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是否与民生无关?面对这个本来不该成为问题的问题,详尽的事实与数据已经足以说明一切。然而,何止航天,举凡奥运、亚运、世博会、高铁、跨海大桥……近年来,但凡耗资较大、 技术含量较高的项目,总会招来许多非议,面子工程、耗资巨大影响民生之类,某些关于这些项目耗资惊人的谣言也流传甚广。
其实,中国公共财政中直接的民生项目支出已经不低,且增长甚快。2011年,中国财政医疗卫生支出6367.5亿元,占当年GDP(471563.7亿元)的1.35%;教育支出16116.1亿元,占GDP的3.4%;住 房保障支出从2009年的725.97亿元上升到2011年的3822亿元,两年翻了两番还多;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从2004年的1524.50亿元上升至2011年的11143.9亿元……这些项目与民生直接相关。
而且,这些大项目中相当大一部分用于交通、能源、电信等基础设施,这些也正是民生和经济发展所必需。只需回顾当年基础设施“瓶颈”给我国国民生活和经济活动带来的无尽烦恼,再看 看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国民在酷暑之中不得不接受电力短缺的煎熬,以及这些国家的基础设施滞后如何令本来有意的投资者望而却步,就不难明白基础设施何其重要了。依靠多年来持续的大规 模投入,我们才得以摆脱基础设施落后状态,拥有了在发展中国家中遥遥领先、不少方面堪与发达国家比肩甚至犹有过之的基础设施。仍在持续增长的基础设施需求,又时刻鞭策我们继续保 持足够的基础设施投资力度。
更重要的是,这些大项目对于提升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利益分配格局、实现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如果你不甘心永远接受“八亿条裤子换一架飞机”的贸易格局,抱怨众多中国电子厂商都是在为苹果“打工”,不甘心安居“技术引进—落后—再引进”的恶性循环……那么,就请你不要抱 怨这些大项目,因为只有自主研发的重大技术成就,才能够帮助中国摆脱上述困境。
如果你抱怨中国缺少世界名牌,抱怨太多的“中国制造”空有精湛工艺质量却卖不出好价钱,那么,就请你不要抱怨奥运、亚运、世博会和神九飞天,因为正是这些,正在潜移默化地重塑“ 中国制造”的国家品牌形象,让“中国制造”在国内外消费者头脑中摆脱价廉物劣的先入为主之见。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眼界决定上升空间,“民生”旗号绝不是鼠目寸光的理由。
民生确实是我们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但离开产业发展去奢谈什么“民生”只不过是十足的废话。因为最大的民生不是施舍,而是为国民创造体面收入、就业机会,是激发国民潜藏的才智和 干劲。而只有发展先进制造业及相关服务业,并占据世界前沿,我们的国民才有可能赢得可持续的体面收入和就业机会。
时至今日,中国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条件已经今非昔比,中国经济社会更上层楼的希望很大,因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地位所带来的更好宏观经济稳定性,大国市场所造就的举世无双的规模效益 ,身为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全部工业门类国家所拥有的独一无二范围经济,大国之中最为稳健的财政状况……所有这一切,都大大增强了中国产业在国际竞争中胜出的把握,我们不应该 在非理性情绪的宣泄中“自废武功”。
来源:人民日报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