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争鸣 > 网友杂谈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复旦投毒案”原因探析

蔡金安 · 2014-02-19 · 来源:
收藏( 评论() 字体: / /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复旦投毒案”原因探析

 

蔡金安

 

 

昨天中午,笔者看了央视13频道法治在线节目“复旦投毒案庭审直击”,其内容是聚焦复旦大学研究生林森浩投毒害死同为研究生的室友黄洋一案,被告人、公诉人和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等都作了相关陈述。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该案作了一审宣判,被告人林森浩犯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林森浩在庭上受审

 

 

去年3月底复旦大学发生一起投毒杀人案,不久公安机关宣布是1986年出生的研究生林森浩投毒害死了1985年出生的研究生黄洋。这起案件的作案动机一直扑朔迷离,笔者在看了昨天央视的“法治在线”节目并结合此前网络、报刊等媒体的相关报道后,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性格的弱点和琐事也能酿成杀人大案

 

从案件审理的情况判断,林森浩投毒害死同学黄洋的动机,并不是有什么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而仅仅是由于林森浩的性格弱点和一些日常琐事引发他的不满所致。这一事实,使人们不能不惋惜,同时,也给我们敲响警钟:切不可忽视培养良好的性格,要坚实地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人的一生很长,但有时关键的几步,就能毁掉整个一生。林森浩就是这样,仅仅由于他不良的性格和错误对待琐事的态度,就毁掉了两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的一生,还使两个家庭长期陷入痛苦的深渊,实在是不值得。

 

林森浩究竟有何性格弱点?又是哪些日常琐事引发他的不满以致要投毒杀人呢?

从林森浩自己在法庭上的陈述、公诉人宣读证人的证言和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马皑的分析,我们可窥见一斑。

 

林森浩说:(我和黄洋)关系一般,可能互相之间有点看不惯,可能他觉得我这个人没什么生活情调,我可能觉得他有点自以为是。

 

公诉人宣读林森浩和黄洋的室友葛某的证言:

自2013年2月起,林森浩不再与黄洋、葛某一起买桶装水喝,可能是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421寝室三个室友当中,黄洋性格较为外向,有主见,多次以开玩笑的方式直言评价林森浩的生活细节,还假借林森浩的名义批评过葛某的生活习惯,林知道后很不满。而林森浩则性格较为内向,有时候比较记仇,同时又很顾家。有一次,在拿了2万元国家奖学金后,被大家起哄要求请客,林森浩没有应承。

 

据悉,对于这次请客,学校的同学回忆,当时黄洋提议让林用奖学金请客,遭到林拒绝后,黄洋当时就表达了不满。而除了这些生活琐事外,葛某还说,林与黄之间,还因为考博士的事,也有一些隔阂。

 

葛某证言称:

2012年底,黄洋在求职受挫后,决定报考自己导师的博士研究生,而林森浩出于个人原因没有报考。在考博初试成绩揭晓以后,同学们根据黄洋的考试成绩及其报考本人导师的情况,认为黄洋被最终录取的难度不大。

 

事后情况是:或许还是出于经济原因,林森浩并没有报考博士,而是与一家外地医院签订了就业协议。

 

公诉人说:

2013年3月中旬,黄洋考博的成绩揭晓,他名列前茅,黄洋的学友纷纷向他祝贺,这一点林森浩是知道的,而作为黄洋室友的林森浩,在同年3月底却又一次因为一些事情受到了实习单位博士生导师的当众批评,林森浩向他人表达了抱怨的心情,所有的这些不顺、挫折,对于性格较为内向而且又一直自视甚高的林森浩而言,到了他已经无法忍受的地步。

2013年3月初,黄洋有一次先后询问盛某和林森浩,是否想去东南亚旅游,盛某觉察出黄的话语间有嫌弃平日里小气的意味,林当时很不高兴。

 

分析:都是一些生活琐事和小摩擦,可是后来竟演变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林森浩把自己的犯罪根源归结到自己的性格上,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马皑认为是林森浩性格偏执和有“自我同一性”的缺陷。

 

林森浩陈述:

我认为我的犯罪根源可能是这样的:首先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这几年时间里,可能由于我的性格内向,或者是其它方面,再加上我对为人处事方面可能重视不够,不怎么学习这方面,无论是从其他人或者从纸质的电子版的文(章)这种来源上面,所以我对于为人处事方方面面的一些对或错,可能缺少一个正确的认识,就是我这个年龄本应该有的一个正确的认识。第二,我觉得可能是我已经有点形成了一个讲话或者做事不计后果的习惯,而且我遇上事情后,可能也会有逃避的这种习惯。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马皑说:

首先,林森浩在人格上或者性格上就比较偏执,这个偏执表现在哪里呢?表现在他容易记仇,容易放大别人对他的这种风险,就是人家可能只是一句玩笑话,但是他在看的时候,更多的是看到了人家的不善良,这是他在性格上的一个缺陷。还有一个缺陷用专业的词来说,叫“自我同一性”的缺陷,咱们从他的成长过程能够看到,他一直在证明自己。他为什么要证明自己?他有相对的一些自卑,但是林森浩的困惑在哪里?学业上的成功并不能给他带来生活上的被人尊重,由此他就苦闷,平时缺少安全阀,缺少与人的交流。那么积累到相当的程度,一次性爆发,而这次爆发就酿成了严重的犯罪。

 

综上,确实看出林森浩性格的弱点和他错误对待琐事的态度,这些对他投毒杀人起了重要作用。

无独有偶,类似这种因性格和琐事问题而犯案的例子不少:2004年的马加爵案,起因就是他和同学打牌时发生争执;1997年北大铊投毒案是因为王某与朋友关系趋冷,便起杀心;2007年中国矿大的铊投毒案则是因为常某对三名同学心生不满便向其投毒;2012年年底的安徽医科大学图书馆砍杀案也是如此……

 

当然,复旦投毒案还有一些外部原因,也是不能忽视的。

 

“朱令案”侦查过程怪异,成夺命符咒

 

林森浩在庭审中承认,清华大学“朱令案”长期未破,给了他一个直接的刺激,使他生出侥幸心理,完成了盗取剧毒化学品投毒杀人的全过程。这实在令人震惊。

 

“朱令案”至今未破,警方在该案处理过程中的一些异常行为令人不解,长期受到诟病。

朱令,北京人,1992年考入清华大学。朱令事件是指朱令在校期间离奇出现铊中毒的症状,导致身体健康遭到极大的伤害,最后得助于互联网才受到确诊和救治的事件,这是中国首次利用互联网进行国际远程医疗的尝试。由于朱令没有铊的接触史,警方认定为是投毒事件,但此案经过调查之后,几度沉浮,凶手至今仍逍遥法外,尚无明确结果。且由于警方对事件处理过程中的一些异常行为,让朱令案成为公众事件,从而衍生出对于作案嫌疑人家庭背景的各种猜测。

1995428日晚,当朱令被确诊为铊中毒后,朱令父母立即向清华大学当时的化学系副系主任、主管学生工作的薛芳渝教授提出报案的请求,薛随即向清华大学保卫部部长兼清华大学派出所副所长报案。199557日,北京市公安局开始正式立案调查。但在立案之前,在铊中毒确诊后的五一放假期间,朱令宿舍曾发生离奇盗窃案,朱令的洗漱用品丢失。 

朱令家人委托的两名代理律师之一张捷指出,“根据警方目前提供的情况来看,有人故意投毒是朱令中毒的真实原因,也就是说背后存在一个凶手”。 而了解内情又有几十年破案经验的老公安王补推断“嫌疑人的范围是很小的”,并根据清华大学女生宿舍的严格管理,进一步推断“朱令身边就有凶手”。 

19974月,在正式立案两年之后,北京警方对朱令案件犯罪嫌疑人孙维采取了第一次突审。在这以前见诸报道的关于案件的进展和调查情况包括:警方在1995年夏秋时分到朱令父亲单位调查过朱令父亲和孙维父亲的关系;警方在1995年通知朱令家属,“只剩一层窗户纸了”;1996年,清华大学派出所所长李慕成告知朱令父母,“有对象”,“上面批准后,开始短兵相接”; 19962月,北京市公安局14处有关领导对朱令家属表示案件难度很大,仍在努力之中;19972月,化学系薛芳渝教授告知朱令家人,校方将配合警方作一次有效的侦破行动,但后来一直没有下文。主要负责这个案件的公安局十四处李树森,在2006年对采访他的记者提及“这件事在调查工作中已有一定结论”,且“这件事情很敏感”。

朱令同宿舍的同班同学孙维,被警方认定为是唯一能够合法取得铊盐并且跟朱令接近的人。经过详细调查,警方正式将其列为投毒的犯罪嫌疑人。孙维的祖父孙越崎和伯父孙孚凌在民主党派和政协担任要职,而正是显赫的家庭背景,被认为是本案件的调查不能顺利进行的原因。 

19973月,朱令家人以出事班级即将全部毕业,人证即将难以获得为由,上书北京市公安局长。199742日,孙维作为朱令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北京市公安局14处带走,并在印有犯罪嫌疑人的纸上签字。在被连续侦讯审问8个小时后,孙维被家人接回家。此外,朱令家人还曾上书国家领导人要求加快办案,但上书时间没有说明。19981月,孙维家人在得知朱令家人上书国家领导人后,也给高层领导上书。 

消息指出,鉴于案件发生造成的舆论影响,清华大学校方曾拒发孙维的毕业证书,但在孙维方面的多次交涉下,最终给予。

 1998825日,公安机关宣布结案,并以“超过法定期限”为由解除孙维作为嫌疑犯所受到的强制措施。但匪夷所思的是,公安机关没有告知朱家此案已结,朱令父亲声称“之前得到的答复一直都是‘正在调查中’。”直至2008年申请信息公开时,才获悉已于1998年结办。 

2008512日,朱令父亲吴承之向北京市公安局提交了要求公开朱令急性铊中毒案侦破过程和结果的申请,并于当日被受理。十八天过后,市公安局以“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不予公开的其他情形”为由发出“政府信息不予公开告知书”。

 

从“朱令案”侦查情况的前前后后,可看出里面有一些神秘的力量在起作用,不能不令人产生很多猜测。从这一个案件陷入的困境,我们更加意识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多么重要。北京警方没有想到:就是这件蹊跷的久侦不破的案件,去年又客观上在复旦大学催生出了一个新的投毒杀人案,夺去了一个风华正茂的研究生的生命。可见,“朱令案”已成了夺命符咒,造成的后果十分严重!

 

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失误造成林森浩人格缺陷

 

林从小学习成绩优异,其父母感到很放心,疏于对其进行思想引导和个性培养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从家庭上来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孩子,不仅要在学习和体育锻炼上高标准严要求,而且要在思想、生活等方面高标准严要求,这样才会使孩子有健全的人生;反之,如果不重视孩子的“德育”教育,而一味溺爱、纵容孩子,就会出偏差,终究会害了孩子。  

  林家三女二子,1986年出生的林森浩排行老二。

林森浩从小在班里都是干部,成绩优异没有让家人操心。在姐姐们的印象中,弟弟的青春期很懂事、很孝顺,没有一般孩子的叛逆。林一直是家里人的希望,却因为学习成绩好,在少年时父母基本没对其进行正确思想的引导,缺乏对其个性的培养和关注,所以在其将来的成长道路上埋下了隐患。可见,忽视“德育”教育会孕育灾难。

 

对成绩过分执著,常常考试一结束,就在宿舍自责

 

和平初级中学的蔡老师记得,中学时代的林沉默、害羞,却一直是全校“最优秀的那几个孩子”。林拥有同龄人中少见的自律。其高中同学对南方周末记者回忆,林每天6点半准时起床,“老师基本上不用管”;对成绩过分执著,常常考试一结束,就在宿舍自责,抱怨状态不佳。最终,林以780多的高分进入中山大学。

学医,是并不宽裕的林家为大儿子能拥有一份“铁饭碗”所安排的。林森浩曾在文章中自述,刚进入中山大学医学院学习时,经常处于“浑浑噩噩”的状态。即使如此,林依然保持着优异的成绩。一位和林森浩相熟8年的同学陈文说:“他的成绩在医学生里只有百分之一的人能够达到。”

2010年,林森浩被保送进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研究生部。在研究生阶段,他发表了8篇核心期刊级別论著,其中第一占到5篇之多,同时还兼任了学生会副主席。研究生第3年,林浩森放弃读博,并通过广州市一家三级甲等医院的超声科面试。

 

沉默外壳包裹下一颗唯我独尊的自私的心灵

 

虽然在学生工作中和学术上表现突出,林森浩留给人最深的印象还是“沉默”,甚至“古怪”。

“到其他寝室串门,他会一声不吭地站一旁看他人玩游戏,再沉默离开;他时常在楼梯口大声对话楼上的一个老乡女孩,声音传到整个楼道,他也并不在意。” 林森浩的好友小吴说,林森浩“会做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比如跟同学一起玩,他不打招呼就跑了。有点不太顾及别人的感受,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活在自我的世界中。”

“自卑、挫败、闷骚,被林严格限定在网络生活中,他为自己塑造了沉默、冷感的外壳,搭配上优异的成绩,现实中与他相识的人,很少意识到他内心的虚弱。”媒体如此评价他。  

 

家人对他的绝对信任,实乃陷入了家庭教育的误区

 

林森浩在父母和邻居眼中是一个“乖乖仔”,成绩优秀。当林森浩成为犯罪嫌疑人后,家人无论如何都不相信,平时老实规矩的他会做出这种自毁前程的事情。

直到2013415日,黄洋离开人世的前一天,林父接到上海来的噩耗,还不敢相信。他在电话里笑着说:“我儿子不会做这种事情的,我打电话问问我家森浩到底是怎么回事。”

林森浩的姐姐也力挺弟弟的无辜,她于417日回复媒体记者的短信称:对死者感到惋惜,盼望能早日水落石出,但也别冤枉好人。随后再回短信称弟弟“是一位善良的人,心地非常好,有同情心。他不可能害人的,如果有人想害他,会遭天谴。”

就算法院对该案已宣判了,林父还是说相信儿子不会故意杀人。他情绪激动地对记者表示,自己心里很乱,但“一定会上诉”,“我到死都不相信林森浩会故意杀人。”

从林森浩父亲和姐姐对他的绝对相信,笔者认为是一种莫大的悲哀。只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的失败的家庭教育孕育出了苦果,不去检讨、认错,而要仍然执迷不悟地为作恶者开脱,太不应该了!顽固坚持这种错误观念的家长,怎么可能会教育出好人来呢?!

 

投毒案、杀人案等命案接连发生,彻底暴露出学校教育的失败

 

多年来,在“应试教育”这根指挥棒的指挥下,“分数”被学校领导、教师、家长和学生推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学校和家庭中一切工作都围着这根指挥棒转。这样做带来的后果十分严重:多少学生的身体垮了,思想混乱了,找不到出路了……。就算那些拥有高分的所谓“幸运儿”,其实也没啥“幸运”可言:高分低能者多了去,高分缺德者也不少,甚至还有不少高分犯罪者……

林森浩就是“高分犯罪者”中的一员。

林的大学陈斯透露:林森浩在空间写下:“要有一种执着:骂粗口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唯有武力”。

2013418日,复旦大学新闻发言人、宣传部副部长方明说,黄洋的离去学校很痛心,复旦每一位学生都是很宝贵的,虽然每年都会有退学的,但从来没有想过,以这样的方式让生命终止。对于黄洋的离去,有人质疑复旦的教育。对此,方明说:“我们也很痛心。我们不能说复旦的教育就是尽善尽美,中国的教育也并不是尽善尽美。” 

中国的教育是出了大问题,虽然方明把问题说得轻了一点,但考虑他是校方的新闻发言人,从他自身的处境着想,也能理解。

 

就在复旦大学刚刚发生投毒案,人们正在悲痛、惋惜的同时,却惊愕地发现江苏、江西三所高校竟接连发生命案。

 

  南京  大学生刺死室友

416日晚上10时左右,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宿舍楼内,住同一个宿舍的舍友,为一点小事起了争执,一方冲动之下持刀相向,最终使同学伤重身亡。据悉,两位当事学生都是该校2010级自动化专业,来自丹阳的蒋某被刺伤后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案件起因仅仅是被害人蒋某敲门打扰了袁某玩游戏。目前,行凶者袁某已被南京江宁警方刑事拘留。

 

南昌  高校校舍内现腐尸

417日上午1020分左右,南昌航空大学一栋研究生男生宿舍发现一具男性尸体。17日晚,南昌航空大学宣传部向记者证实,死者疑为该校研究生彭某某。该校宣传部部长饶国宾说,校方已通知学生家长来校协助调查。尸体腐烂才发现,说明学校管理也存在漏洞。学校也会从中吸取教训,加强管理。

 

张家港  受害者脖子中了两刀

417日,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沙洲职业工学院发生一起命案。18日上午,记者电话连线了负责此案的城北派出所,民警称,受害者脖子中了两刀。该民警称,犯罪嫌疑人和被害者素不相识,犯罪动机还不清楚。

 

  一个接一个命案的发生,是对学校错误的教育方针的血泪控诉!

 

感    言

 

由复旦投毒案和该案前后发生的一系列命案,我们痛心地看到一个个风华正茂的青年离开了人世,而施害者也会面临法律严厉的制裁,还让许多家庭成员和亲友平添悲伤。

我们已经看到,之所以发生这些惨剧,许多直接原因仅仅只是施害者个人性格的弱点和他们没有正确对待一些琐事,缺乏稍微多一点的体谅和包容,这实在是值得惋惜。真心希望青少年培养良好的性格,正确对待琐事、小事。

我们还看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不能只挂在一些人的嘴上,任何不公正执法,网开一面,都会后患无穷。

我们还看到,无论是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高度重视“德育”,把“德育”放在最重要的地位,抛弃“应试教育”的错误做法,是搞好教育的第一步!

 

2014219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昆仑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2.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3. 亵渎中华民族历史,易某天新书下架!
  4. 我对胡锡进和司马南两个网络大V的不同看法
  5. 菲律宾冲撞中国海警船,中国会打吗?
  6. 一个王朝是怎样崩溃的?
  7. 否定了错误,并不代表问题不存在了
  8. 近20年中国社会分层剧变的特征与趋势: 一位清华教授的直言不讳
  9. 张志坤|“先富”起来的那些人将向何处去
  10. 就算明着不要脸,你又能怎么办呢?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送完一万亿,再送一万亿?
  3.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4. 紫虬:从通钢、联想到华为,平等的颠覆与柳暗花明
  5. 李昌平:我的困惑(一)
  6. 李昌平:县乡村最大的问题是:官越来越多,员越来越少!
  7. 朝鲜领导落泪
  8. 读卫茂华文章:“联想柳传志事件”大讨论没有结果,不能划句号
  9. 司马南|南京市政府通告里面没讲的内容
  10. 房地产崩盘,对经济的影响超出你的想象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郭建波:《文革论》第一卷《文革溯源》(中册)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文化大革命
  3. 郝贵生|如何科学认识毛主席的晚年实践活动? ——纪念130周年
  4.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5.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6.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7.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0.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 77年前,2583名英雄儿女踏上北撤之路
  2. 大蒜威胁国家安全不重要,重点是他为什么会那样说
  3. 相约12月26日,共赴韶山!
  4. 关于推出纸质阅读资料的公告
  5. 欧洲金靴|“一切标准向毛主席看齐!” | 欣闻柯庆施落像上海福寿园
  6. 送完一万亿,再送一万亿?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