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力是劳动客观条件与劳动者进步的动力!
——向马克思主义者请教(1)
我的大部分拙文都是为了认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收集的材料,因此,主要是供我思考和探讨使用的!这些材料大部分又是从马克思的著作中摘抄下来的。因此,在开始阶段人们认为我是教条主义的行为,最近,有些网民又认为我是空谈!因此,我把我的探讨结果特别是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认识写出来,请求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们给以批评指正!
《资本论》以揭露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为主题,但是其中也阐明了有关生产力的概念!
生产力无论社会的形式如何始终都是具体的有用的劳动的生产力!生产力仅仅只决定一定时间内的生产效率,从而决定产品的数量。产品的数量的增加或减少与生产力的发展或减退成正比!这就生产力的活动规律!
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包括:工人的身体状况、平均熟练程度,科学发展水平,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自然条件等。那么,所谓解放生产力就是解放对上述情况的束缚或破坏!所谓发展生产力就是发展上述的各种情况!衡量生产力的发展程度就是把上述情况的发展结果的数据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对比!
马克思在论述具体的有用的劳动过程时指出,劳动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是人用生产资料(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生产产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体是人是劳动者,客体是自然以及劳动的工具,自然首先就是土地。工具无论是原始人的双手、石器、树枝,还是机器、电脑、机器人。自然、土地、一切劳动工具,因此就成为劳动的客观条件!劳动的客观条件是死的物,只有通过人的掌握、使用,才能完成劳动过程或者说才能生产出产品!或者说才能增加社会的物质财富!因此,人或者劳动者、生产者,也就是劳动的主观条件,而自然、劳动工具是劳动的客观条件!由此可见,无论社会形式如何,具体的有用的劳动总是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生产活动!恰恰就是劳动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结合的方式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所有制方式,或者不同的生产关系,或者不同的生产制度,或者不同的社会制度!
劳动的主观条件与客观条件结合在一起,劳动者占有客观条件,为自己劳动,形成了东方古代亚细亚所有制、西方的古代所有制和日耳曼所有制也就是古代的生产关系。劳动者占有生活资料,而劳动的客观条件归别人所有,为别人劳动,劳动者就列入生产工具之列,这种结合的方式就形成了奴隶制度或农奴制度,也就是奴隶制或农奴制的生产关系。在劳动者和劳动的客观条件分离的情况下,劳动者一无所有,在这种情况下,劳动的客观条件的所有者,在货币流通的条件下,就把劳动的客观条件(包括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变成资本!并因此形成了资本主义所有制或者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阐明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那一章为了说明发展生产力就是为了增加相对剩余价值的时候,阐明了劳动生产力的发展的历史情况。这种生产力,首先表现为协作的生产力,工场手工业的生产力,机器的生产力。不过马克思是把这些生产力作为资本的生产力来论述的。毫无疑问,如果把这些生产力的资本主义形式去掉,那么,这些生产力不就是人类劳动的自然的永恒的形式吗?,不就是在任何社会形式下普遍适用的吗?
既然劳动生产力始终是具体的有用的劳动的生产力,那么,生产力就必然包括劳动者和劳动的客观条件的全部内容,包括物质的生产活动的全部发展过程的内容。因此,就可以得出一个毫不含糊的结论:生产力就是劳动者使用劳动的客观条促进
具体的有用的劳动不断进步的动力! 任何社会都可以用精确的计算把劳动生产力的数量计算出来!从而很准确地表明劳动生产力是发展了,还是倒退了,还是被破坏了、被浪费了!
由此还可以准确地判断出,这个社会的所有制或者生产关系,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判断出这种社会制度,是应该保存呢?还是应该消灭呢?这种判断方式绝不是道德的判断,也不是个人好恶的判断,判断的唯一标准就是生产力的标准!或者说就是劳动者和劳动的客观条件的作为生产力的标准!这是有根有据的能够用量化的标准,能够计算出准确数量的标准!
劳动者2013年1月26日
《资本论》讲的就是劳动客观条件与劳动分离的关系!
——向马克思主义者请教(2)
如果我们把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理解为劳动的客观条件同劳动者相分离产生的关系,那么,我们就能够容易地理解马克思《资本论》揭露的生产关系。
劳动的客观条件和劳动者相分离,是产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前提,货币财富的集中和劳动的客观条件与劳动者变成商品,然后再把劳动的客观条件和劳动者变成资本,即赚钱的活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起点。因此,并不是先有了资本家,才有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而是先有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才有了资本家,才有了资产阶级!
什么是资本主义?就是资产阶级在劳动的客观条件同劳动分离以后,产生的生产关系。并把这种生产关系独立化以后,永恒地再生产劳动的客观条件同劳动的分离!这就是用资本生产资本!
既然,货币财富的所有者,用货币的购买力把劳动的客观条件和劳动者变成资本,那么,理解货币的本质就是首要的任务!马克思确认,货币就是商品!商品是货币产生的必要条件,没有商品,也就没有货币!商品又是交换的产品,不同商品之所以能够交换,是因为商品中包含的劳动,这个劳动用劳动时间来计量,从而确定不同商品交换的数量或者交换价值!因此,《资本论》一开始就阐述商品的性质,也就是阐述商品价值产生的历史根源!
商品既是使用价值,又是交换价值。为了区分两者的区别,马克思把劳动分成具体的、有用的劳动,和抽象的劳动。具体的劳动生产的是产品,是使用价值。这种产品、使用价值,属于劳动生产力的范畴,这个范畴或者劳动生产力的概念,马克思在《资本论》的第一卷阐述劳动过程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的章节中,在原始积累的章节中进行了表述!其余的所有章节都是阐述的生产关系!
对于抽象劳动,首先,这种劳动生产了价值,这个价值的表现形式就是交换价值,交换价值本来是用使用价值作为等价物进行交换的,这个等价物由于集中到一种特殊的商品上,这种商品就变成了货币!货币因此就成了交换的手段!随着交换的发展,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与商品或者说使用价值与使用价值的交换,变成了以商品为媒介货币与货币的交换,商品的流通变成了货币的流通。正是这种流通的货币变成了资本!
在第一卷中,马克思把工人的工资归结为劳动力的价值,工人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得到了工资,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就必须为购买劳动力的人即资本家生产价值,经过计算,工人为资本家生产的价值,多于工资的价值,多出的部分就是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就是资本家的利润!
马克思用劳动时间即工作日的延长和劳动强度的增强,表示绝对生产价值的生产。因为工人创造的价值包括工资价值和利润价值即剩余价值,除此以外再没有创造任何价值!因此,资本家想要得到剩余价值,就必须减少工资价值,这样得到的剩余价值就是相对剩余价值!要想得到相对剩余价值,就要减少工人的工资价值,减少工人工资价值就是要使得工人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格便宜,要使得生活资料的价格便宜,就必须增加生活资料的数量!要增加生活资料的数量就必须提高劳动生产力!我们已经知道这是由生产力的规律决定的!正是在这里,马克思才阐明了劳动生产力的发展情况!才有可能让我们了解什么是生产力!什么是协作生产力,什么是工场手工业的生产力,什么是机器的生产力,什么是科学的生产力,什么是社会生产力等等等等!
由此可见,马克思在第一卷中阐述的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就是在把产品作为商品来生产,也就是作为价值来生产,作为剩余价值来生产的过程!这个过程任何一个工人,都能够根据自己的工资情况的变化,来理解剩余价值理论!来理解利润就是剩余价值的转化物!但是资本家,资产阶级以及政治经济学家们从来就没有承认过剩余价值!所以,就利用三位一体的公式即资本-利润,劳动-工资,土地-地租。来欺骗工人阶级!丧失了劳动的客观条件的工人阶级,对此明知是欺骗,可是,无能为力,只好任其欺骗!由此可见,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阐述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时马克思论证的就是劳动者丧失劳动的客观条件以后,为了生存不得不为资产阶级生产剩余价值!生产价值和剩余价值的过程,其实就是生产商品的过程!为了生产商品就必须把一切产品即生活资料的生产和生产资料的生产,都变成商品生产!没有商品生产,就不可能有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二卷,就是剩余价值的实现过程,这个过程是在每年生产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作为商品进行交换的,这种交换是以货币为媒介进行的。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无论是生产资料,还是生活资料,都是资产阶级的商品资本,因而,交换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剩余价值,或者说,都是为了把剩余价值变成货币!因此,资本主义商品交换完全是资本家与资本家之间的交换,这种交换与工人阶级毫无关系!工人阶级为了生存必须购买生活资料,这种购买行为有两个作用:第一,帮助资产阶级实现可变资本价值,因为工人的工资就是可变资本!第二,帮助资产阶级实现剩余价值!因为资产阶级就是用货币(这个货币是以前实现的剩余价值转化来的)在市场上购买生活资料这个简单的购买行为来实现剩余价值的!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第二卷就实现剩余价值这个过程来说,或者说全部社会产品作为商品的交换来说,仅仅是商品的交换关系,或者是价值的交换关系,或者是资本的交换关系!这种交换的关系,毫无疑义是由商品的生产关系或者价值的生产关系或者资本的生产关系造成的!所以,在第二卷中,关于生产力的论述除了生产时间、流通时间有所表述外几乎就看不到!
第三卷,就是剩余价值的分割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以确定商品的生产价格开始的,商品的生产价格开始是成本+利润,在这里,利润就是剩余价值。随着生产资本家的规模的扩大,把商品的交换,以及货币的保管,从产业资本家手中独立出来,形成了商业资本和金融业资本。这样,商品的生产价格就变成了成本价格+平均利润!这个平均利润的形成,就是通过市场进行的!由此可见,被资产阶级以及政治经济学家们吹捧为万世不变的市场经济,不过是为了平均产业资本、商业资本、金融资本的利润的活动过程!因此,资产阶级在市场上,提高商品的价格,是为了实现利润,降低商品的价格,也是为了实现利润!这种实现利润的过程,是资本家与资本家之间的竞争!是狗咬狗的战争!不仅是国内的战争,更是国际上资产阶级之间的战争,这种战争从表面上看,似乎是民族之间的战争!可是这是完全错误的!这种国际战争仅仅是各国资产阶级之间的战争!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所谓的市场经济,不过是资产阶级之间为了平均利润,或者更准确地说,就是为了瓜分剩余价值,而进行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工人阶级拿自己的一点可怜的工资,在这场战争中购买一点可怜的,往往是腐烂了的、参假了的食品、衣服!在资产阶级还能顺利地赚钱的时候,工人阶级也由于各种原因,得到了比较多的工资,但是,不断上涨的物价,高房价、高学费、高医疗费,对工人来说,那是望尘莫及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资产阶级利用市场这个工具进行战争的这种分割剩余价值的这种分配关系造成的!所以,在资产阶级在市场中进行战争的时候无论谁是胜者还是败者,对于工人阶级来说都是受害者!特别是当这种战争造成,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的时候,工人阶级只有死路一条!资产阶级即使败下阵来也要比工人好得多!由此可见,在第三卷中马克思阐述的是,从生产关系中产生出来的分配关系,有关生产力的论述连一点影子也看不到!
总而言之,《资本论》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一次也没有利用这些生产关系以外的什么因素来说明问题。所以,《资本论》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教科书!
劳动者2013年1月28日
列宁对客观劳动条件与劳动者的分离过程的论证!
——向马克思主义者请教(3)
列宁说,《资本论》的分析仅限于社会成员间的生产关系,马克思一次也没有利用这些生产关系以外的什么因素来说明问题。做为马克思主义的忠诚的学生,列宁在《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分析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时,也同样仅限于社会成员之间的生产关系,列宁一次也没有利用这些生产关系以外的什么因素来说明问题。列宁和马克思一样,对俄国当时社会中的客观劳动条件与劳动者的分离过程以大量的事实进行论证!
第一章,列宁把马克思的基本理论放在卷首即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的基础。商品经济的发展就是工业和农业的分离,分离的结果是工业人口的增加,农业人口的减少。商品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的转化,导致小生产者的破产。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国内外市场的形成。
第二章,因为俄国农民所处的环境是商品经济,所以,这里存在着任何商品经济和任何资本主义所固有的一切矛盾。农民中一切经济矛盾的总合构成了农民的分化。农民的分化产生了农村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农民的分化建立了资本主义的国内市场。阻碍农民分化的是徭役经济的残余,即工役制。
第三章,地主从徭役经济到资本主义经济的过渡。农民在自己的份地上经营自己的经济,是地主经济存在的条件,其目的不是保证农民获得生活资料,而是保证地主能获得劳动力。这种经济就是徭役经济。所谓资本主义制度,就是雇佣工人(年工、季节工、日工等等)用私有主的农具和牲畜来耕种土地。列宁说,当时占优势的是资本主义制度,它表现出来的不是广大农民经济因土地私人占有的扩大而得到巩固,而是农民变成农业工人。毫无疑问,纯粹资本主义雇佣下的劳动报酬,比其他前资本主义的关系的任何形式下的劳动报酬都要高,这不仅在农业中而且在工业中都是已经确定了的事实。农业中的资本主义的主要表现就是自由雇佣劳动的使用,这主要表现在“外出作农业零工”的农业雇佣工人的大批流动上!由于“迁移”能给工人带来经济上的益处,所以,“迁移”意味着造成居民的流动。
第四章,商业性农业的发展,表明农业越来越带有商业的即企业的性质。由于农业的性质,它向商品生产的转化是以特殊的方式进行的,与工业不同,工业加工业分为只生产一种产品的完全独立的部门,农业性工业则不分为各个完全独立的部门,而是在一种场合生产一种产品,而在另一个场合和生产另一种产品。商业性农业的增长建立了资本主义的国内市场。资本主义在农业人口中间大大扩大和加剧了这样一些矛盾,没有这些矛盾这种生产方式就根本不能存在。这些矛盾是,把农民变成手工业者;推动了农业技术改造和社会劳动生产力的发展;建立了以机器的使用和工人的广泛协作为基础的大规模生产;最后,农业资本主义摧毁了工役制和农民依附关系。因此,农业资本主义使得农业生产社会化了。
第五章,工业中资本主义的各个最初阶段的发展过程。家庭工业和手艺;手艺向商品生产的过渡;小商品生产者的分化:资本主义简单协作:小手工业中的商业资本:手工业和农业的结合。手工业和农业的结合使得资本主义关系得到巩固和发展,使这种关系从工业扩展到农业,或从农业扩展到工业。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产品变成了商品,劳动力变成了商品。
第六章,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家庭劳动。工场手工业是以分工为基础的协作。使工场手工业同工厂接近的,是大市场,拥有雇佣工人的大作坊,以及使工人完全依附于自己的大资本的形成。资本主义家庭劳动是工场手工业的附属物。
第七章,大机器工业的发展。俄国当时的工业发展经过三个阶段:小商品生产(小的、主要是农民的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和工厂(大机器工业)。许多大厂主本人曾经是小而又小的手工业者,他们经历了从“人民生产”到资本主义的一切阶段。这三个基本的工业形式,首先是以各种不同的技术结构来区分的。小商品生产的特征是完全原始的手工技术。工场手工业采用了分工。只有大机器工业才引起急剧的变化,有系统的将科学应用于生产。大机器工业与以前的工业形式不同的一些特点,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劳动的社会化。
第八章,国内市场的形成。商品流通的增长;工商业人口的增长,城市的增加,国内移民的增加;工厂村镇和工商业村镇的增长;外出作非农业的零工的人口的增加;雇佣劳动使用的增长;劳动力国内市场的形成;
列宁最后的结论是:在劳动的客观条件和劳动者的分离过程中,资本主义发生了作用!资本主义的“使命”,即资本主义在俄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承认这种作用的进步性,与完全承认资本主义的消极面和黑暗面,与完全承认资本主义所必然具有的那些揭示这一经济制度的历史暂时性的深刻的全面的社会矛盾,是完全一致的!资本主义的进步的历史作用表现为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和劳动的社会化。然而资本主义发展根据它的本质,必然只能通过一系列的不平衡与不合比例来进行:繁荣时期被危机时期所代替,一个工业部门的发展引起另一个工业部门的衰落。这种发展必然就是不合比例的、跳跃式的、寒热病似的发展,因而是破坏性的发展!
以上就是列宁对当时俄国的生产关系,准确地说就是对劳动的客观条件和劳动者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的分离的过程的论证!
劳动者2013年1月28日
斯大林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错在哪里?
——向马克思主义者请教(4)
我们已经非常准确的、毫不含糊地、无法驳倒地认识到,马克思的生产力就是具体的有用的劳动的生产力,这种生产力决定生产的效率,从而增加产品的数量!马克思的生产关系,指的是劳动的客观条件同劳动者是结合的关系,还是分离的关系。社会主义或者共产主义的生产关系是结合的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则是分离的关系!
斯大林的生产力指的是生产工具和人。而马克思的生产力则指的是人类生产活动中,具体的有用的劳动的客观条件,能够提高一定时间内的劳动效率或生产效率的一种推动力!这些劳动的客观条件包括劳动者即人的身体条件和精神条件即知识技能条件,包括生产资料,包括科学水平,包括联合的集体力,包括自然条件等等。因此,斯大林仅仅把人和工具从劳动生产力中单独抽出来,这就把劳动生产力简单化!庸俗化!
斯大林的生产关系指的是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与人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以及由此决定的分配方式。而马克思的生产关系,则是劳动的客观条件同劳动者的关系。正是因为劳动者和劳动的客观条件的分离,产生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而正是这种生产关系产生了资本家和无产阶级,并由此产生了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因此,斯大林是把原因和结果弄颠倒了!马克思认为劳动的客观条件和工人的分离,是资产阶级所有制产生的原因!而斯大林则认为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是产生劳动的客观条件和工人分离的原因。
斯大林为什么要冒天下之大不韪而篡改马克思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概念呢?
是为他所杜撰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服务的!
斯大林用他的生产力的概念,建立人类社会划分为相继存在的五种社会类型(这不是马克思的划分!马克思按照生产关系划分为资本主义以前的古代共产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他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他的五种生产关系服务的。因为斯大林的生产关系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所以,原始社会生产资料共有。奴隶社会奴隶主所有。封建社会地主所有。。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所有。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则全民或集体所有。咋一看来似乎有道理,仔细琢磨,这是为了突出阶级斗争才这样做的!在斯大林看来,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占有生产资料,被统治阶级被剥削,所以,只要生产资料不是归统治阶级所有,而是归国家所有,那么,阶级斗争就消灭了!斯大林还杜撰了资本的概念,资本是剥削工人剩余价值的价值。在斯大林看来只有私人资本家消灭了资本主义就消灭了!事实是,十月革命取得胜利以后,私人资本家消灭了!生产资料归无产阶级国家所有。因此,按照斯大林的生产关系概念,社会主义就实现了!
只要我们接受马克思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概念,那么,斯大林的根本错误就在于:忘记了劳动的客观条件和劳动者分离的生产关系,是由货币财富的购买力造成的!而货币就是商品交换的结果!资本则是货币流通或交换的结果!所以,斯大林把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作为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毫无疑问就是保存资本产生的前提和环境!因而就是从根本上保留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的制度!
劳动者2013年1月28日
毛泽东的劳动的客观条件与劳动者结合的伟大实践!
——向马克思主义者请教(5)
毛泽东时代的生产力,是在旧中国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开始的。旧中国的生产力是在古代亚细亚所有制的生产力的基础上进行的。
中国古代亚细亚所有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形式,因而是古代的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的特征就是土地皇帝所有也就是公有制。全国农民是皇帝的奴隶!全国农民以自然村为单位即马克思说的东方公社,进行自治的、自给自足的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产品生产。在自然村里,劳动的客观条件同劳动者是结合在一起的,劳动者占有劳动的客观条件,共同为自己生产,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己和家庭成员的生活需要!人们在生产中,相互协作,互相帮助,集体活动。这种生产关系就是集体协作的生产关系。在这种情况下,生产力有5000年没有大的变化,所以,亚细亚所有制的生产关系就是生产力的相适应的发展形式。
自从1840年英国资本主义打开闭关自守的中国大门以后,新的生产力也就是工业的生产力,开始在中国出现。但是,这种新的生产力却集中在沿海一带,特别是上海成了这种新的生产力的发源地。帝国主义列强为了掠夺中国的资源,以强大的枪炮强迫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帝国主义以殖民地的形式,霸占中国沿海,并在那里实行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中国有识之士曾国藩、李鸿章一方面看到中国人民深受帝国主义的洋枪洋炮的侵略造成的灾难,另一方面看到帝国主义在中国开办企业,掠夺中国的资源!这样,他们就开始了中国的洋务运动!这种运动是官办为主!在这些地方,半封建半殖民地就是这些地方的生产关系!可惜的是这种洋务运动,只是在沿海开展并没有影响到全国。就全国来说仍然处于古代所有制的生产关系!
自从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以后,连年不断的战争,生产力不仅没有发展,而且受到极大的破坏!电影《1924年》真实地记录了中国当时最大的生产力——中国农民的破坏情况!当时的国民党政府,由于受世界资本主义和上海局部的资本主义影响,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就形成了当时的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由于战争的影响不仅没有发展生产力而且成了生产力发展的阻碍!
由此可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由于国民党政府的无能,导致的了中国的农业生产力受到极大的破坏!中国广大的农民要求恢复生产,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在这种情况下,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代表民意,依靠农民进行革命,并取得了胜利!中国人民特别是中国农民从此站立起来了!
中国解放后,屡遭破坏、百废待兴的生产力自然要求尽快地恢复,要求尽快的发展!当时的劳动的客观条件几乎破坏殆尽!一穷二白!特别是中国广大的农民这个劳动的客观条件的主体,由于战乱,民不聊生,所以他们要求改变生产力的面貌的要求最强烈!中国当时的生产力主要是农业的生产力,主要是中国农民的生产力!由此可见,毛泽东解放后,从一开始就代表民意尽快地解放农业的生产力,解放农民的生产力。具体的办法就是延续几千年中国农业的集体化生产!所以毛泽东之所以在中国大搞农业合作化运动,(对这种运动,指手画脚的人们,指责为左倾冒险的人们,显然是在打击全国农民的积极性!)毫无疑问,毛泽东代表全国农民大搞合作化运动,既不是因为有苏联的集体农庄样板,也不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要求,而是仅仅是,这是中国古代的几千年的公有制和集体劳动的传统!同样,这也不是因为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者!而是,因为毛泽东是中国历史的优良传统的继承人!毛泽东是农民的儿子!深深懂得忘记历史就是背叛!!尽管人们对毛泽东的做法不理解,但是毛泽东还是根据中国古代的传统,根据全国农民的愿望,坚持把农业中的劳动的客观条件和农民有机地结合起来!产生了中国历史上由农民自己占有劳动的客观条件的所有制形式——人民公社制度!从此,人民公社制度就是毛泽东时代的农业生产的生产关系!
任何一个小孩都懂得,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是农业生产的发展目标!只有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农业的生产力就会提高百倍!提高千倍,全国人民需要的粮、油、菜、肉、蛋,就能完全得到满足!同时也能为工业提供棉、麻等等的动物性和植物性的原料!实现了农业的机械化,农民才能真正从落后的农业生产力中解放出来!
要实现机械化,就要发展工业!而发展工业就需要钢铁!所以,人民公社的生产关系的建立,自然要求要发展钢铁事业!这就是伟大的大炼钢铁运动!这是一种什么运动呢?这是中国刚刚形成的新的劳动生产力的广大农民的自觉的运动!是中国农民为了增加自己的农业生产力,而急需发展的工业的生产力的运动!站在这个高度看,这是多么伟大的生产力革命的运动啊!尽管在大炼钢铁的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缺点甚至错误,那简直是微不足道的!实实在在是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之间的关系!而绝不是什么小资产阶级的狂热性!
中国的农民,为了发展自己的工业,把在农业生产力中积累起来的集体协作的生产力的经验应用到工业生产力中去!把古代农业共有化的传统经验应用到工业生产中去,从而对私人工商业进行改造,最终实现了工业生产的全民所有制,这样就形成了工业生产的生产关系!
在以后的全部工业发展中,中国农民走到工业生产的岗位上去,变成真正的工人阶级!他们以毛泽东的土洋结合,艰苦奋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这种精神就是精神的生产力!那个时候,在科学还不发展的时候,在技术还不先进的时候!打通了成昆铁路宝成铁路!修建了像红旗渠那样的各种水利设施!住在简陋的干打垒的房子里,把卫星送上天!利用简单的计算尺爆炸了原子弹和氢弹!这不是伟大的工业生产力是什么呢?
这就是毛泽东时代生产力发展的大概情况!这种发展就是财产共有共同劳动的生产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
所以,我们说,毛泽东时代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第一次在人类历史上不使用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发展生产力,第一次在人类历史上在占世界人口40%的国家并在先进的资本主义成果的条件下把劳动的客观条件和劳动者结合在一起!第一次,劳动的主观条件即劳动者作为自然的主人,作为社会的主人,作为生产的主人!历时三十年即三分之一世纪之久!多么伟大的功绩啊!
由此可见,只要我们用马克思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来认识毛泽东时代,就会得出一个完全不同的结论!
劳动者2013年1月29日
社会财富是什么?不是什么?
——向马克思主义者请教(6)
尊敬的马克思主义者或者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们,当我们认识了马克思的而不是斯大林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概念以后,我们就能准确地认识社会。因为社会的形式就是劳动的客观条件同劳动的结合或分离的关系,或者说就是社会的生产关系!
在认识社会的时候,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财富的概念!因为对财富的概念理解不同,对社会的生产方式的理解也就不同!
财产最初意味着,进行生产的劳动主体(或再生产自身的主体)把自己的生产或再生产的条件看作是自己的东西。可见,财产或财富就是劳动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劳动的主观条件即人这个主体的劳动能力属于谁,劳动的客观条件,即土地、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属于谁,就是财富的所有制形式!劳动的主观条件同劳动的客观条件的结合是物质生产的前提,物质生产发展的程度,是由劳动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发展程度决定的!这些劳动条件的发展程度就是劳动生产力的发展程度!因此,劳动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在生产中的作用就是生产力!如果撇作用不说,那么劳动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就是生产力!或者说生产力的物质基础!因为,劳动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是财富,那么,作为劳动的主观和客观条件的生产力,也就是财富!这个财富是物质的财富!
既然劳动的主观和客观条件是物质财富,那么,生产劳动的主观和客观条件的生产就是物质财富的生产!既然劳动的生产力是物质的财富,那么生产或再生产新的生产力就是物质财富的生产。这些生产表现为产品生产,所以,就形成了人类的产品生产方式!在资本主义产生三百多年以前的人类历经几十万年的生产就一直是产品生产方式!(中国则是三十多年以前的生产就是产品生产方式)由此可见,生产产品就是生产物质财富!
产品作为商品交换在中国出现在5000年前的商朝。这也是世界产品作为商品交换的起始年代。但是,把产品作为商品来生产,并且是占统治地位来生产,最早出现在中世纪的西欧,距今有三百多年。从那时开始社会财富就由产品变成商品,就由物质的东西变成价值的东西。财富就是价值!!!价值的形式就是货币!货币就是财富的形式!货币就是资本,资本就是财富的形式!直到今天人们仍然把价值作为财富的形式!人们常说发财致富!财就是货币,富就是富裕也就是货币数量的增加!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资本主义就是发财致富的社会!
人们经常把价值规律顶在脑门上,但是人们忘记了价值规律的内容。价值规律表示:价值量与抽象劳动时间量成正比,与劳动生产力成反比!劳动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不管社会形式如何总是人类社会生产发展的铁的规律!因此,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是为了减少工人的工资,增加相对剩余价值的量)引起的结果,就是产品的数量不断的增加,由于这种增加,产品的价值量总是不断减少!由此可见,把价值作为财富,就出现一个矛盾:物质财富不断增加,价值财富不断减少!为什么出现这个矛盾的呢?就是货币的原因造成的!
在资本主义的初级阶段,货币是金货币。而金货币是商品,它的价值是由其中包含的物化劳动决定的。所以,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手段,在流通中需要的量,是由全部商品的价值或者价格的总合决定的。有多少商品,就有多少货币!流通中的货币量是随着全部商品的价值或价格的变动而变动的!少了可以增加即把金条块铸成金铸币,多了就可以把金铸币回炉变成金条。所以,当货币采用金货币的时候,货币的总量是一定的量!或者说它是随着物质财富即产品财富量的增加而增加!
但是,当货币变成脱离金本位的纸币的时候,情况就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流通中金货币的量由全部商品价值或价格的量决定的规律,变成了商品的价格由国家发行的纸币的数量决定!马克思说,商品价格的涨跌是随着纸币的数量的增加或减少决定的!这个规律说明:资产阶级最乐意吹捧的价值增加,也就是工资的增加、利润的增加、税收的增加、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其实不过是国家发行的纸币数量的增加的结果!正是这种增加导致了资产阶级根本无法解决的矛盾:商品滞销、货币贬值、金融危机、经济危机!资产阶级为了解决这些无法解决的矛盾,就靠大量发行纸币,其结果是矛盾越来越激化!金融危机,经济危机越来越扩大!
由此可见,社会财富就是劳动的主观和客观的条件,就是劳动的生产力,而绝不是价值财富!
劳动者2013年1月30日
应辩证地理解概念,不应机械地理解概念!
——向马克思主义者请教(7)
当我昨天发表了《社会财富是什么?不是什么?》拙文以后,有个大学生问我“你想说什么?”,我说的就是财富的概念!我说,社会财富是劳动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又说过财富是生产力,社会财富是产品,还说过价值与物质财富是矛盾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物质财富越多,同一物质财富的价值财富就越少,因此,价值财富就不是社会财富!这样说应该不难理解。我想这个大学生,是想让我给财富下一个简单准确的定义,可是我做不到!为什么呢?我想说明的是马克思关于财富的定义或者概念。但是请注意:因为马克思在谈论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现象的时候,从来就没有为这些现象下过所谓的准确的定义。例如关于资本,马克思的概念包括,资本是一宗货币,这宗货币变成为商品,以便再变成比原先数量更多的货币。(这是恩格斯从《资本论》中总结出来的定义),资本是一种生产关系,资本是一种运动,资本是劳动的客观条件的物化。等等等等,还有许多表述形式。同样,关于生产力的定义,关于生产关系的定义,关于生产方式的定义,关于社会财富的定义,等等等,也是这样!之所以有这么多的定义,只是因为资本主义把社会财富分为物质的财富和价值的财富。这些财富的生产、交换、分配等等就有不同的概念、名称,因此,不可能有所谓准确的定义!
东方特别是中国人一直到改革开放前。几千年来资本主义从来就没有在中国占过统治地位,所以,对资本主义就缺乏认识。中国人认识资本主义是从斯大林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认识的。而在这本书中,正如毛泽东非常准确地批评的那样,是从概念到概念,从规律到规律!斯大林确实把资本的概念,把生产力的概念,把生产关系的概念等等简单地表述出来!这种表述方式,就是: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这是什么表述方式呢?这就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表述方式!而马克思的表述方式则是:是就是不是,不是就是是!这是什么表述方式呢?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表述方式!由此可见,我们要理解马克思关于社会现象的任何一个概念,都要把在不同的地方的各种表述综合起来才能够理解!仅仅抓住一点就会犯斯大林的错误!正是由于斯大林的错误,使人们弄不清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
我想当我们弄清了劳动的客观条件和劳动者的关系也就是生产关系以后,对上述的概念就容易理解了!因为从唯物主义的观点看来,社会生产无论社会形式怎样,总是劳动的客观条件和劳动者结合在一起才能进行生产!正是这种结合的方式不同才产生了不同的生产方式,不同的生产关系!因而产生了不同的社会制度!
劳动的客观条件与劳动者的有机结合在一起,劳动的客观条件归自己所有,为自己生产,这种生产状态就是社会主义或者共产主义!相反,劳动的客观条件与劳动者分离,劳动的客观条件归别人所有作为资本(这个别人叫什么并不重要,叫资本家、叫企业家、叫公司、叫国家都是一样,只要他(或它)是占有者。)同劳动者的一无所有,在别人的企业里为别人劳动即雇佣劳动这种生产状态,就是资本主义!
任何社会的生产状态是实实在在地存在的生产状态!对这种生产状态的分析,就要用一些名词表述,马克思用的名词,包括商品价值、货币、资本、利润、剩余价值、工资、劳动力价值、生产力、生产关系等等等等。这些名词中一方面是古典政治经济学中使用的名词或者范畴,另一方面为了批判政治经济学,采用的是自己创造的名词,例如劳动力价值、剩余价值、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生产力、生产关系等等。
由此可见,当我们想理解社会的时候(无论任何社会)就要首先理解有关社会现象的概念!理解这些概念就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也就是要理解这些概念的各种内含!尽管我们不可能完全做到这一点,但是绝不能只看到一点就发议论、做判断、得结论。当然,既然斯大林为我们认识社会做出了机械的片面的有关概念。迷住了我们的视线扰乱了我们的思路。那么批判斯大林的有关概念,从而真正认识什么是资本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劳动者2013年1月31日
两种财富形式和两种生产方式
——向马克思主义者请教(8)
人 是生物,人的身体是由细胞组成的,人的生命活动就是细胞的分裂活动。细胞的分裂活动是需要能量的,这个能量是由上百种元素组成的。这些元素存在于自然界 中,存在于自然界的物质中。人通过劳动把自然物质变成生活资料,人通过消费生活资料也就是人通过吃、喝、穿、住、活动,把生活资料变成身体细胞需要的元 素,需要的能量!这个道理是科学道理!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劳动过程是为人提供生活资料的过程,消费生活资料的过程是为人的身体细胞提供养料的过程,因而就 是生产人的身体的过程!
劳 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如果从劳动的结果即产品看,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表现为生产资料,劳动本身则表现为生产 劳动。生产是劳动的别名。所以,劳动的条件就是生产的条件,生产的条件也就是劳动的条件。劳动的条件就是:第一,劳动本身。劳动本身就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 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人自身的活动就是一种自然力,这种力就是劳动力,就是生产力!第二,劳动对象。土 地是劳动的一般对象,通过劳动只是同土地脱离的东西,是天然的存在的劳动对象。通过劳动发生变化的东西就是原料。第三,劳动资料。简单说就是劳动的工具。 从生产的角度看,劳动的条件就表现为生产的条件:第一,劳动者本身变成生产者。第二,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就变成生产资料。由此可见,生产的条件就是:第 一,劳动者作为生产者是生产的主体,因而就是生产的主观条件!第二,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作为生产资料是生产的客体,因而就是生产的客观条件。
劳 动者作为生产者使用生产资料生产产品的过程就是生产活动,简单说就是生产!马克思的伟大之处就是:第一,把劳动生产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叫做物质的财富或 者社会财富。第二,把生产和再生产这些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力量叫做劳动生产力或者生产力。第三,把生产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方式叫做生产方式。第四,把 生产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关系就做生产关系。
显 而易见,人类自然的永恒的社会财富,就是生产劳动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这些财富既包括生活资料,也包括生产资料。人们生产这些社会财富的目的,一方面就 是为了消费生活资料从而生产人的身体。这个过程表现为人的生产力的发展、提高的过程。另一方面就是为了消费生产资料,从而再生产新的劳动生产的客观条件。 这个过程表现为物质的生产力的发展、提高的过程。由此我们得出一个结论:生产社会物质财富或者生产劳动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这些条件表现为产品。因此就 是产品的生产方式!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因此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就是生产商品的生产方式!商品的生产方式就是价值的生产方式,价值是用货币表现因此就是货币的生产方式,货币变成了资本,因此就是资本的生产方式!
既然社会财富分为物质的社会财富和价值的社会财富,那么生产物质财富就是一种生产方式,生产价值财富就是另一种生产方式!
这 两种生产方式和生产的财富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第一,生产的目的不同,一种是为了消费,为了使用,为了满足生存的需要。另一种是为了交换,为了价值的增 值,为了发财致富。第二,物质财富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增加,价值财富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减少。第三,物质财富是可以精确计量出来,因此,可以根据人口 的数量,根据劳动对象即资源和劳动资料即工具按照需要有计划的生产,满足了就停止生产,不够用就组织生产,一切都在计划之内。价值的生产却不是这样,因为 价值作为货币或资本是一切物质财富的代表,但是,在货币作为纸币发生作用的时候,物质财富可能增加了三倍,但是它的代表价值则可能增加十倍、一百倍、甚至 一千倍。例如房子的价值就是这样!同样一平方米的房子原来値几百元,过了几年値几万元,可见,在纸币的条件下,价值财富并不代表物质财富!由此可见物质财富是真实的实用的。价值财富是虚假的、虚拟的,而且是无法控制的,因此,这种价值财富最适合于无政府状态的生产!
最近我在网上发现愚 蠢小猪写的《刷盘子读书》是一篇,描写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好文章。他把生产价值的生产方式比喻为为别人刷盘子挣钱的生产方式,把生产物质财富的生产方式比 喻为读书提高生产力的生产方式。并用大量的事实证明,刷盘子挣钱的生产方式只能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灾难,而读书提高生产力则是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正确的道 路!因此,结论是,要实行生产物质财富的生产方式抛弃生产价值的生产方式!
劳动者2013年2月1日
这就是名付其实的生产关系!
——介绍《刷盘子读书》
生产关系就是劳动的客观条件同劳动者的关系。劳动者同劳动的客观条件的分离关系就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表现为货币,表现为资本!在书中描写了这种生产关系:
问世间钱是何物?
中 国经济在高速增长,这一点无庸置疑。从南方的广州深圳到长江三角洲的苏州无锡,再到苏北、山东沿海,渤海湾沿岸,处处都在大兴土木,修公路,建厂房,成百 平方公里的土地被划为开发区,以异常便宜的价格提供给外来投资者。无数的劳动力从西部和中部涌向这些迅速建立的开发区,再分头流向各个流水线旁的工作岗 位。石油、钢材、有色金属的消耗量也越来越高,虽然公路越来越多,但超载现象还是压垮了路基和桥梁......这一切都证明,中国的工厂正在制造越来越多的产品。不过,从另一方面看,我们又很难把许多社会现象同“增长”联系起来,工资确实在缓慢增加,却始终跟不上物价和房屋价格的上涨,大学生们从学校里走出来,却很少有人能找到合适的工作,越来越多的人被医院的高收费剥夺了基本的医疗保障,整个国家不断在外交上让步......增长为什么没有带来幸福?繁荣为何不带来富强?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外汇储备超过4700亿美元,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年均增长8%,在世界经济一片低迷中,一枝独秀……。发展是硬道理的内容最后变成了挣钱是硬道理,一切用钱衡量,挣到钱的就是好猫,没有利润的事情就是无谓的浪费。
既然挣钱成了唯一的经济指标,我们倒要问问世间钱是何物?是金银财宝吗,那么当年的大清帝国忠实地履行了发展是硬道理,凭借自己无以伦比的商业力量挣到了世界上大多数白银,GDP占到世界总GDP的30%, 富甲天下,最后在阵阵炮声中交出了数百年的积蓄。民国战乱不止,出口低技术产品的能力比清朝差了许多,却也是挣钱能手,创造了黄金十年,建设了东方巴黎的 上海,当时的钱已经不是足赤真金,金本位银本位,但好歹还有固定含金量。虽然挣了很多钱,民国和清朝的下场差不多,经济成就被现代工业创造的战争机器摧 毁。
今天,钱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美元英镑都与黄金脱钩,纯粹是西方政府凭信用发行的符号,RMB从 来就与金银无关。各国政府发行的货币总量远远超过实体经济的规模。货币的变化反映了工业社会的实态,机器是生产的主体,强大的工业体系可以创造无穷的生产 力,只受限于可以得到的天然资源。至于货币,既然只是产品分配及调整机器运行的手段,自然退化为符号,与财富无关。国家的财富是自然资源和能够创造和使用 机器的有知识、有技术有组织的国民。
历史轮回,中国又走上了以挣钱为硬道理的发展道路。人均GDP在增长,但国民的生活却每况愈下,三农问题,下岗,教育医疗产业化,环境污染……。改革开放极大调动了积极性,一天干十余小时司空见惯,为什么干的越多得到的越少?原因是把自国的资源和人力往国外运,多运多得,极大调动了积极性,而中国却是人均资源匮乏的国家。GDP的 增长对工业国家和落后国家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在工业国家反映的是资源流入,落后国家反映的则是资源流出,人均资源占有量的下降。换来的高级产品,只用来 奢侈消费,并没有用来改善民族的知识和技术,反而还破坏了民族的独立性,学生在教育产业化中失学,熟练工人在下岗运动中死于贫病,基干产业彻底瓦解。
挣 来的钱是自己的吗?如果辛苦挣来的钱必须去购买西方以垄断价格出售的工业物资,才能维持简单再生产,这种钱只是在我们的手中打个转而已,不是自己的财富。 如果挣了钱,买房子置了家当却没有力量捍卫,也不是自己的,这个世界远没有大同。历史上的大清和民国不用说了。现在,虽然武力热战的可能性小了很多(台湾 是个问题),但斗争却一刻不停,方式更加邪门离谱,轻轻一点鼠标,几十年积攒的货币,可能瞬间灰飞烟灭,还欠上还不清的债。依附型的中国经济,有捍卫国家 的力量吗?
百余年前,中国日本走上了不同的发展轨道,一个成为殖民地,另一个成为世界强国。现在,日本中国的发展战略又是不同的。《日本制造业复活战略》中这么写到:日本要维持与中国20余倍的收入差距,日本的年青人需要具备创造20余倍附加值的学识和技能。中国的改革方向是教育产业化,改制下岗,进一步调动个人积极性。百年前,义和团的血肉之躯没能够打败钢铁,今天……
以上对生产关系的描述,没有说过生产关系的一个字,但是确实描述了劳动的客观条件和劳动者分离以后,金钱和工业生产的关系,金钱和劳动者的关系。因此,描述的就是名符其实的生产关系!
劳动者2013年2月1日
毛泽东独创的伟大的历史痕迹!
——向马克思主义者请教(9)
所谓历史痕迹,就是在人类的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由当时的文字为证的历史事实!这个事实,只会有看法的不同,是永远不会改变的!也是永远也不能被抹杀的!所谓独创的伟大的,就是前人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或者说这个历史事实,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
说到毛泽东的历史功绩,人们就会想到,他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获得解放,但是,这不是毛泽东独创的!因为,一个民族的解放,或者一个国家的解放,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世界上,到处都可以看到,所以不能把毛泽东的这个历史功绩认为是独创的伟大的历史痕迹。
毛 泽东的独创的伟大的历史痕迹是什么呢?就是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以后,至今还在争论的、改革开放以前三十年的历史痕迹!这个历史痕迹就是:动员 全国人民如何把中国古代的劳动者和劳动的客观条件相结合的生产关系,变成为在资本主义成果基础上的劳动者同劳动的客观条件相结合的生产关系。
人类的历史就是社会物质财富不断增长的历史,物质财富是生产出来的,生产的条件,首先就是人即生产的主体,其次。就是生产资料即生产的客体。因此,社会的物质财富就是劳动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
人类自诞生以来在几十万年的历史中,始终是生产物质财富,消费物质财富,或者说,始终是生产劳动的主观条件和劳动的客观条件,消费劳动的主观条件和劳动的客观条件。在这里,劳动者和劳动的客观条件始终是结合在一起的!这就是人类历史几十万年的历史痕迹!
在 三百多年前的西欧,出现了劳动者和劳动的客观条件分离的历史事实,正是这种分离,产生了劳动的客观条件作为资本,和劳动者作为一无所有的雇佣劳动者的对立 的关系!正是这种对立,产生了资本主义!马克思研究西欧的资本主义的历史和当时英国的资本主义现状,得出了一个结论:就是众所周知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 论!
自从资本主义在西欧产生以后,社会财富就具有两种对立的形式:1,劳动产品的物质财富形式,这种物质财富就是劳动的主观条件和劳动的客观条的物质的形式,。2,,劳动产品的价值财富形式,这种价值财富就是劳动产品的商品形式、价值形式、货币形式、资本形式。
两种社会财富的形式,必然就产生两种财富的生产方式:1,物质财富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加社会的物质财富,为了满足社会成员的生存的需要。2,价值财富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加价值财富,或者说为了价值的增值,或者说为了货币的增加。或者说为了资本的扩大或积累。
生产过程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是劳动者和劳动的客观条件结合在一起生产产品的过程。这样就由两种生产方式产生出两种生产关系:1,劳动者同劳动的客观条件结合在一起的生产关系。2,劳动者同劳动的客观条件分离的生产关系。
社会的物质财富是逐年增加的,增加的程度是用生产力来衡量和计算的。生产力始终是具体的有用的劳动的生产力,生产力的作用是在一定时间内提高生产效率。所以社会物质财富与生产力的关系是:物质财富的增加或减少与生产力提高或降低成正比。生产力越发展,物质财富就越增加。
相反社会的价值财富是逐年减少的。因为价值财富是物质财富的价值形式,价值的规律是与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力成反比。所以,价值财富与生产力的关系是:价值财富的增减与生产力的提高或降低成反比。生产力越发展,价值财富就越减少。
这 就是,马克思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理论的基本内容。马克思用这个理论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得出的结论是:在资本主义初级阶段,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 形式,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就成了生产力发展的桎梏,也就是给生产力带上了脚镣手铐,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所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必然 要灭亡!换句话说,就是资本主义的劳动者同劳动的客观条件性分离的生产关系,必然要回归到劳动者同劳动的客观条件相结合的生产关系。这是历史的必然性!这 是历史发展的潮流!这是任何人都阻挡不了的历史潮流!
毛泽东独创的伟大的历史痕迹就是:
第一,毛泽东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占世界人民口40%的国家里把生产物质财富作为生产方式,抛弃价值财富的生产方式,历时三十年,创造了同资本主义国家的成果一样的工业生产力和农业生产力。
第二,毛泽东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占世界人口40 %的 国家里在资本主义成果的基础上,把劳动者同劳动的客观条件结合在一起,建立了农业生产中的人民公社的所有制的生产关系,建立了工业中的全民所有制的生产关 系。这种生产关系叫什么没有关系,叫做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叫做社会主义,叫做共产主义是没有关系的,这种生产关系的核心内容就是:财产共有共 同劳动,这就是本质!
第三,毛泽东三十年的实践,检验了马克思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是科学的正确的理论,是人类解放自己的指路明灯,是无产阶级解放自己的福音书,是工人阶级的圣经!
只有当我们认识到毛泽东独创的伟大的历史痕迹的时候,我们才能对毛泽东有所认识!也才能对毛泽东时代的历史有所认识!
劳动者2013年2月4日
对毛泽东时代生产力的认识40后不如70后!
——向马克思主义者请教(10)
如 果我们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对毛泽东时代认识,一方面就会认识到,毛泽东时代的生产力,已经发展到和资本主义国家相近甚至超过资本主义国家的程度。另 一方面就会认识到,毛泽东时代的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形式,并且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形式,是和生产力发展相适合的形式。
一 个叫做愚蠢小猪的网友,是70后的中年人,他写了一篇《刷盘子读书》的文章,他没有在文章中提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术语,但是他却用刷盘子挣钱比喻价值生 产的方式,他用读书增长知识比喻物质生产方式。他用技术力来说明生产力,他详细地分析了工业生产的产业链,分析了工业的物质生产关系!他用分析货币来分析 价值生产的生产关系!这篇文章是2004年在网上发表,那时,我还没有上过网,我是2007年在老同学的帮助下才上网的,而且是在我的姑娘的家里上网,只 有当他们上班的时候,我才能操作!所以时间对我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加上我的水平太低,所以,只能是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而且发表的目的也是为了我探讨收 集材料。最近,当我看到《刷盘子读书》以后,我觉得,尽管文章中有不少的缺点、错误。但是,他根据日本的大量材料,结合中国的实际,却正确的描述了社会生 产力的情况。而这些社会生产力的情况不就是毛泽东时代的物质生产力的情况吗?
我 也是40后的人,我深深觉得在认识、分析生产力的的这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上,我不如70后的人!我也觉得40后的国家主流经济学家、政治家们,也是这样!我 们都是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我们全都经历了、参加了毛泽东时代的生产力的发展过程。我们所在的企业、单位,可以说,没有一个是为赚钱而生产!可是,我们 没有认识到这就是物质生产方式!而不是价值生产方式!我们没有认识到毛泽东时代的生产关系即农业集体的生产关系,工业的全民生产的生产关系,不就是劳动者 和劳动的客观条件相结合的生产关系!
我 想不认识毛泽东时代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这不是过错,不知不为怪!但是当2004年70后的人们在网上讨论毛泽东时代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时候,(我相 信网上还有许多像愚蠢小猪那样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方面分析社会问题的网友们)不去确认这些分析有没有道理,而是一叶障目,一心的固执地相信价值生产方式就 是中国最好的生产方式,因此阻扰这些分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文章在网上发表,或者给这些文章以教条主义、空谈的理由不予接受!
毛 泽东时代生产物质财富的生产方式和财产公有共同劳动的生产关系,其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全社会人民的生存需要,就是为了建立中国的强大的工业生产体系, 这种生产是根据劳动力数量,根据现有的资源,根据现有的生产力,有计划的生产,有计划的组织产品流通即调拨制度!有计划地分配产品!在这里浪费自然资源是 最大的犯罪!浪费生产出来的生产力是最大的犯罪!在这里排斥商品生产、排斥商品流通!就产品分配来说,我们这些40后的人们上学由国家包下来,看病由国家 包下来,住房由国家包下来。我们都是受益者!为什么会这样那?就是因为财产公有共同劳动的生产关系作用的结果!当70后的网民们为我们分析了这些生产力和 生产关系以后,仍然坚持价值生产方式不动摇!那么就是我们的错误了!
我们不仅对70后的我们的孩子们提出的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分析文章不予接受,而且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郎平先生不断地尖锐的一针加血地分析生产关系方面的弊病,也不以为然,仍然我行我素!这样看来就更是错上加错!
我 认为,生产价值的生产方式,和价值生产的生产关系,现在已经到了不仅是桎梏的问题,而且是极大浪费劳动生产力的大问题!不仅浪费了毛泽东时代由全国人民艰 苦奋斗流血流汗生产出来的生产力,而且也浪费了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生产出来的生产力!这些生产力现在归社会所有已经不是纯理论问题,而且是实实在在的实践问 题!现在实实在在地到了财产公有共同劳动的时候了!这就是广大网民提出的回到毛泽东的根本原因!
只要我们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方面提出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就抓住了事物的根本。那么,十三亿中国人民就会像马克思说的那样,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的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
所 以,十三亿人一旦掌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那么,他们就会把财产公有共同劳动的生产关系也就是劳动者同劳动的客观条件结合在一起,来解决自己的生存问 题!这不仅会防止人们担心的所谓的动乱,担心所谓的破坏秩序!因为这是十三亿人民的统一行动!而不是少数人的个别行为!
这就是我探讨马克思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理论得出的结论!我们要向70后的后生们学习!学习他们利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分析我们的社会问题!
这是时代给我们提出的要求!
劳动者2013年2月4日
两种对立的实践产生两种对立的理论
——向马克思主义者请教(11)
在 人类历史上,社会生产的方式分为对立的两种方式:物质财富的生产方式和价值财富的生产方式。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两种对立的生产关系:劳动者同劳动的客观条件 结合在一起的生产关系和劳动者同劳动的客观条件分离的生产关系。这两种对立的生产方式和对立的生产关系形成了两种对立的经济基础、两种对立的经济制度、两 种对立的社会制度。对这些对立的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经济制度的总结、抽象、阐述就形成了两种对立的理论、法则、规律等等的意识形态!这样,有什么样的实 践,就有什么样的理论!人们常常把理论叫做真理!由此可见,因为两种实践是对立的实践,那么两种理论或者真理也是两种对立的理论和对立的真理!之所以是这 样是因为社会划分为阶级的结果!
人 们常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从理论上说,不同的对立的理论或真理应该用不同的对立的实践来检验!绝对不能张冠李戴!!!检验的过程就是从实践(已经完成 的或者实现的实践)中抽象出、总结出理论或真理,以便证明这种实践是不是符合与其相对应的理论或真理。符合的就是正确的,不符合就是错误的。检验的目的有 两个:第一,如果实践与理论或真理是符合的,那么就是正确的,不符合的就是错误的。第二,在新的实践中正确的就要坚持,不正确的就要改正!
毋庸置疑:毛泽东时代的实践是物质生产的实践,从这种生产中总结出来的就应该是物质生产的理论或真理。相反,改革开放的实践是价值生产的实践,从这种生产中总结出来的理论就应该是价值生产的理论或真理。
人 们为什么对毛泽东时代的实践认识会有很大的不同,甚至有对立的认识,人们又为什么对改革开放的实践也会有很大的不同,甚至有对立的认识。我认为,是因为人 们把两种对立的实践和两种对立的理论弄混淆了!!!也就是说用毛泽东时代的物质生产实践来检验价值生产的理论或真理,或者就是用改革开放的价值生产的实践 来检验物质生产的理论。这种风马牛不相及的认识自然就不可能形成统一的见解。因此只能各执其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怎 样才能统一认识呢?我认为第一,一定要把两种生产方式,两种生产关系从理论上弄清楚!也就是要弄清,什么是物质生产方式?什么是价值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弄 清了生产关系也就弄清了。第二,要从毛泽东时代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像列宁教导的那样,把生产关系从社会关系中分出来,把生产力从生产关系中划分出来。大家 共同研究讨论生产力的变化情况。第三,从生产力的发展变化中,确认毛泽东时代的所有制即生产关系。确认改革开放的生产关系。一句话,就是围绕生产力的状况 研究社会状况!
为 什么要这样呢?是因为无论是物质的生产方式,还是价值的生产方式,都要生产物质财富,都要用物质财富来衡量社会的进步。价值生产是以物质财富作为基础,没 有物质财富价值财富就等于零!所以,对毛泽东时代的实践和对改革开放的实践的认识,无论是理论家们、无论是政治家们,无论是主流媒体,无论是社会精英,无 论是广大网民,无论是所谓的左、中、右人群、无论是企业家、无论是工人等等等等,大家都离不开物质财富的数字作为论据,所以这个统一应该是非常容易的事 情!
我期望、欢迎广大网民对我的认识进行批判!临近春节,我向广大网民们问候春节好!
劳动者2013年2月5日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