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争鸣 > 网友杂谈

向全民学英语泼下北冰洋

芊苹芳 · 2011-12-19 · 来源:
“文化自觉”研讨 收藏( 评论() 字体: / /

向全民学英语泼下北冰洋  

芊苹芳  

(按:由于前一次转帖格式没有调整好,内容不全,故重新上传完整版,并请编辑将前一次的内容删除)  

目录  

引言    

一、为了民族尊严和民族文化,不能全民学英语  

二、反对制度性绑架全民学英语,解放人性,救救孩子  

三、英语词汇爆炸造成污染,防止污染扩散须终止全民学英语  

四、英语前缀乱套,后缀没必要——中国人拒绝阑尾“言”  

五、英语语法是折磨人的“愚”法,不值得全民学  

结语  

   

引 言  

现在中国人为英语真的很疯狂,不仅仅是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在疯狂地学,而且遍及各行各业的每一个角落,从城市到农村,从机关到校园、从外资企业到街头的哥,从幼儿园小朋友到太爷、太婆都在学(北京说是为“奥运”,上海说是为“世博”,广州说是为“亚运”,纷纷开展“市民讲英语活动”),许多地方强调英语学习要从咿呀婴儿抓起。于是乎中华大地出现了五千年未遇的全民学英语的“历史奇观”。面对这如火如荼、愈演愈烈的全民学英语,泼冷水早就不行了,起不了作用,降不了温,多少人曾泼过冷水,可英语学习却掀起一个又一个高潮。反而对于这种泼冷水的,不乏有人挺身而出义正词严地说,全世界都在学英语,英语正在成为世界语言,这是不可阻挡的潮流,你不要螳臂挡车。这种论调成了全民学英语最有力、也是最重要的堂而皇之的理由。面对这些人我要棒喝道:笨蛋,问题在于改变!中国只要登高一呼,不要说应者云集(总会有一些国家响应),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改变,对世界的影响将是深远的。要知道,真正全球学英语也只是近二十年的事,且中国、东亚、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在这方面起了推波助澜、助纣为虐的作用,特别是将来还要作全球性大国的中国作了很不好的示范。堂堂中国,拥有14亿人口,居然亦步亦趋附和着一些小国和地区去号召全民学英语,甚至比那些小国还更过头,才造成了英语这种强劲之势。要知道从七八十年东亚、东南亚掀起英语热的时候,而同时期的美国甚至感觉到来自西班牙语的威胁,因为越来越多拉丁裔移民来到美国,尤其是南部一些州,西班牙语和英语同等重要。当时有预测认为,未来若干年后,随着日益增多的拉丁移民的到来,西班牙语将会超越英语成为美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试想如果当时不是亚洲这些国家帮英语鼓噪,英语会形成如此气候吗?其实很多国家(包括法国、荷兰、丹麦、马来西亚等)都感觉到英语肆虐全球,威胁到本民族语言的生存,威胁到世界多彩多姿的文化格局,可是他们的力量太小,显得很无奈,只能唉声叹气。难道拥有十四亿人口的中国也要去叹气吗?奇怪的是,中国不仅没有叹气(或许微弱的叹气早就被全民学英语的洪流所淹没),而且还号召人们集体崇拜英语。我常常对我的学生说,“复兴中华”不只是“国强民富”的事情,关键是要复兴中华文化。物质的东西虽是硬件,但软实力更有力量,更持久、更富魅力。西班牙衰落了,留下了一个庞大的拉美地区(除巴西)替他传承文化,英国衰落了,留下了包括美国在内的原庞大的殖民地来传承他们的文化,可是中国强大了,却形成了对英语的畸形崇拜,丧失了自己的话语权(如什么定义都要从英文词典里面去寻找),丢了民族文化的灵魂,甘当传承别国文化的工具,中国灿烂文化的颜面只能斯文扫地,这将是何其悲凉!与其将来如此悲凉,不如来个痛快,让我下重手,泼下北冰洋。只有泼下北冰洋才能惊醒民族,才能对全民学英语达到全面降温、迅速冷冻的效果。当然我还得讲一讲泼的理由,不然我也是不讲理的泼皮了。  

   

一、    为了民族尊严和民族文化,不能全民学英语  

二、       

我们承认让部分人去学习外语(不一定只是英语)在某一个时期内是必要的,有它功利性的作用,套用魏源的话来说有“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必要,毕竟西方比我们发达,需要学习他们先进的科学技术思想文化(重点是科技,其他都是次要的),但也不能像今天一样要求全民来学,更不能无限制的学下去,就好像计划生育一样只是一个时期的权宜之计,不可能无限制地推行下去。试想如果严格执行一对夫妻只生一胎,谁都知道数百年后,中国人口差不多会灭绝,但如果担心这种事情会发生,那未免杞人忧天,毕竟我们的后人会适时调整人口政策,即使出现了马尔萨斯人口陷阱,无非也就是让人们敞开肚皮生就是了。可全民学英语就不同了,一旦形成某种气候,就难以逆转,这倒不是杞人忧天,因为我们现在就看出了太多的苗头。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在我们的学生与小孩子心中早已超过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书店里到处是英语书籍,街头广告也中英夹杂,有的甚至是纯英文的。校园里面的广播变成了英语广播,市内公交车上用中英双语报站名。大小学生们都常常带着耳机收听美国之音或BBC或听英语歌曲。学校的晚会常是英语晚会或用英语主持,有的还把英语主持用到了婚庆典礼上,真真令人发指。有一些学生只喜欢听英语歌,不喜欢听中文歌,甚至有学生在自己的音乐盒里见了中文歌就删掉。快男比赛时, 朱桦 老师还多次跟快男选手强调要少唱英文歌,可选手还是左一个右一个的唱他的英文歌,后来 朱桦 老师不再强调了,觉得说了也没用。尽管快男唱中文歌的情况还是多一点,但明显已经不正常啦。有些英语迷抱怨说,受不了在中国说英语,因为中国人的英语讲的不地道,他们心里只希望跟老外说英语,不知不觉他们对自己的同胞有点鄙厌的感觉了,而对英语文化的异邦人士越来越肃然起敬,他们模仿老外,染黄头发,搞夸张动作,唯西方马首是瞻,以为能放几句洋屁,就觉得比自己的同胞高一等,这些人越来越像鲁迅笔下的“西崽”了,举手投足不像是一个中国人。  

有些人学了某些英语交际语之后,反过头来讥笑自己好端端的中国式问候语“你吃饭没”,因为西方人见面喜欢问“今天的天气不是很好吗”(It is a fine day,isn’t it),还说这折射出中国人不关心自然而西方人比较关心一些,甚至还杜撰说“你吃饭没”与过去中国人没有饭吃有关,完全是自我臆测,真正的一派胡言!恰恰“你吃饭没”更体现了人性的关怀,表明中国人关心他人,热情好客,如果没吃饭,中国人一般会盛情款待,先让客人填饱肚子再说,可西方人一见面就说了一句典型的“废话”(今天的天气不是很好吗),因为这是一抬头就可以知道的事情,等于是用一句废话来开启下面的谈资。他们恰恰缺失的是人性的关怀,如果叫他们请客的话,则一般执行所谓的AA制,完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培育出来的势利眼的表现。这说明中国人学英语学得丧失了是非辨别能力,学出了民族自卑心理来。怎么会产生民族自卑,其过程是这样,全民学英语首先会产生对自己民族文化疏离,对民族文化疏离就会产生民族文化隔膜,而民族文化隔膜就产生民族文化不自信,民族文化不自信,就会产生民族自卑,而民族文化自卑,就会产生民族虚无主义,不知不觉变成了英语文化的俘虏,最终结果就是文化投降,虽然现在还没有出现这种最坏的结果,但已经产生了很多的民族自卑心理和民族虚无主义的“后殖民情结”。这种例子太多了,比如说,“万里长城”是中国人固步自封、不求进取的象征,龙是中华文化的大病毒(因为英语里面的所说的龙“dragon”是恶或恶势力的表现),鸦片战争中的外国势力是进步势力,外国侵略者是文明人等等。一些英语文化迷还会主动地替犯有野蛮掠夺与屠杀的殖民活动洗刷罪名,甚至会说 “英法殖民地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如果中国作了英国的殖民地,我们的日子会惬意得多”(恐怕他们是想做第二个印度),“中国还需进一步西化”,“我宁愿中国成为西方世界的经济殖民地”等等。还有人甚至好像很大度、很客观地承认中国的汉语比不上英语好,中文难学等等。真是妄自菲薄,自我作贱!这种长期地、囫囵吞枣地全民学英语,结果把西方弱肉强食的现代西方文明(达尔文进化论不良价值取向的集体反映)塑造成近乎完美的形象。如果我们不斩断全民学英语的“根”,不做到釜底抽薪,要像改变中国人的民族自卑、日益媚外的心理和防止西方价值观的渗透,是根本做不到的。因为这些东西会伴随着全民学英语,潜移默化地入脑入髓,一旦全民都入脑入髓,改变自然就困难了,到那时中国人永远只是西方的跟屁虫,永远做不了自己的主人!    

有一次我看到一个新闻标题,说是一位老师炮轰中国政府网的英文版,先是感到一惊,到底我们的同胞还是有反“洋文”的斗士,可仔细一看,原来只是痛批他们英语不好,不能让中国人民更好地去浏览标准的英语表达,结果让我大失所望。过去中国言必称希腊,现在中国言必称英美。过去言必称希腊主要是称道希腊的文化的优秀方面,可现在称道英美,连英美的丑陋的文化都崇拜。不是现在很多的中国人崇拜一位外号Lady Gaga的美国歌手吗?她肉装出格的表演,实在令人作呕,可是在中国她很有市场,很有炒作的价值,连新华社记者还报道说Lady GaGa蜡像落户香港的新闻。倘若不是全民学英语,中国人会去崇拜这种人性堕落的人物吗,会有记者去做这些舆论的误导 吗?    

全民学英语,不仅会产生民族自卑心理,而且迟早会让全体中国人集体成为基督徒,从而颠倒和改变中国人的价值观。只要有一点常识的人都懂得,西方基督教始终是配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文化渗透的重要工具。当然如果基督教是一个良好的宗教,那也无可厚非,可基督教偏偏是一个骗人的、劣迹斑斑的宗教,什么上帝、什么上帝创世纪、什么诺亚方舟、什么偷吃禁果的原罪、什么天堂、什么地狱,甚至连基督教的所谓创始人耶稣都是编造出来的,且历史上基督教并没有良好的记录,贪污腐化,欺压百姓,杀害异教徒(过去是屠杀异教徒,现在是“不敢”了,但骨子里面是非常仇视其他教徒的),迫害科学家(对科学和科学家最为压制的就是西方教会),充当殖民者等等,可谓罪恶滔天。西方的基督教怎能和东方佛教相比,佛教的创始人释迦摩尼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佛教从来不讲上帝,不讲神,宣扬的是众生平等,追求的是人格心灵的完美境界——佛的境界,正是因为它宣称众生平等,所以就不会称其他教徒为异教徒,也不会对他们搞所谓的十字军东侵,因为他们心中有佛、心中有爱。佛教经典具有高深的智慧,《圣经》与之相比只是小儿科的东西。对此,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称赞佛教是超然的“宇宙”宗教,如果让他选择的话,他愿意做一个佛教徒。为什么他有选择权,却没有选择作佛教徒呢?我只能说他实际上已经被基督教绑架了。另外英国当代著名科学家霍金也曾揭露上帝创世纪的鬼话,但是他敢反基督教吗?不敢,因为他同样被基督教绑架了。现在西方政治人物和宗教人士还打着“宗教自由” 的幌子,其实是凭着自己强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优势,进一步向全世界渗透,以便用基督教来绑架世界人民,从而达到西方人永远主宰世界的目的。如果全民学英语,让中国人都变成了不良宗教的基督徒,不就完全颠覆了中国人思维习惯,背离了中国人的传统风俗吗?中国人不尊孔孟老庄,不敬祖宗,而去尊那些编造谎言的阿奎那、伤害中国人的殖民者马赖之流为圣人,这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价值观将是致命的一击。中国人在全民学英语的狂热之中,会通过语言学习接受西方价值观的同时,对中国传统的价值观也会经历一个疏离——隔膜——不自信——自卑,到最后就完全颠覆的过程。现在的中国人不是正在丧失勤俭节约的习惯吗?不是正在丧失孝道文化吗?不是学着西方人傲慢与张扬,把老实、诚实视作了无用的代名词吗?这种传统的价值观彻底颠覆除了与不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有关以外,难道不与全民学习英语有很重要的关系吗?越是现代化的城市中国传统文化越是淡漠,西化越是严重。过去一段时间,香港、上海争抢迪斯尼,表面上是拼命在抢夺经济利益的蛋糕,实际上是不自觉地充当了宣传西方文化的急先锋角色。现在的大城市越来越开放,开放得要放弃自己的传统文化了(甚至在填写身份证出生年月时都要求一律采用公历而不得采用农历,那干脆不要过农历年,都去过那种虚假的“圣诞节”吧!),只有我们最质朴的农民才是我们传统文化的坚守者,可那些精英们还会骂他们土气,也会要求他们去学点英语变得“洋气”一点,还自甘卖命配合西方将这些善良的老百姓引导去做耶和华的子民们。面对这些迷失民族本性而不知悔改的人,除了切齿以外,就是痛下重手,泼下北冰洋!  

   

二、反对制度性绑架全民学英语,解放人性,救救孩子  

   

过去,我们学俄语,七十年代转型学英语,这都是某种意识形态的产物,完全没有任何科学性和真正的实用性。学习外语如果用体制的方式绑架人民,这是非常可怕的。按理说,学不学外语,学何种外语都必须由自己决定、自己做主,这是他们的权利,也是一种对他们内心的尊重,就好像我们信仰宗教的权利一样,我们有信仰一种宗教的权利(但基督教除外),也有不信任何宗教的权利,这种权利必须得到尊重。英语只是一门外语,只是一种交际工具,教育部门不能一刀切地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学英语,更不能用英语考证倡导“全民学英语”。可是我们的政府和教育部门正在动员所有的干预力去推动全民学英语,并用制度的方式绑架全民,因为教育部门规定把英语当做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一样作为中学基础学科和大学必修课,并把英语考试列入中考、高考、研考的必考科目以及各类职称英语考核等,更可鄙的是,最近两年江苏省的高考只考语文数学英语,把英语提到了空前的高度,难道英语就那么重要,就比物理、化学重要,就比自己的历史、地理更重要。不去重视真正的科技与自己的人文学科,却重视一门外语,可见这些教育部门的官员们愚蠢到什么程度,真正荒唐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种丧失人性的制度性绑架既剥夺了公民的自由选择权,也大大加重了学生们的学习负担,给他们带来了空前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成为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一座新的大山。  

长时间地学习英语还是造成当今中国人学术浮躁和生活态度浅薄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一方面长期学习英语,造成了中国人对自己优秀传统文化的隔膜,使得一些好的传统价值观沦丧(前面已有论述);另一方面,长期地学习英语使得很多的学生荒废了自己的专业学习,致使他们没有太多的精力来专注自己的学位论文和其他论文的撰写,所以专业不够专、论文注水、造假、混文凭的越来越多,现在社会上的“高级人才”很多,但中文写得好的人却凤毛麟角。当今中国高校清一色都重视英语,英语已经成为它们衡量是否“人才”的唯一标准,尤其是那些顶尖级的高等学府,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成了英语的高材生,最好的都出国进一步“深造”去了,将来回来以便更好地传播“优秀”的英语文化和基督文明,好进一步毁灭我们民族文化的根基。这些顶尖级的高等学府培养了这么好的英语人才,难道他们就不浅薄了吗?就比过去更优秀了吗?就更受到人们与国际社会的尊重了吗?答案显而易见。堂堂的高校和广大的大学生不去重视自己的专业,却如此重视一门外国语言,真正会让外国学者都会笑掉牙!我见过好多的高校在招硕士 和 博士的时候,它们几乎都不太关心专业,而是关心对方的英语能不能过,只要英语过线,其他都好操作。这种忽视专业、重视英语的病态的人才培养机制其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严重到什么程度一定要好好研究,我只知道这不是一种错误,这是罪孽!面对我们高校 “崇拜英语”而不重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我欲哭无泪,除了切齿,我还得痛下重手,泼下北冰洋!  

全民学英语还不知挫伤了多少莘莘学子的进取心和自信心,说得更严重一点,把很多中国人学傻了。好多可爱的宝宝因听不懂英语而烦躁,不少中学生、大学生因听不懂所谓双语教学中的英语而倍感失落(甚至有学生因拒绝学英语而被开除学籍),好像只有那些英语好的学生才能成为“明日之星”,英语差生则只是黑暗中闪烁的萤火虫。多少青年学子因为英语差而毁了美好前程,如考研大军中那些学古汉语的、学建筑的、学园艺的、学中医的、学民族音乐的,那么好的专业苗子就是因为英语差而痛失机会(其实除了英语文学等个别专业以外,绝大多数专业根本没有必要去学英语,包括众多的理工科专业和文科专业,应该说抛弃一种语言学习的沉重负担,肯定能更有效地学好自己的专业)。这种劳民伤财地、耗时无底洞地学习英语,终究有何用呢?好多人承认他们花费的不值得,结果到头来对人生没有任何意义(当然除了一些制度性设计的意义以外,如英语不能达线,考不上研究生等。其实大多数的人恐怕一辈子都难以用英语跟别人作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对话)。当然也有人会立马举证学习英语的种种好处。那好,不如先让我来说说英语的“好处”,以便让大家知道它有用的“真相”。    

比如好多人英语学好了,能够接受西方的流行文化,能唱英文歌,好多人写文章或论文的时候知道写英文摘要,好多人还可以以教英语为职业混饭吃,同时可以帮助更多的中国人来学习英语,好多公务员英语学好了,可以帮助政府开设英语网站,还有好多优秀的英语人才,可以出国更好地服侍外国人帮他们洗碗刷马桶,那些最优秀的还可以帮助跨国公司进一步挤进中国,赚中国人的钱,弄垮中国的民族工业了。中国人英语学好了,英美人士来中国就更方便,他们不用带钱,也不用请翻译,甚至也不用带老婆,只要带一张能讲英语的“洋嘴”就可以了,因为中国人已经准备好了服侍你们,也不用你们掏钱,我们的翻译都可以从自己人那里弄一些“洋务费”,我们某些女生可以零距离地跟你们学英语了,你们尽管开心来中国裸游(旅游)吧!学习英语的好处还多着呢,比如说你要中考、高考吧,英语不好怎么能考上好的中学与大学呢。考上大学,别以为英语没有用了,除非你不想毕业,不想拿本科毕业证和学位证等(至于毕业后则另当别论),也除非你不想继续深造去考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别以为你博士毕业,就以为英语没有用了,国家用那么多的钱培养你干什么,不就是希望你毕业以后,还能搞双语教学吗?不要以为你年纪大,英语就没有用了,除非你不想拿高级职称。你医术再好,有什么用,人家用哑巴英语早就是主任医生了;你书教得再好有什么用,人家用哑巴英语,年纪轻轻就是教授了;你汉语稿件写得再好有什么用,人家能用具有“国际视野”的英语写报道,早就是高级记者了。不要以为你退休了就觉得英语没有用了,因为你可以影响下一代,可以让祖孙三代全家人都热爱英语。这样下去,再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在强势的磁场效应和马太效应的作用下,英语在中国就可横扫一切,大行其道,到那时中国人所有的婚礼都可以用英语主持,连食堂里面的工人师傅都可以用英语服务各类人员,连街上扫垃圾的清洁工都能用英语教育市民们注意公共卫生,届时英语就最有用,那汉语当然就派不上用场,终于可以完璧归赵地奉回给我们的祖宗。    

只是我们的祖宗在地下会哭泣!所以为了不让我们的祖宗在地下哭泣,为了不让所有的中国人都作了不孝子孙,我必须泼下北冰洋!  

反过来,如果我们取消全民学英语、取消英语中考、高考、研考,这将是束缚在英语学习中的中国人的巨大的人性解放,必将重新焕发出无限的创造性与活力,我真的难以想象如果一个14亿人口大国的国民能腾出一半的时间来学习一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将会是怎样的改变,那种改变的情景,我真地想象不出来。但至少我相信每一个人如果能最大程度地将精力用于自己的专业领域,一定能在相当程度上改变当今中国人普遍浮躁的心理,创造出更多领域的真正大师,无论是物理、生物、化学、建筑、绘画、音乐、文学、历史等等的。还记得“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一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吗?多少人去寻求答案,说什么是因为急功近利,什么培养机制、教育观念、没有形成尊重人才的氛围等等,不是他们讲的没有道理,也不是我们的学生不聪明,不是我们的学生不努力,关键是两个重要的绞索在扼杀中国人的创造力,一是全民学英语,另一个是空洞化的政治教育(以及由此产生的形式主义)。    

但是两相比较,学英语更坏,占用的时间更多,使中国人更浮躁、更浅薄(包括当今考风不正,英语考试贡献最大,而且都是高科技手段的,倘若取消英语考试,考风整顿相对容易得多)。老实说,一个国家的进步不在于改变语言,而在于更新观念和更新知识!千万不要说全民学英语是为了祖国、为了人民,这对国家人民没有任何好处,恰恰带来的是伤害与痛苦。所以要真正解放人性,解救我们的孩子就必须反对制度性绑架全民学英语,就必须对此去体制化,就必须取消英语中考、高考、研考及各类职称英语考核等。我真的不想让祖国的花朵和栋梁还在这种英语教育体制下痛苦挣扎,我也不想让所有的中国人都变成学英语的傻子,面对这种全民疯狂学英语,我不能不泼下北冰洋!  

   

三、英语词汇爆炸造成污染,防止污染扩散须终止全民学英语  

   

英语是一维的表音语言。它用26个字母来排列组合,编写密码,然后解读密码。这种拼音文字相对容易读一些,但正是这种玩弄排列组合的表音文字决定了英语是一种爆炸性语言,造成了这种语言的蠢笨和不严肃性。现在英语词汇其实早就突破百万大关了。这么一个爆炸性膨胀语言却被英美人士吹捧成世界上词汇最丰富、语义表达最完备的语言。冷静一想,实在是笨得可笑。语言不是以量取胜,恰恰要以质评优。为了应付变化的世界,英语就得靠不断创造单词来应付;而汉语则以不变应万变,几千个汉字就从容应对,这才是质的卓越,这才是真正具有智慧的文字。现在国家汉字的扫盲标准是1500个字,其实一般的大学生有得2000多个汉字就绰绰有余了,而在英语世界里,没有2万个词汇就别想读报,大学生没有8万单词就不行,如果是英语文学专业那至少要有15万单词才行。爆炸性的英语词汇就其绝大部分而言,我把它们定性为无理性词汇,而汉语除了一些外来词以外一般都是有理性词汇。无理性词汇的特点就是指令性,是不讲道理的硬性规定,体现了野蛮。这里先举两个例子来说明一下(后面还会提到),如sow(母猪),就是用sow这三个字母的固定排列组合强行表示母猪,而boar(公猪)则是用boar四个字母的固定排列组合强行表示公猪。有理性词汇的特点,就是合理搭配,讲道理,体现了文明。要知道汉字本身就是一个形声义的完美结合,然后通过字与字的有机联系来组词,如猪是一个畜牲,所以从犬,猪是一个后来造出来的形声字(从者),如果这头猪是一头雌性的猪,当然就叫母猪(以此类推就可以推出母狗、母牛、母鸡等);如果是一头雄性的猪,那当然就是公猪了(同样可以推出公狗、公牛、公鸡等)。中文词汇基本上都是有理性词汇,都是有联系的合理搭配,都是可以解释的,如温度,有温就有度,湿度,有湿就有度,热度,有热就有度,价值,有价就有数值,币值,是币就有值,决定,现决而后定,想念,一想就念念不忘,扶持,要扶就得加持,标准,又是标杆又作准绳,等等,举不胜举。而英语词汇基本上是无理性词汇,这种词汇难记、难以联想。英语词汇爆炸性膨胀,将使人们记忆不堪重负,如果伴随世界一体化,英语成为世界永久性的通用语,则将是人类的莫大悲哀。不仅是因为英语词汇爆炸性膨胀导致人们大脑昏胀不已,而且会造成空前的污染。  

污染一,有共性的词汇没共性,是异化的垃圾词汇.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有共性的,如果一种语言不能将这种共性的东西反映到文字上来,无论如何这种文字都不可能是先进的语言,而只能是一种笨拙和陋劣的语言。英语语言就是这样的典型,因为它的词汇几乎都变成了没有共性、没有联系、无法联想的无理性词汇,从而构成了英语垃圾词汇的一个重要来源。而汉语则不同,它是能反映事物共性的,比如在汉语里面只要具有“车”的特点的东西都可以叫某某车,在“车”字前加某种限定就可以了,如火车、汽车、轿车、自行车、马车等等。可在英语里面却分别是:train、bus、sedan、bicycle、cart。所以英语词汇大都是靠指令性规定,是不讲道理的,发誓要让你们无法联想。在汉语里面,凡是具有机器特点的都可以称之为某某机,凡是具有树的特点的都可以叫某某树,凡是具有花的特点的都可以叫某某花,凡是具有菜的特点的都可以叫某某菜等等。这些词很容易明白,也很容易联想。以后要是有这一类的新的品种出现,也懂得如何给它命名。可英语词汇是乱来的,根本没有理由,取名字不讲共性,实在看不出有什么智慧。诸如此类的词汇,大家只要稍加比较,谁优谁劣不言自明,如:男同性恋gay,女同性恋lesbian,异性恋straight;成年猪hog,小猪pig,母猪,sow,公猪boar,阉猪Barrow;收音机radio,电视机television,洗衣机washer,复印机duplicator;杨树polar,木棉树kapok,橡树oak,枣树jujube;母牛cow, 公牛bull,阉牛ox,小牛calf,小雌牛heifer;猪油lard,羊油suet,牛油talon;dog公狗,bitch母狗;cock公鸡,hen母鸡,chicken小鸡,horse公马,mare母马等等。这一类的英语垃圾词汇太多了,举不胜举,举就罄竹难书!  

   

四、英语前缀乱套,后缀没必要­——中国人拒绝阑尾“言”  

   

英语新词构成可以说绝大部分都是由词缀和词根相结合而产生的。这可算是英语构成新词汇中还有一点聪明的地方,不过站在最具有智慧的汉语视角来看,它还是小儿科,甚至很愚蠢。英语的词根很多来自古拉丁语、古希腊语、古英语,加上又受过日耳曼“蛮族”方言的影响,所以异常复杂,复杂得我没有能力去把握,复杂得我们不知道这个词根的真正的原初意思和来历,故略而不论。这里重点讨论构成新词的重要手段——词缀。英语的词缀分为前缀和后缀,前缀改变词义,后缀改变词性。我们说前缀有点乱套。是因为:    

1、都表否定,却有众多的前缀形式。英语经常用一些前缀来表示否定意义,不像我们中文可以用一个“非”或“不”来统一“否定”。如“非无产阶级思想”“非道德”“非绿色食品”“不道德”“不健康”“不快乐”。可英语却用来表否定的前缀就很多。常见的否定前缀主要有:a-, ab-, anti-, contra-, counter-, de-, dis-, in- (il-, im-, ir-), mal-, mis-, ne-(n-), non, ob-(oc-, of-, op-), un-, with-等。这么多的形式,让学英语的人几乎无所适从,多得不知道如何选择前缀来表否定,很难对的上号,只能去死记硬背,实在想不通一个简单的否定怎么会被英语弄得这么复杂。    

2、同一个前缀,却有多种意思,容易打架。如a-表示“无”的意义,如apathy(无感觉),anechoic(无回声的),; 表示某种状态,如abloom(开着花的), akin(同族的);表示“分离,离开”,如abridge(缩短), avert(转移);表示“在……之上,向上”,如ashore(在岸上),abed(在床上),atop(在顶上)等等;表示加强语气,如amend(= mend改进,改正),arise(=rise)等等;表示“一再”之意时,还必须在辅音字母前相应增加一个辅音字母,如 ab-, ac-, ad-, af-, ag-, an-, ap-, ar-, as-, at-等等。这些东西搞多了,真的令人生厌。    

3 、有些前缀让人莫名其妙。比如说,通常用“un-”或“in-”来表达否定或相反的意义,可有时却是同一个意思,如:loose、unloose都有放松, 解开, 释放之意;flammable、inflammble都是形容词,易燃的;heritable、inheritable都是形容词,可继承的,可遗传的;ravel、unravel都是是动词,解开、拆散的意思。这些东西稍不留心就会混淆是非,颠倒黑白。有的甚至更离谱,如valuable是有价值的意思,可invaluable却不是没有价值的意思,而是无价之宝的意思,前缀在这里不仅没有否定,反而进行了意义的加强,真的令人匪夷所思; “canny”机警的,狡猾的,和“uncanny”怪模怪样,神秘的,好像它们两者的意思毫不相干。    

4、有的前缀显得古怪,穿上马甲就难认了。如 endo-,end- 表示内, endoparasite 体内寄生虫, endogamy (同族)内部通婚, endophyte 内生植物,endocarp 内果皮等等;exo-外、外部exobiology 外太空生物学,exogamy ,外族通婚,exoskeleton   外骨胳,exosphere  外大气层;dys-不良、恶、困难,dysphonia  发音困难,dyspepsia  消化不良,dyspathy 反感,dysgenesis 生殖力不良等等。英语的内与外就一定要用endo-和exo-来表示呢,为什么就不能用更简略更通俗的“in”和“out”来表达呢?为什么表示不良、恶、困难的前缀就要用dys-呢?为什么就不能用更通俗的前缀呢?一些词根穿上马甲真的就认不出来了,英语这种怪怪的前缀总让人感到极不舒服。    

5、表数字的前缀,把简单的数字愚蠢化。如di-表示“两个,双”dichromatic 两色的dioxide 二氧化物dilemma 进退两难;amphi-也表示“两个,两种”amphibian两栖动物, amphiaster双星体;tri-表示“三”三角形如triangle 三角形tricycle 三轮脚踏车,triple 三倍的,tripod 三脚架; quadri-, quadru- ,tetra-表示“四”如quadrangle 四角形quadricycle 四轮车, tetracycline 四环素 tetragon 四角形等等,至于表五、六、七、八、九、十、百、千等等,我就不说了,要是说了,不要说你们会烦,我自己也很烦。另外还有星期日到星期六、一月到十二月等等,诸如此类,举不胜举,要举就罄竹难书!一些简单的数字,却故意人为搞得这么复杂,除了证明这种语言拙劣之外,再就是故意存心不良地给人们增加额外的记忆负担。    

如果说英语的前缀只是乱套、很杂的话,那英语的后缀更糟糕,就像是人的阑尾,作为“尾巴”已失去了意义。英语的后缀如果有附加意思或变成某种行为的人或物,如clock时钟加wise 变成clockwise顺时针方向(的),右旋(的) ;teach教加er变成teacher老师,wash洗衣,洗涤加er变成washer洗涤器,洗衣机,洗碗机等等,那它或许还有它存在的价值。可绝大部分英语后缀一般不改变意思,而只是用来改变词性,这种变化本身就没有意义了。    

1、名词性后缀。如voltage,伏特数(中文的“伏特”既可表电压,也可表电压数),shortage不足,缺少,friendliness(友好),kindness(和蔼),emergency紧急,急救,fluency流利,流畅, organization组织,机构,nursing护理,mapping绘制…图, vomiting呕吐,,division分割,分开,vision视力,视觉等等。这种名词性的后缀形式多,很杂乱,都没有实际价值,因此完全是累赘,统统没有必要。在汉语里面这些词汇的动词、名词、形容词是一样的,无需任何改变,至于它们到底在句子中起何种词性的作用则完全是根据句意来决定的,这恰恰体现了中文的灵活性。它不像英语那样的词性那样是要靠先天指令性的形式所决定的,英语表面上它们的词性变化是灵活的,其实质是呆板的。    

2、形容词性后缀。如-al,regional 局部的, spinal脊髓的,vocal有声的,声带的, parasternal胸骨旁的;-ant,significant在意义的,persistant持久的,坚持的;-ar, muscular肌肉的,circular环形的,圆的,anular环的;-ary,anniversary周年的,voluntary自愿的,随意的等等。诸如此类,多如牛毛。中文无需这种变化,我们只需一个“的”字。实际上,在中文的语境里,甚至连一个“的”字都可以不要(上面这些单词的翻译之所以都加上了“的”字,是为了配套说明这些英语单词都是形容词)。比如说“美丽人生”“快乐中国”“洁白羽毛”“多彩贵州”等等。    

3、动词性后缀。动词性后缀相对比较少,如:-ate,deviate背离、偏离,decelerate减速,accelerate加速,degenerate变性, vibrate振动、颤动,migrate移动,angulate成角,anticipate预期、期望,abbreviate缩写;-en, weaken变弱、变衰弱,soften使…软化,thicken使…变厚,strenghten加强,shorten使…变短,wooden木制的,deepen加深、深化,harden使…变硬,lengthen使…延长,loosen放松、解开等等。这些动词性后缀算是各种后缀里面稍微有点意义的地方,不过中文还是更简洁一些。此类动词,中文一般用一个“使”字(使动用法,使宾语怎么样)或一个“化”字(“化”表示转化,它不是后缀,而是组词,是有意义的结合,如美化、丑化、净化、固化等等)或一个“变”字,什么都可以变。(变臭、变坏、变好、变花样、变干净、变味等等)。    

4、副词性后缀。它一般是直接在形容词后面加上-ly即可,算是比较简单的,如:simaltaneously同时地,concurrently同时地,widely广泛地,excrusively专用地、唯一地,scarcely仅仅、刚刚,immediately立即等等。尽管副词性后缀很简单,只要加上-ly即可,但我们认为形容词后缀再加后缀,使英语单词更长,更显累赘。而中文或只加一个“地”字就可以了。倘若中文像英语这种表达方式一样,变成“同时的地”“唯一的地”且不会感觉怪怪的吗?事实上,中文表达也像形容词不要“的” 一样,也可以不要“地”,只是特定情况下才需要。如:“快乐向前冲”、“认真执行”、“坚决拥护”“重点打击”、“同时举行”等等,根本就不需要在后缀上再加后缀。英语这种无意义的“阑尾”太多,我怕中国人全民学英语,也会惹上这种“阑尾炎”,所以我不能熟视无睹,必须泼下北冰洋!  

五、英语语法是折磨人的“愚”法,不值得全民学  

   

总会有人说,英语是一种先进的现代语言,而汉语是一种落后的原始语言,老掉牙了。这完全颠倒黑白,把一个没有多长历史的幼稚语言说成是先进语言,而把一个具有丰富历史的,成熟又完善的,经得起信息化时代考验的语言说成了落后的原始语言。不错,汉语是从有原创性的原始语言走过来的,但它不是原始语言,早已演化成了现代语言;而英语缺乏原创性,是剽窃腓尼基字母演变过来的。创造一种文字需要极大的智慧和漫长的过程,利用别的民族创造的字母文字来构建自己的文字,说句不好听的话,是一个民族偷懒的行为,反映了这个民族确实缺乏原创力,也说明这个民族在文字创始之初,是何其落后。有人善意提醒我,不要走极端(不是我走极端,是整个社会全民学英语走极端,是大家都得了大脖子病,然后说我这个没有得大脖子病的人不正常),不要拿英语和汉语比较,因为语言只是交流的工具,没用优劣之分,要说也只能笼统地说,英语和汉语以及其他主要语言一样都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语言之一。我说这些人根本就不思考,以为语言就真的不能比较了。中国俗话说得好,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其实我们只要通过语法和词汇的比较就可以知道谁优谁劣了。如果有人说英语没有创造性,那我一定会跟他较劲,因为英语创造了巨大的无理性词汇垃圾库,同时还创造了一大堆没有实际意义的无理性语法。前面谈到英语词汇爆炸时,我一针见血地指出英语词汇大都是无理性词汇,那这里我要更大胆地说,英语语法全都是无理性语法。无理性语法的特点就是指令性规定,讲形式,不讲道理。它说要加ing,你就得加ing;它说要用虚拟语,你就得用虚拟语;它说要用定冠词,你就得用定冠词;它说go home中的home是副词就是副词,而且是特殊副词,你不能把它看成是名词,这是规定的,没有任何理由;它说用are就用are,说用is就是is,说用am就是am,至于你说为什么不能统一,它说这是规定的,不能给你理由,这种不讲理的语法体现了西方列强长期的霸道逻辑。英语语法就是这样不讲道理的,不像汉语是靠句子的内在意义所决定的。汉语其实没有语法(辜鸿铭先生在《中国语言》一文中早就指出“它既没有语格、时态、又没有规则与不规则动词,实际上没有语法,或者说不受任何规则束缚。”),如果有的话浓缩成一句就是讲道理,这就是为什么“礼出东方,理在中国”在语言文字上的表现。不管从哪个角度看,整个英语语法都是没有任何实际价值的大杂烩。    

1、英语时态是最愚蠢的形式主义 英语中的时态是一种用以表示各种时间和动作方面的动词形式。英语时态分为:一般现在、一般过去、一般将来、过去将来时,以及这四者的一般时、进行时、完成时和完成进行时,这样4乘4,就是16种具体时态。这种复杂的动词变化,是整个英语语法里面最能折腾人,表现最愚蠢也是最没有价值的部分。英语语法不是靠单词的内在意思(俄语也可以用一个单词表现时态)来表时态,而是靠变动复杂的动词形式来表示,这是最典型的不讲道理的指令性规定。这种重形式而不重语义内涵的时态,其结果只能弄得语言更不简洁、更加拖沓冗长。而汉语语法全没有英语语法里面的种种人为规定的形式主义,汉语没有时态的动词变化,只有表示时间的词,句子的时态可以根据文字的内在涵义来表达,根本就不需要在动词上变来变去,而且意思非常清晰。可英语时态动辄变化动词形式,有规则的和不规则的(大量的不规则动词变化要占用多少大脑内存),再加上与各种助动词be、will 、have等组成各种时态,这种人为的折腾实在愚蠢之极。我们觉得既然句子里面有了“yesterday”,咱就知道这个动作已经发生了,根本就不需要变动词。汉语里面的完成时和过去时,可以说只需“了”和“过”字就可以“一了百了”,包打天下。如鸟儿在水面上轻轻地滑了一下,便荡起了一圈圈细细的水晕,她走了,他明白一切都无法挽回了。又如一首歌唱的:这把泥土,这把泥土,祖先耕过,敌人踏过,你我牵手走过。还必须指出,一个“了”、一个“过”,并不是一种专门用来表完成的一种形式,而是“了”与“过”本身表示前面动作已完成的意思。汉语里面的进行时,也就只需一个“正在”或“在”就可以了,如:我妹妹正在走廊上踢毽子,我父亲在睡觉,我母亲在菜园里割韭菜。    

汉语里面的被动句[1],一般只要在动作实施者前面或动词前面加一个“被”字就可以了,如:那位收废品的老头被人谋杀了、她的新车被撞坏了、这位地下工被敌人盯梢了等等。另外还有一些与“被”字相同意义的词也可表被动,如“受、挨、遭受、遭、叫、让、给”等等。在英语语境中被动句使用很广泛,而汉语使用很少,这使得汉语简洁很多。我们认为汉语里面的“被”就相当于英语里面的“by”,已经相当清楚地表明了动作的实施者,而英语里面除了用“by”还要改变动词的形式,而且完全是靠动词变化形式来表被动,有时甚至加上it作形式主语的冗长方式来表被动,这统统都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而汉语里面的“被”字还经常可以省略,更显简洁,也丝毫不影响句意,如:信写好了,门锁好了,杯子摔坏了,车子撞坏了,种子播种完了,他的成绩提高得很快等等。   

2、英语从句中的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完全多余。关系代词用来引导定语从句,它代表先行词,同时在从句中作一定的句子成分。关系代词有主格,宾格和属格之分,并有指人、指物之分。主要关系代词有:who、whom、whose、that、which等。例如:The gentleman with whom I talked is my teacher,跟我交谈的先生是我的老师。用中文表达就无需另外加关系代词,只要加一个“的”字就可以了,甚至连“先生”都可以省略。再举一例,This is the person whose name is Liu Dong. 这就是叫刘东的,一个“的”就行了,连“人”都可以不要,更何况关系代词。另外英语里面的关系副词兼有副词与连词的功能,它所引导的从句用于修饰主句中的某一名词或代词,被修饰的词称作先行词,关系副词要放在先行词之后。这些关系副词在从句中做状语,有时也可作定语。关系副词主要有四个,即when, where, why, how。(where=in which,when=on which,why=for which)如:The day when(=on which)she went to Beijing was Monday.她去北京的那一天是星期一。Dongting is the place where(in which) I was born.洞庭是我的出生地。在前面这两个例子中,中文无需关系副词,同样只要一个“的”就可以了。而英语里面的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引导的从句,不仅使得句子有些累赘(尤其是还要加上in which、on which、for which等的时候),而且复杂无比,让人难以分析清楚,所以总感觉英语语法就是一个麻烦的制造者。     

3 、虚拟语气虚拟出繁琐的语法。虚拟语气用来表示说话人的主观愿望或假想,虚拟语气所表示的含义不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它所说的是一个条件,或与事实相反。虚拟语气通过谓语动词的特殊形式来表示。在表示与事实相反的虚拟语气时动词有下列几种时态: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过去完成时,现在完成时。虚拟语气还有很多其他的表达方式,复杂得我不想讨论,因为那是虚拟出来的一种无聊的、没有意义的复杂体。在中文语境里面,虚拟语气和条件句一样,统统都可以统一到“如果”和“假如”的句子中来,根本就不要变更动词的各类形式。比方说:如果我是你,我就不会和她结婚。这按照英语语法逻辑,还是一个复杂的虚拟语,前者是对现在的虚拟,后者是对过去的虚拟,相应的动词都要发生变化。即:If I were  you,I shouldn’t have been married with her.在聪明的中国人看来,“如果”就是“如果”,它是一种纯粹的假设,不管它是一个条件句还是一个虚拟语,仍然是一个假设,仍然是一个“如果”,根本就用不着像英语一样去玩一些“动词”的各种花样,那玩的一点智慧都没有,反而把英语语法弄得更加繁琐。    

4、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没必要区分那么复杂。在英语语境中,是及物动词就必须带宾语,是不及物动词就不能直接跟宾语,若要跟宾语,必须先在其后添加某个 介词 ,如to,of ,at后方可跟上宾语。对此,中国也有一些语法学家说汉语的动词和英语一样有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之分(可能他们受到了英语思维的影响,在用英语的模型套中文)。其实汉语几乎不存在纯粹的不及物动词,除非这个动词没有理由接宾语(因为中文是讲道理的)。如:鸟飞了,他父亲死了,门开着,老李咳嗽得厉害,月亮升起来了等等,这些动词都没有带宾语,是因为它们没有理由要这样做,但这并不表示这些动词不能做及物动词,恰恰都可以接宾语,对应的例子如:我明天飞北京,他死了父亲,晓红开了门,老李咳嗽出血痰来,天空中升起了一轮明月等等。有人还在英语动词里面如获至宝地发现一个及物动词“serve”,却在汉语里面只能做不及物动词。但我必须说明一下,“服务”这个词原本是一个动宾结构,服……义务之意,是有理性的词汇。在汉语里面一般情况下既然是动宾结构,就没有必要直接接宾语。可“服务”作为一个动宾结构的动词在现代汉语里实际上也是可以直接接宾语的,如:服务社会、服务学生等等。    

英语里面一些表方向性的所谓不及物动词如果需要接宾语,它们总是要带上to,of ,at等等,这种做法荒谬可笑。像我们中文里面的“来”、“去”“回”、“到”、“抵达”等等,由于它本身就是矢量性动词,具有方向性,所以无需借助介词可以直接接宾语,如:郭部长来我们学校,他抵达了交易所等等,甚至连一些没有方向性的动词,我们也不必搭配介词,如他跑出了一分五秒的好成绩,天上飘浮着白云等等。而英语里面明显是矢量性的动词,却不能直接接宾语,而必须要加介词,如:We arrived at the railway station at noon.我们于中午到达火车站。(如果是大地方还要变成“in”,这都多此一举)。还有什么“go to”“get to”“come to”等等。事实上在中文看来,只要动词有它的接受者,就可以直接接宾语。按常理英语一些动词是可以直接接宾语的,可英语硬说不能直接接宾语,如agree、listen、look等等,在中文看来,同意就有同意的项目,听就要有听的对象,看就应该要有看的目标,所以直接可以接宾语,无需介词。如:每个人都很有兴趣地听讲课( Everybody listened to the lecture with great interest.)。他们同意这个计划吗? (Do they agree to the plan?)这两个例子中汉语都无需介词,而英语多此一举,硬是要加上“to”。在汉语里面常见的动词基本上都是及物动词,很少有纯粹的不及物动词,除了一些动宾结构的动词以外,如:“理发”(  张 老师理发了,但可以变 成张 老师理了一个发)“生气”(她生气了,但可以变为她生他的气),“喘气”(他不停地喘气,亦可以改为他喘着长长的气)等等,这些词本身是动宾结构,一般也就无需再接宾语了。所以中文没有刻意去区分什么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统统根据句意而定,统统都是讲道理的。   

5、单复数的变化,完全多余。就为了区分“一个”,而要变各种单复数,有规则的和不规则的。在中国人看来,这也傻到极点。有人会说,这你不懂英美文化背景,是的,我确实不太懂,但不管怎么说,总得要有存在的价值才是。既然是三美元,这个“三”本身就表示复数概念了,干嘛要去加“s”呢。既然是四个妇女,干嘛要将“woman”变成“women”呢?这些不都是犯了逻辑上的重复的错误吗?有些还要分什么时候可数,什么时候不可数,比如fish, chicken, lamb 等表示动物的一些词一般可数,但指肉时是不可数。鸡蛋是可数的,但作打烂的鸡蛋时就不可数。一些看来不可数的,英美人却说是可数的,比如云“ cloud”是可数的。有一些作单数时,英美人却说是复数,如trousers裤子,underpants女性用的紧身内裤等,好像它们永远都只能作复数,可brassiere胸罩却可以有单数,不免觉得英语怪怪的,就是不讲道理。在中文里面,什么都不用加复数,只要一个表复数的数字就可以了,一些不可数的,只要加上适当的量词就可以了,比如说,三吨水,两餐饭等等。这省却了多少不必要的麻烦。中国的“元”yuan和日元yen、韩元won、越南盾dong一样都是不用复数的,也许东方人比西方人要聪明一点,大概他们都不会就为了“一块钱”而在单复数问题上闹别扭,甚至过意不去。    

6、人称代词的变化,显多余。英语里面人称代词有三种不同的人称形式:第一人称指说话人自己;第二人称指说话的对象;第三人称指说话人谈论的对象。三种人称有主、宾格之分,又各有单、复数形式的变化。第一人称:单数I,me,my,mine,复数we,us,our,ours;第二人称:单数you,you,your,yours,复数you,you,your,yours;第三人称:单数he,him,his,his(阳性),she,her,her,hers(阴性),it,it,its(中性),复数they,them,their,theirs。在中文语境里无需主、宾格之分,复数就只要加一个“们”字,形容词性的物主代词只要加上“的”字就可以了。有时连“的”字都可以不要,照样也不会产生歧义,如“我大学同学”、“他妈妈”“我老师”等等。    

7  、形容词、副词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变化太多,没有必要。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变化规则基本是一样的,一般是单音节词或双音节词的比较级+er,最高级+est.多音节的比较级在这个词的前面+more,最高级在这个词的前面+the most 不同的是副词前面的the可以省略。这都是最为规则的变化,但里面还有几种不同的情形,如词末为-e的,则+r和-st。eg:fine-finer-the finest;nice-nicer-the nicest;重读闭音节,末尾只有一个辅音字母的: 双写辅音字母+er和双写辅音字母+est eg:hot-hotter-the hottest ;thin-thinner-the thinnest;fit-fitter-fittest;少数以辅音字母+y结尾的双音节 原根词:变y为i+er 变y为i+est,如easy-easier-the easiest;happy-happier-the happiest;early-earlier -earliest(但以后缀ly结尾的副词不能像形容词那样加er或est,如 quickly →more quickly →most quickly quietly →more quietly →most quietly 。只有early除外,因为它的ly并不是那种副词的后缀);其他多音节词或者过去分词形式的都在单词前面加上more和most ,如:different more different most different ;beautiful-more beautiful-the most beautiful;pleased-more pleased -the most pleased等等。另外还有不少的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不规则的例子,如good better best;many more most ;much more most;bad worse worst ;old elder/older eldest/oldest;little littler/less(er) littlest/least ;ill worse worst ;far farther/further farthest/furthest 等等。可是这些东西在汉语里面,只要一个“更”字和“最”字配上形容词、副词就可以了,用不着变化这么多,根本就不会像英语一样还要刻意用心地记住这些规则的变化和不规则的变化。    

8、定冠词the、介词of、不定式to、There being形式、with表示独立主格结构时等等这些东西统统都是多余的。如:the Boston School of Art 波士顿艺术学院、the Bill of Rights《人权法案》。我们觉得the和of 在这里就多余,完全可以分别用Boston Art School和Rights Bill来表达。还弄得我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和中国银行the bank of Chia也是这样的表达。在这一类似的表达中,the和of好像是一对注定没有用的双胞胎。另外the Pope教皇[2]、play the piano弹钢琴、in the sky 在天空、in the morning早上等等,这里的定冠词有必要吗?太多了,举不胜举。另外英语还故意制造有无定冠词的差别,如in the front of在……的前部和in front of 在……前面。其实在中文看来完全没有必要,在医院前面有一所学校,自然学校不在医院里,教室前面有黑板,自然黑板是在教室里,虽然也有个别可能含混的地方,如果有必要的时候,稍加点说明就是了,而英语里面的“the”怎么看都有点多余。不定式to也完全是多余的,如:Can you tell me when to start?你能告诉我什么时候出发吗?I'm glad to see you. 见到你很高兴。 You must come over to see me.你一定要过来看我。上述这些句子中的“to”的存在是没有道理的,尽管英语句子里面也有存在省略不定式“to”的情况,但通常情况下一般都不能省略“to”,实际上所有的不定式“to”统统都是废物,都必须省略,都没有必要存在,尤其还弄出不定式的形式主语“It”来使句子更加拖沓冗长,那更是废物。There being 的形式也是多余的,如:There being nothing else to do, we went home. 没有其他事做,我们就回家了。这里总觉得There being完全是多余的,另外一种形式“there”也是多余的,如英语经常说,“There comes the bus”(车来了),同样在这里“there”和“the”是多余的,还有with表示独立主格结构时,with也是多余的,如He fell asleep with the lamp burning. 他没熄灯就睡着了。He stood there with his hands in his pocket.他站在那里,双手插在口袋里。可以说在英语里面凡是这种表独立结构的with可以说统统都是多余的,并没有实际意义。    

英语语法存在太多的没有实际意义的形式主义,在我看来,英语语法全是一些“愚”法,是一套很繁琐、很无聊的语言游戏规则。学习这样的语言规则对于不是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士而言简直是精神枷锁!当然对于英美人士而言从小就耳濡目染,也就不觉得这些语法会令他们难受,会成为他们的精神枷锁,反而他们认为这种语法很好,很容易掌握,这就是傻瓜也不会说自己傻、也不知道自己傻的缘故所致。汉语言文法的聪明就在于不会让那些没有价值的、空洞的语法形式主义的东西来占领我们大脑内存,不会像英语语法一样无端地加重人们的记忆负担。不管英语是从词汇还是从语法的角度来看,英语和中文相比总是欠智慧型。正是英语语法这种无理性的空洞的形式主义不值得中国人去学习,所以为了不让这些无聊的语言规则来填充中国人的大脑、阻塞中国人的智慧、困扰和纠结中国人的心灵,我不能不向全民学英语泼下北冰洋!    

结       语  

总之,英语是一种很笨重、很机械的语言,机械到只能指定某一单词来表达某一意义,指定某一动词形式来表达某一时态,非常呆板;而汉语是灵活的语言,是智慧的语言,因为它几乎没有语法,没有英语那些虚拟的复杂,而是用自己的智慧用几千个汉字(汉字本身也是词)来遣词造句,只要表达清楚,怎么都行。汉语是用成语或俗语填空来玩文字游戏的,而英语则是在单词里面去填字母来玩机械游戏的,就像是中国象棋是用文字表达的,而国际象棋则只能用机械的形状来表示,显得十分弱智。综观我前面所叙述的种种理由,我们必须反对全民学英语。要反对全民学英语,就必须取消英语的中考、高考、研考等,教育部门就不仅不能再在中学、大学强推英语,更应该扮演好“解铃人”的角色,不仅先要主动地把学习英语的人数降到总人口的百分之一以下,同时要对走下神坛的英语教育进行全国性反思性批判,以肃清余毒。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多,即使百分之一的人口,还有一千几百万人在学英语,还是很可怕,仍属不正常的范围,但无论如何至少先要降到总人口的百分之一以下才行,以后还需下调,直到没有干扰因素或没有干扰因素后遗症的情况下的一种自然比例状态。而且我还宁愿让这些学英语的人更多地转型去学习比英语也好很多的韩语和日语,我希望中日韩三国(当然希望参与的国家越多越好)的语言学会相互取暖,共同抗击英语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冲击。结束之前我还需说,1949年新中国成立是中国人民第一次站起来,是政治上的站起来,作了自己政治上的主人;现在中国还需要第二次站起来,那就是文化站起来,作自己文化的主人,如果中国文化不能站起来,不能作自己的主人,那复兴中华就没有了实质的意义。最后以一首打油诗算是做个结尾吧!    

泼下北冰洋  

全民英语疯又疯,丢了民魂与自尊,  

污杂赘压成浅薄,还要劳财伤眼睛。  

北冰洋水冰又冰,泼向全民醒脑筋,  

昔日精卫能填海,今朝我立泼洋功。  

芊苹芳2010年12月于贵阳  

(温馨建议:建议凡是支持我观点的朋友,请您在留言的最后都写上“泼下北冰洋”以示支持。)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利永贞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2.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3. 亵渎中华民族历史,易某天新书下架!
  4.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5. 我对胡锡进和司马南两个网络大V的不同看法
  6. 公开投毒!多个重大事变的真相!
  7. 菲律宾冲撞中国海警船,中国会打吗?
  8. 2001年就贪污23亿后出逃,如今被抓回国内,也叫认罪悔罪减刑?
  9. 否定了错误,并不代表问题不存在了
  10. 吴铭|舆论斗争或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送完一万亿,再送一万亿?
  3.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4. 紫虬:从通钢、联想到华为,平等的颠覆与柳暗花明
  5. 李昌平:县乡村最大的问题是:官越来越多,员越来越少!
  6. 朝鲜领导落泪
  7. 读卫茂华文章:“联想柳传志事件”大讨论没有结果,不能划句号
  8.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9.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10. 房地产崩盘,对经济的影响超出你的想象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郝贵生|如何科学认识毛主席的晚年实践活动? ——纪念130周年
  3.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4.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5.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6.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8.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9.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0.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1. 77年前,2583名英雄儿女踏上北撤之路
  2. 大蒜威胁国家安全不重要,重点是他为什么会那样说
  3. 相约12月26日,共赴韶山!
  4. 关于推出纸质阅读资料的公告
  5. 欧洲金靴|“一切标准向毛主席看齐!” | 欣闻柯庆施落像上海福寿园
  6.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