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关系: (跟贴总数:18) |
|
从女硕士生自缢说说党组织的责任
古洋斋
我的贴子《女硕士生自缢后的思索》在强坛发表后,岂今阅读者已超过21万多人,跟贴达一百多个。网友们纷纷留言,抽丝剥茧,深入分析自缢事件频出的背后原因。面对学校“声明”,一位网友在跟贴中说“学校没有责任!政府没有责任!社会没有责任!就怪她自己太穷!我这样说,那些冷血动物们该满意了吧!”
其实网友们共同的心愿是,责任一定要找!若每一社会热点问题都无人担责的话,这个社会就是一盘散沙,势必会走向衰落和灭亡。
杨元元是共产党员。那么她所在的党组织有没有责任呢?能推脱说没有吗?共产党是靠为实现共产主义的共同纲领而凝聚到一起的一个“组织”。每个党员既有义务也有权利。刘少奇同志曾形象地把党组织比喻做一把椅子,强调党员要依靠组织。是的,党员在完成党组织交办的任务的时候,一定不能脱离组织的领导自行其是,需要组织帮助、协调,更常常需要集体行动。反过来,党组织在领导、激励、决策等组织行为中,则要像母亲呵护子女一样,关怀他(她)们的冷暖餐饮。雷锋其所以把党比做“母亲”,是因为党替他“报仇雪恨”了,让他吃饱穿暖成了“主人”了,教育他提高了觉悟,明白自己要革命才能保住和创造更加幸福的生活。从古至今,打仗也都是“粮草未动,兵马不行”,说明后勤保障的重要。因此革命战争年代,党组织对每个战士的家庭情况了如指掌,谁有困难不用自己开口,甚至大龄官兵的个人婚姻都由组织帮助解决也是常有的事。很早以前,党员都把组织部称为“党员之家”,这是因为组织这把“椅子”靠的住,因此党员们才对组织无限“忠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然而现在这把“椅子”在有的地方变成了三条腿,甚至是三条不等高的长短腿。于是,我们经常随时随地听到最多的话语是“要保护好自己”。这难道不是党组织的悲哀?
杨元元的困难大吗?做为个人,大到无法逾越:如果她不是穷,她家不是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何至于母亲多年随女儿漂泊?何至于放低“尊严”,求爷爷告奶奶地三番五次给学校书面和口头申请“租个铺位”?她和她母亲挤在一张单人小床上休息是“舒服”吗?在她周围的人看来,杨元元性格孤僻“内向”,试想,她在这么大的压力面前无人关心,她活泼开朗的起来吗?我们的党组织为什么不去“了解”,更不要说“察颜观色”来掌握党员的思想动态了。反过来说,她的困难对组织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太容易解决了,但遗憾的是在她面前没有组织这把“椅子”可以依靠。
日前,深圳市出台“暂行规定”,明确“一把手”不直接管人管钱管事。有人就质疑那不是把“一把手”“架空”了吗?看来这有利于廉洁和民主政治的东西被有的人看作是“权力”旁落,“不务正业”了。呜呼!一向被老百姓尊称做“父母官”的手握权力的人们,你们扪心自问一下,有多少心思在关心“子民们”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做“父母”称职吗?原中组部部长张全景退休了,才敢指出“‘官多为患’是中国政治上的一大弊端”,因为说话已经没份量了,所以自今依然“官多为患”;近日网上又疯传的“老信访办主任上访”的故事,从县、市、省到中央都走遍了,满心酸楚地挤在上访人群之中,只投下一个黯然而失落的茕茕身影,迎来的是一次次训斥的口气或敷衍的话语;倒台贪官95%以上都有情妇(夫);还有浙江一个亿万富翁藏富装穷,骗取了中华慈善总会价值51万余元的药物……。这些无不都是我们社会的黑色幽默。
我们有些官员口上不断地讲“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但做的却是如何保位子、如何升官晋爵的事,想的是自己吃好、喝好、玩好。高工资、高福利、高享受,稳坐“金交椅”。于是,杨元元们的困难他们是不闻不问的,出了事先把自己责任擗清。官风如此,“上梁不正下梁歪”,社会又焉能不充满“冷漠”与“自扫门前雪”的风气?
假如我们的党组织都放弃了“如父如母”的责任,类似杨元元的事件还会不断出现,社会风气一定还会恶化下去,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又焉能牢固?
要知识改变命运更更知识改变心态
——对海事大学女研究生轻生的思考
哀莫大于心死,与其生不如死,不如一死百了。就因为生活贫困,无法为母亲争取到一个免费的栖身之所,30岁的上海海事大学女研究生杨元元,留下悲痛欲绝的母亲和弟弟,留下一句“知识难改变命运”的感叹,选择了在宿舍用两条毛巾自缢身亡这条不归路。 俗话说一文钱难倒英雄汉,何况是两个生活本来就贫穷的女流之辈。无庸质疑,一对母女远在异地他乡相依为命的求学,其艰难是不难想象的。根据同学的回忆,杨元元是一个“有困难却从不说”的人,在校时曾担任学生干部,大学期间还入了党,对人热心诚恳,同学有难处或矛盾,她都尽量帮忙或调解;留给武大老师的印象,杨元元是一个“温柔又执拗”的人。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可能正是杨元元的这种性格决定了她最后的归宿。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申请一张只供栖身睡觉的床,一位在读的硕士女研究生,一位孤单的母亲,一所知名的大学,本来这一切可以不发生的。哪怕只伸出一点点的援手,就可以挽救一个人才,就可以救助一个困难的家庭。然而,教书育人的海事大学宁肯让宿舍闲置,也不提供给有实际困难的学生。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么消失了,本来应该是要说个一二三的,但是,人都已经死了,再说这些是乎已经没有多大的意义。 我国有一句老话,好死不如赖活,一个人连死都不怕了,还怕暂时贫困的活着么?作为一个立志要用“知识改变命运”、接受了高等教育、修得满腹经纶的硕士研究生,杨元元却至死都没能用知识改变一下自己的心态,始终没有搞明白“留得清山在,何愁没柴烧”的道理,愚昧的选择了轻生,自己虽然就此解脱了,身后却是痛不欲生的母亲和弟弟。 暂时的生活贫困,并不代表永远无法摆脱贫困的枷锁。自古以来笑娼不笑贫,贫穷并不丢人,在将困难告诉朋友之时,不仅能得到帮助,心理也能得到舒缓。其实杨元元在面对母亲即将无处可居这种情况有很多方法解决,可以向学校申请勤工俭学,也可以向社会好心人士、向师德崇高的老师、向富有同情心的同学求助,都能为母亲解决住处问题,完全没必要选择自缢身亡这条不归路。更何况一个人不能总全指望别人的帮助活着。 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即使是在上海那样一个寸土寸金的城市里,在学校外面租一个栖身的“蜗居”,充其量也就几百块的事情,为了钱而自杀,又何必去读书。其实知识是可以改变命运的,与其艰难继续求学,不如以现有知识去找工作,现在大学生就业再苦难,只要诚心去找,养活母亲也非难事。 誓者已亦,生者足戒。杨元元走了,留给我们的除了伤痛,更多应该是教训和启迪。生命之所以珍贵,因为他于我们只有一次,不管富贵,还是贫贱,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我们惟有珍惜生命,端正生活心态,永不言弃,才能活出自我、活出精彩!
杨元元同学用生命告诉我们:
百姓更需要的是政府的租赁房,而不是政府的经济适用房。
我是昨天早上从电视新闻中,得知杨元元同学自杀的消息,却没搞清来龙去脉,所以,也就没思考这问题。
我读了古洋斋《从女硕士生自缢说说党组织的责任 (原创首发) 》的帖子,才知道:杨元元同学是一位共产党员。其实,党组织不仅要关心组内的党员生活,更要关心百姓的生活。因此说,无论杨元元同学是不是党员,只要她生活遇上了自己难以解决的困难时,党组织,或者党员都应该伸出温暖的手,帮助一下杨元元。
我知道有这么老共产党员,她遇到一位来沪工作,且一时无法找到居住房的同事。她当时正巧是搞总务工作,因此,她一面把这位同事安排到自己家住,同时,又积极地通过组织为这位同事安排居住。此事结果,很圆满。
几年前,我一位亲戚的朋友来沪工作,一时找不到合适房子,就通过我亲戚让其住到我家。当时,我家人也反对,担心此人住了不肯走。我碍于面子还是让其住下。没过多久,其找到房子了,立即就搬走了。现在,我们也成为了好朋友。我说这些,就是要告诉大家,助人不要私心,助人的乐趣就在于得到朋友的友情。
杨元元同学没有得到单位同事(包括党员和领导)的帮助,这是令人遗憾的!也是值得单位领导反思的!
不过,杨元元同学是要解决其母亲的居住问题。这可不是单位所能解决的困难。那么,这一困难应该谁来解决呢?这正是我们制度中空白点,或者说我们制度中,没有一个可以落实解决“杨元元同学困难”的机构。这一现象:我们政府应该引起重视与反思!
假如上海有了充足的政府租赁房,那么,杨元元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那么,杨元元同学的同事和同学都能像我一样去帮助杨元元同学了——因为,就个人而言,对困难者,只能作出短暂的帮助和有限的帮助。
鉴于上述,我认为:百姓更需要的是政府的租赁房,而不是政府的经济适用房。
纵有广厦千万间,难让天下寒士展笑颜。 因寡母生活困顿,居无住所,求助无门,上海海事大学女研究生杨元元,11月26日8时许,在宿舍卫生间自缢身亡,花样的年华结束了,怎不让善良的人们扼腕叹息!
杨元元自幼丧父,曾为下乡知青的寡母带着她和不满4岁的弟弟相依为命,母亲以特有的毅力和坚韧,含辛茹苦,艰难度日,把一双儿女拉扯成人,姐弟俩先后考取上海海事大学硕士和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在别人看来,黑暗即将过去,黎明就在眼前。就在黎明的曙光即将显露时,她却被最后的一棵稻草压垮了。
屋漏连遭连阴雨,船破偏遇顶头风。就在弟弟考上大学不久,母亲因工厂搬迁失去安身之所。杨元元求助学校无果后,愤然结束了辛酸短暂的人生路。
据有关调查,在全国,每2分钟就有一个人自杀。是什么原因让众多的人如此轻生?是压力,是重压下的崩溃。
曾记否?三十多年前,一个时代结束了。一种声讨铺天盖地,直指铁饭碗、大锅饭。清闲,安逸、衣食无忧成了十恶不赦的弊端,必欲除之而后快,非要建立“危机感”。理由是“危机感”能激发创造力,危机感能解放生产力。几十年的革除,危机建立了,安逸革除了,焦虑、不安、彷徨和重压时刻在笼罩着人们的心田。分配的不公、炎凉的世态、心理的失衡和浮躁的文化氛围在吞噬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危机已建立,氛围已形成,良策频频出,难有回天力。
穷人的路啊,怎么这样难!
2009.12.11
| |
回复关系: (跟贴总数:14)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