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中价值增值周转的基本概念
——资本价值在市场经济中的运动和作用(8)
资本主义的运动就是资本价值增值(简称价值增值)在市场经济中的产生、成长和灭亡的运动。价值增值是资本主义运动的核心!正是这个核心,就像太阳中心论决定天体运动的一切现象一样,它决定着资本主义或者市场经济的一切现象!因此,资本主义的运动就是价值增值的生命活动。资本主义的一切现象都是在价值增值的生命活动的运动中产生的,或者说都是在价值增值的生产、流通和分配的运动中产生的。剩余价值、经济危机、两极分化是资本主义价值增值运动的结果!所以,消灭资本主义就是要消灭价值增值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生命活动!只要这个生命活动消灭了,剩余价值、经济危机、两极分化自然就消灭了!反之,像斯大林那样,仅仅把消灭剩余价值、消灭经济危机、消灭两极分化作为目标,而保留市场经济的环境,这就是保留了价值增值的生命活动的运动,或者说保留了产生剩余价值、经济危机、两极分化的根基。在斯大林死后,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重新产生了剩余价值、经济危机、两极分化这个铁的事实证明了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价值增值生命活动的运动,这种运动不会以名称(叫做社会主义)的改变而改变!
自从斯大林杜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人们对价值增值即剩余价值的生产了解的比较多,而对价值增值的运动了解得比较少,换句话说对价值增值的生命活动了解得比较少。《资本论》第二卷马克思阐述的就是价值增值的生命活动过程。这个过程就是资本价值的循环过程,就是资本价值的周转过程。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许多科学的名词,因此,首先就要弄清这些科学名词的概念。
1,资本价值的循环。资本价值的货币形式即货币资本的循环,从货币出发回到货币的增加。资本价值的生产形式即生产资本的循环,从价值的生产出发回到价值的增值。价值的商品形式即商品资本的循环,从已增值的商品出发回到再增值的商品。任何一个单个产业资本都是同时处在所有者三种循环中。这三种循环,三种资本形态的这些再生产形式,是连续地并列进行的。可见,总循环是它的三个形式的统一。因此,产业资本的连续进行的现实的循环,不仅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的统一,而且是它的所有三个循环的统一。因此,只是由于产业资本作为这些部分的整体同时处在各个不同的阶段和职能中,从而同时经过所有这三个循环。在这里,每一部分的相继进行,是由各部分的并列存在即资本的分割所决定好的。因此,在实行分工的工厂体系内,产品不断地处在它的形成过程的各个不同阶段上,同时又不断地由一个生产阶段转到另一个生产阶段。产业资本循环过程的特征就是,一方面,生产资本的形成要素必须来自商品市场,并且不断从这个市场得到更新,作为商品买进来;另一方面,劳动过程的产品则作为商品从劳动过程产生出来,并且必须不断作为商品重新卖出去。
2,流通时间。资本在生产领域里停留的时间是生产时间,在流通领域停留的时间是流通时间。所以,资本完成它的循环的全部时间等于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之和。生产时间包括劳动过程期间,但劳动过程期间并不包括全部生产时间。生产资料的生产时间包括:在生产过程起作用的时间;生产过程中断休止的时间;生产资料已经齐备但尚未进入生产的时间。在流通领域中,资本是作为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存在的。流通过程是由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由货币形式转化为商品的形式。流通时间和生产时间是互相排斥的。资本在流通时间内不是执行生产资本的职能,因此,既不生产商品,也不生产剩余价值。资本的流通时间会限制生产时间,从而也会限制价值增值的过程。资本在流通领域内,流通时间分为商品转化为货币需要的时间即卖的时间,和货币转化为商品所需要的时间即买的时间。商品不在一定时间内卖掉,就会变坏,商品价值和剩余价值就会丧失或者贬值。资本家的商品不能及时变成货币,就不能及时补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因此,商品在流通时间停留的长短直接影响着不变资本的补偿,直接影响着自行增值的资本价值的承担者的职能。商品资本的出售从而由此进入生产消费或个人消费,是它的在生产不断更新的条件。
3,金银货币。金银执行货币职能专门留在流通过程中是商品生产过程的产物。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绝大部分的产品是做为商品生产的,从而必须取得货币的形式。“因为商品资本的总量不断增大,所以,执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准备金的金银量也不断增大。这些执行货币职能的商品,既不进入个人消费,也不进入生产消费。这是固定在充当单纯的流通机器的形式上的社会劳动。除了社会财富的一部分被束缚于这种非生产的形式之外,货币的磨损要求不断得到补偿,或要求把更多的产品形式的社会劳动,转化为更多的金银。这种补偿费用,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是很可观的,因为一般说来被束缚在货币形式上的财富部分是巨大的。金银做为货币商品,对社会来说,是仅仅由生产的社会形式产生的流通费用。这是商品生产的非生产费用,这种费用随着商品生产,特别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而增大。它是社会财富中必须为流通过程牺牲的部分。”
4,一般储备。在产品作为商品资本存在或停留在市场上时,也就是,在产品处在它从中出来的生产过程和它进入的消费过程之间的间隔时间,产品形成商品储备。这种储备在每个循环中出现两次:循环中看到的资本本身的商品产品,另一次相反是作为另一种资本的商品产品,这种产品必须出现在市场上,以便被购买并转化为生产资本。生产过程和再生产过程不断进行,要求一定量的生产资料不断地处在市场上形成储备。商品资本形成储备状态,是市场上的一种违反目的的非自愿的停滞状态,这种停滞会妨碍要在资本循环中进行的现实的物质变换,妨碍资本进一步作为生产资本执行职能。另一方面,对购买来说,商品不断存在于市场即商品储备,却是在生产过程不断进行,新资本或追加资本得以使用的条件。储备有三种形式:生产资本形式,个人消费基金的形式,商品储备或商品资本的形式。生产资本形式的储备,是以生产资料的形式存在的,这些生产资料或者已经处于生产过程,或者至少已经在生产者手中,也就是已经潜在地处于生产过程。不变资本的物质存在方式,生产资料不仅由劳动资料构成,而且还由劳动材料和辅助材料构成。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随着劳动生产力由于分工机器的使用而提高,逐日进入再生产过程的原料、辅助材料的量也会增加。这些要素必须预先在生产场所准备好。因此,这种以生产资本的形式存在的储备的规模是绝对增大的。这种储备虽然绝对递增大了,但是可以相对低减少。这种表现为储备减少的现象,首先,部分地说,只是商品资本形式的储备的减少,因此是同一个储备形式的变换。第二,一个过程的产品能够以什么样的速度作为生产资料进入另一个过程,取决于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第三,信用制度的发展也有影响。第四,许多原料、半成品等等需要较长的生产时间。因此,要使生产过程不中断,就要在新产品还不能补偿旧产品的整个时期,储备一定量这样的原料、半成品。如果在产业资本家手中这种储备减少了,那不过表明,它在商人手中以商品储备的形式增加了。
5,真正的商品储备。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产品中大得不可比拟的部分是作为商品存在的。 但是,任何商品,——从而任何商品资本,它只是商品,不过是作为资本价值存在形式的商品,——只要它不是从生产领域直接进入生产消费或个人消费,因而在这个间歇期间处在市场上,它就是商品储备的要素。因此,商品储备本身,即使在生产规模不变的情况下,也会随着资本主义生产一同增大。如果商品储备同社会总产品相比,不仅它的相对量增大,而且它的绝对量也同时增大,那么,这是因为总产品的量随着资本主义生产一同增大了。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生产规模在越来越小的程度上取决于对产品的直接需求,而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单个资本家支配的资本量,取决于他的资本的价值增值欲以及他的生产过程连续进行和不断扩大的必要性。因此,每一个特殊生产部门中作为商品出现在市场上或寻找销路的产品量,必然增大,因此商品储备也增大。
社会上绝大部分的人变成雇佣工人,他们挣一文吃一文过活,他们的工资逐月领取,逐日化掉,因此,他们必须找到作为储备的生活资料。
所有这些因素,都来源于生产形式和它所包含的、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所必须完成的形式转化。储备分为自愿储备和非自愿储备。也就是说,不管商品生产者是有意保持储备,还是因为流通过程本身的状况阻碍商品的出售,是他的商品形成储备。非自愿储备是由流通停滞造成的,这种停滞是商品生产者无法知道的,是违背他的意志的。自愿储备的特征是,卖者总是尽快出售商品。如果把产品留着不肯卖,这个产品也只是商品储备的可能的而不是现实的要素。商品储备不外是储备商品的形式,这种储备在一定规模的社会中生产,在它不是作为商品储备存在时,是作为生产储备(潜在的生产基金)或者作为消费基金(消费资料的储存)存在的。
只有在商品储备是商品流通的条件,只有在这种表面上的停滞是流动本身的形式,就像货币准备金识货比流通的条件一样时,这种停滞才是正常的。相反,一旦留在流通蓄水池内的商品,不让位给后面涌来的生产浪潮,致使得蓄水池泛滥起来,商品储备就因流通停止而扩大。就像货币流通停滞时,储藏货币会增加一样。在这里,不论这种停滞时发生在产业资本家的仓库内,还是发生在商人的库房内,情况都是一样的。这时,商品储备已经不是不断出售的条件,而是商品卖不出去的结果。这种储备不加入商品价值,而成为价值损失。
劳动者2014年12月1日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