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公的伟大梦想改变了中国:简谈毛时代人民公社(上)
人民公社是毛时代一段最重大的历史。
中国的现代化从刚性数据可以将始点定位在1949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伊始。
1953年,中国经济基本恢复到49年以前的最高水平,而当时中国的能源消耗只有5400万吨标准煤,占1950年全球25亿吨的2.16%。即使是这个可怜的数据,90%以上还是殖民资本的掠夺开发创造的结果。
这种无为经过新中国20年的努力发生了脱胎换骨。1976年中国能源消耗在6.88亿吨标煤当量,而同期全球能 源消耗为73.46亿吨标煤当量。中国的全球占比达到了9.3%。
这两个刚性数据表明,新中国才真正开始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中国现代化从建设特点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造船;航海。可以将1980年作为分界线。1980年前中国的现代化进行的是基础性建设,也可以用造船形象化。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启程全球贸易行程。完成了基础建设的中国经济充分利用竞争优势——行政、资源效率;人力资源优势,通过全球贸易这个后发国家的唯一工业化途径迅速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这就是中国经济的航海阶段。
而当年人民公社的战略决策,贯通了传统中央集权体系里中央与基层的断裂,构造了最完整最有效的直至最微小行政区域的生产队一级的行政体系,这种新型完整的集权体系拥有了强大无比的建设能力,这种强大的建设能力恰恰是上下断裂的传统中央集权最缺乏也是直接导致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无法起步的根本原因。
人民公社另一个成果是平和完成了所有自然资源(包括土地)的支配权的转移。有效的行政体系与所有自然资源的支配权构成了中国经济特异的竞争优势。
人民公社这一个中国现代化历史最伟大的决策造就的最强大的建设力量让中国在极其落后的基础上在极短的时间完成了工业化必须的一切基础。
最有效的行政体系;所有自然资源的支配权属;丰富的具备基本知识素质的劳动力资源;基本完善的基础设施。
七十年代初期,毛公推动了的一项改变世界的超越意识形态的战略决策:联美抗苏。这一项战略决策不仅终止了冷战,让全球收获了和平红利,也让中国经济赢取了连接西方市场的优势地位。
于是,中国航船开始了最雄伟最远大航海。
评判人民公社的历史作用,或许还需要二十年。二十年后中国的经济成就将会彻底改变世界格局,毛时代的历史作用也会收获最崇高的评价,人民公社的历史作用也会得到更恰当的结论。
被网络牵引进入毛公话题以后,一直关注毛时代人民公社这一段最伟大的历史,等待恰当的论证时空。今年以来妖魔毛公的论调又一次高涨,也提前触发了探讨这一段伟大的历史区间的意愿。
今逢毛公的118年诞辰,希望用这个帖子表达对这位空前绝后的中华伟人的崇高敬意。
一:世界现代化历史进入中国时代
1875年全球钢产量190万吨。
1913年7650万吨。
1950年1.89亿吨。
1979年达到7.4亿吨。
1990年7.7亿吨。
据英国钢铁行业咨询公司MEPS预计,全球钢铁生产商2011年的总产量将达15.3亿吨,较2010年14.2亿吨的创纪录水平增长8%。
中国2010年钢铁产量为6.48亿吨,今年的产量预计在6.9亿-7.1亿吨左右,大部分将供应给本国市场(MEPS)。
这一个世界钢铁历史产量的数据非常清晰的勾画出各国在工业化过程的实景,而中国数据真实的描绘的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是如此恢宏。“大部分将供应给本国市场....”,这种消耗主体的实质记录了中国建设的惊人规模。
近日,中国社科院正式发布《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12) NO.2》。报告指出,中国按世界银行的标准已进入中上等收入国家;中国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在全球位居榜首,美国居第三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2012年社会蓝皮书》指出,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数千年来首次超过农业人口,达到50%以上。
这些数据表明,中国经济的资本积累已经完成,全球经济已经从资本时代开始进入知本时代。在这个全新的时代,中国的经济模式开始展现她的特异:
1.更强大的持续发展能力。中国经济具有稳定的更富有远大前景的黄金三角经济结构:最齐全的产业;最巨大的市场;最独立有效经济决策。
2.更贴近知本时代的平等、容错、纠错能力。中国社会的独特资源权属特性决定了社会财富的软性化,私人财富缺乏自然资源基础依托,成为一种软性财富。社会财富强大的再分配能力让中国社会拥有更强大的容错、纠错、平滑能力。这是中国创造真正的平等自由社会的厚实基础。中国社会在知本时代的竞争中可以更有效的动员更广泛的智力资源,在知本时代的竞争中取得长远发展。
这就是一个可以展望的中国时代。
工业化改变了人类生活,而现代知识的发展传播创造了工业化。平民教育是工业化的内生基础,经济起飞必需要构建在普及平民化教育的基础之上。
翻阅全球工业化的历史,可以看到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新中国的建立。让中国摆脱了自然经济的困顿,成功进行了工业化建设,中国的工业化速度,超过了全球(包括日、韩、台、新、港)所有国家地区。
二、智者的交集
探讨毛公的人民公社决策,不妨从一个历史侧面进行切入。最近网上看过《这个世界会好吗?(现代思想大家梁漱溟晚年口述全文发表) 》,里面有一段细节可以一窥历史。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艾恺:.......也很可能毛主席那时候创造的他的那套思想是按照中国的客观事实而创造的,那么您自己也是按照中国的客观事实而创造乡村建设的理论,也许是因为客观事实相同,所以您和他理论还是很接近的。
梁漱溟:可以说入手相同,他的革命的入手是农村包围城市,他入手是农村,我要建设新中国,我也是入手是农村,从入手是相同。
艾:抗战的时候的延安的情形,根据地的情形,在华北、在华中、在陕西,各种地方,不要说笼统的很相同,就是具体的细节也常常相同的。解放以后,毛主席所注重的很多计划,也是跟当年的乡村建设很相同,比较注重乡村,也有把工业、小型的工厂分散在乡下,也不要集中在大都市,这是一个,很多啊,书里可以说是算是争鸣了,我不知道您对这个
梁:是,是这样的。我不是昨天说过一下,从乡村入手是没问题了。入手干什么呢?主要往哪个方向去做呢?两条,就是让散漫的农民渐渐地有了团体组织,一面呢,从旧的生产技术来提高人力,要引用近代的科学技术。团体组织、科学技术这两面,这两面现在毛主席说的,他从开头初级合作社、高级合作社,最后人民公社,这是往组织里头去,不可避免,中国想要进步,一定要散漫的农民要组织起来,组织起来才好引用进步的科学技术。事实上大家只能走一条路。.......————《这个世界会好吗?(现代思想大家梁漱溟晚年口述全文)》
三、昏睡千年的腐朽古国
历史学家对世界现代史何时开始一直争论不休。世界现代史是要从1440年约翰·顾登堡发明印刷机开始算起?是从1492年克里斯多弗·哥伦布发现美洲算起?还是从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了95篇论文算起?这些重要事件发生的年份都能作为世界现代史开始的年份。1600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授予由218名商人合作成立的东印度公司独享东好望角地区贸易权;现在,人们将这个年份作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没有多少人提出异议....——《《经济学人》深度剖析东印度公司完美运作制度》
这一段文章表明了一个史实,世界现代史的起始定点在欧洲大陆。实质上世界现代社会的转变更早于1400年,在公元千年前后,在这个时点欧洲大陆诞生了现代大学和现代社会体系城市群。这是人类历史迈向现代社会的转折点。
而在古老的的中国,自然经济社会还在继续,直至19世纪。中国与欧洲大陆的现代社会距离,计算起来差不多有一千年的距离。
某些学者为了抹黑毛时代,宣扬虚构了大宋盛世康熙盛世,用国外学者麦迪森估算的数据一再宣扬当时中国的GDP全球占比40%,将中国描绘成为当时世界最发达经济体。
但是他们可以回避了麦迪森后面的更正:依然是麦迪森的数据,这个数据表明在1400年中国已经大大落后于欧洲。即使是北宋康熙的GDP数据,麦迪森也认为当时中国GDP 的占比低于人口占比。
宋史专家王曾瑜教授有过一段文字:“弗兰克的《白银资本》认为中国和西欧在1400年的人均产值和人均收入几乎相同,这是引用麦迪森1991年的估算。但麦迪森后来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中却修正了自己的估算,认为在14世纪时,西欧在人均产值和收入方面已经超过了中国。弗兰克还引用拜罗克的估算,认为1800年发达地区的人均收入为198美元,中国为210元。而照麦迪森的估算,1800年西欧的人均收入已超过中国3倍多........”
从经济属性界分,人类历史只有两个区间:自然经济时代;现代经济时代。
自然经济是一种初级、本能、内卷(只能养家糊口,没有财富积累)的经济。自然经济也就是一种人头经济,一国人口占比基本等于经济占比。
而现代经济就是一种高级、创造性、具有强大财富创造积累能力的经济。
在中国,自然经济的延续直到19世纪末期,尽管20世纪初期前后出现了变革声音与变革努力,但是。直到1949年,中国的变革只有四个字:无法起步!
困陷的根源,在于这种传统的体系存在着根本断裂:中央政府与乡绅自治的基层根本没有连接。
这种传统的体系仅有维护国体的初级能力,却缺乏建设能力。
所以,在1949年前,中国的变革处于无效空谈状态,即便普及平民教育是现代社会的根本基础性国力消耗不大的基础建设,也没有多少成就。历经88年;中国的现代化只是口头谈资。
洋务运动只是闹剧
.....在新政考核目标的压迫下,各省自开捐税已无法度可言,如《国乘备闻》中所言:“予观近时筹款之法,灼然共见者盖有数端:一曰百货统捐,创自江西;一曰烟酒增税,一曰酌提州县盈余,一曰八省膏捐,皆创自北洋;一曰铜元余利,创自广东;一曰漕粮折价,一曰推广捐例,皆创自部臣;一曰房捐,一曰米捐,一曰亩捐,一曰报效,一曰彩票,一曰盐斤加价,一曰整顿契牙各税,皆东南各督抚私自筹画。取民之法愈巧,侵蚀之术愈工。”
中央无款可拨,地方便自行其是,对百姓的盘剥更是百般设法,无所不用其极。1910年5月,有读者向汉口的《东方时报》投书批评新政:“现在什么东西都得上税,棉花、谷物、食油、燃料、牛,不管什么——并不光是一个田赋的问题。官吏们在征收这些税课时竭泽而渔,他们的下级僚属,以‘灯钱’、‘证劵勒索’、‘检查税’和无计其数的、荒诞怪异的恐吓威胁,竞相效尤”;汉口的《公论新报》指责新政“仅仅是一个蒙蔽我们的弥天大谎,以此作为由头来经常榨取我们的财富而已”。《东方杂志》也发表文章称,对于农民们来说,“以前不办新政,百姓尚可安身,今办自治巡警学堂,无一不在百姓身上设法”。 ——《殷鉴不远:清末财政的急剧扩张诱发了辛亥革命 》:金满楼
......在这里,我要再次引用一位朋友的话,他在远东地区生活了三十多年,熟知这里的人民和政治事务。他写道,“这些年来,我已养成习惯,询问那些熟悉中国事务的人,看他们哪怕能给出一个例子,证明中国倡议建立的新秩序能够成功有效地运作。我指的是在中国人自己的管理和控制下有效地运作。至今为止,我没有听到过一个这样成功的事例。”——《美国专家:日本3次卷入战争皆因中国的软弱和欺骗》.著名远东事务专家乔治·T.莱德教授(Professor George Trumbull Ladd)
这两段史料投射出来镜像表明洋务运动的无用、无力、无效。
这就是妖魔派们渲染的最光明史段、机会。
这个最光明的时段历经50年后给中国带来什么?带来的是与世界更大的距离。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数据看看这段距离:
.....辛亥革命前夕,各类军队的总数超过100万人,其中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军队即新军和海军为15万人左右。以宣统三年(1911年)为例,该年政府财政收入约为2.6亿两,军费支出一项即达1亿余两,占岁入的39%,而新式军队建设又占去所有军费支出的71%。——《清代军费政策的演变及其得失》
.....同期国外的经济实力可以通过一战数据: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各国人民蒙受了空前的灾难。战争期间,协约国总计动员军队 4218万人,损失2210万人,其中死亡515万人。同盟国总计动员军队2285万人,——《百度百科》
同期大清新军15万人占据了财政岁入27%,而一战西方数国同等军队总数达到6400万。
这个天地的距离表明洋务运动50年对中国现代化的作用极其有限,中国与世界的距离进一步拉远。
民国时期依然是无效洋务的继续
辛亥革命中国进入民国时代,这个时代不过是无效洋务时代的继续。中国的现代化依然没能有效启动,中国现代经济的发展极其缓慢,与西方甚至周边的距离在继续拉远。无论是普及平民教育还是现代经济数据,都表明了中国社会的转变有限。
1.步履维艰的平民教育
在妖魔派学者的涂抹之中,中国的邻国韩国是一个远远落后于中国的国家。使用这么一个“落后”国度的平民教育普及进程作为参照可以看到中国的转变是如何艰难。
.......1895年2月,李朝政府颁布了《教育诏书》,提出“教育立国”的号召。.....同年4月又发表了《汉城师范学院官制》,规定了师范教育的学制和教育内容,虽只有制定了外国语学校、成均馆、医学、中学、小学的规则,基本上形成了现代学校教育体系。........1918年,全国私立学校和书堂达到24294所。——《韩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研究》- 范娟霞。
.......1901年 8月,清政府頒「興學詔書」,令各省所有書院,於省城均改設大學堂,各府廳直隸州均設中學堂,各州縣均設小學堂,並多設蒙養學堂。 據光緒三十年(1904)「東方雜誌」第十期載,江蘇全省學堂計九十九所,內計高等專門學堂八所,中學堂四所,小學堂二十四所,蒙養學堂六十三所,以三江師範學堂規模最大。據上述情況,可以窺見當時全國興設學堂的大致情況。——《廣設學堂與教育行政制度的建立 》
........时值内忧外患,各级学校的建立和发展举步维艰,直到1930年代,现代学校仍然堪称凤毛麟角。安徽大学教授张德元说,“一般来说一个县里只有一所中学,小学有两所就不错了。”而在百业凋敝的农村,生活稍像样的农民,也只能把孩子送到私塾,念上两年“子曰诗云”。直到1949年,全国学龄儿童的入学率也仅20%。《“免费”义务教育百年跋涉》
后面的两段数据告诉了我们,无论在清末还是民国,中国的现代教育的发展成果有限。1949年,中国的识字率只有20%。平民教育是现代社会的内生基础,而洋务运动之后的88年努力,普及平民教育基本停滞在起始阶段。
2.现代经济难以启动
民国政府的建立,对中国经济转变的作用极其有限,刚性的数据表明,直到1949年,中国经济中现代经济成分极其低下。这种比例,在《中国近现代史纲教学研究》有过表述:............据统计,近代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1920年为4.9%,1936年为10.8%,1949年为17%。这个数字表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很缓慢的,在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109年里,我国才积累了17%的近代工业经济,而农业和手工业经济占了83%——《中国近现代史纲教学研究》主编:冯淑英 刘文丽。
而这个可怜的比例的总量在全球当中更加让人感到悲哀。当时中国经济总量的全球占比可以使用工业化中前期最有效的衡量标准——一次能量消费的数据充分展现:——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国一次能源的生产总量只有2400万吨标煤。到1953年,经过建国初的经济恢复,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已经达到5200万吨标煤,一次能源消费也达到了5400万吨标煤。《中国能源发展的回顾中国能源发展的回顾》
1953年,中国的能源消耗5400万吨标准煤,占1950年全球25亿吨的2.16%。这个数据表明尽管自1861年中国社会产生了变革强烈意愿,但是88年之后效果微弱,中国还没有力量摆脱自然经济困陷,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还不能真正启动。
剑桥的民国史数据曾经成为某些学者虚构中国20世纪初黄金时代的论据,在这个数据中,中国1912年——1949年年增长率为5.4%,这个增长数据被某些学者当作中国工业化的成果。
即使是建立在一个几乎是零起点的可怜增速,实质上与中国没有也多大关系,因为这种增量的90%以上是殖民资本殖民掠夺开发的结果,这种事实可以从两段史料中清楚显现:
......现在,包括旅顺港在内的满洲租借期只有25年。在这之后,中国将恢复行使完全的司法权和所有权,但前提条件是中国必须偿还租借期间内投入本地的所有开支,包括利息在内。
辽东半岛价值巨大,满洲其他地方的铁路、矿产和各项资产也异常丰富,但中国完全没有可能以自身财力或尚未开发的资源按照条约规定赎回。中国只好无限期延长租借期,或向外国大举借债,然而这必须以中国其他已开发的资产作抵押。——《美国专家:日本3次卷入战争皆因中国的软弱和欺骗》.著名远东事务专家乔治·T.莱德教授(Professor George Trumbull Ladd)
......1943年时,东北生产了占全中国49.4%的煤,87.7%的生铁, 93%的钢材,93.3%的电,69%的硫酸,60%的苏打灰,66%的水泥,95%的机械,形成了庞大的人造石油、特种钢等当时领先世界的尖端科技企业。1945年时,全中国工业总产值东北占85%,台湾占10%,连年内战的“一穷二白”的中国其余部分只占5%。....曲晓范.《近代东北城市的历史变迁》。
1949年前,中国经济根本没有出现过某些学者虚构的黄金十年,莱德教授的描述表明所谓中国经济20世纪前期10年黄金时期不过是国外资本的殖民掠夺的结果,与中国毫无关系。
从日据满洲的数据可以看到,日据之下东北的经济增速1932年到1944年年增速达到14%左右。剔除这个权重,实际上中国经济1912年—1949年年增长不会超过1%。这个数据表明了毛时代之前中国的现代化仅仅是一个没有多大实质的空谈。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实质开始于毛时代。
即使与我们的另外一个相邻的贫穷的大国印度相比,1949年前的中国的困陷也显而易见:
.......1949年中国钢产量15.8万吨,印度钢产量是中国的8.67倍;中国的发电量43亿度,印度发电量是中国的1.14倍;中国煤产量0.32亿吨,印度与中国持平;中国原油产量12万吨,印度原油产量是中国的2.08倍;中国的布产量18.9亿米,印度布产量为中国的1.83倍;中国水泥产量66万吨,印度水泥产量是中国的2.82倍。《中国工业化:从一穷二白走向辉煌 》.工经所 赵英
倘若这个刚刚停息战火之后的数据有严重失真,那么我们可以看看另外一个数据:铁路。1949年中国铁路里程中国铁路里程2.18万公里,印度早在1890年铁路为25600多公里。在1950年的印度独立初期,印度铁路的营业里程已经达到53596公里。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