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是当政者熟知的道理。但改开后,中国确立了“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实际上是GDP为中心,即用各种“物质、精神产品及服务量”与物价的乘积之和,来表示当政者的政绩。而不是像计划经济那样,明确拟定“与物价无关的”,粮食等主要产品的产量指标。虽然近几年每年的“一号文体”都说如何重视农业,但作为全党奋斗目标的“全面小康”几十项指标中,没有一项提到粮食与农业。对各级党政领导考核的“政绩指标”中也没有一项提到粮食与农业。相反认为“城市化率”越高,农业生产在社会生产中所占比重越小,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就业人口的比例越小,也就是“民以食为天”的“天”被挤得越狭窄,显得越发展,越现代化。同时也用带水分的粮食产量忽悠民众,以稳定民心。
主流科学家们满怀信心相信:通过杂交和转基因改变种子,用化肥代替农家肥,用化学农药治虫除草,用农机代替农业劳动力,通过节水灌溉解决缺水……。坚信只要实现农业现代化,粮食不成问题。
老百姓呢?“汗滴禾下土”和“粒粒皆辛苦”的诗句,广大农民最有深切的体会。城市的孩子在幼儿园就会背这些诗。然而现实生活中,只要家里过得去,都会满足孩子“不愿吃粥饭,乐意吃肯得基、麦当劳等洋快餐”的要求。须知那些鸡块、牛排,是用比粥饭多得多粮食转化而来的。近几年饭店生意红火,除公款吃喝外,普通老百姓的“人情吃请”范围越来越大。尤其是中小城市,婚丧喜事、生日满月、乔迁录取等等,都要上饭店。一请几桌、几十桌。许多人营养过剩肥胖、三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减肥成了热门。为什么不少吃呢?除了人吃还要喂狗,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家养狗,称为“宠物”。专门的狗饲料中,除了粮食,还有由粮转化的瘦肉等。人们只知道有钱能买到粮食。且粮食、肉类对于中等以上的居民来说,只是一个份额较小的开销。根本感觉不到粮食的安全隐患。
粮食是耕地上长出来的。除了人的辛勤劳动,还要有耕地及表层沃土、肥料、水源、气候、排灌设施等诸多自然和人为的条件。不论是否感觉到隐患,现在的耕地,尤其是东部城郊的沃地迅速减少。农村腹地更多的耕地被“土地流入者”用于种经济作物,甚至开发成观光旅游区。还有相当多的耕地,因种粮不如打工赚钱而抛荒。同时,种粮的农民越来越少,且多在50岁以上。20年后还有多少耕地?20年后靠谁来种田?粮食生产条件越来差,怎能保证粮食产量?况且目前采用的“化肥、农药、良种、农机等现代化”的耕作方式负面影响日趋暴露,这种耕作方式能支撑多久?中国进口的粮食越来越多,粮食是战略物资,将来用手中的外汇能买到足够的粮食吗?
粮食安全的隐患逐渐浮出水面,不论是否被感觉,稍做分析便可探知。一旦“隐患”变成“显患”,将要使成千上万的人饿死荒野。这种“显患”不同于仅在局部、短期发生的自然灾害:时过后田还在,幸存的农民还能耕种。但当耕地变成水泥地;农民变成市民,不愿意也不会种地;能源枯竭农机变成废铁;转基因与杂交种子,农民不能自留种子;国际贸易粮源逐渐减少后(如美国用大量的玉米做燃料)……这样的粮食安全“显患”极难逆转。
危及生存的灾难,受损最大的是民众;救灾的主力也是民众;防灾更要靠民众及早觉察并采取措施。为此,有必要在“显患”来临之前揭示现存的粮食安全隐患,以便提前防范。
因为粮食产量带水分,可起到对粮食安全盲目乐观的作用,并可减少滥占耕地的反对呼声。笔者将从探索“中国粮食产量数字的可信性”入手,然后就“粮食生产条件”、“土地流转”、“农业现代化”、“转基因”、“进口”等问题,陆续阐述个人的看法,以求与网友探讨。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