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捐款:重在捐,不在款
单位组织向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捐款,我于是捐了50元。有同事善意地问我为什么不再多捐一些,因为似乎我平时看上去很爱国,也不像吝啬的样子。我对他说:因为国家并不缺钱。
国家真的不缺钱吗?真的不缺钱。我的住处离上海世博会园区只有不到1公里,每天头顶都有一架直-9直升机来来回回地飞,从早到晚飞N架次。我估计飞一次的费用至少一万,这样一天下来相当于一座中小企业的捐款就干掉了。这里附近的所有建筑物在过去一年中全部粉刷并加装景观灯的巨额花费就不说了,好歹看着比较舒服。可是一架直升机时时在天上晃除了人为增加机械噪声和不安全因素之外我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别的作用。唯一解释只有政府钱太多了没处烧。其实国家真的不缺钱!开一次世博的预算是4000亿,中间不可能没有浪费,可与之类比的是这几年大兴土木搞的高速铁路项目。玉树县人口只有25万,一年的地区生产总值不到10亿,如果把办世博的经费砍掉1%就够抵得上好几个玉树的经济规模了。再比如,去年金融危机,中央一拍板就是四万亿巨资用于“拉动内需”,这令人对我国政府的庞大财力再一次留下了深刻印象。很遗憾据说这笔巨资有大约四分之一经过辗转流入了楼市,导致楼价凭空被拉高了许多。请注意这里的“楼价”仅仅指价格(交换价值)而非价值,它们的价值没有发生变化,而使用价值因为折旧的因素实际反而是降低的。据说“四万亿”还有一小部分最后投到了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项目——这意味着将来国家还需要花更多的钱去关闭它们。有同事谈及我们的捐款最终有没有可能被贪污或者挪用?我说这种可能性极小,毕竟“高压线”不是吓唬麻雀的稻草人。但是如果救灾和重建经费能够依靠募捐轻易解决,那么国家可能将更多的资金投入世博、高铁等等“拉动内需”项目,而在那些烧钱项目中,浪费和回扣都是极有可能的。我的全部收入来自劳动所得,我自认为是个崇尚节俭的好孩子,一般不乱花钱,而政府经费的管理有时却很混乱而缺乏预见性。因此我觉得对于工薪阶层而言,这次地震捐款量力而行即可,捐太多并没有必要。
不过我并不认为参加捐款毫无意义,恰恰相反,我认为应该有更多的人参与到这次向玉树灾区的捐款活动中。应该说,这次青海玉树的地震,从地震强度、破坏程度和伤亡人数而言均是无法和两年前的四川汶川地震相比的。地震强度相当于汶川地震的1/10左右,伤亡人数相当于1/20,经济损失的比值可能还要低一些。但是这次党中央国务院却对玉树地震给予了和当年汶川地震几乎相同的重视,不仅国家领导人亲临高海拔的地震灾区慰问,举行了大规模的募捐,甚至还和汶川地震时一样设立了全国哀悼日以悼念地震遇难同胞。我认为这一切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地震本身的破坏性,而在于地震方位的敏感性。是的,这次地震发生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在藏区,这使中央政府的整个救灾工作一开始就具有极其特殊的敏感性。其敏感性来自于两个方面:第一,藏族原本人口较少,全国仅五百多万,这次地震二千余人遇难对这个人口较少民族的打击并不亚于1976年唐山大地震24万人口遇难对汉族的打击。第二,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相对于我国境内的其他民族而言,藏族的国家认同感更低一些,这点在2008年314之后更加突出。因此,这次中央政府的抗震救灾工作,其政治意义远远大于经济、社会、医学意义。这次地震救灾,不仅全国在关注,全世界在关注,而且可以想见海内外的敌对势力尤其是民族分裂势力也一定在密切关注着,只要国家的救灾工作出现一点点瑕疵,就一定会被抓住不放并无限夸大宣传。所以这注定是一次形式大于内容的救灾活动,甚至可以说是一次同敌对势力特别是民族分裂势力争夺群众、争夺人心向背的“严肃政治斗争”。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次无论是大规模募捐还是设立全国哀悼日都是十分合理的。所以我认为这次向地震灾区捐款最主要意义的并不在于捐款的总量,而在于捐款活动的参与面,我相信多一个人捐款——不论捐10元还是100元——就能让灾区群众以致全国藏族同胞多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所以只要参加捐款就是好事。
祝愿玉树不倒,青海长青。祝愿我国各族人民永远团结友爱,亲如一家。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