黑龙江新兴煤矿的发生重大矿难,不少媒体都以“国营大矿也不安全”之类的标题进行报道,似乎这个煤矿仍然是“国营”。
然而,很早就有网友指出:《新闻联播》的报道中称其为“原国有煤矿”,也就是说现在并不是“国有”,那么显然更谈不上什么“国营”了。
本网友经搜索发现,其实已有一些报道隐隐约约地提到了这一点,只不过没有受到重视而已。
例如:人民网“民生报道”转载中国青年报11月22日题为“黑龙江鹤岗矿难追踪:龙煤股份公司正准备上市”的报道就提到:
“黑龙江龙煤控股集团鹤岗分公司新兴煤矿已有90多年的开采历史。2006年更名为龙煤集团鹤岗分公司新兴煤矿。矿井设计年生产能力为120万吨,核定能力145万吨。
据新兴煤矿人员称,此次事故是“建局以来最大的灾难”,在龙煤集团的重大矿难中,仅次于七台河矿难。
郜振亭告诉记者,2003年之前他只能拿七八百元,2003年后煤矿破产改制,兴山煤矿变为新兴煤矿,工资有所上升,能拿1000多元,但比起南方各省的煤矿职工,工资还是偏低。”
环球网转载中国新闻周刊11月26日题为“鹤岗矿难事发煤矿检测员:爆炸现场如同地震”的开头进行了稍微详细的报道:
“从菜市场到新兴煤矿骑车要20多分钟,这段路武成飞走了近10年。当然,这条路是他的父辈趟出来的——与很多鹤岗人一样,武成飞也是当年“闯关东”大军的后代,当他还是小孩时,他的父辈就在当时的兴山煤矿(新兴煤矿前身——记者注)挖煤为生。
鹤岗是一个因煤而生的城市,目前,煤炭收入占鹤岗全市财政收入4成左右。而全市110万人中,矿区人口就占了1/2。鹤岗矿区90多年的开采历史也有着自己的光荣与梦想——这里建起了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大型立井新一竖井,还有东北第一大井工矿——年设计能力为360万吨的兴安竖井。而在计划经济时期,鹤岗煤炭产量曾位居全国第四位。
20世纪90年代初,矿上效益不好,有时两三个月发不出工资,即使拿到还打7折。但就是这样,父辈靠每月300块钱左右的工资,硬是把武成飞拉扯大。
高中毕业最初几年,武成飞并没有像他的许多同学一样“子承父业”到矿上挖煤,他去过山东、下过江南。但因没有一技之长,在外打工每月拿到手不到1000块钱,“还不够自己花”。在上世纪90年代末,武成飞终究还是选择了父辈的老路,回到鹤岗老家进矿下井。
受国内煤矿市场大环境影响,再加上兴山煤矿自身的问题,矿工的效益最初并不很好。直到2003年,兴山煤矿破产改制重组后,效益提高,武成飞的收入也随之增加。如果全勤,他的月薪可以拿到2200元。
改制也让新兴煤矿的生产能力达到了每年145万吨/年。而新兴煤矿采煤的工作面,从之前离地面大约500米的二水平位置,继续向下纵身到了三水平面,这里离地面垂直距离大约800米。”
而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铁岗则直言不讳地说:“就鹤岗这个个案来看,通过现在的公开信息,我分析这个煤矿并没有进行科学化的生产,因为它的采面布置有问题,采面布置非常分散,不是合理的集中生产,而是广种薄收,是依靠大规模的人力进行作业。。。
一个核定能力145万吨的采掘工作面个数上限,如果地质条件简单,半个到一个工作面就可以了;复杂的地质条件下有两三个就够了。如果高达30个就是瞎胡闹!这显然是不懂生产,也不懂技术造成的。就人数上,根本不应该超过1000个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技术落后的情况下,我们也达不到这么多人。这只能说明一点,他们根本没有采取现代化的开采技术。”
到目前为止,所有的报道都没有考虑这几个问题:
1)“原国有”的兴山煤矿“效益不好”并最终“破产”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2)“2003年破产改制”究竟是如何搞的?“原国有煤矿”是以什么样的方式、价格和政策进行“改制”的?“改制”之后的经营模式究竟是怎样的?
3)根据中国新闻周刊的报道,新兴煤矿采煤的工作面,改制之前是“离地面大约500米的二水平位置”,改制之后“继续向下纵身到了三水平面,这里离地面垂直距离大约800米”,这样的改变,对于安全生产会不会造成困难和不良影响?
4)被张铁岗院士斥为“瞎胡闹”的“30个工作台面”、“依靠大规模的人力进行作业”,究竟是改制之前就一直如此,还是改制之后才变成如此?
进而:
1)“改制”之前和之后,煤矿的科学化的生产、现代化的开采技术和安全生产状况,是增强了还是大大减弱了?
2)如果是大大减弱了,为什么这个“原国有煤矿”的“改制”会导致这样的结果?
3)“改制”之后“效益提高”当然是好事,但是“效益提高”究竟是如何实现的?是否与放弃科学化生产和现代化开采技术、忽视安全生产有关?
本网友认为,如果记者们不先去把上面这些问题搞清楚,就发表“国营大矿也不安全”“矿难不分国营私营”之类的不负责任的议论,那么这不但不利于搞清造成此次矿难的真正原因,而且不利于从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更不利于将来制定对矿难的有效防治政策。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he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