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同志的一生,是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奋斗的一生,是光辉灿烂的一生。总结起来,他做了主要两件事:一件是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第二件是巩固了社会主义制度。就因为这两件事,毛泽东将永远活在广大人民的心中,他的思想,将永远成为号召中国人民一往无前的旗帜。
毛泽东以排山倒海的气势和出神入化的指挥艺术,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但这对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来说,根本算不了什么。早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就指出,这只不过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以后的路还更艰巨,更长。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广大人民群众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纷纷加入到革命洪流中来,与黑暗势力作殊死的斗争。其目标就是为了一个:建立社会主义,翻身做主人。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毛泽东思想的灵魂。毛泽东一贯的人民立场和一贯的群众观点,获得了人民心中的永恒地位。反对毛泽东,实质就是反人民,无论是谁,最终都将被人民抛到历史的垃圾堆。
新中国成了后,毛泽东一如既往从人民利益出发,建立了保障人民利益的一系列制度,对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在政治上创造性提出了我国的国体和政体,第一次确定了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及其保障,这是毛泽东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伟大贡献
(一) 国体,即国家的性质,也就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具体地说,就是哪个阶级是统治阶级,哪个阶级是被统治阶级。阶级社会以来,广大人民群众都是被压迫被剥削的对象。虽然进行无数次反抗,可最终都没有摆脱被剥削被压迫的命运,要么被扼杀在新生的摇篮里,要么成为了改朝换代的工具。毛泽东根据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原理,提出了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开天辟地第一次彻底将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地位翻了过来。
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对人民民主专政的目的、性质和内容作了全方位的阐述,最终将人民是国家主人的地位以宪法的形式确定下了来。
1、人民民主专政的目的,是在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基础上,过渡到没有剥削,没有阶级的社会主义社会,最终进入共产主义。毛泽东指出,以人民民主专政作为条件,“使中国有可能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之下稳步地由农业国进到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消灭阶级和实现大同。”[①]由此可以看出,毛泽东并不是像有些人所想的那样,时时不忘阶级斗争,更不是将历史简单地翻过来,冤冤相报,而是要消灭阶级,消灭国家和政党,跳出历史周期律的怪圈,逐步达到人人幸福的共产主义社会。
2、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毛泽东说:“人民民主专政,就是人民民主独裁,就是剥夺反动派的发言权,只让人民有发言权。”[②]历史经验证明,人民不独裁,反人民的资产阶级就有机可乘,篡夺人民政权,反过来对人民独裁。在人民独裁的情况下,资产阶级就会伪装人民,表现出革命的样子,混进人民群众的队伍里,伺机夺权。这是必须注意的。
3、人民民主专政的内容,是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敌人是谁?如何专政?毛泽东对这点论述的透彻不过:“对帝国主义的走狗即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及代表这些阶级的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们实行专政,实行独裁,压迫这些人,只许他们规规矩矩,不许他们乱说乱动。如要乱说乱动,立即取缔,予以制裁。对于人们内部,则实行民主制度,人民有言论集会结社等项的自由权。选举权,只给人民,不给反动派。这两方面,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③]由于毛泽东主张对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等反动派及其帮凶实行专政,所以,这些人一旦有机会,就会相互勾结起来,恶毒地对毛泽东进行否定、诋毁和污蔑,企图颠覆人民政权,推翻共产党,肢解中国,把中国重新沦为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地。
(二)政体。所谓政体,是指国家政权的构成形式。就是以何种形式组织国家政权。封建社会搞君主专制,资本主义社会议会制和三权分立。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是为了维护国体的统治地位。
确定了人民群众的领导地位,还必须有强有力的措施来保障。如何来落实人民民主专政的地位呢?毛泽东提出,应当“建立民主集中制的各级人民代表会议制度”。[④]采用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便利人民行使自己的权力,参加国家管理,从而得以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国体地位不被改变或颠覆。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⑤]规定人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批评权、决策权、罢免权等政治权力,还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权力,有“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自由[⑥]。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毛泽东的这种人民至上的思想,在五四宪法中得到了确定,所以说,五四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⑦]
人民是否拥有以上这些权力,是判断国家政权是否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主要标准。比如,在选举权方面,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确保普通群众(包括工人、农民、普通知识分子)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的比例不得低于60%。反过来,如果官商代表占绝大多数,普通群众的诉求压不倒大多数,国家政权性质就成了官僚资本主义了。再如,监督权,广大人民是否有效地监督各级官僚机构,是无产阶级专政政权是否会重蹈历史周期律覆辙主要标志。各级领导只有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造成“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党和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其实想伸不敢伸,人民咫尺手自缩”[⑧]的势态,才能防止腐败变质,保持国家不变颜色,保持政权永远牢固掌握在人民的手中。
二、经济上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奠定了人民政权的基础,是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贡献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人民政权赖以依存的基础。没有公有制,就没有人民民主专政,就没有社会主义,更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一句话,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毛泽东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在正确揭示建国后我国社会矛盾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奠定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
(一)、指出中国必须先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实现现代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基本完成后,要不要走第二步,中国是停留在新民主主义阶段,还是走社会主义道路?在党内外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的人主张停留在新民主主义阶段,“确立新民主主义的社会秩序”;有人对资本主义抱着幻想,提出必须“确保私有财产”,不必对民族资本进行限制改造。毛泽东在关键关头,严厉地批评了这些糊涂思想,顶住了这种种名为“确立新民主主义秩序”,实际上是反对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要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道路的逆流,坚定不移地领导中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毛泽东的这个主张,完全符合中国的实际。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在中国是走不通的。独立以后的中国如果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就难以取得真正意义上的经济独立。中国这样一个大国,企图主要靠外国提供资金和机器设备等来求得发展,特别是要想成为世界强国,是不可能的。而且,由于经济上依赖外国,在政治上就挺不起腰杆,连已经争得的政治独立也可能丧失。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其经济可能会有一时的发展,但终究还是要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大国的附庸的。由于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促进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的优越性,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来说,通过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国家工业化,这是最好的选择,因而也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二)、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设成就
有人认为毛泽东时代是漆黑一团,根本不看那时的巨大成就:一是在旧中国遗留下来的“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这不仅使中国在赢得政治上的独立之后赢得了经济上的独立,为增强国防力量和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了条件,而且为中国以后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物质技术基础。二是在经济发展速度上,从1952年到1978年,我国的工农业总产值年平均年增长率为8.2%;其中工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率为11.4%。这个发展速度,居于同期全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前列。这就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和优越性。
(三)、建立公有制的历史意义
变革生产资料资本主义所有制,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对我国来说是一件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不建立公有制,社会主义就是一句空话。所有制的变化决定着分配关系的变化,决定着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这些都是对生产力及其运行的巨大的带根本性的解放,都必将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巨大的动力和源泉。正如毛泽东所说:“事实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社会主义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一点,甚至连国外的敌人也不能不承认了”[⑨]。
不进行所有制的变革,就没有社会主义制度,就没有新中国的发展和中国的今天。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建国以后,如果我们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的混乱状态就不能结束,通货膨胀、物价极不稳定、到处贫困落后的状态就不能改变。”[⑩]“如果搞资本主义,可能有少数人富裕起来,但大量的人会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中国就会发生闹革命的问题。中国搞现代化,只能靠社会主义,不能靠资本主义。”[11]
三、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性质和建设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作出了及其重要的探索,为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什么是社会主义?有人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这是故意混淆视听的。实际上,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公有制。这也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任何一个社会都要发展生产力,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同样也是发展了生产力的,而且是大大的发展了。毛泽东在谈到社会主义革命时说:“首先造成舆论,夺取政权,然后解决所有制问题,再大大发展生产力”;“生产关系搞好了,上了轨道了,就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道路”[12]。这就是说,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所有制问题,接下来才是发展生产力的问题。单纯强调生产力,是小资产阶级的观点。其特点就是鼠目寸光,只注重眼前利益,看不到长远利益,只看到小利益,看不到大利益,只看到自己,看不到群众,不愿吃小亏,结果吃了大亏。单纯强调生产力,就会导致发展的成果被少部分人据有,导致贫富分化,返回人剥削人的社会。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任务,而不是本质。
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方面,毛泽东对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在不同时期作了辩证的分析和调整,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和新贡献。建国初期,鉴于阶级斗争的复杂性,生产力是主要因素,只有这样,才能战胜国内外反动势力,到1953年,阶级斗争基本平息,生产关系逐渐变成了生产力的束缚,一家一户是小生产根本不能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生产关系的调整成了主要因素。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生产关系的问题解决了,生产力的问题又突出出来,工作重心又调整到了生产力上。1956年,毛主席明确指出:“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13]。进入60年代,国际关系发生巨变,国内修正主义抬头,毛泽东又将工作重心调整到生产关系上来。
在对社会主义阶段的划分上,毛泽东没有生搬硬套马克思的理论,而是将社会主义划分为若干阶段,为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借鉴。社会主义社会分为两个阶段,他说:“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经过后一阶段,到了物质产品、精神财富都极为丰富和人们的共产主义觉悟极大提高的时候,就可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了”[14]。他还认为共产主义社会也会有很多很多的阶段,阶级存在的社会不过几千年,而地球还会存在多少万年,因此共产主义社会“可能要经过几万个阶段。能够说到了共产主义,就什么都不变了,就一切都‘彻底巩固’下去吗?[15]”
[①]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1966年人民出版社,1406页。
[②][②]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四卷1966年人民出版社,《论人民民主专政》1412页
[④] (《毛泽东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36页)
[⑤][⑤]《五四宪法》1954年,第二条,第八十七条。
[⑦] 八年级《中国历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21页。
[⑧]陈毅(陈毅诗词选》《感事抒怀。七古。手莫伸》1954年
[⑨]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⑩] 《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述专题摘编》,第23页,第41页。
[11] 毛泽东:《读(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笔记》。
[12]《毛泽东文集 》第八卷《读(苏联政治经济教科书的谈话)》1,节选2
[13]《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2月27日)
[14] 14毛泽东《读(苏联政治经济教科书的谈话)》,《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116页。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