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借荆州,明知道有借无还,为何东吴还是同意借给刘备呢?时人或曰:“先抢再借,不借也不行啊!”可谓是对此最精妙的注解。刘备借荆州,实质是就是巧取,优雅的冷暴力,比起镇关西式的豪夺,更具有危害性。
巧取可谓是几千年传统文化遗留下来的最恶劣的垃圾之一,可是如同中国目前的环境一样,垃圾遍地,净土难寻。看似风平浪静的表面之下,巧取每天都在上演,笔者接下来要写的,就是关于这方面的内容。
中央一号文件新鲜出炉,三农问题依然是核心,在这份最新文件中,党和国家强调了对于农村基础教育的担心,要求全面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
怎样提高教学质量?无外乎硬件的升级以及教师队伍的提升,只要上述两点提上去了,农民自然愿意把孩子送来就近入学。而这两点之中,以师资力量最为关键,条件差一点不要紧,人差了可就危险了!
问题的关键就出在,农村基础教育,几乎人满为患,却又无人可用。
何也?请听笔者细细道来。
说起中国教育,就不得不提到两个对于教师而言极为关键的问题,收入和编制。城乡二元结构之下,城乡教育在这两点上出现了奇特的对比,城市学校收入高,却无编制保障;农村学校收入低,编制却空余不少。
笔者的朋友去年参加了教师招聘,聚会问起情况,方知其签约在了县一级私立学校,收入很高,几乎是同类公立学校的两倍。笔者下意识询问其无编制情况下压力如何?却被其回答所震惊,有编制!
私立学校哪儿来的编制?
朋友解决了我的疑惑,并叮嘱笔者不可外传,但笔者实在是良心不安,觉得有必要说一下。
朋友的签约学校表面上是在县城里的私立贵族学校,实际上编制却在基层乡镇学校,也就是说,他真实身份应该是农村学校教师!然而,私立学校打通了各类关系,上下其手,以一纸借调令将他调到了县城里,至于借调时间是多久,想必读者已经猜到,没错,无限期。
就这样简单操作一下,大批优秀教育人才的户口落到了基层,统计数据一上报,党和国家喜形于色,以为农村教育发展不小,却不料,这一切却充满了泡沫。
城市化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城市居民为了更好的生活就会开始自觉的逆城市化,从而享受城市的就业机会与乡村的优美环境。
万万没想到的是,如今教育也开始逆城市化了。城里的教师占据着城市的黄金岗位,挤占者农村的宝贵户口,吃着双份收入,而那些真正在基层奋斗的教师,却沦为了黑户,反而拿不到户口!
霸占乡村,牢守城市。
此计不可谓不巧,然则心实太狠,行实太过。
这个世界太凌乱了,再这么搞下去,人都搞没了,农村教育还怎么搞?难道就靠守着那些外来人口的肖像画饼充饥?
富贵,人所欲也;编制,亦人所欲也,二者得兼不以正道,百花凋零是也!
借用鲁迅的一句话结尾。
救救孩子!!!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