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3年3月15日到5月6日,71岁的陶冶同志携有病的老伴,专程到河北省武安市白沙村一住就是50天,对白沙村的过去和现在、干部和群众、经济和政治、生产和生活、文化和教育、医疗和卫生,总之方方面面,大事小情,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和采访,写就了《白沙村采访纪实》(一)——(十二)(以下简称《纪实》),共计约11万字,陆续发表在“集体经济网”上。我急切地把《纪实》从网上下载下来,如饥似渴地一篇篇细读,读罢兴奋不已,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写一点读后的感想。
首先要介绍一下陶冶同志。他是一位1950年代回乡务农的知识青年。他热爱乡土,热爱农民,热爱农村,热爱农业,加上他酷爱文学,有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引方向,实践加勤奋,使他成为一个群众作家(他把自己称为是为广大农民、工人服务的“写者”或“笔者”)。他一辈子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笔耕不辍,歌颂光明,鞭笞黑暗,成绩斐然,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是长篇报告文学《皇天后土》(约80万字)和《郑培民》(约60万字)。他是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把坚持为人民群众从事的伟大而艰难曲折的社会主义事业鼓与呼作为自己神圣的使命。这次他深入白沙调查采访,书写《纪实》,就是他执行这一使命的继续。
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白沙村是我国目前寥若晨星的坚持集体经济,实现了村民共同富裕的村庄之一。它在1980年代初全国解散人民公社的风潮中,也被迫分田单干,集体企业被搞垮,村民很快两级分化,一盘散沙,大多数农户陷入增收无门、迷茫和不知所措的境地。幸亏万清、侯二河两任党支部书记坚持共产党人的信念理想,痛定思痛,顽强地带领一班人和村民,咬定科学社会主义方向不动摇,重走集体化的道路,艰苦创业,重整白沙河山,终于趟出了一条金光大道,把白沙村建设成团结一致、奋发向上、村民富裕、文明、幸福、安居乐业、一天天现代化的一片天地,在冀南大地上闪耀着刺破雾霾笼罩的苍穹的光芒。白沙村走过的曲折道路,人们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都在《纪实》的字里行间反映出来了。
《纪实》初读起来,像是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在和我们拉家常,在白沙村走到哪里,看到哪里,听到哪里,就写到哪里,议论到哪里,语言平实无华,情节自然直铺,没有多少激昂慷慨,跌宕起伏,有时还有些重复、唠叨。但是《纪实》文本的最大特点可用一个“真” 字来形容,它里面没有一丝一毫的奉命捉刀,或者图解时髦,或者为五斗米折腰的痕迹。要知道,现如今,想求得一个“真”字,是多么的不易啊!被一个“假”字包围的现实,已经使我的神经麻木了。看到《纪实》中那样真实的历史,真实的人物,真实的场景,真实的语言,能不激活我的某些神经,令我兴奋吗?
虽说《纪实》表面上波澜不惊,但不是说就无所用心,无所选择,漫无目的地在向人们叙述一个村庄里婆媳斗气、狗吠鸡鸣的日常琐事。《纪实》的内容十分丰富,时间跨度漫长,空间宽阔宏大,层次多样,求实务虚,不同凡响。细心的读者可以从中体味领略到关于一个村庄甚至一个国家的历史和现实、方向和道路、今天和未来的大道理。我从《纪实》中体味到了哪些道理呢?至少有下面几点吧。
一、集体经济才是发展农村生产力的稳固基石。长期以来,各种宣传舆论总是说集体经济是养懒汉的,效率低下,激发不起人们的积极性,不能发展生产力,于是就处心积虑地反对为公的社会主义道路,鼓吹为私的资本主义道路。且不说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间,中国是怎样从一个满目疮痍、贫穷落后、百废待兴的破败国家发展成为初步具有现代化的工业、稳固的农业、坚强的国防和比较先进的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体系的,单是白沙村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就以铁的事实,粉碎了上面复辟资本主义所谓的理论根据。白沙村自然条件并不好,荒山石岭,土地贫瘠,缺水少肥,交通闭塞。就是这样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山村,在万清、侯二河两任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坚持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走出了一条“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的道路。1980年代初,侯二河开始重新搞村办企业的时候,全村只有十万八万、几十万的公共积累,而到了2012年,全村办起了二十多个企业,有现代化的养鸡场、养猪场、奶牛场、温室蔬菜和草莓大棚,还有十几个商业服务设施,有学校、电视台、文化宫、图书馆、卫生所,全村实现利润9313万元,比上一年增长36.9%。在全国68万个行政村中,白沙村连续四年进入全国名村300佳,2012年名列第144位。如此快速的发展,如果不是搞集体经济,是根本无法想象的。
二、只有发展集体经济,才能实现共同富裕。有人说,只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通过先富带后富,就能实现共同富裕。看中国三十多年搞私有化的结果,少部分人确实成了千万富翁、亿万富翁,但是他们带起大多数人后富了吗?没有,也根本不可能有!现实是:伴随一个公有制企业“改制”转到私人手里,就有成百上千工人失业、下岗、买断而和他们的家庭陷入生存危机,或者变身为雇佣劳动者;伴随一个矿老板一夜暴富,就有许多农民工流入地下和地面的矿场,辛勤劳作,承受因矿难而死亡或“开胸验肺”的风险;伴随一个房地产商进入福布斯富豪排行榜,就有无数的老百姓沦为“房奴”,或者蜗居在贫民窟里,或者加入失地上访大军的行列。白沙村在单干的时候,富的只有少数人家。白沙村周围的村子,至今也只有几十户有石子场、白灰窑的私营户发家致富了,而大多数人家却仍然贫困,有的村子甚至连老百姓的吃水问题都解决不了。相反,白沙村由于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在集体经济内部实行多劳多劳,少劳少得,加强公共积累,不断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加大集体分配比例的原则,才真正实现了共同富裕。白沙村民只要有劳动能力并且愿意诚实劳动,就不会失业;男人不远走他乡当农民工,没有女人沦入灯红酒绿中吃色相饭。从2003年开始,每个村民都能享受到16项福利待遇。幼儿入托和九年义务教育免费,考入大专以上院校的学生一次性奖励3000—10000元;18—60岁村民免费参加新农保,60岁以上的村民每人每月获得200元养老金,每年两次免费体检;全体村民免费参加新型合作医疗,还有人身保险。现在580户村民全部住进了水、电、气、暖全通的新楼房,人均住房面积52平方米,而且还装上了电话、数字电视和联网宽带。家庭电话普及率100%,电脑普及率68%,自家车普及率49%。村民(包括孩子)按人头每年免费供应200斤白面、50斤大米,过年免费供应肉、蛋、鱼、油、酒。村民喝的牛奶6角钱1斤,用的电3角钱1度,一个供暖期的取暖费1平方米12元。白沙村群众的衣食住行无忧,住有所居、学有所教、青壮有所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俗话说“栽得梧桐树,招来金凤凰”。白沙村不仅使本村人扎下了根,而且吸引了在外地生活和工作的有知识、有技术的人回归或来为白沙的事业服务,同时也吸引了周围村庄的群众来白沙做买卖,共享白沙的富裕。如今只见广大农村的劳动力纷纷流向大中城市寻觅出路,在白沙出现的这种“反常”现象,难道不是白沙村发展集体经济,实现了共同富裕的合理的结果吗?
三、坚强的党的领导,是发展集体经济的根本保证。白沙村发展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不是自发发生的,而是白沙村党支部和它的带头人坚持正确的党的领导的结果。白沙村的老支书万清是土改时(1946年)的“儿童团”,直到他1982年因车祸而中年去世,他都是发展白沙集体经济的热心人和带头人。即使他在文革中受到不长时间的冲击,到了1968年,他又成了白沙村的一把手。侯二河的父亲是土改时的民兵队长,侯二河自幼丧父,得到了万清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严格的要求、培养。这两位在白沙村土生土长的共产党员,先后担任白沙村党支部书记,在长期的集体经济中摸爬滚打,艰苦奋斗,得到锤炼,对集体经济需要党的正确领导和什么是党的正确领导有清醒的认识。党的正确领导,首先是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领导;其次是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组织领导班子,特别是有一个好“班长”;再次就是发挥全体共产党员在发展集体事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这三条,白沙村党组织都具备了。万清、侯二河都真心拥护毛主席的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路线,所以他们硬着头皮顶住了外部环境和内部有人要求放光、分光集体经济的巨大压力,毫不动摇地选择走集体化的道路。光有他们两个人的决心还不够,他们还带领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教育党员顶风破浪,用发展集体经济的实际成绩把村民团结起来跟着他们走。事实很清楚,如果白沙村不坚持党的正确领导,白沙的奇迹就不可能发生。
四、走群众路线,实行群众民主管理和监督,是保证党的正确领导的关键。群众路线是毛主席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为中国共产党创造的根本工作路线,离开了群众路线,就谈不上党的领导。白沙不搞家族统治,不搞任人唯亲,不靠“能人” 治村,不搞一言堂、一支笔,对村民不强迫命令,不许干部、党员搞特殊化。侯二河和两委(党支部委员会、村委会)班子,坚持人民创造历史、劳动者是社会真正主人的真理,兢兢业业当好村民的公仆。侯二河说:“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不是虚的,不能一带而过。我们就是要用毛泽东思想指导我们的实践,体现毛主席的群众路线。”
走群众路线,就是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时刻不脱离群众,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白沙村民每天上两个班(上午、下午),白沙的干部还要多上一个晚班(晚上八点到十点)。因为群众白天上班,没有时间找干部,所以干部要利用晚上时间接待群众来访,处理群众急需办的事务。白沙的领导班子认识到,小事不及时解决就酿成大事,所以必须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中,做到小事不过夜,大事不出村。
走群众路线,就要求干部和群众打成一片,不搞特殊化。在白沙,一把手侯二河的亲属中没有一个人到两委会担任职务。村两委成员制定了“六个不准”的规定,即不准个人经商办企业,不准在企业中入股分红,不准承包村里工程项目,不准任人唯亲安排子女担任企业一把手,不准利用公车办私事,不准高于标准享受全体村民享受的福利待遇。两委干部和企业负责人不拿脱离群众的高工资。
走群众路线,就要求干部把群众当作真正的主人,充分发扬民主,经常开展自我批评,自觉主动地接受群众的批评和监督。白沙村每年开两次民主意见征集会(群众称之为“议政会”),全体村民参加。村民委员会主任要向村民做全村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让村民清楚全村的财务收入、支出、债务、积累的情况。村民在议政会上提的问题,侯二河当场解答,能解决的当场解决。村务实行八公开,落实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管理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等民主权利。村里的重大决策,都要经过领导班子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村民大会的决策程序,只有领导班子和群众统一了才算通过。在白沙,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突出,在党支部领导下落实村民自治运行机制。看不到所谓的“党政分开”、“政企分开”的明确界限,党政班子中的任何人都无权独断专行。这样照样实现了经济发展的高效率,只不过干部要辛苦一些、多开点会多动些脑筋罢了。
财务管理是最重要的村务之一。白沙村成立了理财小组,成员包括4男1女。凡花钱审批要过几道关:企业花钱,要经过厂长签字、村主任签字、党支部书记审核和理财小组通过;村里花钱,要经过村主任批准、党支部书记审核和理财小组通过;理财小组不通过,前面的签字均无效,最大程度地堵塞了可能的贪腐现象发生。
白沙在创办集体经济的初期,因为管理制度不完善,一部分不明真相的群众也上访告过侯二河和村主任的状,使侯二河受到审查,村主任受到“留党察看”的错误处分。最终上级领导机关了解了情况,查明了真相,证明所告内容不实。对此,侯二河不但不给告状的人“小鞋”穿,反而反思群众告状的原因,认识到财务不公开、不透明是导致群众告状的直接原因,从而改进了财务管理制度。当有的告状群众向侯二河赔不是的时候,侯二河反过来安慰他们“过去的都过去了,还计较什么?”
白沙村在拆旧房、盖新房的过程中,一些群众怕吃亏,采取观望等待的态度。两委班子不搞强迫命令一刀切,而是先制定公平合理的补偿补助政策,让想通了的住户先拆迁示范,当其他村民看到拆旧迁新确实有好处以后,有疑虑的村民自然就想通了。个别有困难的家庭一时拿不出自交的房款,村里就让他暂时欠着,先搬进新房住,再逐步偿还。
因为白沙村两委班子群众路线走的好,他们在村民中有很高的威信,群众的凝聚力很强。多年来没有群众上访告状,村里也不需要为“维稳”、“截访”花力气。干群团结一致,真正形成了又有民主,又有集中,个人心情舒畅的政治局面。
五、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长期以来有一股风,认为只要经济搞上去了,其他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于是改旗易帜势力就有了一个大空子可钻,悄悄地把许多意识形态阵地给占领了。但是在白沙,侯二河一班人不信唯生产力论,不搞GDP挂帅,而是坚持政治挂帅,思想领先,带动经济、文化、教育、环境、生态、人的素质全面发展,使我想起了当年人民公社政社合一,既是经济组织,又是社会组织的特点和优点。白沙村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的同时,把其它事业也搞得红红火火,生气勃勃,展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光辉前景。
白沙村重视发展群众文化教育事业。村里建起了可容纳1000人的70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中心,里面安装了数字化电影放映设施,每星期六、日免费给村民放映电影,群众在剧场里进行文艺练习和演出。在8080平方米的村民中心综合办公大楼前,立有总高9.5米的毛主席铜塑像,楼内有远程教育功能的党员学习活动室,有可自办电视节目并进行现场直播的广播电视中心,有村荣誉室、民调室、人口学校、信息平台等活动场所,有藏书达1万册的图书阅览室,还有棋艺室和健身房。村里还有2600平方米的农民运动体育场。在白沙村文化广场,设有文化墙和文化柱,主题分中华颂、伟人颂、英雄颂,时刻提示休闲漫步的人们不忘中国现代革命史,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向英模学习。白沙村学校新建了三栋高标准教学楼、一栋学生公寓楼、一栋多功能文化楼,还有餐厅、塑胶跑道和篮球场等,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体育设施一应俱全。教室全部安装了电教投影仪,运用多媒体教学、远程教育网等现代化教育手段,实现了与全国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白沙村组织了舞龙舞狮队、威风锣鼓队、老年秧歌队、青年文艺队、女子健身体操队和军乐队……村民大唱革命红歌,业余文化活动丰富。2012年,白沙村农民剧团进入人民大会堂表演自编自演的剧目;村歌《美丽白沙我的家》在全国村歌评比中荣获十大金曲奖。白沙村的环境和生态
因为白沙村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白沙人的精神境界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白沙人把雷锋精神当成做人的标杆,用雷锋精神冶炼心灵。多年来,白沙村欣欣向荣,民风纯正,没有治安和刑事案件,社会稳定。在全国,有50多名白沙籍人士先后在各行各业成为学雷锋标兵和先进个人。
白沙人创造的非凡业绩,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肯定。白沙村先后荣获了“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中国幸福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2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荣誉称号。今年5月,她又被命名为“中国雷锋村”。
要不是坚持走科学社会主义道路,哪会有白沙村的今天!对比被形容为“三年过了温饱线,二十年没入富裕门”的小岗村,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孰优孰劣,难道还要更多的辩论吗?
六、今后的道路并不平坦。说也奇怪,既然白沙村被认为是“中国文明村”、“中国幸福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那么白沙村的发展经验就应该得到迅速的推广,白沙村自身发展的大环境也应该越来越好,可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好多到白沙参观访问的农村基层干部,认为白沙好是好,但是学不了,因为他们那里学习白沙的经济基础没有了。要想汪洋大海般的小农经济重走集体化的道路,仅靠个别的自发性是不可能的。但是有人来引导吗?我从《纪实》不但没看到,相反却隐约感到连白沙村本身都存在着集体经济遭到打压的可能。原中纪委常务副书记侯宗宾到白沙村视察后题词的原稿是“集体经济 共同富裕”,可是在秘书的建议下最后改成了“共同富裕 和谐白沙”。那么高级的干部想肯定集体经济都有顾虑,最后终于回避了。中央党校的学者到白沙调研,惊讶地问:“怎么干得这么好?”他们就是不愿相信集体经济的威力。即使跟侯二河关系很好的省、市领导,也劝侯二河:“二河啊,得改制啊,实行股份制吧!”可见对白沙村那么多的表彰,更多的是肯定她的现状,而不是产生现状的原因。最近,中央电视台在宣传农村“改革”时,是把土地集中“流转”到“家庭农场”,就是发展资本主义的大农业作为发展方向的。在这种形势下,我只能祝愿白沙村的干部群众善自珍重,沿着自己自主选择的方向一路走好!
写到这里,我要再次感谢陶冶同志为人民的社会主义事业鼓与呼的热情、执着和勇气。不管鼓与呼的效果如何,只要是对人民有利的,就要发声,传播出去,让人们知道真相,引发思考,这就够了。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