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变形计”,看“上山下乡”无比英明
2012年2月15日 晨,《湖南卫视》播放如下节目:一个城里的孩子,叫李耐阅,下生就被亲生父母遗弃、扔掉,是她现在的养父母捡回收养。后来她知道了自己的经历,产生逆反心理,觉得谁也对不住她。在家对抗养父母,在学教,对抗老师、同学。开始对抗养父母时,养父气得打了她,她更加对抗,甚至离家出走。养父母只要对她百依百顺,要什么给什么,但是她依然坚决对抗。同时还养成抽烟、喝酒、打架、惹是生非,为此换了三个学校。性格张扬、怪异、自私、无常。
家庭、 学校对她都没有办法,于是尝试一下湖南卫视组织的“变形计”。所谓变形计,是让生活完全不同或差异很大的两个地区的孩子,互换生活环境的意思。与李耐阅互换环境的是大凉山里一个偏僻、贫穷的一个小村子的一个女孩子,叫罗珍。本来村子人商议让她的哥哥去,但哥哥罗剑让给了妹妹。
开始李耐阅非常反感这个偏僻、贫穷的一个小村子及人。住的是破旧的房屋,被褥很旧,且有一种很不好的气味。吃的是粗粮饭,厕所很简陋,只是用木板围起来的地方,还要喂猪等等。一个叫罗英的要结婚,其给化妆,不知谁说新娘漂亮,李耐阅便大怒,说没有她漂亮,又哭又闹。看不起农村的孩子,尤其嫌他们太脏。后来在一次什么是漂亮的辩论会上,李耐阅被这里的学生说服了。李耐阅认为漂亮的是外表,而这里的学生认为是内心,是尊敬、孝敬、回报父母,是对别人友爱、同情、帮助,她震撼了,也被这里孩子的朴实、真诚、热情所感染。当她知道这里的孩子大多数都是单亲,甚至是父母皆无,生活极其艰难,尤其是看到一个母亲去世,父亲在外打工的女孩子,穿着单薄的破旧衣裤,背着破旧的书包,挨着饿,被冻得浑身哆嗦时,她将自己的围脖、帽子送给了这个女孩子。从此也对这里的人好起来,甚至要罗珍的哥哥陪她一起睡觉。还主动帮助罗珍家里干活。
罗珍在李耐阅家里和城里学校很好。李耐阅的养母给罗珍卖了新被褥、新衣服等,学校孩子为她过生日。罗珍,从来没有过过生日,而李耐阅过一次生日,就要花5万多。虽然李耐阅及成立学生对她很好,但是她还是觉得大凉山里的小村子好。
李耐阅回到自己家和学校后,完全变了,对养父母尊敬、听话了,在学校认真学习、对老师尊敬了,对同学友善、乐于助人了。对此,李耐阅的养父母及师生,都非常高兴,觉得她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湖南卫视搞的这个“变形计”,使我想起毛泽东时代,城里广大的青年学生相应毛主席的“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的伟大号召,积极上山下乡,和当时相应毛主席的“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伟大号召,各个大中城市的医院、医生都搬到小城市和农村,以及“广大干部下放劳动,这对干部是一个极好的锻炼机会”,而使大批城里干部到农村劳动等。这么做的意义是极其巨大的。不但解决了农村缺医少药问题,农村劳动力问题,锻炼了自己的体质、意志,培养了吃苦耐劳的品质,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加了解农村、农民,了解农村的艰苦、农民的劳苦,增进了对农民的感情,同情与关心。这对增强党群、干群关系,极为重要,对增进党员、干部,树立为工农服务的思想,极有好处。同时也会对城里生活的舒适倍感珍惜。
这样极其高瞻远瞩、极其英明的壮举,可惜在毛主席逝世后,后来者就以种种借口和理由,取消了。什么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所花的钱,在城里养着都用不了,什么广大干部下放劳动,是对人才的摧残,医生下到小城市、农村也是对医疗资源的浪费等等。于是出现了现在一切向城里倾斜,小城里向中城市倾斜,,中城市向大城市倾斜,不论是干部、青年、学生都是这样倾向起来,结果不但体质、意志大为减弱,思想、感情与工农越来越远,越来越看不起工农,越来越鄙视工农,导致党群、干群关系越来越生疏、越来越紧张,甚至越来越对立。同时,对自己的生活,很难珍惜,生在福中不知福,骄奢淫逸、自私、颓废、空虚等等,由此又导致社会的不稳定。两厢比较,孰伟大,孰渺小,谁为人民,谁为自己,哪个英明,哪个无知,不是一清二楚吗?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哲学问题,对人来说,环境多么重要,也就是李耐阅如果以后呆在农村,其就会是农村人的思想,如果罗珍常年呆在城里,就会是城里人的思想。唯有经常与工农吃住在一起,才能有工农的思想,才能与工农说到一起,做到一起,心到一起,才能成为一体。这就是客观决定主观的作用,也是外因决定内因的作用。这个“变形计”对当年这些情况的缩写,更无疑是对改开恶果的极有力鞭挞!
我们必须坚决恢复毛泽东思想!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