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来,政府的多个部门组织传统文化学习活动,从外面请一些人讲传统文化。我市教育部门不久前也搞了这种活动。主讲人阐述的主要观念居然是“因果报应”,——你要行善事,这样就为自己积累了“福报”。这种阐述被许多领导同志称作:“讲得真好。”在普通群众中有人不屑,也有许多拥趸者。大家好像都把这种观念当作了一种新鲜事物,许多人有久旱逢甘霖之感。
近几年,在基层的所谓传统文化宣传中,因果报应是主要观念之一。我们是知道的,这不是传统文化的核心观念,也不是代表性观念。只能说是一种民间信仰,说“迷信”也毫不为过。这种观念从来上不了庙堂。儒家文化是主张“干涉社会”“改造世界”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来不是为自己的“福报”,多的是“舍生取义”。
因果报应这种观念佛教中有,基督教在中国的流行,怕是主要也归功于这种观念。这些年,在家中敬神的人的数量增长很快,信仰基督教的人的数量也增长地很快。今天就连政府部门的众多公务员,对因果报应之说也产生了发自内心的信服。这是怎么了?
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人活着不是为了吃饭。人赚钱是为了活着,但人活着不是为了赚钱。人的本质生活是其“精神生活”。人类为什么创造文化,——法律制度、道德风俗等。是因为他们不愿意像动物一样为了获取生存资料而互相残杀。于是,文化是来做什么的?就是来限制人的私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大家相互尊重,好和睦共处。损人利己的行为是被否定的,是不道德的。这里,就产生了“善恶”的观念。放纵私欲,损人利己就是“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助人为乐就是“善”。
“因果报应”不是在提倡“善”吗?不是在提倡人们要做好人吗?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风气骤然而变,“私欲”受到了鼓励,“笑贫不笑娼”,损人利己者发家致富成了社会能人,贪污腐败者腰缠万贯成了众人眼热的大瓣蒜。社会不再是一个提倡“善”的社会,而成了一个纵恶的社会。少数人的幸福建立在多数人的痛苦之上。这多数人逐渐地就对这种社会风气深恶痛绝起来。他们深受这种“恶”之苦,对这种恶是再也忍受不了了,于是他们开始向往善,渴望生活中有“善”。社会上没有了,他们就找到了鬼神世界。他们在家中敬了菩萨,他们信仰了基督教。菩萨是善的,基督教是讲善的。“因果报应”观念,给他们心中注入了善。于是,他们的精神生活就充实了,他们再不会在“恶”面前惶惶不安了。我们亲眼看到一些信仰基督教的人,原本身体不好,信教之后身体逐渐好了起来。因为基督教给他们心灵注入了善,他们的心安定下来了,于是身体就好了,原有的失眠症不治而愈。
今天,连公务员都被因果报应的观念打动了。这不是很正常吗?因为他们离开“善”太久了,他们同样受到“恶”的压迫太久了,他们终于也受不了了。“剥夺者也要被剥夺了”。领导同志们也是人啊,他们也需要精神生活啊。当人们走出了毛主席的物质贫乏时代之后,对物质享受的强烈欲望蒙蔽了人的本性,今天人们终于觉醒了。
当今社会,对“善”的向往正在逐渐成为一种潮流。这一点恐怕不可否认。所谓的物极必反,“恶”已接近尽头,善的曙光正在天边显现。
但人的思想改变总是需要一个过程。被私欲浸透的人不会一下子成为善人。因为他几乎还不太知道什么是善,也不知道怎样去行善。对善的向往对他而言还是一种自发状态,还远达不到自觉。他在这方面的无知正像他对传统文化的无知一样。他以为因果报应就是传统文化。
今天人们开始大谈传统文化这是好事,即使他们把因果报应当作传统文化。这说明,人们已经不满于现状,他们不满于恶人当道,他们要求改变。这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1934年,蒋介石开始倡导“新生活运动”,大谈“礼义廉耻”。连这样的人都感到社会上恶太多善太少,说明当时的社会是需要改造的。但蒋介石做不到这一点。共产党成了善的代表,然后就打倒了恶的社会建立了以善为主流的新社会。这对今天不是一个历史启示吗?
2014.5中旬 河南巩义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