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称霸的传统:从郑和下西洋带动世界市场谈起
李克勤(jixuie)题记:我们现在有条件认真研究历史。我们需要心平气和看待历史长河中,我们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关键是要实事求是,尤其不能因为近代我们受欺负,就按照别人的强权话语来述说历史。当中国经济实力总量在世界再次处于前位的时候,我们应该回首历史,重新认识历史上中国曾经有过的辉煌,比如郑和下西洋时,我们在世界市场上的领先地位。这对于我们探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我们所说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既要超越历史上的兴旺,也要避免历史上的教训。这些都需要深入了解和研究历史。
自明代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郑和受朝廷派遣,率领规模巨大的船队七次出海远航,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同南洋、印度洋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的友好和平交流。
郑和(明洪武四年1371年—宣德八年1433年),原姓马,小字三宝,云南昆阳(今昆明市晋宁县)人,回族。他12岁入宫,当了小宦官,为人聪明能干,很有抱负。中国明代航海家、外交家、武术家 明初入宫为宦官,又称三宝太监。
郑和下西洋放在历史长河里,如果用现在常用的世界市场观念来看,我们惊奇发现,中国原来曾经创造过有别于西方的世界市场,并且比西方人早。
按照一般的历史说法,麦哲伦作了环球旅行,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以后资本主义开始了世界市场的运作。
可是,郑和下西洋发生在更早的时候,只不过因为从近代以来,我们中国人的国际话语权问题,这一世界历史的重大事件远远被忽视,甚至于被忽略。
我们不妨看看麦哲伦和哥伦布的经历。
斐迪南·麦哲伦(全名费迪南德·麦哲伦,葡萄牙语:Fernão de Magalhães;西班牙语Fernando de Magallanes,1480年春天-1521年4月27日),葡萄牙人,为西班牙政府效力探险。1519年-1521年率领船队首次环航地球,死于菲律宾的部族冲突中。虽然他没有亲自环球,他船上的水手在他死后继续向西航行,回到欧洲。
哥伦布在到处游说了十几年后,于1492年,终于得到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一世的资助。在西班牙国王支持下,先后4次出海远航(1492~1493,1493~1496,1498~1500,1502~1504)到达了西欧人认为的美洲大陆,他也因此成为名垂青史的航海家。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先后到达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多米尼加、特立尼达等岛。在帕里亚湾南岸首次登上美洲大陆。考察了中美洲洪都拉斯到达连湾2000多千米的海岸线;认识了巴拿马地峡;发现和利用了大西洋低纬度吹东风,较高纬度吹西风的风向变化。他误认为到达的大陆是印度,并称当地人为印第安人。
哥伦布十分崇拜曾在热那亚坐过监狱的马可.波罗,他读过《马可·波罗游记》,十分向往印度和中国。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麦哲伦和哥伦布的海上探险都晚于郑和下西洋。
我们不是要否定麦哲伦和哥伦布,他们都是我们应该尊敬的。
问题是,我们要个郑和下西洋一个符合世界市场历史的定位。
目前的资料证实,国外学者也开始这方面的工作,值得关注。
印尼的学者认为,郑和舰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特混舰队。而郑和七下西洋的28年中,真正意义上的对外战争仅有锡兰(今斯里兰卡)一次,而且是在被迫无奈的情况下的防卫性作战。郑和在处理“爪哇事件”中,不但不动用武力,而且不要赔偿,充分体现了郑和是传播和平的使者,他传播的是“以和为贵”的中国传统礼仪,以及“四海一家”、“天下为公”的中华文明。
在2002年出版的畅销书《1421年:中国发现世界》中,前英国皇家海军潜水艇指挥官加文孟席斯提出郑和船队的分队曾经实现环球航行,并早在西方所谓的大航海时代之前便已发现美洲和大洋洲的论点。
郑和率领的庞大船队,就其活动的性质来说,既不是完全意义的商船队,也非一般的外交使团,而是兼有外交和贸易双重任务的船队。
郑和出使的任务,很重要的就是招徕各国称臣纳贡,与这些国家建立起上邦大国与藩属之国的关系。为了完成这一任务,郑和所到各国以后,第一件事便是宣传朱棣的皇帝诏书。向各国宣谕:明朝皇帝奉天乘命的上邦大国之君,是奉“天命天君”的旨意来管理天下的,四方之藩夷都要遵照明朝皇帝说的去做,各国之间不可以众欺寡,以强凌弱,要共享天下太平之福。如果奉召前来朝贡,则礼尚往来,一律从优赏赐。
第二件事便是赠送礼物。赐各国国王诰命银印,赐国王及各级官员冠服和其他礼物,表示愿意和那些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的关系。
第三件事是进行贸易活动。以中国的手工业品换取各国的土特产品,使各国为中国的精美、完好的手工业品所吸引,从而愿意来中国称臣纳贡,进行贸易活动。中国出口的丝织品和瓷器等,早就在亚非各国享有盛誉。亚非的很多国家早就想同中国发展贸易关系。只是由于朱元璋“海禁政策”,才限制了这种贸易的发展。朱棣取消“海禁政策”派遣郑和出使,表明中国恢复了同海外各国的正常贸易。海外各国同时也认为,跟中国纳贡称臣,进行贸易,建立友好关系,是有利可图的事。
第四件事是与南海(今马六甲海峡)国家建立友好关系。
仔细想一想,这不是建立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吗?
这可是不同于西方列强的作法。
也就是说,中国强大了,也不称霸,这是有传统的。其实外国人都知道。
我们不要刻意在这些方面做什么姿态。
早在抗日战争时,毛主席就豪迈地指出:“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1960年5月24日,蒙哥马利访华。5月27日晚上,毛泽东主席在上海会见了蒙哥马利。毛泽东的开场白令蒙哥马利吃惊:“你知道你在同一个侵略者谈话吗?你在同一个侵略者谈话。在联合国,我国被扣上了这样的称号,你是否在乎同一个侵略者谈话呢?”
蒙哥马利笑了笑。朝鲜战争期间,联合国曾经通过一个决议谴责中国“侵略”,元帅自己也曾有过这样的观点。令他始料不及的是,毛主席竟会用这种方式开始他们之间的谈话。
交谈当中,蒙哥马利忽然问到这样一个问题:“将来中国成为拥有超过10亿人口的强国,那时将会发生什么情况?您的国家最终目标究竟是什么?”
毛泽东听出了话外之音,当即点明:“哦,你是否认为那时中国将向外国发动侵略?”
“我并不愿意这样设想,但历史的教训是,当一个国家强大以后,便要攫取外国领土,这样的例子很多,包括我的国家。”蒙哥马利说。
毛泽东说:“新中国绝不会越出边界侵略别人,也不企图将共产主义思想强加给别的国家。中国深受外国的侵略和欺凌,我们只要求外国不要干涉中国的事情,即使我不在世的时候,中国也不会扩张侵略。”
毛主席这么说,也是基于中国文化传统来谈的。
毛主席晚年又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理论”,在“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基础上,鲜明提出反对霸权主义的大思路、大战略。
我们现在讲建立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有历史依据的。
而这个依据,就是需要通过学习和研究历史得来。
如果我们不能具有历史的视野,就很容易上当受骗。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