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争鸣 > 网友杂谈

社会主义"和谐"论

wang1362989 · 2010-03-28 · 来源:
科学发展观 收藏( 评论() 字体: / /

摘要:  

科学的发展,导致自然辩证法产生了两种宇宙观:一是牛顿力学的绝对时空观,一个是爱因斯坦质能关系的相对时空观,马克思根据力的宇宙观地位,将力的原理引入了其辩证历史唯物主义哲学中,从而创立了生产力学说。我们用相对时空观,用能及能量场的原理,建立起人类社会能量场学说,为资本主义及社会主义建立起能量场数理模型,  

我们把“能与信息”这两个自然辩证法中现代物理学概念引入唯物辩证法,把粒子界定为物质世界存在的广泛形式。从粒子的运动表现为能与信息的波粒二项性的统一体,作为唯物辩证法的研究起点开始。确立了“能”,“信息”及“能量场”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与作用;填补了唯物辩证法中缺少能与信息这两个现代物理学概念的不足。对意识的地位作了能与信息的界定,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回答了物质与意识的哲学关系问题;,用“能与信息”这两个确切的概念来表达了事物的普遍联系性,来取代辩证法中对事物的“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性”这个不确切的概念表述。从而解决辩证法的应用问题,定性定量地论证了社会主义能量场的构成,性质及其运动规律,把商品,物品界定为社会能量场中辐射出的粒子形式,把货币界定为能的表现形式,从而将社会科学纳入了自然科学的轨道,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学说,用世界是物质的,这样一个概念,从而确立了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用生产力这个概念确立了辩证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而本文用能量场概念,从而确立社会主义“和谐”论理论体系。  

关键词:力、生产力;物质,粒子、运动、能、信息,能量场;意识,事物;商品,物品。

  

社会主义“和谐”论

  

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提出的空想社会主义,到列宁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苏联国家。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开始进行试验。  

然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制度面临着其自产生以来最为严重的理论与实践的挑战,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向何处去,摆在了全世界人民的面前。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经过了文革与改革的探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没有革命的理论,便没有革命的实践。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的实践证明,集中全党的智慧,确立社会主义社会的重大理论问题,是摆在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重大历史责任。  

人类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当今社会提供了两种宇宙观:一是牛顿力学的绝对时空观,二是爱因斯坦相对论确立的“质能关系”相对时空观,为自然辩证法哲学的发展提供了证据,这两种时空观,能否解释人类社会的运动发展呢?  

我们就从“力与能”这两个概念作为研究的起点,从自然辩证法的辩证关系中推论出“从生产力到能量场的社会主义‘和谐’论”。为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建立一个理论模型,  

第一篇:物质物理论  

一、物质与能  

相对时空观观告诉我们:自然定律在任何参考系中都具有相同的数学形式,  

1、物质概念:我们首先确立物质概念:物质是一个哲学范畴;对这个概念的确立,以集合形式认定:银河系,太阳,地球,人,植物,原子,分子,质子,中子,夸克………。这些就是物质。物质是运动(运动概念取唯物辩证法)的,并且这种运动是绝对的。运动是物质的属性。  

2、粒子:我们再确立一个概念,它不同于量子力学上的微观粒子,我们说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就是粒子,这时我们就把物质与能量统一起来。粒子具有相对性,在宇宙中,我们可以把太阳星看作一个粒子,也可把人看作一个粒子。我们可把物质看作粒子的形式,小到夸克,大到星系,这些都是能量子,而这些能量子都具有波、粒二相性。波动性与粒子性。  

3、能:运动的物质具有能。能是物质的存在状态。  

从物理学角度上讲,“能”是物质运动的一般量度,用数学语言讲,能是物质运动状态的单值函数。我们说:运动是物质的属性,能就是物质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存在状态。  

能与运动不可分,运动有机械的、分子的、电磁的、化学、社会运动等,能必然有机械能、化学能、电磁能、分子能、社会能等等。能与粒子不可分,具有现代物理学意义上的粒子性,可以转换、储存与积累,具有力的作用性。  

4、能量场:我们再设定一个“能量场”概念:能输入、输出能量的物质场;能与“能量场”不可分。能来源于能量场。比如:太阳光是一种能,太阳光就来源于太阳星这个能量场。  

我们从光子能与中子能的物质形式构成中{光子是由正电子+(负)电子=2光子,e++e-=2e0形成的。中子经过平均寿命15.3分钟后就衰变为质子(正电性)、电子(负电性)、反中微子(中性)}得出这样的推论:正负电性物质组成具有能,是一个能量子,可以形成能量场。我们把由正电子与(负)电子湮灭形成的光子这种物质定义为光物质,光子是一种中性物质,不具有电性,推而广之,我们把宇宙中,所有中性物质都叫光物质,用M˚表示。把正电子叫正物质,用M+表示,把电子叫负物质,用Mˉ表示。  

这样“光子是由正电子+(负)电子=2光子,e++e-=2e0” ,我们它推论到广义的高度:正物质+负物质光物质,M++Mˉ=M˚;  

能量场数学表达式:数学也是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深刻反映。根据数学公式:2+2=2×2;我们把2变成N,则N+N=N·N,化简:N(1+1)=N·N,则N=1+1,也就是1+1=2;在这个公式里,N只有等于2;这就是宇宙平衡公式,就是能量场的数学表达式。  

比如:男(正)+女(负)=2(男、女)。就是1+1=2。但就每一个物质形式而言,比如男人,这种物质本身也是一个能量场.因此说,能量场也是无限可分的.  

能量场的构成的原动力,是宇宙中的正负物质相吸的自然力结合而成的一个“和谐”的统一体。是合二为一的结果。  

我们用能量场解决了“能”的来源问题,用正负相吸解决了能量场构成的原动力问题,从而克服了绝对时空观的局限性,力的来源问题。也就是说牛顿力学可以解释物质运动以后的状态,但他无法解释物质是如何动起来的,而能量场不仅可以回答能的来源问题,而且可以回答物质是如何动起来的,解决了物质运动的原动力问题。  

能量场向宇宙空间辐射能,并传达信息。这就是能量场的性质。  

能量场受到外部粒子的撞击或者是内部正、负物质发生裂变的情况下,能量场会发生解体,解体后的粒子可能形成新的能量场,也可能成为自由粒子存在于宇宙空间里。  

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空间是物质的广延性或伸张性。(详解略)  

5、信息:信息是物质、能量、及其属性的标示;  

信息是事物现象及其属性标示的集合;  

信息是抽象于物质的映视几合;  

我们对信息概念的确立也用集合的形式,把它确立为哲学范畴,   

我们前面把物质的粒子性用能加以表达。我们把物质的波动性用信息加以表达,把信息概念,引入辩证法,我们说物质具有信息波,信息来源于能量场。  

这时我们对物质这个哲学范畴概念,确立了三个进一步的定义表述:运动,信息,能。我们说物质与运动不可分,物质与能,与信息不可分。能与信息不可分,能是信息,信息是能。它们是三位一体,就是运动,能,信息统一于物质。  

6、意识:我们把意识划入能与信息的哲学范畴。  

意识是人类大脑产生的,是人类大脑运动过程中的波、粒二相性的统一,是信息,是能,人类意识的集合,是对物质信息的反映。人类大脑的意识是通过信息而获得的。  

意识能可以积累,储存,转换。具有能的一切性质。  

人类只是物质世界中的一小部分,人脑是运动的,它具有能,就是意识,意识与人脑都是物质,但它们是不同空间上,不同层次的物质形式。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是说意识的产生是人脑物质运动的产物,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是说意识作为能,具有自然科学上能的一切性质。  

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形式,它与信息不可分,是从信息角度对物质能的一种反映,这种能的传递作用于人类的意识,就是信息,意识来源于能量场。比如人的说话产生的振动,它的载体是空气,这种振动着的空气就是一种特殊空气物质的存在状态,就是能,是声音,是一种信息。  

二、宇宙中的三种物质形式:负物质、正物质、中性(光)物质  

我们根据能量场概念的定义,对宇宙中存在的三种物质形式,做进一步的论证。  

根据现代科学证明,宇宙中存在的三种物质形式:正物质、负物质、中性(光)物质。我们分别用(正电性+、负电性-、中性0)表示这三种物质形式。  

负物质与正物质:反物质的存在是1927年由英国科学家狄拉克提出来的,反物质:某些科学家根据许多基本粒子都有对应的反粒子存在的事实,设想在宇宙的某些部分可能存在一种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这种物质称为反物质。例如:反物质的原子核即由反原子核(反质子、反中子)集合体及在核外运动着的正电子构成,利用高能加速器已在核反应中制造出氘核和反氦核。  

根据物质与反物质的原子结构,我们以原子这种物质形式为基准,以“+、-、0”电性为原则,对物质概念重新定义,这里不同于物理学上的正、负物质概念。  

负物质:我们把原子核外面运动着电子的物质,叫负物质,因为电子代表着负电性;这些在宇宙中单独存在时的负电性物质如:负电子、负质子、负夸克等,也叫负物质,同上用Mˉ表示。  

正物质:我们把原子核外面运动着正电子的物质,叫正物质,因为正电子代表正电性;1932年首先发现了电子的反粒子为正电子。同理,正物质有:正电子、正质子、正夸克等。同上用M+表示。  

光物质:我们把宇宙的不带电性的中性物质。定义为光物质概念,   

在宇宙中存在着正电性粒子与负电性粒子的同时,还存在着另一种中性粒子,这种粒子不具有电性,如:中子、光子,在轻子和强子中也都含有中性粒子,光子是典型的中性物质,它是由正电子+负电子=2光子,e++e-=2e0形成的。中子经过平均寿命15.3分钟后就衰变为质子(正电性)、电子(负电性)、反中微子(中性)。这表明中性物质是由正负电性物质所组成。  

因此,我们把由正负电性物质组成的中性物质叫光物质,同上,用表示M˚。光子是一种能量子,那光物质就是一种能量场。  

我们把它推到广义的哲学高度,  

能量场的物质表达式为:正物质+负物质=光物质  

数学表达式为:M++Mˉ=M˚;1+1=2;  

至此,我们对宇宙中能量场这个概念给予了完整的确立。  

这就是“三(种物质)生万物”的根源,  

就每一种物质形式而言,它们也是相对的,也可分为正、负、中性三种形式。这就是宇宙中的同性相持(对立),异性相吸(统一)。比如:人,它是负电性物质,但又可以分为男,女。这就是物质存在形式的矛盾性。  

正、负电性物质的划分与阴阳相近,但不同于阴阳,正负是物理学概念,任何事物都可以划分为正、负两种物质概念的存在形式。  

三、人体的三种物质形式:精神正物质、人脑光物质、人体负物质  

精神正物质 :负物质中含有正物质表明,精子进入卵子中,就形成一个有限的宇宙空间,在这个宇宙空间里,可以产生正物质,它就是人的精神物质,存在于人的大脑的中心位置上,精神物质在不停地旋转,周期为24小时转一圈,采取外力的形式加速或放慢精神物质的旋转速度,或向精神物质输入能量,可治疗某些疾病。向精神物质输入信息能,可实现精神控制。  

精神物质具有精神能和精力,如:人的满足,喜欢,怒等就是精神能,就是受到其它物质能的作用而产生的能的转换,这是精神物质存在的体现。没有这种精神物质的存在,就不会有精神能的体现,我们看不到精神物质,它同黑洞星体一样。但我们提出了精神物质的存在,它是人体的生物钟。人体精神物质与人体负物质合成光物质大脑的过程,就是人的生命运动过程。例如:一个人受到了漫骂,他会感到不舒服,受到表扬他就会高兴,这就是受到了能的作用。这就证明人的精神物质是存在的。  

人脑光物质:人脑中含有光物质,这种光物质具有意识能和智力,小孩刚生下来没有语言及信仰差别,小孩大脑存在着储存意识信息的能力。意识是一种能。  

人脑是运动的物质,思维是其运动的形式,其公式为:意识能E=人脑物质M×思维运动(C)平方。  

大脑输出的能就是意识,但它必须输入其它物质的能,才能达到意识能的输入与输出平衡。思维是人脑的运动形式,“存在”是物质、运动、与能的统一。人的感觉信息的储存是个实践过程,科学知识本身就是意识能的储存。   

人体负物质:人体的其它部位是负物质,具有体能与体力。  

精力不是智力,精神物质不是人脑光物质,体能与体力,精神能与精力,意识能与智力就是人的能与力。  

四、人类社会物质财富三种形式:精神财富、社会财富、科(学)技(术)财富  

精神财富:人类社会总体上存在的精神物质M+、,须用宗教与信仰的形式加以控制与管理。人体中精神物质的正物质性是宗教产生的物质根源。人类社会就可对人的精神进行控制,某个人的精神物质输入什么能,他就从属于社会的某个能量场。这就是宗教与信仰的本质。正是她的存在,把人类社会分为不同信仰的社会团体、国家。正是这些“正物质性能量场“E+”的存在,它产生力“F+”,人类社会才能正常的运动和发展。  

社会财富:人类社会总体上的负物质M-,产生的体能∑E-与体力∑F-,可辐射出负粒子形成社会财富,表现为: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它由体能转化而产生,因此是负物质,商品交易市场,是个能量场,遵循能量守恒定律。社会靠这个能量场的输入与输出能量而运动。  

科(学)技(术)财富:人类大脑构成的光物质M0集合体,它可以辐射中性的意识能——科学技术E0,可以储存,转换,具有能的性质,不同国家、不同信仰,科学是相同的,因此,科学技术是能,同物质不可分,并具有粒子性,科学技术作为能的概念来源于能量场(社会、企业),科学技术的粒子性是人的具体的活动,具有力的作用性F°,对社会发展产生力的推动作用,这就是用量子论概念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证明。  

人类社会能量场的构成:精神财富M+、社会财富M-、科学技术M0是人类社会的三大物质系统。  

根据能量场构成原理,人类社会这个大的能量场是由:精神财富+社会财富=“科学与技术”(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这就是:2的原理)组成的。精神财富+社会财富=科学与技术,符合1+1=2的数学模型。但我们看到男+女=男孩、女孩。二者好像不一致,而科学是一种真理,是正确的化身,可以说是人们的信仰。它最终体现的一种精神信仰。而技术是人们创造财富的手段。最终将转化为社会财富。小孩长大变男女,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就是精神财富与社会财富。这就是能量场的等效性原理。由此证明:精神财富+社会财富=科学与技术,满足能量场的运动规律。这就是人类社会能量场学说的立论。  

但这三种物质形式又可以分别为能量场。  

第二篇:物质辩证论  

 地球是运动的,人类社会是运动的,运动的社会具有能,人类社会是物质运动的发展过程;因此,我们要把握住“人类社会是运动的物质”这一本质问题,我们运用相对时空观, 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将人类社会发生的一切“运动”状态用“能”与信息的概念加以论证。。从哲学上讲,这时我们把能与信息这两个概念引入辩证法,就是要对唯物主义辩证法中物质概念进行一个新的界定。  

我们有充分的理论根据,把“能”与“信息”引入唯物辩证法,这是自然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由之路,马克思把绝对时空观中的力引入人类社会,创立了生产力学说,我们把相对时空观作为宇宙观,我们把“能”与信息引入辩证法,用能与信息解释自然,人类社会。从而建立起“社会能量场”学说,就是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人类的社会实践。  

一、事物  

我们要把物质,能,信息运用于社会实践呢。这就是我们要定义的概念:事物。  

信息与能在宇宙中传递着物质自己的存在状态,我们人类获取物质世界的认识是从信息得到的。  

运动与能的区别:物质运动在时间与空间上表现是不一致的,如:我们对太阳的运动认识,它即绕银河系中心(公转)运动,又自身旋转,三是向外辐射的粒子运动;这时太阳就有三种能的形式,一是公转运动的能,二是自转运动的能,三是“辐射粒子”运动的能,其它的如此类推。这表明物质的运动形式在空间上的表现也是不一样的。这表明从总体上说物质是运动的,但就物质存在状态而言,它的运动形式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能的形式不一样的。  

物质与能的区别:我们先用太阳来说明哲学意义上的物质与能的区别,我们说(看到)太阳是一种物质,而运动的太阳具有(三种)能,公转,自转,粒子辐射;而自身的旋转则是产生粒子辐射的条件。对于太阳辐射的正电性粒子与光子。我们说它是太阳的能,这就是因太阳的运动状态所表现出的能。我们人类所观察,体会到的能,就是信息。这时我们说信息也是能,能(正电性粒子与光子)也是物质。  

我们把人的运动与太阳运动进行等效性比较。  

人体的行动(走路,工作等)具有能(公转),人体自身内部的矛盾运转具有能(自转),人脑是一种运动的物质,它具有意识能(粒子辐射能)。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是由“能”的粒子性作用,转换而实现的。是信息的连接与传递。在普遍联系的作用点上,这个能的作用与某种具体的物质形式存在状态的统一,就是事物。也可表述为一种物质形式对另一种物质形式信息的接收,这就是我们要把握的,分析的、研究的概念:事物。  

事物:是能与受作用物质的统一,是受作用物质对信息接收的认可性,因此说,我们在论证能的过程中,其实就包涵有对信息的接收含义,能与信息在表述的过程中,不可能同时得到解释,对能与信息的表述,只能是对一个概念解要。这就是说一种物质受到另一种物质的能的作用,这种作用是统一的,是能与信息的同时表示,就会形成一个统一体。这个统一体就是一个能量场。这个能量场同时会有信息的传递。能量场就转变为事物概念,能量场的运动与发展就是事物的发展变化。  

能量场的形成与解体是新事物不断产生与旧事物不断消亡的事物发展变化过程。  

辩证法分析事物时是一分为二:既事物可分正负;事物的一分为三,则是宇宙中事物的三种存在形式,它表现为事物的三种存在状态。比如:水分子在宇宙中的存在状态有:水,冰,水蒸气。固体,液体,气体。导体,绝缘体,半导体。  

我们把唯物辩证法中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性,现象,用能与信息这两个明确的概念加以定性与定量的表述,从而真正解决辩证法的应用问题。  

过去辩证法不好用,不会用,它只是把能与信息用“普遍联系,现象”加以描述而已。是受科学发展的局限性限制,没有能与信息这两个概念的确立造成的。  

二、绝对时空观中的生产力学说  

1、牛顿力学与生产力:  

17世纪形成了以牛顿(1642-1727)运动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它的理论体系在19世纪上半叶完成,“牛顿力学的重要意义在于依照运动三定律的联合作用,我们可以从物体在某一给定时刻的运动状态,推知它们在此以前或以后的任何时刻的运动状态,这样一来,一切力学事件再不是孤立的,偶然的事件,它成为一连串力学中的一个环节,这些事件连结起来就会形成一个统一的因果锁链,整个自然界也像一架机器一样有秩序地按照力学规律运动着,利用牛顿力学的原理对力学现象所做出的这种说明似乎给人一种印象:对于自然界的任何一种现象,(物理的、化学的、生命的等等)只要找出它背后的力和这种力起作用的规律,就会像力学那样达到对这些现象的成功的说明,这种信念导致了指导物理学发展甚至影响整个自然科学达数百年之久的机械的自然观。到十九世纪末,这个自然观已经成为科学进步的严重障碍。” 《自然辩证发展简史》潘永祥主编,204页。   

马克思1835年9月中学毕业,他有机会学习并知晓牛顿力学,他把力的概念引入了人类社会,他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物质运动的自然过程,必然存在有推动社会运动的力的存在。也就是说,人类社会运动的背后,必然存在着一个推动社会运动的力,于是马克思就确立了“生产力”概念,他证明人类社会的运动是由生产力来推动的。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一次把它表述为下列定律:对于一个作用力,总存一个与之作用力相等的反作用力和它对抗”,《自然辩证发展简史》潘永祥主编,201页。   

力要产生作用,必须有受作用的物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离开了物体,力是不存在的,这样就有了“生产关系”概念,马克思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可相互作用。从这里可以看出,马克思创立的辩证历史唯物主义,就是牛顿的绝对时空观的具体应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两个相互作用的力,“生产力”它对“生产关系”产生“力”的作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产生反作用力,这就是牛顿力学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因此,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同属于力的范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都不会离开载体而存在。必然存在一个“力的载体”命题。生产力三要素“劳动生产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就是生产力的载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生产关系的载体。正是马克思在他的学说中,引入了牛顿力学的概念;从而创立了他的辩证历史唯物主义。(这一观点的研究结论,是社会主义论的重大理论成果)。但我们应该知道,生产力概念属于宏观力学的自然辩证法范畴,属于绝对时空观,它是具有局限性的。  

马克思主义用力的概念,确立了推动人类社会运动发展的生产力。我们用能量场概念对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统一体,这些概念做出新的解释。  

2、相对时空观中的生产力来源  

生产力的物理性:物理学F=M·a,E=M·C²,这两个公式同样适合于人类社会,人类社会本身就是一个物质运动过程。在确立社会先进生产力“F”对生产资料“M”产生作用时,必须明确是什么物质能量场“E”产生了社会先进生产力“F”,使社会处于加速“a”或匀速“C”的运动(发展)状态,这就是广义相对性原理。  

物理学在实践当中,物体与物体作用是明显的,用不着找第一推动力问题,也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但要把“力”应用于社会,绝对时空观中的“力”的概念,就显示出其科学的局限性。就是说,是谁启动了人类社会的运动。而能量场是一个合成概念,原于自然界的正、负性,我们只有确立了人类社会必然是一个“能量场”这个科学概念,用“场、”“能量守恒”、“转换”、“储存”等概念,去把握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只有用相对时空观理解人类社会,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问题,才能克服绝对时空观的不足。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提供新的理论根据。  

我们说公有制企业产生的能“E”循环地向“物质生产资料”“M”转换,就会产生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运动“C”。或者说,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M”运动“C”,会产生社会主义社会的能量守恒和转换平衡,是能量的储存和积累,是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就是先进生产力与其载体的统一。这就是自然定律在任何参考系中都具有相同的数学形式。  

生产力的载体:我们从力与能的统一中把握先进生产力的载体,我们提出生产力的来源问题,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是无形是,看不到,摸不着,只有通过物理现象才能体会它的存在。因为,要把握生产力,必须把握生产力的载体。社会生产力绝不会离开载体而存在。  

“江泽民三个代表理论”指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如果不对(先进)生产力载体做出界定,就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中国共产党代表谁?中国是什么人群“集合体”产生着中国社会的先进生产力?这就是宇宙第一推动力问题。  

对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个命题,首先回答的应该是生产力载体的发展问题。而不是“生产力”这个力的本身。比如我们说“电力”:电可以产生“力”,人们知道电可以产生力以后,人们研究的是电本身的运动及电的作用规律,运动用能加以表示,作用可用力加以表示,我们说发展电力,就是要建发电厂,输变电站等。电是一种能,能的转换可产生力,同理,人类社会的运动具有能,可以产生“生产力”,我们应当研究的是人类“生产的运动及生产的作用规律”。我们用生产力来加以表述。而生产力来源于“生产力三要素”的统一体。就好比是电力来源于发电厂。要发展先进生产力,就是要发展先进生产力的载体,建立电厂(公有制企业)、输、变电站(公有制经济市场交换体系)等。  

在“先进生产力”载体问题上,江泽民总书记已经给我们做出了回答: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不动摇。我们要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不动摇”升华到相对时空观的高度,升华到生产力载体的理论高度,确立公有制企业就是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的载体。  

企业就是生产力的载体,就是一个能量场。所有的公有制企业就是社会主义社会一个大的能量场,每个企业就是一个微观的能量(粒)子,这就是相对时空观。生产力来源于企业这个能量场。  

载体是什么?载体就是物质,就是一个客观存在着的事物,物质必然运动,运动的物质具有能。这个力的载体就是一个能量场。力来源于能量场,这就是力与能的统一。  

三、生产关系与企业的能量场原理。  

   企业作为生产力的载体,同时又是一个能量场,下面论证的是:企业这个能量场的构成是通过企业的“公有或私有”性与工人的私有性结合体现出来的。企业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与工人关系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原理。  

1、公有企业的能量场原理  

物质的正负电性是相对的,而企业作用为能量场,它的组成也由正负物质的相对性构成的能量场而运动的。公有、私有从生产力学说上讲是生产关系的体现,现在我们提出公有与私有概念,是把它们作为正负电性的,如果我们把公有看作正电性,则私有为负电性,这就是异性相吸,相对的公有与私有可以组成能量场。  

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原动力:依据上述理论,我们把社会主义公有企业看作一个能量场,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它的生产资料属性是公有的。也就是它的外层电性是公有的,如果我们把这一层剥去,具体到企业中的工作岗位,即位置,则是属于个人(私有属性),这就是构成社会主义公有企业正负电性的能量场原理,具有异性相吸的原动力,这是客观的,这就是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客观基础,这就是公有制的吸引力所在。它的原动力社会当中的表现在:人们在这样的能量(引力)场中感觉平等,舒服,心情舒畅,这种感觉就是“自由与民主”。大部分人的工作积极性都能得到发挥。这就是公有制的优越性:公平与正义。这就是“和谐社会”的感觉,因此说,公有制企业是一个“和谐”的统一体。  

     测不准关系原理与人的粒子性  

测不准关系原理:反应了粒子位置的不确定与其动量的不确定量互为相对制约,如果要某一方向上粒子的位置越准确,即位置的不确定量越小,则该方向上动量的不确定性越大,反之亦然,测不准关系是粒子波粒二相性的必然结果,它表明,运动中的粒子不可能同时具有确定的位置与动量,  

人是运动的物质,具有粒子性的特征,我们把社会当中人的劳动岗位等效于粒子的位置,人的工作能力等效于粒子的动量,那人在社会当中,他的工作岗位与工作能力也是不能同时测定的。  

在现实社会当中,具体表现是:人这个粒子在公有企业中的工作岗位是具有私有性,那么工人在这个位置上是确定的,例如:会计这个位置,你只要在这个位置上干的好,不出错,服从领导听指挥,你这个会计在这个位置上是可以干到退休的,你也可以对厂长,领导等个人行为进行公开的监督。那么,任何人无权换你的位置,因为这个位置是确定的。  

    公有制企业能量场中的不“和谐”因素:人这个工作岗位(位置)越确定,那人的工作能力(动量)就越不确定,人在这个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能力就很难把握,他的工作能力就不易发挥,这里即有主观个人因素,也有客观存在的因素,这就是公有企业(包括上层建筑领域)的弊病,也就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弊病,在社会当中的表现为: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低,以权谋私,干部老龄化等问题。  

解决社会主义企业不“和谐”因素的方法:实行“无过错换岗制”,   

我们定性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人们位置确定,动量不确定的物理学原理,指出了它的优越性及其弊病,优越性是客观存在的,只要公有制存在,优越性就能发挥出来,而作为其自身产生的弊病,则需要社会自身的调控加以克服。解决的方法有两点,一是量化工作任务考核指标,二是实行“无过错换岗制”。让公有制能量场中的人的工作位置处在一个相对的不确定位置上,那他的动量就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现在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现象是,财政,税收,组织,教育,人事等实权部门的科长们,在这个职位上工作了二十年,而不愿意到其它单位去当副局长,这些单位的一把手不愿意去担任副县长,单位的一把手,一当上,直到退休,不在这个单位当一把手,就必须到另一个单位当一把手,这以成惯例,乡、县、市,省、各部委等,都是这样的,这就是目前政治体制的弊病,如何改革呢,那就是“无过错换岗制”,毛主席的《五七指示》,让“大批国家干部下放到各地的五七干校劳动”,就是“无过错换岗制”。它符合量子论原理,  

“无过错换岗制”通过以下两点体现出来:  

一是任期轮岗制:一个人在领导岗位上任期五年,不能提升,那么就离岗三年到下一级担任职务,或到学校当教师、工厂去当工人,实行领导职务的轮岗制。这就把确定的位置变成了相对不确定的位置。这就是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  

二是越级提拔制:因为实行了任期轮岗制,必须有越级提拔制与之相配套。考核干部回头看,看他的政绩实不实。  

2、私有企业的能量场原理  

     私有企业与公有企业正好相反,资本家与工人都是私有,组成的能量场是同性相持,这就是私有制的对立性,社会表现就是总感觉有被压迫,被剥削的不舒服感觉。那么私营企业是怎样组成能量场呢?  

     私有企业的能量场构成:私有制企业的性质也就是外部表现为私有。而它的内层岗位则是属公有的,资本家依据岗位上的最大效率确定员工,也就是说工作岗位的不确定性,而这个岗位的工作量(动量)是最大化则是相对确定的。在现实当中表现出为:资本家通过不断的裁减员工与招收新员工来保证其内层岗位的公有属性,企业的私的与岗位的相对公有确立了私营企业能量场构成的相对稳定性,从而缓解了资本家与工人,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激化。因此说,大量的流动人口存在与大量失业工人的存在是解决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矛盾对立的最有效的方法。中国现在为什么这么多的流动人口,正是这种人的流动,创造了中国民营资本家的神话。但这并不说私有制固有矛盾的解决,从整个社会而言,会形成社会的对立,比如:仇富心理,吃肉骂娘与群众对社会的不满等。有时也会激化。  

     这个理论表明,如果一个人在私有企业的某个岗位上,老板认为你干的不好,他会立马换掉你,因此说私企的岗位是公有的,谁都可以干,是不确定的,它依效率最大化为原则,这就是私企的高效率。资本主义的两党制也是这个道理。  

私有企业对人类社会的危害:但如果你在这个位置上干得很好,可老板有偷税漏税行为,掺杂兑假行为,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同时还向干部行贿,以谋取私利,败坏社会风气等。你不要举报,你要与老板保持一致,否则他要开除你,资本家道德不受制约,这就是私营企业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危害性,这种危害是显而易见的,是客观存在的。  

在社会现实当中我们看到了:苏旦红,牛奶与三聚氰铵,红心鸭蛋,瘦肉精,矿难,看病贵等等,这表明了私营企业的内部高效与社会效益是不统一的.  

因此说,在充分发挥私营企业对社会有利高效一面的同时,要加大对它给社会带来危害一面的打击力度,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资本家与员工都是私有属性,就整个社会而言,这种对立,也可把资本家的位置推向公有的地位,一是企业的倒闭,二是,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四、人类社会能量场的能量交换——货币  

马克思指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体构成生产方式。我们指出了生产力的载体是企业,生产关系的载体也是企业,二者统一于企业。由此可知:企业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体,企业表达的就是生产方式。因此说,生产方式所表达的也是一个能量场概念。只是从力与能角度表达方式不同而已。   

社会、企业运动等效于人的运动,吸收能量,也辐射能量,它的能量交换是通过货币这个能量子来实现的。  

货币是能,它与粒子、信息不可分,货币能来源于人类社会能量场;人类社会它是运动的,是一个能量场,这个能量场向宇宙空间辐射粒子能,这其中的一种能粒子就是货币,它具有能的一切性质,比如:它可以储存,转换、积累、产生力的作用性等等。  

第三篇:物质财富论  

人类社会的物质财富包括:精神财富,社会财富,科学技术财富这三种形式。我们指出了人类社会的能量场是由宗教信仰+社会财富=科学与技术而形成。这三种物质形式统一于人类社会“物质财富”这个大概念。同时每一个物质形式又是一个单独的能量场。  

一、社会财富的粒子性与能量场原理  

社会财富的生产是由企业实现的。由“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体现出来,我们论证它的能量子性质。  

1、商品的辩证法原理与粒子性原理  

商品的辩证法原理:商品的质、量、度概念: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具有价值,商品价值量的大小由社会要劳动时间来决定。货币被固定用来充当一般等价物。”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这些概念具有如下的辩证法原理,这就是说: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是质与量的对立统一,其质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其量是价值量,度就是社会生产方式,这就是人类社会财富的普遍性,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财富的特殊表现形式,其质的规定性是价值,量的规定性是价格,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与社会化生产是维持商品质(价值)与量(价格)对立统一的度。   

商品的质变:商品有了质的属性——价值,价值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应;商品量的规定性——价格,与价值量相对应;社会生产方式与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社会化生产相对应,它们相互之间构成了辩证法的哲学关系,这就从事物的质量度上对商品这个事物进行了界定,根据质量互变规律,商品的量的积累导致的商品质变或者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被剥夺,导致生产方式解体,总而言之,商品要发生质变,商品经济要发生质变,市场经济要发生质变。   

事物的质变,量变是复杂的,曲折的。商品质变也是复杂的,曲折的,局部的。也可能是整体,整个国家的,例如水分子的质变“度”是负273摄氏度至1000摄氏度,因此,商品的质变也有度的范围存在,那就是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与生产的社会化,一旦这个度不存在,商品价值也就不存在了。商品的价值不存在了,这是否意味着"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不存在了呢?不是的,而是说"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在新的度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又有新的表现形式,这就是社会主义物质财富的新的表现形式,这同水分子在不同的温度范围之内,会表现为冰,水,水蒸气的道理是一样的。  

商品的粒子性原理:根据相对性原理:自然定律在任何参考系中都具有相同的数学形式,光子的能量公式:E=h∙V;运动质量公式:M=h∙V/C2,同样适合于商品,现以《资本论》中商品概念为例,企业是一个加速系能量场,商品是企业辐射出的能量粒子,具有价值能E,交换价格是其运动的速度C,V为交换次数,h为交换价格平均值,则E=h∙V,“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商品的“质量”M的量的规定性,M=h∙V/C2,商品处在一个动态的能量级位置上,价值与价格不可能同时被确定,它符合“测不准关系原理”:(运动中的粒子不可能同时具有确定的位置与动量),保证社会生产“能量守恒”是社会管理的职责,社会生产处在一个动态的运动状态,对“E、M、C”进行“宏观调控”是把握社会物质生产平衡的手段,追求“动态的运动状态”(生产力)与“宏观调控”(生产关系)相一致(生产方式统一体)是社会管理机构的目的。  

随着社会的能量增加,商品这个粒子态,会跃到高能量级上运动,这就是事物的量的积累导致的商品性质的“质变”,这就是“质量互变规律”,这就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客观存在性。  

2、社会主义条件下物品的粒子性原理及能量场运动轨迹  

物品的粒子性原理:“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在新的社会主义度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将如何表现呢?   

首先我们把“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定义为物品,物品的质的内规定性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用M表示,它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的量的积累达到垄断价格时实现的,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就表现为企业的成本,成本表现为物品的能量E,它的市场交换价格C₁受社会主义社会生产方式的制约,表现为国家制定的价格,我们叫它定价C2,成本与定价就是物品的质与量的规定性。h为交换价格平均值,V为交换次数,成本=交换价格平均值*交换次数,即:E=h∙V,社会必要劳动时间:M=h∙v/C²₁。例如,一台电脑,它在企业中获得了运动的能量,成本大致在六千元左右,宏观调控的定价C₂(是一个范围)为5800-6300元,让它进入能量交换场所:市场,市场交换价格C₁经过(V)10次交换,交换平均值h为5900元,5900元就是这台电脑的能量E,即成本,用M=h∙v/C²₁公式可计算10台电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根据E=h∙V,M=h∙v/C²₁这两个公式可以看出,只有公有制才能对E与C进行调控,这就是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表现形式:社会运动客观发展的有效需求与社会宏观调控运行机制的统一体。  

物品经济存在的条件是:1、人成为物品,2、市场交换是受控制的。  

社会主义条件下是物品经济,包括生产、流通领域都应是公有的,如;交通,能源,医疗、教育、企业等。   

在社会主义制度里,商品生产与物品生产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并存,这并不等于说社会主义就是商品经济,在社会主义里商品生产只存在于某些生产领域,如:部分农产品、修理业,手工业等、商品生产在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里只是一个“量”的表示,这就是事物的质变过程中有量的特征。而社会主义社会大量的物质财富则是以物品形式表现出来。因此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里,商品生产与物品经济是同时并存的,这就是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与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根源所在。  

能量场构成:社会财富这个能量场是由企业的存在形式表现出来的。它的物质形式组成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私有性)+工人岗位(相对地流动性公有)=商品(生产用与生活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公有性)+工人岗位私有性=物品(生产用与生活用)。符合1+1=2数学模型。  

运动轨迹:马克思主义原理告诉我们: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就是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这表明生产方式“统一体”与基本矛盾“对立统一”都是一个“体”的概念。是对同一个概念的不同表述。  

不同的社会形态会有不同的社会基本矛盾的表现形式,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表现形式已成定论: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生产的社会化之间的矛盾。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必然存在着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表现形式。也就是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表现形式不同。  

根据企业是生产方式的统一体的特性,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我们这样地表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是社会主义社会长期奋斗的目标:“社会(企业)运动客观发展的有效需求与社会宏观调控的运行机制之间的统一体”就是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就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社会运动客观发展的有效需求”表述的是社会主义社会这个能量场,运动所需要的能量,它表明社会生产的客观运动状态,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发展运动着,因此说,它是对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这个载体的主要表现形式的概括。   

社会运动的客观发展,遵守能量守恒规律是客观存在,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那只有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来主观认识社会运动发展。用“宏观调控”的手段,建立相应的社会运行机制保证“社会运动的客观发展”。因此说“宏观调控的运行机制”是来保证“社会运动客观发展的有效需求”正常运动的,因此,“宏观调控的运行机制”是对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这个载体主要表现形式的概括。它是相对稳定的。包括的内容:政治体制、法律体系、政策等,这些属于人的主观行为,社会的主观行为。这种主观行为是否与客观运动的社会发展相一致,是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之一。  

社会主义社会就是要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认识社会运动客观发展的有效需求,用宏观调控的手段满足它的“有效需求”,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的运动(生产力)的发展。   

因此说:“社会运动客观发展的有效需求与社会宏观调控的运动机制”就是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表现形式,是一个矛盾体,它的“统一体”是一个能量场。可以向外辐射能量粒子,这种粒子就是社会财富,具有力的作用性,这个“统一体”的载体是社会主义社会制度。  

我们说,(1)、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社会效益与企业效益的统一。(2)、社会主义是物品经济,而不是市场经济,也不是商品经济,(3)、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里,物品经济必须有自己的经济规律,我们用类推的逻辑推理,根据商品具有的两大经济规律,价值规律与剩余价值规律.物品经济也具有两大经济规律。  

根据物品M的成本表现为物品的能量E,它运动速度C,就是物品的市场交换价格C₁。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这个能量场,要调控物品,就通过公式:E=M·C²实现对  

物品经济的定量分析:物品生产与交换的调控。这是对物品的定量计算,这就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可计划性。  

我们用下面两个规律对物品经济做出定性的表述:  

客观比例规律的表述:凝结在物品中的"社会必在劳动时间"通过市场由客观比例来反映,计划比例是由客观比例决定的,在计划周期内,计划比例不变.  

相对经济效益规律的表述:社会(企业)生产的目的是追求相对经济效益的实现,达到目的手段是优先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实现内涵或外延的扩大再生产。  

社会财富这个能量场是由企业的存在形式表现出来的。它的物质形式组成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私有性)+工人岗位(相对地流动性公有)=商品(生产用与生活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公有性)+工人岗位私有性=物品(生产用与生活用)。符合1+1=2数学模型。  

共产主义社会产品经济:从生产力学说与辩证法的原理中,我们知道了商品发生质变的情况,物品的产生是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与发展的物质力量,根据生产力学说原理,物品发生质变后,将出现人类社会的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从旧能量场解体后可以产生新的能量场的规律,人类社会产生共产主义社会能量场是客观存在的,这个社会的物质力量就是产品经济。它的社会财富的粒子性就是产品。从这里我们证明了共产主义社会是存的。  

二、精神财富的粒子性与能量场原理  

1、精神财富的粒子性  

精神财富也是一种物质形式,它与文化不可分,  

 “文化”这个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文化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和,狭义文化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文化还泛指一般知识。)  

我们从精神财富与社会财富结合的过程中就会产生科学技术这个能量场的形成公式可以得这样的结论:精神财富的创造是社会正常运动的充分必要条件。  

精神财富是由文化体现出来的。  

“文化”是能的表现形式:意识是人脑这种物质的能;它转化为文化。一是意识通过语言,或文字可实现能量的转换,储存,能量积累;二是个人意识或社会意识都是人类社会意识的统一,外在表现是文化;三是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意识的积累与储存,属文化范畴,同属于能的概念。   

人类社会是物质概念,是能量场,“广义文化”为人类文明社会能量场输出的能,这种能起源于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  

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先进文化能量场 :文化作为能的一种形式,必然具有粒子性、运动性、方向性,来源于能量场,认识了“文化”概念的本质,我们才能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文化是人类社会物质运动的能的积累,当某种文化由意识而产生以后,这种文化能的传播与继承与人类存在的统一,就会形成能量场,先进的文化形成先进的能量场,落后的文化会形成落后的能量场。  

社会主义的文化能量场,由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表现出来。  

2、精神财富的能量场构成  

共产党概念:社会主义社会要形成先进的文化能量场,要有一个能体现正物质特性的物质概念,这个概念就是共产党,它的正物质性表现在信仰上,就是信仰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用科学发展观,用这种文化理论作为判断事物,理解人生、开展社会活动的信息指令;社会主义文化能量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向不动摇,在全民中灌输“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就是建立“先进文化能量场”的过程,就是加强党的领导的过程。这就是共产党的正物质特性。就会形成社会主义文化能量场。  

在社会现实当中共产党的正物质性表现在共产党的执政体系上层建筑上,它构成社会主义这个能量场的正物质,但构成社会主义这个能量场,光有正物质是不行的,还必须有负物质体系的存在。这个负物质系统就应该是人民。监督委员会。它的运动规律是客观的,这个能量场系统能否正常的运动,能否保证其正常的运动。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又一重要使命。决定着社会主义社会这个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上层建筑本身也是一个能量场。它是人类社会这个大能量场中的一个小能量场。  

人民概念:“人民”是一物质概念,是一个能量场,“利益”是一个能量概念,是这个能量场所需能量的补充。这个物质载体需要从社会(自然界)获得能量,并向自然界转化能量,这个能量的转换过程就是社会运动发展的过程,人民群众这个能量场是否能够顺利地实现能量的守恒与转换,是中国共产党的首要任务。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一部分,共产党与人民都是物质概念,这两种物质应具有异性相吸的“引力场”存在,才能形成能量场;中国共产党要做到让人民自觉拥护党的领导,就要保证人民这个能量场能够顺利地实现能量的交换。  

“人民根本利益”是社会主义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方面。  

“利益”概念的界定及在实践中的操作性  

我们界定“利益”是一个能的概念,但利益与物质不可分,与社会财富不可分,利益是人民对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体现,是能量的交换。  

消除理论上的误解,才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利益的取得,是同利益分配相一致。从生产要素上讲,在中国现在实行的是分配主体多元化。“资金、技术、管理、劳动”等都可参与分配,共产党代表那一项,是全部代表还是部分代表?怎样概括?  

如果农民占中国的大多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吗?私有制企业如果进一步扩大,最终能超过公有制企业吗?私有制企业中工作人员是最广大的人民吗?私有企业家是最广大的人民吗?国营企业家是最广大的人民吗?在这里利益主体是谁?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就是多个“能量场”,必然导致政治主体的多元化,因为利益主体是一个物质概念。  

在中国如果公有制经济不占主导地位,共产党要代表那个利益主体?这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  

因此说,社会主义社会必须有一个占主导地位的利益主体,这个“主体”规定着社会主义的性质。这个“利益主体”就是国营企业及其工人(阶级),就是社会主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对此,我们应确信无疑。我们要在“能源、交通、电信、金融、宣传等等这些领域里。事关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性质的企业(能量场)。应掌握在中国人民(共产党)的手中。而不是资本家。  

私有经济的存在是客观的,因为生产方式在“质变过程中有量的特征”,共产党为农民谋利益,为私有制经济创造发展环境,是尊重客观规律,他们必须受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调控,让他们为社会主义服务,而不是让他们去挖社会主义的根基,中国对外开放,是为了吸收资本主义社会先进的科学管理技术,而不是全盘的西化。  

因此,中国共产党只有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不动摇,在实践上,要发展壮大公有制企业的整体实力,公有制生产关系要保护好公有制企业,让国有企业这个“能量场”获得足够的能量积累,储存,实现能量的顺利守恒与转换。  

不断巩固和加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运动良好的重要标志。是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体现。   

人民作为负物质特性,它的体现是人民监督委员会。它的运动规律是客观的。  

社会主义社会的能量场:共产党与人民这些物质概念,具有正物质特性,我们看不到摸不着,是黑洞物质,但我们可以体会到它的存在,既使都是正物质,它们二者也具有相对性,如果共产党这个概念是正物质,那人民这个概念就是负物质。  

共产党执政体系是1,还必须有另外一个1,这个1就是人民监督委员会。这就是1+1,这个相加结果是新的共产党员的产生与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不断出现就是等于2。  

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与人民监督委员会构成社会主义精神财富这个物质形式。  

由这两种物质形式构成能量场,规定着社会主义的运动方向。  

同时我也可把上层建筑比作电脑的操作系统,社会主义社会运行的好坏与这个操作系统有着直接的关系。但这个操作系统要有防病毒入侵的功能。要有一个杀毒系统的存在。这个杀毒系统就是社会主义社会应建立的一个系统:人民监督委员会。对现在的行政系统进行重新的划分与合并,让人民监督委员会,能真正起到监督上层建筑的作用。  

三、科学技术的粒子性与能量场原理。  

科学技术的粒子性:科学技术作为物质形式,我们可以看得到摸得着,如:汽车,飞机,电脑,原子弹,核电站,各种工具等等,这些就是科学技术的产物,是人类创造出的科学产品,作为科学技术,它又是意识的产物,它同属于文化概念,具有能的性质,这就是科技的粒子性原理。它来源于人类社会这个能量场。  

科学技术能量场构成:它由社会财富+精神财富=科学技术而产生。它作为物质形式,它是由信仰与文化这两种正、负物质而构成的光物质形式。  

对科学技术的管理,对科学技术人员的培养,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任务。科学技术就好比小孩子。如何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社会财富与精神财富。是科学技术管理的重要内容。等同于如何将小孩子培养成人。发展科学技术是社会的责任,是政府的责任。  

科学技术与社会财富、精神财富是相互联系的,它们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它们三者构成了人类社会的能量场。这是人类社会运动、发展的物质基础。  

我们把“能与信息”这两个自然辩证法中现代物理学概念引入唯物辩证法,把粒子界定为物质世界存在的广泛形式。从粒子的运动表现为能与信息的波粒二项性的统一体,作为唯物辩证法的研究起点开始。确立了“能”,“信息”及“能量场”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与作用;填补了唯物辩证法中缺少能与信息这两个现代物理学概念的不足。对意识的地位作了能与信息的界定,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回答了物质与意识的哲学关系问题;,用“能与信息”这两个确切的概念来表达了事物的普遍联系性,来取代辩证法中对事物的“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性”这个不确切的概念表述。从而解决辩证法的应用问题,定性定量地论证了社会主义能量场的构成,性质及其运动规律,把商品,物品界定为社会能量场中辐射出的粒子形式,把货币界定为能的表现形式,从而将社会科学纳入了自然科学的轨道,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爱因斯坦在建立相对论的过程中,始终坚信一个思想:一种科学理论逻辑上的简单性,是这种理论的正确性的重要标志。  

社会主义论从物质物理论,物质辩证论,物质财富论这三论,最终可以概括为(三个字的)一个概念:能量场;它的逻辑关系式是:正物质+负物质=光物质; M++Mˉ=M˚;1+1=2;  

我们相信社会主义能量场是存在的。      

   

参考文献:  

        1、《资本论》人民出版社;  

2、《爱因斯坦》安徽省人民出版社;  

3、《大学物理概论》天津大学出版社,  

4、《哲学》经济科学出版社;  

5、《时间简史》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6、《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执中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欧洲金靴|教育之乱,祸起萧墙
  2. 日本女优横宫七海自杀身亡——畸形的社会还要逼死多少人?
  3. 司马南:公开丑化河南人民,是可忍孰不可忍!
  4. 以前那么“穷”,为什么大家还怀念从前?
  5. 《邓选》学习 (十一)发展速度
  6. 《邓选》学习 (十)
  7. 对菲律宾斗争的关键是,让它的挑衅得不偿失
  8. 影评:电影《熔炉》看资本主义特权
  9. 领导者没有战略眼光,谈啥雄心壮志?
  10. 大快人心,知名“电子宠物”在美落网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3. 紫虬:从通钢、联想到华为,平等的颠覆与柳暗花明
  4.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5. 弘毅:警醒!​魏加宁言论已严重违背《宪法》和《党章》
  6. 这是一股妖风
  7. 李昌平:县乡村最大的问题是:官越来越多,员越来越少!
  8.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9.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10. 朝鲜领导落泪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3.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4.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5.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6.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7.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0.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泽东遭受了三次打击
  2. 大快人心,知名“电子宠物”在美落网
  3. 铁穆臻|今年,真正的共产主义者,要理直气壮纪念毛泽东!
  4. 《邓选》学习 (十一)发展速度
  5. 2024请回答,中国市场经济“边”在哪里?
  6.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