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无不胜的伟大“阳谋”
——读毛主席《论持久战》的一点体会
马 志 远
毫无疑问,《论持久战》是毛主席军事思想的经典之作,不仅在指导抗日战争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和此后的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且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重要影响,成为很多国家军事院校必不可少的教材。
在读毛主席这篇光辉著作的时候,我忽然获得一种体会——我们既可以把这部著作看作一部现代兵法,也可以把它看作一部指挥整个抗日战争的具有全局意义的作战方案。
“凡用兵,兵不厌诈”,“兵者,诡道也”,是说在军事斗争中必须善于而且必须充分地运用谋略、计策;这些谋略、计策,包括隐蔽、伪装,引诱、埋伏,设置圈套、布下陷阱,等等。我们看那“三十六计”,无一不是谋略、计策,甚至是诈术。一部《三国演义》,从东汉末年的黄巾大起义讲起,一直讲到西晋完成统一,八十余年间的每一个篇章、每一个故事,无一不是谋略、计策和诈术的运用和展示,以致于后人劝诫“老不读三国”——年过不惑或者年过半百,在世上已经历练日久、参透世事,就不要再读《三国》了;否则,从中学得那些权谋,恐怕就过于“阴”、过于“险”,内心世界就不那么阳光灿烂了吧。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战争——军事斗争更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只要人类社会中的阶级分化和阶级对立还没有消灭,军事斗争就不会消灭。为了克敌制胜,消灭敌人和保存自己,没有谋略、计策甚至诈术,象宋襄公那样的蠢猪式的仁义道德,当然是要不得的。
既然是谋略、计策,甚至是诈术,那么保密工作就至关重要。不能说一个作战计划、作战方案,经过几番绞尽脑汁的研究和反复切磋之后制定出来,因为不注重保密而“泄露天机”,从而导致战斗或者战役乃至整个战争一败涂地。这是傻子都不会干的事情。这个道理无论对于敌方还是我方,都是如此。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研读毛主席的《论持久战》,就会发现这部关乎整个中国抗日战争全局的“作战方案”,却是公开发表、公之于众的。毛主席先是于1938年5月26日—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作演讲,后又送交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同年7月,又由《新华日报》出版了单行本。就是说,这部“作战方案”不仅延安的中共领导层、指战员甚至普通民众尽人皆知,而且国民党方面也无人不晓;又因为是公开发表,甚至连日本侵略者方面也很容易地获取了它的文本。
《论持久战》这部“作战方案”制定出来之后,不仅毫无半点保密措施,相反公布于世,这是典型的“阳谋”。那么,战争的结局是不是意味着方案的制定者一方——中国共产党和它领导的军队,或者说整个中国方面必败无疑呢?没有,历史事实已经告诉我们,赢得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是中国人民。中国人民,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持敌后抗日的人民,在经过了八年浴血奋战之后,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国。
从另外两个方面——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和日本侵略者方面说,如果蒋介石和他的国民政府能够接受、领悟《论持久战》的精髓和真谛,按照《论持久战》提出的方针、策略和措施领导全国抗战,决不至于在组织了几次大规模的会战之后,就丢盔弃甲、一溃千里;如果日本侵略者在读了《论持久战》之后,则应当感到自己企图吞并中国的野心绝难实现,不如趁早罢兵休战、撤军回国。但是,历史事实也告诉我们,蒋介石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始终没有按照《论持久战》提出的方针、策略去做,始终不肯放弃他臭名昭著的“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一再制造反共高潮,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结果在抗日战场上是丧师失地、溃不成军;而日本侵略者方面,即使在读了《论持久战》之后,仍然不相信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的坚强决心、巨大勇气和非凡智慧,仍然执意进行战争冒险,最终遭到了侵略战争的彻底失败,几乎招致他们大和民族的覆灭。
那么,毛主席的《论持久战》这部公开发表的“作战方案”、这个“阳谋”,到底有什么神奇和伟大之处呢?
《论持久战》一文共有二十一个章节、一百二十个段落。文章在第一节提起问题后,第二节分析了中日两国所处的历史时代以及各自的特点,作出了中国的抗日战争一定是持久战和战争的最后胜利一定属于中国的科学论断。接着,文章批驳了国民党内部散发出来的“亡国论”和“速胜论”的谬论,指出在抗日战争中,中国既不会亡国,也不可能速胜,只能是持久抗战,并且这场战争必然地要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针对国民党内部散发出来的“唯武器论”,毛主席写道:“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力量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军力和经济力是要人去掌握的。”
“战争的决定因素是人不是物”,这正是毛主席《论持久战》这篇光辉著作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文章围绕这一思想进一步展开论述,写了“能动性在战争中”“战争和政治”“抗日的政治动员”“兵民是胜利之本”等若干章节。毛主席指出:
——“自觉的能动性是人类的特点。人类在战争中强烈地表现出这样的特点。”战争的胜负,固然决定于敌我双方的军事、政治、经济、地理、战争性质、国际援助等各项条件,这些条件也只是为最终胜负提供了可能性,但是,“要分胜负,还须加上主观的努力,这就是指导战争和实行战争,这就是战争中的自觉的能动性。”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革命战争,它的胜利,离不开战争的政治目的——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国,离不开坚持抗战和坚持统一战线的总方针,离不开全国人民的动员,离不开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和瓦解敌军等项政治原则,离不开统一战线政策的良好执行,离不开文化的动员,离不开争取国际力量和敌国人民援助的努力。一句话,战争一刻也离不了政治。”
——“如此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没有普遍和深入的政治动员,是不能胜利的。”“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
既然战争的决定因素是人不是物,那么,在战争中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十分重要。战争本身就是政治,是政治的继续,因此,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就要始终把战争与政治结合起来,而不是把战争孤立起来,“变为战争绝对主义者”。讲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讲抗日战争中国革命这个政治的继续,就是中国人民要扫除日本帝国主义企图断绝中国革命的进路这个障碍,因此,进行如此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就必须进行普遍深入的政治动员,把战争的政治目的告诉全国军民,“造成抗日的热潮,使几万万人齐心一致,贡献一切给战争。”
毛主席在继续写了战争的目的,防御中的进攻、持久战的速决、内线中的外线,主动性、灵活性、计划性,运动战、游击战、阵地战,消耗战、歼灭战,乘敌之隙的可能性,抗日战争中的决战问题等闪耀着对立统一辩证法光辉思想的章节后,浓墨重彩地写下一章:兵民是胜利之本,来论述军队和人民的进步、军队和人民的关系问题。毛主席说:“军队的基础在士兵,没有进步的政治精神贯注于军队之中,没有进步的政治工作去执行这种贯注,就不能达到真正的官长和士兵的一致,就不能激发官兵最大限度的抗战热忱,一切技术和战术旧版的着最好的基础其发挥他们应有的效力。”这段话仍然是在强调发挥人在战争中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方法就是通过进步的政治工作把进步的政治精神贯注于军队之中。那么,什么才是进步的政治工作呢?那就是“军队应实行一定限度的民主化,主要地是废除封建主义的打骂制度和官兵生活同甘共苦。”
在军民关系上,毛主席深刻地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与民众之中。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要克服这一缺点,为军队补充源源不断的兵员,就必须立即禁止“捉兵法”、“买兵法”,“改为广泛热烈的政治动员”,这样,既可以动员几百万人当兵,也可以解决财政不足的困难。“军队须和民众打成一片,使军队在民众眼睛中看成是自己的军队,这个军队便无敌于天下,个把日本帝国主义是不够打的。”到了1963年,毛主席在《杂言诗·八连颂》中,以诗歌的语言继续阐述了这一思想:“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毛主席还说,官兵关系、军民关系弄得不好,不是方法不对,而是根本态度或者根本宗旨的问题,“这态度就是尊重士兵和尊重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第一是官兵一致,第二是军民一致,第三是瓦解敌军。这些原则要实行有效,都须从尊重士兵、尊重人民和尊重已经放下武器的敌军俘虏的人格这种根本态度出发。”搞好官兵关系,达到官兵一致,搞好军民关系,达到军民一致,做好敌军俘虏的转化工作,达到瓦解敌军的目的,首先不是方法是否正确、是否得当的问题,而是根本态度的问题,这个态度可以归结为两个字——尊重,即是不是能够做到官长尊重士兵、军队尊重人民,能不能做到尊重已经放下武器的俘虏。而所有的这一切,都围绕一个总的方针——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只有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才能坚持抗战,坚持持久战,才能普遍地深入地改善官兵关系、军民关系,才能发动全军全民的全部积极性,为保卫一切未失地区、恢复一切已失地区而战,才能争取最后胜利。”
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战争已经胜利结束70多年了,中国人民享受和平生活也已经度过了68年的岁月,但是,毛主席的在《论持久战》一文中表达的具有独创意义的军事思想仍然闪耀着光芒,而且对于今后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各项事业仍然将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是,经济建设中的劳动者是人;既然劳动者是人,就有一个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问题,就有一个改造人的主观世界的问题。改造人的主观世界,就是一个在人的灵魂深处发生革命、斗私批修的问题。所以,从这种意义上说,只有抓革命,才能促生产。
——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是,列宁说:“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经济建设到底是为了谁、依靠谁和怎么为,这个问题就是政治。经济建设是亿万人民的事业,这里面也如同打仗一样,就有一个开展政治动员的问题。只有动员起亿万劳动人民,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才能取得经济建设的胜利。
——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是,经济建设中同样有一个处理好干群关系、达到干群一致的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远远不只是一个方法的问题,而是一个根本态度和宗旨的问题,进而言之,也就是一个能不能尊重群众利益、尊重群众感情、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的问题。而且这种尊重,在完成了民族解放战争和阶级革命战争之后,甚至不仅仅表现为一种态度上的尊重,而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占有关系上的尊重。如果少部分人侵吞和占有了人民革命战争中建立起来的为人民大众所共同占有的生产资料,并借以占有大部分人的劳动果实,而且政府又在保护这种占有,这绝对不是对劳动人民的尊重。没有这种尊重,就不可能达到干群一致,就不可能有全国上下的团结一致,经济建设就会成为少部分人发财致富的手段,社会就会分崩离析。
毛主席的《论持久战》作为一部详尽的指导抗日战争的作战计划,它在写成之后没有封于密室,而是公开发表,因而,它是“阳谋”,而且就其指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这一成果而言,它是伟大的“阳谋”。毛主席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能够制定出如此伟大的“阳谋”,就在于这个党和她的领袖是站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立场上的,是站在为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而奋斗的立场上的。由于具有这样的立场,才具有了这样至今无人企及的高度智慧和胆略,而且,这种智慧和胆略是蒋介石所代表的最反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以及反动的日本帝国主义,都是永远无法理解、无法掌握和无法运用的,等待他们的只能是覆亡的命运。同样,对于那些善于耍弄阴谋诡计的赵高之流而言,虽然他们可以在一定程度甚至一段较长的时期内展示他们的“聪明才智”,但是,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捣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以此成大事者古来无有。”
在毛主席离开中国和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及劳动人民41周年这个令人万分悲痛的日子就要到来的时候,我不惮浅陋,以自己的拙笔写下这篇粗浅的文字,纪念我们敬爱的毛主席!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