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宇太先生商榷《哲学.宗教.主义.人性》和《说三》
宇太先生有两篇文章,一篇《哲学·宗教·主义·人性》,一篇《说三》。在前一篇文章中,宇太先生说:“我以为,西方哲学是外向型哲学,印度哲学是内向型哲学,中国哲学是综合型哲学,中国哲学难有一加一等于二那样的确切答案,但它又给任何存在提供了发挥的空间,虽有模糊性但更有包容性和立体感,它不是一个点,也不是一个面,而是具有立体性,也正由于此,把握中国哲学神韵有很大的难度,很多人,当然包括我自已,都处在似乎看到了什么,却难以真正抓住了什么的尴尬状态,有着想谈点儿什么又总觉辞不达意的忐忑心怀,几乎都带有小心翼翼或淌着走的心态,这都是沒有彻底弄明白的必然征兆。或许,中国哲学本不需要彻底弄明白,只需大概理解然后靠悟性填充即可。”
“西方哲学”、“中国哲学”在定义上绝对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毛泽东的哲学思想。但宇太先生却在后一篇《说三》一文中说:“许多人就是不听,就是要迷信西方哲学,西方哲学,虽简单明快,却又肤浅荒谬,不就是一分为二嘛,把物质意识切开,把主观客观切开,再揭示两者关系,选出个老大,到底谁是老大,很难说。”
“一分为二”的观点是“西方哲学”中谁的观点?在百度查找就会知道“一分为二”也叫两分法、两点论,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观点。”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而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则是辩证唯物论和形而上学唯心论两个观点的看法是完全相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论认为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指精神、思想、品德、信仰等;先有客观存在,后有主观存在——指意识、思想、精神、品德等。形而上学唯心论则认为先有意识,后有物质;先有主观,后有客观。这就是宇太先生的“把物质意识切开,把主观客观切开,再揭示两者关系,选出个老大,到底谁是老大,很难说。”从这里还不能明显看出宇太先生究竟站在那一边。
“为了说明物质与意识、主观与客观谁是“老大”问题,宇太先生引用了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如梦令》诗句,其全词为:“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在“昨夜雨疏风骤”,后,卷帘人看“海棠依旧”,而李清照觉得“应是绿肥红瘦”。宇太先生说“卷帘人属于唯物主义,李清照则属于唯心主义,”对卷帘人来说“卷帘人成了老大,李清照成了老小,可对于诗人而言,谁是老大?当然李清照是老大,卷帘人是老小,对诗人而言,哪个主义伟大?当然是唯心主义伟大,唯物主义渺小,没有唯心主义,就没有诗。诗要的不是客观存在,要的就是主观感觉,客观存在不过是个凭借,是个托儿。你啥感觉都没有,就是让你看遍了所有客观存在,诗也生不出来。所以,主客观是不能切开的,切不开的,”。
这里宇太先生借用李清照诗句来说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谁是“老大”和“老小”问题,而“老大”和“老小”分别指“伟大”和“渺小”,因为宇太先生说“对诗人而言,哪个主义伟大?当然是唯心主义伟大,唯物主义渺小,”。在宇太先生看来,由于看问题角度不同,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因为同时“雨疏风骤”后的海棠,在卷帘人角度看,是“海棠依旧”,是唯物主义老大——伟大,唯心主义老小——渺小;而在李清照角度,则是“绿肥红瘦”,是唯心主义老大——伟大,而唯物主义老小——渺小。 从宇太 先生的表述看,其观点似既赞成唯物主义,又赞成唯心主义,即使这样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坚决接受唯物主义,坚决反对唯心主义观点是完全不同的。而且“老大”——伟大、“老小”—— 渺小的说法,还没有见过那位哲人这样表述,更不能阐明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也没有阐明“主客观是不能切开的,切不开的,”问题,且不论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都没有这样论述两者的关系。尤其所引用诗句根本就不能说明唯物主义观点和唯心主义观点,不能阐明两个观点哪个“老大”——伟大,哪个观点“老小”——渺小问题,而且卷帘人角度看的结果根本不是唯物主义,李清照角度看的结果也绝对不是唯心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阐述的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绝对强调主观必须符合客观,就是人的任何主观所想、判断、主张必须符合客观存在、符合客观实际、客观实际存在着的事物本来具有的样子、性质等。“雨疏风骤”后是“海棠依旧”吗?卷帘人的主观判断符合客观存在的“雨疏风骤”后海棠的状态、样子吗?不符合!卷帘人的主观判断不符合客观存在的“雨疏风骤”后海棠的状态、样子,这是唯物主义观点吗?而李清照的“雨疏风骤”后“应是绿肥红瘦”的主观推断,不符合或接近于客观存在的“雨疏风骤”后海棠的状态、样子吗?海棠在暖阳和风与“雨疏风骤”的不同条件下,其状态、样子能会一样吗?李清照的推断是主观臆想天开、不用任何客观条件变化为依据的判断,还是完全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作出了合理推断?如果不是前者而是后者,这怎么是唯心主义,不完全是唯物主义吗?而且李清照这个推断一定是经过这样的过程:通过“雨疏风骤”或各种类似“雨疏风骤”后海棠或别的花草的变化的实践,也就是亲身接触这样客观存在或从别人的经验学习后,——得出“雨疏风骤”后各种花草都会起变化的理论,——然后用这种理论指导实践,推断客观存在事物的变化,——于是推断出“雨疏风骤”后“应是绿肥红瘦”的结论。如果李清照的推断不符合客观存在的事物的状态,那么李清照就应该总结经验,查找出“不符合”的原因,以丰富其理论,以便更好的指导实践——推断客观存在事物的发展、变化。由此说来,李清照不但不是唯心主义,而且在马克思之前就是唯物主义,就已经学会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真是了不起!至于卷帘人为什么会“雨疏风骤”后,得出“海棠依旧”的结论,李清照为什么在意“应是绿肥红瘦”的推断,完全是阶级地位使然。卷帘人吃穿无着,哪里有心思理会什么花草的变化?而李清照绝对没有卷帘人的苦恼,才会闲情逸致的“应是绿肥红瘦”。两个人为什么心里取向如此不同?是阶级地位决定的,也就是客观条件决定的。这就说明人的心理取向——意识、思想、情趣等都是客观决定的。为什么阶级地位会不同?更是一定的客观环境、客观条件决定的,一句话是客观决定的。
实际上,只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基本了解的人,都知道“一分为二”的意思,绝对不会 “一分为二嘛,把物质意识切开,把主观客观切开,再揭示两者关系,选出个老大,到底谁是老大,”“一分为二”的观点就是让人们看问题,认识事物要符合问题、事物的性质,符合问题、事物本来的面貌。世界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事物都在运动,在发展、变化,所以如此,就因为有矛盾存在,有既互相对立,又处于一个统一体的矛盾存在,造成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简单事物存在一对矛盾存在,复杂事物有多个矛盾存在,但不管有多少个矛盾存在,必有一个主要矛盾统领制约其它矛盾的发展、变化。所以我们看问题,认识事物,不能一点论,因为这样不符合客观实际,不符合客观存在事物的本来面目。不能好就绝对好,不存在坏的成分;坏就绝对坏,不存在好的因素。太阳不好吗?好,但它有黑子存在,月亮好,也有阴暗面存在。毛主席多么伟大,但也有缺点;蒋介石罪恶累累,但不是一点儿优点没有。好和坏、优点和缺点存在一切人身上,也存在一切事物当中,只是所占比例不同,才区别出好人和坏人,优点多还是缺点多。虽然我们区别好人或坏人、优点或缺点时,往往是好人是某方面的好,坏是某方面坏,但总的评价应该是:
好的成分占多数,就是好人,坏的成分占多数,就是坏人,优点占多数,就是素质高,缺点占多数,就是素质低。左派就都好,不分好、中、差,不分左、中、右?右派就都坏,不分左、中、右或坏、中、差?你分不分,实际也是存在这种情况的。但是不能由此而混淆左右两派的阶级界限。一切站在毛主席一边,站在人民利益一边,就是左派;反之一切站在反对毛主席、反人民利益一边,就是右派。当然在一定条件下,有的左派可能成为右派,有的右派会成为左派,这需要一定的条件,没有一定条件,就不会出现。1927年4·12反革命政变,有许多左派——共产党员投降了;在解放战争中,有许多反共反人民的军官、军队起义或投降。而先生说的“一分为二作为分析问题的方式方法,还有可取之处的话,那么看事物泛泛一分为二,就一定要不免荒唐了,很多人看人,非红即黑,非左即右,非好即坏,非美即丑,非对即错,认为对的好的就盲目逢迎,否则就破口大骂,有的人甚至连右派用过的词儿都不许左派用,你用了就生气,旗帜鲜明的可笑,黑白分明的可怕。”这些不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分为二”观点所坚决反对的吗?先生怎么栽赃到“一分为二”上呢?但我们必须注意,不论如何“一分为二”,在根本上绝对不能混淆两个阶级的阵线,否则是十分危险的!
因事,暂时到此做一小结。宇太先生在两文中讲的哲学,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毛泽东哲学思想。不讲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毛泽东哲学思想,如何能做坚定的毛泽东主义者?请斟酌。(待续)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