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马门列夫《岳德常的“人性论”的“价值体系”是唯心主义的》
前两天,本人在贴出了《在历史进步的新基础上深入研究人性论》,本来自我感觉还很良好的,今天却发现,我被马门列夫贴上了“唯心主义”的标签。我与此公有过几次交流,对其学问比较了解,原本不想与其计较,但考虑到还有其他朋友在看贴,所以就简要地答复一下。
所谓唯心主义,在马先生的话语体系中是一个否定性的词,代表着错误的意思。但是,正如恩格斯很早就说过的那样:“有一种迷信,认为哲学唯心主义的中心就是对道德理想即对社会理想的信仰”,关于这种迷信,恩格斯批评道:“推动人去从事活动的一切,都要通过人的头脑,甚至吃喝也是由于通过头脑感觉到饥渴而开始,并且同样由于通过头脑感觉到饱足而停止。外部世界对人的影响表现在人的头脑中,反映在人的头脑中,成为感觉、思想、动机、意志,总之,成为‘理想的意图’,并且以这种形态变成‘理想的力量’。如果一个人只是由于他追求‘理想的意图’并承认‘理想的力量’对他的影响,就成了唯心主义者,那么任何一个发育稍稍正常的人都是天生的唯心主义者了,怎么还会有唯物主义者呢?”根据同样的逻辑,如何本人谈论了价值体系就是唯心主义,那么,不知马门列夫网友是否也有某种价值体系,也就是说,你是不是也有某些需要构成的体系,并且反映到头脑中,成为你自觉追求的目标呢?如果有的话,你是否也是唯心主义呢?如果没有的话,你的发育是不是也有点稍稍的不大正常呢?
我们现在已经站在二十一世纪,所面临的形势与马克思当年已经大不相同,因而马克思主义也有一个发展完善的过程。在我看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这种唯物与唯心的对立,正是一种需要克服的缺陷。任何理论,要想避免内在矛盾,逻辑自洽,就只能有一个核心,从一个最基本的原理,或者说是概念推导出来。比如笛卡尔从“我思故我在”出发来建立他的知识大厦,由此而开创了近代哲学的主体性原则,和思维与存在对立的哲学范式。马克思主义中内含的这种唯物与唯心的对立,正是从笛卡尔所开创的哲学传统上继承过来的,虽然马恩也努力地摆脱其缺陷,就像鸟儿让不适于飞翔的旧羽毛从翅膀上脱落下来而代之以新生的羽毛一样,这正是恩格斯所说的那个“脱毛”的过程,但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他们仍然没有完全摆脱二元论范式,所以就仍然具有内在的矛盾。
马克思当年考虑最多的是把政治生活中的一切现象同它们的经济基础联系起来,把意识看作是一种“反映”,强调上层建筑紧密地依赖着经济基础。于是便导致这样一种结果,有那么一些人便期待着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而带来社会主义革命。比如说伯恩斯坦等人,我记得不太清楚,熟知马列主义历史的马门列夫应该记得清楚,还有普列汉诺夫,陈独秀,他们都认为生产力发展水平落后,发动革命的条件还不成熟,批评列宁和毛泽东,这些人应当不是“唯心主义”而是“唯物主义”,因为他们强调生产力的重要性,但他们确实是修正主义,马先生把唯心主义与修正主义联在一起,是不是有点张冠李戴了?
而且我们还看到,根据某些人所坚持的“唯物主义”理论,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是由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原有的生产关系容纳不下生产力的发展,于是便发生了革命。但实际情况却是,在生产力发展水平高的西方国家并没有按照历史发展规律所预言的那样发生无产阶级革命,相反倒是在俄罗斯和中国这种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的国家发生了革命。以往的理论解释不了这种现象,于是就把它们作为历史规律中的“例外”现象,但是,为什么按照规律应当出现的现象却一次也没有发生,而“例外”却经常地发生,这究竟是规律出了问题还是现实出了问题呢?所以波普就曾写了一本《历史决定论的贫困》,嘲笑了这种历史唯物主义。不知马先生是不是考虑了这些问题,你怎样用你的唯物主义来解释这些现象?
特别重要的是,在俄罗斯这样的国家,在生产力水平很低的时候发生了革命,在生产力得到了很高的发展之后,反而坚持不了社会主义制度,纷纷垮台。我们中国以发展生产力作为核心价值,翻两番的目标早已实现,现在国民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二,但却反而遇到了更多更难解决的问题。西方敌对势力对社会主义国家制定了和平演变战略,用他们的那一套价值体系来影响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和年轻人,一路攻城略地,节节胜利。自称马门列夫的这位网友对此也应当感到痛心吧,那么,根据你的唯物主义,你有些什么应对的设想呢?
正是对上述这些“例外”现象的关注,使我认识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虽然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肯定不是决定作用,还有比它更重要的力量存在着。特别是在苏联东欧剧变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价值体系的存在,观察到它的作用:不管是多么庞大的帝国,还是多么繁盛的物质文明,都是人们的社会活动的产物,最终都决定于社会价值体系的演变。对于社会主义政权来说,如果没有相应的价值体系的建设,听任私有制的那一套价值体系继续控制人们的头脑,其垮台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这个新发现──我们称之为价值体系决定论──具有广泛的解释力,同时也为抵制西方和平演变战略找到了办法,所以就值得我们沉迷于其中。我发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本来就包含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来就包含了人性论,比如说马克思有一句名言:“整个历史也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商品拜物教的批判,其实就是对以物为本的价值体系的批判。但马克思的理论并不是完善的体系,如果完善了,也就没有了进一步发展的余地。包含有杂质,仍然陷在思维与存在关系的二元论之中,强调了历史进步的经济基础,只能把人的意识摆在次要位置上,这个缺陷,虽然用黑格尔的辩证法来加以弥补,但这仍然是一种不彻底的包含了内在矛盾的体系。
为什么马克思没有建立一个完善的理论体系呢?这是因为,每一位伟大的哲学家都在对未知领域的探索中给人类开辟思维发展的道路,同时又给后人留下了各种逻辑悖论。共产主义理论要随着共产主义运动实践的深入而不断深化,马克思创立革命理论的时候,他也认识到理论必须彻底,才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人的根本,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但在马克思的时代,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还刚起步,他必须考虑工人阶级的接受能力。在工人阶级还难于摆脱以物为本的价值体系的情况下,就不能提出过高的目标,那样就会把大多数拒之门外,所以就还停留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研究上,先把革命斗争开展起来再说。当时所确定的革命目标还仅仅是夺取政权,还没有深入到人的本身研究价值体系问题。这也就给似是而非的假马克思主义以可乘之机,使他们得以断章取义,用唯物主义的名义来掩盖其坚持资本主义价值体系的实质,把人理解为只知挣钱消费的经济动物,把共产主义理解为物质资料充分涌流的社会。面对这样的马克思主义者,他无奈地说:我只知道我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所以我要提醒马门列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本来就存在着,它虽然没有被清晰的表达出来,但在马克思的心目中却是不言而喻的内在灵魂。对这个东西,请不要给它贴上“唯心主义”的标签,这是不准确的,价值体系这个东西虽然你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确实是一个客观存在物,它是超越了思维与存在的两极对立的更高的哲学概念。如果说它给你带来了思维混乱,那不是我的错,而只能是你自己的思维本来就混乱着,只是原来没有意识到而已。价值体系一词让你发现了它这种混乱,这对于你来说,是一个思想觉悟的机会,建议你抓住,别企图通过贴上一个标签来继续维持自己的思维混乱。
另外,你说“以人为本”是资产阶级人文主义口号,认为它是什么“阶级调和论的投降”,那么我提醒你,思维与存在的两极对立的思维模式,确确实实是笛卡尔所开创的哲学传统,也属于资产阶级人文主义口号。既然要否定资产阶级人文主义,为什么对他们的两极对立的思维范式却情有独钟呢?这种取其糟粕、弃其精华的做法,说明你的取舍标准是有缺陷的,而这个取舍标准是什么呢,那就是你的价值体系。反对别人研究价值体系的人却坚持着一种狭隘片面的价值体系,这种自相矛盾,马先生一点也没有感觉到吗?
在你的批评中,有很多混乱,我很难一一帮你理清,但最主要的东西如果弄清了,其他的混乱就可以自己理清了。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