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 /文
被媒体炒的沸沸扬扬的《唐山大地震》,真的很好看吗?近日,单位工会给职工们购买了团体票,有幸走进影院一睹冯小刚的新作真容。
《唐山大地震》无疑是一部悲剧片,但并不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灾难片。冯小刚在吸引眼球的“灾难大片”卖点之下,并没有真正去表现抗震救灾的波澜壮阔的故事,而是选取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玩了一把“人性和亲情”。有影评称其为“负疚与感恩的人性心灵史诗”。
从心灵创伤去深度解读一场灾难给人类带来的伤害无疑是一个新的视角。但是电影选取的这个故事一开始就建立在了荒诞不经的推理、判断和逻辑基础上。
卡车司机方大强和妻子李元妮、龙凤胎儿女方登、方达过着平凡的生活。在突发的唐山大地震中。为救孩子,方大强死了,方登和方达被同一块楼板压在两边,无论人想救哪一个,都要放弃另一个。救援人员要元妮必须选择其中一个,否则都救不了,最终元妮无奈地选择了“救弟弟”方达,而头脑清醒的方登听到了母亲作出的抉择,从此对母亲产生了误解和怨恨。这个虚构的故事,其荒诞就荒诞在只能救一个的错误判断、推理和逻辑基础上。
首先,在死亡24万人的一场大地震中,我们绝不排除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性,但他有多大的代表性确值得严重怀疑。在灾难面前,不管是亲人还是救援人员,千方百计地希望救助每一个人才是真正的人性,而至于救助过程中的意外,谁也难以意料。而影片故事硬是建立在了必须“二选一”的错误判断之上。其实,影片自身也否定了这一判断,后来方登并没有死。
其二,假设这个故事是真实的,但元妮作为母亲,在两个孩子都被压在水泥板下的情况下,公开表示“救弟弟”丝毫不回避方登的做法,也有失母亲的身份和人之常情。通常,我们得知某一个家人患了不治之症,也不会忍心去告诉她,而是编造一个美丽谎言“吃吃药就好了”。而元妮丝毫不回避女儿的感受,选择放弃,这大大地消弱了元妮这位母亲的形象。
其三,元妮放弃救女儿方登之后,元妮也丝毫没有寻找方登下落,这更是不符合人之常情,更不符合一位母亲的身份。方登是死是活,元妮没有丝毫过问、寻找。而按照人之常情,就在自己家的废墟里,就是死也要见了尸首,这才是一位母亲应有的亲情表达。但为了剧情的需要,冯小刚对这些疑问都给予刻意回避。
还有影评人称《唐山大地震》为“重磅催泪弹”。但能催泪的影片不一定就是好片,好影片仅仅能够催泪是不够的。还有人说《唐山大地震》是“中国的《坦泰尼克号》”,这样的评价,真是太贬低了《坦泰尼克号》。《唐山大地震》给我们展现的人性是扭曲的、虚假的、荒诞的人性和亲情。
影片并没能深度挖掘出自然灾难对人身和心灵的伤害,而是源于一个人为制造的荒谬不经的判断,故事描绘的无论如何悲切也是一场误会。而影片在对灾难的社会关怀方面更是苍白无力,方登被军人王德清夫妇收养之后,也并没有建立起真正的感情,上学期间未婚先孕成为问题女孩,最终却从外国人那里找到了人生的价值和归宿。
影片的基调是灰色的。唐山人民在全国各族人民支援下战天斗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重建家园的雄壮史诗无从表现。它除了在几个所谓“看点”赚取一些善良人的眼泪之外,很难给人更多的有价值思考和启迪。《唐山大地震》令人失望。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