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经有好多年粮食丰收了,饥饿似乎已经成了一个遥远的回忆。于是,有人说这是因为实行了“包产到户”,似乎包产到户解放了生产力,似乎是“包产到户”后一下子就让我们吃饱了肚子。
我们大家都知道,要想粮食有好的收成,“水、肥、土、种”是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那么中国是在什么时候基本上解决了粮食丰收的这几个基本问题的呢?
我们先来看看水,众所周知,在没有机械,主要是靠人力的情况下,要想兴修水利工程,特别是稍大一点的水利工程,靠一家一户单干是不可能办到的。2000多年前四川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正是由于秦灭了蜀国,原蜀地有了一个强有力的郡守李冰,他用国家意志来兴修都江堰工程,都江堰才得以修建成功,都江堰工程是这样,中国古代的其他水利工程和大型工程都是这样修建成功的。解放以后,特别是合作化以后,当时还仍然主要靠人力的中国人民组织起来,在国家没有多少财力的情况下,依靠集体的力量在全国农村开始了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现在还在发挥作用的大大小小的水库、塘坝、灌溉水渠几乎都是在那几年修建起来的, 比如四川就在1960-1970年代修建了人民渠、胜利渠、凿通了龙泉山,把都江堰的水引到了三岔坝水库,使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灌溉面积扩大了十倍以上!据统计,目前全国的87085座水库中竟然有86258座是49-78年间兴建的;
我们再看肥,困扰我国农业丰收的一个大问题就是肥料,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没有肥料,是不可能获得高产的,这是常识。而我国是什么时候解决肥料问题的呢?是1970年代初,那时国家决策用很有限的的外汇中抽出大笔资金从国外引进十多套大型化肥设备,在引进的基础上又自建和改建了若干套大型化肥设备,也就是说,到1980年代我国就基本上解决了肥的问题,农药也是如此(当然,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对减轻农业生产的劳动和提高产量的作用是巨大的,但却造成了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再说土,49年以前,中国农村都是一机一户的小生产,除了个别地方基本上都不适宜机械化大生产,显然,要想把旧中国农村的那种一家一户小块耕种的地块整修成适宜机械化耕种的田地,靠单干是不可能的。集体化以后,只要是在1960年代生活过的人都应该知道,那时全国农村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学习大寨的改土运动,组织起来的农民依靠集体的力量,在没有机械,几乎全靠人力的情况下修起了层层梯田,使农业生产的基础有了一个大的改观;
最后我们来看看种,有了良种,增产就可以事半功倍,没有好的种子,也是不可能获得高产的,而要想得到一个优良的种子,往往需要十多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培育,比如袁隆平所培养的杂交水稻就是在1960年代开始培育的,到 1980年获得了初步的成功,其他的良种也是这样。
从农业生产所必备的这四大要素来看,无一不是在毛泽东时代完成或者基本解决的,也就是说到了1980年代初中国的农业生产已经具备了稳产高产的物质基础,我们现在实际上仍然还在享受着那时所创造的物质基础给我们带来的红利!虽然这些物质条件有许多已经逐渐老化,而且老化的后果也已经开始显现,但不可否定的是那时我们所创造的物质基础仍然还在发挥着作用。所以说,我们现在难道不应该感谢那些勒紧裤腰带,不计报酬,不计个人得失,用长满茧子的双手给我们创造这些物质基础的人们,感谢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没有那时的艰苦奋斗,哪会有现在的丰收?那种污蔑当年人们饿着肚子苦干是什么“驱使人们当奴隶”,那种看不到共和国就是依靠全国人民节衣缩食,才有了积累,才有了今天发展的基础,有些人不但不感谢那时艰苦奋斗做贡献的人们,反而污蔑、嘲笑他们的傻瓜,是懒汉!
《战后日本经济的轨迹》--经济企画厅50年史,这么写到:"经过50年的岁月,我们对先人肃然起敬"。日本的电视专栏里,对那个清贫,但却又是拼搏奋进的火红年代。询问普通的日本人,为什么倾斜生产,而不是改善生活,人们的回答那是国家的根基。中国则完全相反,某些人指责先人犯了错误,走了弯路。学者们不断论证当年如何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普通人则觉得少吃了几口饭,少穿了几件衣,不堪回首。对"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的看法,普通日本人会异口同声回答:不行;而中国人则认为符合经济发展规律。造船很长时间不能改善生活怎么办?日本人的回答是:忍耐;中国人则是控诉。
那种一概否定毛泽东时代给我们奠定的基础,就好比大家齐心协力做好了一顿丰盛的饭菜,马上就要开饭的时候,有人要大家各人拿碗来舀,并且说你们舀到碗里的饭全是我的功劳一样。俗话说,吃水不忘挖井人,今天,我们已经能够吃饱肚子了,但是,我们难道能够忘掉那些为我们今天吃饱肚子而艰苦奋斗,而流血、流汗甚至牺牲生命的人们吗?我们能够贪天功为己功吗?
2011,9,10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