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我留在陕北,蒋介石就不敢把胡宗南的兵力投入其它战场,就
可以减轻其它战场的压力。同时在政治上也会给蒋介石沉重打击,
坚定陕北我军打败胡宗南进攻的信心。”
话说1947年3月18日一早,从南边传来的枪炮声越来越近了,警卫战士见毛泽东和往常一样,还在安详地办公,急得他们一个个坐立不安。手枪连排长石玉玺再次走进毛泽东的办公室,着急地说:
“主席,您经常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今天我们要保证您的安全,也就是为人民服务呀!”
毛泽东始终坚持“老百姓走完我才走”。他用手一拂,又在桌子上轻轻一击,说:
“不要说了。我有言在先,我是要最后撤离延安的。”
毛泽东看着石玉玺极认真又极担忧的神态,放缓了口气,笑着说:
“不要紧,来得及。他走他的,我走我的。他上那个山头,我上这个山头。怕什么!”
毛泽东说罢,又提起笔来给彭德怀、习仲勋写了一封信,他写道:
“只要你们1个月能消灭敌人1个团,保证3年后一定能回到延安。”
此时,中央机关和警卫部队都在紧张地做着撤离的准备工作。许多干部战士对撤离延安想不通,感情上一时转不过弯来。眼看就要离开延安了,大家都依依不舍,许多人流下了眼泪。毛泽东对阎长林说:
“你叫一辆车,帮助把孩子的东西准备好,请保育员李文芳同志带孩子先走。”
车就要开了,毛泽东走出来和小女儿李讷握握手,又把她抱起来亲了一下,说:
“在路上好好听阿姨的话。”
江青坚持不走,她要和毛泽东一起留在陕北。就这样,李讷由保育员李文芳带着转移了。
3月18日下午3时,周恩来对中央警卫团的几个负责人说:
“今晚出发。我们傍晚走,你们先派一个步兵连和一个骑兵连跟着我们走,其余的坚持到晚上12点走。出发之前,要派人检查中央机关驻地,不能给敌人留下片纸只字。我随后还要去察看。”
周恩来、彭德怀还看不出毛泽东要走的意思,便催促道:
“主席,敌人的飞机随时都可能来轰炸。”
毛泽东说:
“我要看看胡宗南的军队像个什么样子。”
此时,王震应召从晋绥刚刚赶回延安,来到王家坪毛泽东的窑洞。毛泽东接着向周恩来、彭德怀、习仲勋、王震交代撤离延安后的作战方针。
18日黄昏时分,胡宗南的先头部队已经窜到了吴家园一带,东南方向密集的枪声已清晰可闻。毛泽东要彭德怀通知阻击部队立即撤出阵地。
不一会儿,彭德怀又跑来了,他喘着粗气吼道:
“怎么主席还不走?快走快走,1分钟也不要待了。”
中央警卫科参谋龙飞虎来不及报告,冲进毛泽东的住室,急促地说:
“主席,彭总发脾气了,请你立刻出发!”
王震忙说:
“主席,今天就谈到这里吧,你必须尽快撤离。”
周恩来也劝道:
“主席,时候到了,该走了。”
习仲勋也说:
“你不走我们不放心,敌人已进到延安附近,再不走,路被截断,就不好过去了。”
毛泽东一面吸烟,一面倾听门外,外面没了彭德怀的声音,显然是又去忙他的事儿了。于是又稳稳地坐在椅子上,问道:
“机关都撤完了吗?”
“早撤光了!”
好几个人争着回答。
“群众呢?”
“全撤离了。”
“嗯,”毛泽东满意地哼了一声,说:“好吧,吃饭!”
此时,枪声已近在耳畔,一阵紧似一阵,还夹杂着喊杀声和手榴弹的爆炸声。警卫人员火烧屁股一般急,早已将饭菜装在饭盒里了,准备带到路上吃。他们见毛泽东如此吩咐,不得不又拿了出来,摆放在毛泽东面前。毛泽东吃饭历来是狼吞虎咽,这一次他却是细嚼慢咽,蘑菇起来。他有言在先,要最后一个撤离延安,还要看看胡宗南的兵是个什么样子。周恩来无奈,只好让人去叫彭德怀。此时的彭德怀也顾不得许多了,他一脚门里一脚门外就吼起来:
“主席怎么还不走!龟儿子的兵有什么好看的?走走走,部队代你看了。你1分钟也不要呆了,马上给我走,快给我走!”
毛泽东望着心急火燎的彭德怀,又往嘴里拨饭。彭德怀朝工作人员瞪起眼叫道:
“还愣什么!快把东西都搬出去!”
秘书急忙清理办公室,窑洞外的那辆深蓝色的美式重型吉普车也轰隆隆地发动起来了。毛泽东皱了皱眉头,终于站了起来,他慢悠悠地对彭德怀、习仲勋说:
“只要1个月消灭敌人1个团,3年保证收复延安。”
彭德怀转身去了,毛泽东又对阎长林说:
“要把房屋打扫得干干净净,家具一点也不要破坏。叫胡宗南知道,我们还要回来的。一定注意不要掉了文件。带不走的书要摆整齐,让胡宗南的兵读一点马列主义也有好处嘛。”
毛泽东放下碗筷,环视一遍打扫过的居室,一声不响极不情愿地离开办公室。警卫战士已经列队在汽车旁边等候,毛泽东从警卫战士队伍前缓缓走过,打量着每一个人,半天才说:
“怎么样,咱们走吧?”
说罢,他又反背着双手,仰望宝塔,久久一动不动。
“你们愿意走吗?”
他好像是问身边的周恩来和工作人员,又好像是自言自语:
“我本来还想看看胡宗南的兵是个什么样子,可是彭老总不答应。他说让部队代表我看看,我惹不起他,那就这样办吧。”
毛泽东还要警卫员在他的窑洞门口贴了一副新警示语,上面写着:“毛主席住地,请勿喧哗”。后来,有一个目睹延安撤退的德国医生说:“延安撤退是任何国家首都的撤退中最有秩序的。”
毛泽东在登车之际,又蓦然回首,像发表宣言一般大声说道:
“同志们,走吧。少则一年,多则两年,我们还要回到延安来的。”
毛泽东、周恩来、江青和两位警卫员,挤在吉普车里,司机周西林立即踩动了油门出发了。一列车队离开王家坪,朝飞机场方向飞驰。
此时,胡宗南的军队迫近延安城约3公里处,那里是教导旅的最后掩护阵地。
自此,毛泽东开始了他转战陕北指挥全国的人民解放战争的艰难历程,一直到1948年3月23日,历时1年零5天,行程2000多公里,到过12个县,住过37个村庄,创造了他一生军事生涯中最辉煌的一个历史时期。
彭德怀护送毛泽东等人到了飞机场就折回了王家坪。毛泽东一行人经过桥儿沟到了拐峁,王震也要回部队了,毛泽东和周恩来下车相送。王震握着毛泽东的手问:
“主席还有什么指示没有?”
毛泽东笑笑说:
“没有什么了,就按我们研究的去做吧。”
“请主席放心,我们一定按照你的指示,打好撤出延安后的第一仗!”
王震说罢,翻身上马向东驰去。
此时,拐峁以北出现了由延安转移出来的群众,人们背着行李,担着锅碗瓢勺,赶着猪羊,牵着毛驴。山梁上,大路边,民兵持枪警卫。撤退的群众队伍井然有序。毛泽东沉默了,他皱着眉头,凝望着撤退的群众队伍。
车队顺着延河从宝塔山对面的清凉山下一拐,沿着咸阳榆林公路向东北驶去。这时,延安军民都已经疏散,路上静悄悄的,只有马达的轰鸣声。
毛泽东这辆车的前面有一辆车,扬起很大的灰尘,毛泽东的生活秘书龙飞虎怕毛泽东吃土,就让周西林将车开快一点,超越过去。谁知周西林开得快,前边的车也跑得快。周西林按喇叭,前边的车还以为是让他们快跑,又加足了马力。周恩来说:
“算了,就让他们在前边吧。他们在前边我们吃土,我们在前边他们吃土,反正总有吃土的。”
毛泽东开玩笑地说:
“龙飞虎,你有本事你就叫他们停下。你是飞虎嘛,你飞过去让他们走在后边,咱们不就可以不吃土了吗?”
龙飞虎笑着说:
“我不用飞,走也能赶上他们!停车!”
龙飞虎待周西林停了车,下车就向前边追去。前边的车一看后边的车停了下来,以为有什么事,也就停了下来。龙飞虎马上叫周西林将车开到前头去。毛泽东看着龙飞虎上了车,笑着说:
“老虎,你可真有办法。”
周恩来、江青和车上的人都笑了起来。
3月19日凌晨,毛泽东一行经过一夜的奔波,行程70多公里,到达转战陕北的第1站——延川县永坪镇西南面的刘家渠。毛泽东坚持不打扰老百姓,就在村外的石板上睡了一夜。江青依偎在毛泽东身旁,好歹熬到了天明。江青对毛泽东说:
“应该打一仗,挫挫胡宗南的锐气,不然,老是让他们追着屁股。”
毛泽东说:
“很好。你记得我们撤退的路上经过一处地势险要的大川吗?你还说这是伏击的好地方。你马上拟份通知,告诉彭德怀,就在这个地方打伏击,这个地名叫青化砭。”
3月19日上午,陕甘宁边区各防御部队经过7昼夜的激战,以500余人伤亡的代价,给予胡宗南部以5000人的杀伤。主动撤出延安。
19日上午10时,国民党先头部队董钊的第1旅进入延安城。董钊立即给在洛川的胡宗南发报,报告占领延安的消息。胡宗南大喜,立即发布战报说:
“我军经7昼夜的激战,第1旅于19日晨占领延安,是役俘敌5万余人,缴获武器无数,正在清查中。”
3月19日傍晚,毛泽东率部从刘家渠出发,至深夜转移到清涧县徐家沟。
3月20日,蒋介石致电胡宗南:
宗南老弟:
将士用命,一举而攻克延安,功在党国,雪我10余年来积愤,颇堪嘉尚,希即传谕嘉奖,并将此役出力官兵报核,以凭奖叙。戡乱救国大业仍极艰巨,望弟勉旃。
中正
后来,蒋介石还在胡宗南的陪同下,得意地站在延安的窑洞前,手持手杖,一身威武的戎装,和他的高级将领们合影留念,以显示他的“辉煌胜利”。
此时的胡宗南更是踌躇满志,不可一世。他得到了蒋介石授予他的“河图勋章”,晋升为国民党陆军上将,又在西安和叶霞翟宣布结婚,可谓是双喜临门。胡宗南得意之极,说要在“3个月消灭陕北共军”。
3月20日中午,彭德怀率领指挥机关抵达青化砭西北的梁村,他在这里正式组成西北野战兵团指挥机构:
彭德怀担任司令员兼政委,习仲勋任副政委,张宗逊任副司令员,从西北局调来的张文舟为参谋长,王政柱为副参谋长,徐立清为政治部主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刘景范,兼任野战兵团后勤司令。这样,一个有五六十人的司令部就组织起来了。
彭德怀按照毛泽东在青化砭打伏击的指示,立即命令独1旅第2团第2营以1个营的兵力,故意摆出阵势,漫山散开,向延安西北方向的安塞转移,诱敌前进。彭德怀为了进一步迷惑敌人,将6个旅的电台全部配属给这个营,电台网络全部沟通,频频联系。结果还真的把国民党军的飞机引来了,它跟踪侦察,以为是西北野战兵团的大部队在行动。
胡宗南率军占领延安空城后,更加骄狂,他认为共军“不堪一击”,便急于寻找中共主力决战。
3月21日,胡宗南判断西北野战兵团向安塞方向撤退,他集中了主力整编第1军的5个旅,沿延河向安塞方向追扑上去;又令整编第27师第31旅(缺91团),向临真镇向青化砭前进,以保障其主力进攻安塞的侧翼安全。
正当第31旅孤军向青化砭开进时,彭德怀已经将主力隐蔽集结在延安东北的青化砭一带,以逸待劳,待机歼敌。
青化砭是去蟠龙的必经之路,是南北30里长的一条大川,咸榆公路蜿蜒其间,公路两边都是高山,正象张开一条口袋,前后一堵,国民党军纵使插上翅膀也飞不出去。只是青化砭有个土寨子,要使敌人全部进入伏击圈,就得让出土寨子;这样一来,又会增加攻击的困难;如果不让出来,又不能全歼敌人。
西北野战兵团的指挥员们计议了好久,也没有想出一个两全之策。后来,新4旅771团发动干部战士讨论,才想出办法:拆北墙留南墙,因为敌人是从南边来,既可以挡住敌人的视线,又可以减少攻击的障碍。彭德怀的具体部署是:
第2纵队和教导旅埋伏于青化砭至房家桥大道以东;第1纵队第358旅埋伏于大道以西青化砭西北5公里的阎家沟至白家坪;新编第4旅埋伏于青化砭正东及东北高地,布成一个袋形阵地。
3月21日夜,毛泽东率部从徐家沟出发,转移到清涧县高家堡。
3月23日,毛泽东复电彭德怀说,同意他在青化砭的作战部署。
3月24日拂晓,彭德怀和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习仲勋,集中6个旅按照部署进入伏击阵地。部署已毕,彭德怀、习仲勋得到情报,说胡宗南的31旅、135旅自延安分兵北进,已进到拐峁、刘家沟。按路程计算,过午就到这里。可是,伏击部队等了一天,也没有见到敌人的影子,不少人沉不住气了,到阵地上探头张望,纷纷猜测说:恐怕走漏了风声,敌人回去了。
毛泽东、周恩来在高家堡的窑洞里也在分析着敌情。周恩来说:
“31旅莫非不进我们的口袋?”
毛泽东说:
“只要没暴露目标,会进的。胡宗南不是说我们已经成了‘流寇’吗?那他还有不进的道理?”
天已经黑了,侦查员向彭德怀、习仲勋报告,敌人在拐峁补充粮食,已经宿营了。战士们在山头上趴了一天,又冷又饿,手脚都有些发麻。战士们求战心切,稍作休息,半夜里又去原地设伏。
3月25日晨,胡宗南的两架飞机到青化砭上空盘旋了两圈,侦察一番之后又飞走了。情报一个接着一个传到彭德怀的指挥部里:敌人出动了;敌人进沟了。将近10点钟,胡宗南的31旅先头部队闯入了伏击圈。当他们全部进入伏击圈后,2纵队首先在尾部打响了,1纵队、教导旅自两侧合击,新4旅卡着脖子,把31旅斩成数段,仅仅1小时47分钟,战斗就结束了。
青化砭战斗,西北野战兵团仅以伤亡265人的代价,全歼31旅旅部及其第92团,共2900余人,无一漏网。敌整编第31旅少将旅长李纪云、少将副旅长周贵昌、少将参谋长熊宗继、第92团上校团长谢养民被俘获。缴获子弹20万发,崭新的重机枪,美式发报机,都连驮着的骡子也牵来了,这是胡宗南进攻延安送来的第一批礼物。李纪云被清查出来后,他双手抚着胸口说了一句话:
“我的心绪已乱。”
初战告捷,大大提高了西北野战兵团的士气和战胜胡宗南集团的信心。青化砭大捷的消息传到高家堡,毛泽东高兴地笑了,情不自禁地挥笔写下了两个红枣般大小的字:“甚慰”。他命令给彭德怀、习仲勋发报,电文中说:
“庆祝你们歼灭31旅主力之胜利。此战意义甚大,望对全体指战员传令嘉奖。”
新华社就此发社论说:“31旅的歼灭,标志着胡宗南从此走下坡路了。”
3月25日夜,毛泽东率部从高家堡出发,转移到子长县任家山。
3月26日,毛泽东电示彭德怀、习仲勋说:
“135旅可能向青化砭方向寻找31旅,望准备打第2仗。”
可是这时候胡宗南已经变乖了。原来,胡宗南在安塞扑了一个空,在青化砭又挨了一揍,这才意识到共军主力其实在延安东北地区。他立即令其整编第1军、第29军共11个旅分别由安塞和延安等地西撤,向延川、清涧地区进犯,企图寻西北野战兵团主力作战。胡宗南为避免重蹈第31旅的覆辙,他改变了战术,命令几个旅集结为一路,数路并列,互相策应,白天爬山,夜间露宿,稳扎稳进。
西北野战兵团针对国民党军的新战术,采取了相应的对策:派小部兵力在敌人前后左右不断地进行袭扰,牵敌人,磨敌人,使其暴露弱点;主力则选择有利于机动的蟠龙、瓦窑堡地区休整,隐蔽待机。
西北野战兵团为了牵制敌人,派358旅冒充主力,将行军纵队拉长五六公里,白天行军夜间休息,并且,专捡大路和山岗走。国民党军派飞机在空中侦查,又派特务跟踪,最后确认358旅是主力部队,随即以其主力在后面紧紧追赶。这样,国民党军在毛泽东“蘑菇”战术的调动下,经延长、延川、清涧至瓦窑堡,历时12天,进行了一次400余里的长途武装大游行。3月底先后进占延川和清涧,但都扑了空。之后,国民党军除留下两个旅守备延川、清涧外,其余9个旅向西折回瓦窑堡,又扑了空。当358旅完成任务归队时,国民党军还始终被蒙在鼓里,想决战却找不到对手。
3月26日,毛泽东在任家山召开会议,他鉴于转战的战时条件,决定《解放日报》停刊,报社人员迁往晋察冀边区的平山县西柏坡村。
3月27日,《解放日报》停刊。
3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在延安北面的子长县瓦窑堡与先期到达的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叶剑英会合。
中共中央书记处开会,商量下一步的行动计划。毛泽东说,坚决不离开陕北,要和陕北军民并肩战斗,拖住蒋介石的最大的预备队胡宗南集团。不少人却认为,陕北兵力单薄,非常危险,应该撤到黄河以东去。
3月29日,中共中央机关转移到陕西省清涧县枣林沟。
此时,许多大战略区的负责人给中共中央发电报,请党中央东渡黄河,转移到晋西北、太行等比较安全的地方去。
党中央是继续留在陕北,还是东渡黄河进入山西?在这个问题上,几天来党内一直存在着严重分歧。当日夜,中共中央书记处召开紧急扩大会议。
朱德、任弼时认为:各地负责人的建议有道理,坚持要党中央离开陕北,东渡黄河到比较安全的地方指挥全国作战。
毛泽东说:
“这个时候中央离开陕北,陕北人民,全国人民会怎么想?当年我们长征到陕北,力量受到很大削弱,是陕北的小米使我们恢复了元气,站稳了脚跟。眼下一有战争就走,他日相见陕北父老乡亲,将何言以对?”
周恩来说:
“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党中央放在什么地方,要从战略的全局来考虑。”
刘少奇说:
“总司令和弼时同志提出中央和主席的安全问题,必须认真考虑。听说主席在青化砭遇到敌机扫射,汽车的座位都被打个大窟窿。”
毛泽东说:
“我们在陕北十几年,和这里的人民形成了鱼水相依的关系。有陕北人民的掩护,加上这里的地形好,我们的回旋余地大,安全方面是有保障的。”
任弼时说:
“主席,敌人要是真的知道你在陕北,他们会发疯一样地扑来。”
毛泽东哈哈大笑,说:
“这就对了。我留在陕北,蒋介石就不敢把胡宗南的兵力投入其它战场,就可以减轻其它战场的压力。同时,在政治上也会给蒋介石沉重打击,坚定陕北我军打败胡宗南进攻的信心。”
周恩来说:
“从军事意义上讲,中央留在陕北,拖住胡宗南的主力,将会很大程度上减轻山东省、华北战场的压力。”
任弼时不同意这种看法,他激动地说:
“党中央要是就近放在晋西北,不是同样吗?”
众人争论来争论去,迟迟形不成统一意见。毛泽东急了,就大声说:
“要走,你们走!恩来和我在陕北,给我们留下1个班!”
众人见毛泽东动了感情,都不说话了,屋子里一阵沉默。周恩来见大家都不说话,就说:
“如果我们都不过黄河,坚持在陕北……”
刘少奇不等周恩来把话说完,就说:
“对!我们都不过黄河!”
毛泽东还没消气,他反问刘少奇道:
“万一蒋介石把我们一网打尽呢?”
刘少奇说:
“这不大可能。”
周恩来灵机一动,说:
“要是我们5个人分成两班,一部分坚持陕北,一部分过黄河,怎么样?”
朱德、刘少奇、任弼时闻言,都争着要留在陕北。最后还是毛泽东拍了板,将中央机关分为前委、后委和工委3部分:
前委由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组成,率领党中央的精干机关,继续留在陕北,指挥西北和全国的解放战争。
工委由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组成,以刘少奇为书记,经晋西北转至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进行中央委托的工作。
后委由叶剑英、杨尚昆、李维汉、李克农、邓颖超为常委,军委作战部部长李涛为委员兼代理后委秘书长,到山西做后勤工作;李涛负责具体的情报工作,架设电台,侦察敌情,当好中央的耳目。
毛泽东说:
“为了便于行动,前委工作班子要小而精,人员由中央有关部门选留,具体安排请任弼时同志负责办理。”
周恩来提议,从新华社抽调出一支二三十人的精干新闻队伍留下来,由新华社副社长范长江带队。毛泽东同意了,他说:
“好,这样中央留在陕北有文武两条战线,一条通过电台指挥作战,一条通过新华社指挥舆论。”
会议结束后,毛泽东连发数电,告知各地军事负责人说:中央就留在陕北。他还致电彭德怀、习仲勋说:“中央决定在陕北不走。”他又致电贺龙、李井泉说:“中央率数百人在陕北不走,这里人民、地势均好,甚为安全。”
3月30日下午,朱德召集留在毛泽东身边的警卫部队连以上干部开会,他深情地对大家说:
“中央和毛主席的安全就交给你们了,这个任务很重大很艰巨,你们要坚决要勇敢,千万不能出一点差错,要保证绝对安全,否则,是无法补偿的。”
毛泽东找到他的马夫侯登科,劝他说:
“老侯同志,我要在陕北打游击了,你年岁大了,过河东去吧。”
侯登科比毛泽东还大4岁,可他不愿意离开毛泽东,他说:
“我年纪虽然大了,可身体很好,主席留在陕北,我怎么能过黄河呢?我不愿意离开主席。再说,以后汽车不能用了,主席还需要骑马哩!”
就这样,侯登科又留在了毛泽东身边。他负责喂养毛泽东用的3匹牲口。有的年轻人问他说:
“老侯,你这么大年龄了,为什么还有这么大的劲头?”
侯登科喜滋滋地说:
“我不能拿枪上前线,又不会拿起笔写东西,我只会割草煮料喂牲口。我看着毛主席骑着我喂的牲口指挥打胜仗,越干越有劲头。”
3月31日下午,刘少奇、朱德率中央工委出发,东渡黄河。随中央工委一起行动的有中共中央组织部、宣传部、社会部、办公厅、党校,以及《解放日报》等单位。由周恩来同去河东,安排好中央工委机关的事后再回河西来。
毛泽东本来要让江青带着女儿李讷,随工委到解放区西柏坡去,可是,江青坚决不走,非要留在毛泽东身边不可,毛泽东只好让江青留了下来,让李讷跟随邓颖超她们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李讷双手抱着毛泽东的胳膊,不愿离开,她泪水满面,嘴里不停地喊着“爸爸!爸爸!”江青蹲在地上,一边给李讷擦眼泪,一边劝着说:
“以后行军不能坐汽车,你也跑不动,跟阿姨到河东去。到那里要听阿姨的话,以后爸爸妈妈来看你。”
毛泽东也说:
“乖孩子,去吧!打败胡宗南,爸爸去接你。”
李讷点着头,还不停地抹眼泪,江青也在抹眼泪,毛泽东的眼睛也潮湿了。
“开车吧!”毛泽东对司机颜再生说:“你把李讷送到黄河边,等着周副主席回来。”
汽车开动了,李讷摇着小手,大声说:
“爸爸妈妈再见,以后来看我。”
自此,江青留在了毛泽东身边,她是唯一一个留在陕北跟随毛泽东转战的女干部。
各个机关分批走了以后,枣林沟顿时冷清了许多。留下来的兵力只有中央警卫团团长刘辉山、政委张廷桢、参谋长古远兴率领的1个骑兵连、2个步兵连、1个手枪连和1个警卫排,加上机关人员,也总共才有几百人。
这一天,部队就要出发了,毛泽东的卫士们将两箱子书搬出来,毛泽东看着沉重的两箱书,有些为难了。他对一位警卫员说:
“你是本地人,我想请你办一件事。”
警卫员说:
“主席,您尽管吩咐!”
“我这书能放到你家里吗?”
“能!没问题。”
“对家里人不会有妨碍吧?如果,万一有什么问题,会不会受牵连?”
“主席请放心。我家离公路很远,就是万一那个,家里人也不会害怕。”
“那就请你跑一趟吧。”
欲知毛泽东这一支小小的部队如何转战?精彩还在后头,请继续往下看。
东方翁曰:毛泽东行事,历来是出人意料的。因为他的思维方式是与一般人不一样的,他属于逆向思维。本传在前边的第4卷中说过,中央红军刚到陕北不久,毛泽东在东征中离开主力部队,带着一支几百人的小队伍,拖着阎锡山的大部队兜圈子,照他的话说,一是牵着敌人的一部分主力游行,一是要办“大事”。如今他又要带着几百人的小部队单独行动了,这与他在东征中的活动何其相似乃尔!所不同的是,他这一次还带有情感方面的因素,正像他所说的那样:“这个时候中央离开陕北,陕北人民,全国人民会怎么想?当年我们长征到陕北,力量受到很大削弱,是陕北的小米使我们恢复了元气,站稳了脚跟。眼下一有战争就走,他日相见陕北父老乡亲,将何言以对?”
第183章
“只要粮食埋藏好,敌人找不到,就会饿肚子,我们就好消灭他。
粮食比枪炮子弹还重要,直接决定战争的胜负。敌人那么多军队,
光靠蒋介石送粮,就会吃不上饭,打不死也得饿死。我们的部队
只要有粮食吃,就能打胜仗。”
话说国民党军的先头部队离毛泽东的住地也只有5公里地了,毛泽东这才率中央前委离开枣林沟。汽车把毛泽东、任弼时、江青等人往北送了十几里地,到了绥德南边田庄就回去了。毛泽东率部突然来个猛转弯,徒步向西奔去,向着子洲县高家塔方向转移。
此时的江青,在这一支小部队里特别招眼,只见她一身戎装,不再长发披肩,而是梳成两条辫子,在脑后盘成一个发髻,戴着军帽,打着裹腿,足蹬黑布鞋,骑在马上俨然是一位英姿飒爽的女将军。她在行军路上有时还搞点小鼓动;诸如给大家出个谜语之类。有一次,江青出的谜语是:
“日行千里不出房,有文有武有君王,亲生儿子不同姓,恩爱夫妻不同床。”
大家猜了很久猜不出来,原来谜底是“唱戏”。
后来在转战陕北的100多天里,一个女干部跟着党中央在山沟里转,其艰难困苦可想而知。江青在物资极端匮乏的情况下,把毛泽东的起居生活照顾得倒也算得上周到。正是有这些经历,江青在全国解放后,要求保留了她的军籍。此是后话。
再说胡宗南的十几个旅沿着公路朝东北方向追击,他们以为中共中央机关向东北方向转移,一定会在紧要关头东渡黄河。可是他们怎么也没有料到,毛泽东竟然逆着他们走来,只隔着一架山梁,擦肩而过。
毛泽东不久前得过一次肺炎,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况且他已经有很多年没有长途行军了,如今这一徒步跋涉,一开始还真有点不适应,一段路走下来,脸上身上都出了汗。他擦擦汗,脱掉一件衣服,坚持往前走。卫士看他走得很艰难,就牵过马请他骑上,他没有推辞就骑上了。对于毛泽东来说,骑马也不是轻松的事情,走了一会儿,他就说腰酸腿痛,要下马。卫士们扶他下了马,他弯弯腰,蹬蹬腿,活动一下又开始步行。
“还是让主席坐担架吧。”
一个卫士提议说;于是,担架组将打开的担架放在毛泽东面前。毛泽东摆摆手,说:
“出发前我就说过,我是不坐担架的,现在你们又让我坐。走路累一点怕什么?什么事情开始总会有困难的,行军也一样,现在走路有些累,再走几天就会好的。”
要说服毛泽东坐担架是办不到的。他不愿意做的事,谁也休想让他做。警卫员孙振国就把挑干粮的柳木棍子交给他拄着走,他试一试很满意,就笑着说:
“有这东西省力多了。”
孙振国再也想不到,他的这一根柳木棍,毛泽东竟然再也舍不得扔掉了,一直伴随着他走过千山万水,直到走进了北平城。
毛泽东拄着棍子在前边走,还不住地念叨着长征时候的事,他说:
“长征时走的路和条件更坏,大家克服了种种困难,长征也就胜利了。那时也有马,有时有病号就把马让给病号骑。警卫员也让我坐担架,除一开始因为有病坐了几次,后来就没有坐。现在行军比那时好得多了,也很自由,想走就走,想住就住,还用得着坐担架?”
毛泽东走了一程,朝后边看看,说:
“咱们休息休息再走吧。”
说着就在一块稍平的地方坐了下来,任弼时下令部队原地休息。他走过来对毛泽东说:
“以后咱们就这样,1天走五六十里,15里小休息,30里大休息,吃顿饭。”
“好,就听你的。”毛泽东说罢又和卫士们议论起来:“行军是个学习的好机会,最好谈些什么,既可以减轻疲劳,又可以增长知识。这是第1条。第二条,行军时谈些什么呢?”
阎长林说:
“就请主席像刚才一样给我们讲长征的故事吧。”
毛泽东说:
“我可以讲长征的故事,你们也得讲,这才公平嘛。你阎排长是从太行来的,就讲太行的故事,石国瑞从晋察冀来,就讲晋察冀的故事,张林是绥远人,就讲内蒙古的故事。人人都讲怎么样?”
孙振国接过话头说:
“把学习文化也搞起来吧,请主席给我们上课。”
毛泽东说:
“好呀,孙振国提议行军中学习文化,是个好办法。我看,上课不一定合适,我出题目或你们出题目,咱们一起讨论,也就等于上课了。”
大家都说这样好。毛泽东又说:
“这算第3条。谁还有新建议?”
朱劳士提议说:
“让伍银岭讲《红楼梦》吧。”
毛泽东问伍银岭:
“你读过几遍《红楼梦》了?”
伍银岭说读过一遍,毛泽东笑着说:
“读一遍没有发言权,要讲,起码要读3遍到5遍。”
正说着,绥德地委派遣的一位区委书记来了,毛泽东指着他说:
“这又来了一个好老师,请他给我们上课,讲一讲这一带的情况,这算第5条,不是很有现实意义嘛。”
大家都拍手赞成;毛泽东总结说:
“好,这5条就是我们的行军计划,以后就按这5条办,办完了再换新的。”
暮色降临了,部队又开始了行军,毛泽东说,请区委书记先上课,介绍一下这一带的情况。这位区委书记也是个年轻人,爱说爱笑爱热闹,也不推辞,便说道:这道川非常富庶,水土肥沃,庄稼生长良好,玉米长得比小孩子的胳膊还粗,老百姓都管叫这里米粮川……
毛泽东听了区委书记的介绍,又与他约定,每到一个村子,都要把村干部和党员找来谈话。
部队走到下半夜,来到了一个村子,叫邱家坪。任弼时问毛泽东:
“是否可以在这里住下?”
毛泽东说:
“听你的。”
任弼时说,第一天徒步行军,大家都很累,就在这个村子里宿营吧。战士们接到命令,在村干部的安排下,到了指定的窑洞,放下背包,倒头便睡。毛泽东问区委书记:
“能不能召集村干部开个会?”
区委书记说:
“首长太累了,先休息一下,明天再谈吧。”
“那怎么行!路上说好了的,怎能随便改变呢?明天要行军,时间靠不住。我不累,累一点也没有关系,我想了解一下这里的情况。如果他们没有什么不方便,就请来谈谈,他们不会不同意吧?”
“他们怎么能不同意呢,我已通知他们等着了,主席愿意现在谈,我马上让他们来。”
“好,现在就谈。”
不一会儿,村里的民兵队长、粮秣主任、党支部书记和委员们六七个人都来了。毛泽东自我介绍说:
“我是支队队长,睡梦中把你们吵醒,打扰你们了。”
村干部都认出了毛泽东,他们非常兴奋,不过毛泽东说他是支队队长,大家也不好说破。毛泽东问年纪大的支书说:
“你们村有多少党员啊?”
党支部书记说:咱村是一个支部,有十几个党员,在座的都是。毛泽东问民兵排长:
“你们有多少民兵呢?”
年轻民兵排长回答说:全村有100多个民兵。毛泽东打趣地说:
“好呀,你这个官不小,比我这个队长带的兵还多呢!当然,算上没有来的是要比你的民兵多。”
毛泽东问他有多少枪?胡宗南来了怎么办?民兵队长说:敌人来了就打,我们有十几条枪,全队分成2组,1组支援前线,1组准备迎击敌人。毛泽东说:
“你们的胆子不小啊!十几条枪,要组织好,能起很大作用。打是可以的,但要看机会。你们应该分成3组,除了支前,扰乱敌人,还要有1组负责保护老百姓。这该是你们最主要的任务。如果敌人来搜山抢粮,你们打他一下;有小股掉队的,你们就消灭他;如果敌人住在这里,你们夜间就扰乱他,叫他们睡不好觉,日子不好过。这样就可以配合主力部队消灭敌人了。”
毛泽东又问粮秣主任:
“粮食埋好没有?”
粮秣主任说:公粮全部埋进山里了,是党员和积极分子埋的,敌人有神法也找不到。毛泽东夸奖说:
“只要粮食埋藏好,敌人找不到,就会饿肚子,我们就好消灭他。粮食比枪炮子弹还重要,直接决定战争的胜负。敌人那么多军队,光靠蒋介石送粮,就会吃不上饭,打不死也得饿死。我们的部队只要有粮食吃,就能打胜仗。”
粮秣主任说:对呀,打仗也和庄稼人种地一样,没有吃的,再好的家伙也不顶事。毛泽东又问:
“老百姓的口粮是怎么安排的?”
粮秣主任说:大部分埋在山里,有个别人家图方便,埋在家里。毛泽东说:
“这太不保险。家有多大?一翻就翻出来了。现在还不晚,要动员那些人家,把粮食埋到山里去。远一点敌人不容易去,敌人就是去挖粮,民兵还可以打他。这个道理,要反复向老乡讲清楚,千万不能麻痹,不然会吃亏的。没有粮食吃,就不能搞生产,更不能支援前线了。”
支部书记说:现在有些地富分子已经蠢蠢欲动。毛泽东说:
“这不是个小问题,那些地富分子有反攻倒算思想,就等着这一天。要教育群众提高警惕,还要警告地富分子,如果他们敢做坏事,将来群众会跟他们算账的。”
毛泽东还说:
“陕北根据地十几年没有战争,老百姓多少都有些太平观念,认为敌人不会来,加上敌对分子替国民党散步幻想,群众很容易上当。所以眼前要抓紧思想工作,认真备战,决不可有丝毫麻痹大意。备战做好了,就可以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眼前春暖了,干部要利用一切机会抓生产。敌人不可能在这里常住,敌人来了要转移,敌人走了就抓紧时间进行生产。只要有了粮食,就是打上几年也不怕。”
天快亮了,毛泽东和区委书记将村干部送出窑洞,和他们一一握手告别。毛泽东休息了几个小时就起来了,阎长林问他:
“主席睡得好不好?”
毛泽东说:
“一天走几十里路,比吃两片安眠药还顶事。”
毛泽东一路调查,发现陕北根据地群众中普遍存在着对战争的麻痹思想,部队快到高家塔了,他把区委书记叫了来,说:
“你现在立刻回去,告诉地委,把群众立刻发动起来,搞好坚壁清野,粮食财物都要妥善安排,确实做到家喻户晓才行。”
区委书记说:
“地委给我的任务是一路送主席,介绍情况,把主席送到驻地再回去,现在任务没有完成,回去不好交代。我还是把主席送到再回去吧。”
毛泽东说:
“你回去地委不会责备你的。他们可能还没有发现问题,我现在发现了问题,你回去把这项工作做好了,敌人来了,群众就可以少受损失,这件事情重要。我没有关系,敌人没有来追,走到哪里都有群众,有吃的有住的就可以了。如果地委问你,你把我的意见告诉他们就是了。”
毛泽东待区委书记走了以后,感慨地说:
“陕北根据地的老乡没有经过战争,在和平的环境里体会不到战争的危害。区委书记回去,大概可以解决了。现在他回去了,他以前的任务就由你们担负起来,每到一地,都要详细了解情况,做好群众工作,把情况汇报给我。这件事我以后就不再交代了。”
阎长林知道毛泽东说了的事,是要马上办的,就告诉打前站的张林说:
“你要按照主席的吩咐去做,一安排好住处,就注意了解情况。”
1947年4月2日,毛泽东率部到达子洲县高家塔。
部队在离开高家塔向涧峪岔转移途中,因这一带常有国民党军小股部队滋扰,中央警卫团专门在通往瓦窑堡的大路上派了1个班进行警戒。毛泽东听说徐业夫和文件驮子还在后边,干脆不走了,让大家原地休息,一直等到驮子来了,才重新上路。毛泽东问卫士们:
“如果敌人向我们冲来,我们也走不了,你们首先一件事要干什么呢?”
卫士们争着说:与敌人拼命,保护主席脱险。毛泽东说:
“与敌人拼命,争取脱险,这都是对的。可我讲的是已经走不了啦,敌人要把我们活捉去,你们怎么办?”
朱劳士说:走不了也要拼,拼死几个不就赚了呗!毛泽东说:
“你还是没有回答我的问话。我是指敌人冲上来,你们是先保护我呢,还是先保护徐秘书呢?”
徐业夫是毛泽东的机要秘书,负责保管文件。阎长林这才明白毛泽东的意思,是要在紧急情况下保护好机密文件,就说:
“我们有分工,真到那时,首先集中力量保护主席脱险,同时派人去保护拿文件的秘书。”
毛泽东加重语气说:
“我说的情况是已经走不了啦,你们光说脱险,你们就不能朝最坏处想想吗?”
石国瑞、朱劳士、孙振国仍然坚持他们的观点。毛泽东不说话了。马汉荣想了一会儿说:到了万分紧急的关头,一方面和敌人拼,一方面赶快和徐秘书一起把文件烧掉。毛泽东听了马汉荣的话,这才开腔说道:
“到那时我们拼也好,打也好,反正走不脱了,就要被敌人活捉。捉你们几个人没关系,捉了我还有能代替我的人,可是不能让敌人把我们的文件拿去了。这是关系胜负命运的问题,不得了哇!到那时保护我也没有用了,你们都被敌人绑住了,还怎么保护我呀!所以,到那时你们不要管我,先帮徐秘书烧文件,把文件烧了,就减少损失,光顾我,结果咱们都被捉去,文件也被人家拿去,多危险呀!”
毛泽东看卫士们还是想不通,就又说:
“我是要大家重视这个问题,思想上有个准备,不至于事到临头手忙脚乱,束手无策。大家的想法也有道理,先保护人,只要人在,丢点东西总比人被活捉强。我说的是在走不了的时候,就先烧文件,千万不能让敌人连人带文件都弄去。”
4月3日,毛泽东率部转移到子长县涧峪岔。
4月4日,晋冀鲁豫军区第4纵队等部为配合陕北军民作战,在晋南举行反攻,连连获胜,直接威胁胡宗南集团侧背的安全。
4月4日,毛泽东率部转移到子长县石家湾。
4月5日,毛泽东率领部队到达靖边县的青阳岔。由于这里相对安全,昆仑纵队就暂住下来。
毛泽东在青阳岔抓紧时间为中共中央起草一个重要的文件:《一九四七年四月九日的通知》。由于春季气候变暖,毛泽东的皮肤过敏,手肿得利害,还起了水泡。江青找来黄树则大夫,给毛泽东敷了药,包扎起来。毛泽东无法动手书写,只好自己口述,由江青执笔记录。
4月6日这一天,国民党军在山东开始发动了重点进攻。由国民党陆军总司令顾祝同指挥的汤恩伯、王敬久、欧震3个兵团,共13个整编师计34个整编旅25.5万人,沿临沂至泰安一线,并肩向西北鲁中的新泰、蒙阴地区推进,企图聚歼华东野战军于沂蒙山区。
华东野战军实行高度机动回旋,力求调动国民党军,捕捉战机。
胡宗南的主力部队自从3月25日在青化砭损兵折将后,一直到4月6日,走了200公里路,费时12天,求战不得,兵疲粮缺。如今由于晋冀鲁豫军区第4纵队等部的攻击,晋南又告急,已经进退维谷了。
4月6日,胡宗南被迫以第135旅留守瓦窑堡,主力南撤蟠龙、青化砭,进行休整补充。
这一天,毛泽东电示彭德怀、习仲勋说:
为策应太岳兵团在晋南作战,要拖住胡宗南部,不让其南下援晋。
4月6日,彭德怀为拖住国民党军,策应晋南作战,命令各纵队和教导旅在永坪地区,追歼南下的整编第29军军部和整编第17师第12旅。但因各部之间协同不好,此战只杀伤国民党军600余人,未能达到预期目的。
当胡宗南发现中共西北野战兵团主力就在背后时,他随即命整编1军、整编29军向蟠龙、青化砭西北地区扫荡;调驻守清涧的整编第76师72团到瓦窑堡,接替第135旅在子长的防务;令第135旅南下,以10个旅的兵力,向蟠龙和青化砭西北方向进攻,围歼西北野战兵团。
4月8日下午5时,周恩来和社会部的汪东兴,从河东返回到了青阳岔。毛泽东见了汪东兴,问道:
“汪东兴啊,河东好呢还是河西好?叫你和我们一起在陕北和敌人斗争,你害怕不害怕打仗啊?”
汪东兴说:
“没有什么怕的,在什么地方打仗我都不怕,就是担心毛主席的安全问题。”
毛泽东说:
“这就是怕嘛。我就不怕。总是为我担心,没有必要。”
晚上,毛泽东召集周恩来、任弼时、陆定一开会,叶子龙、汪东兴列席了会议。
毛泽东主持会议,讨论前委机关的组织问题。会议决定对留下来机关和警卫部队进行轻装整编,共编为4个大队:1大队包括参谋值班室、机要科、警卫科、行政处、卫生处、调查组和军委作战室;作战室由李涛负责,卫生处由黄树则负责。2大队负责情报工作,由胡备文负责。3大队包括电台、有线电话,担任通讯联络工作,由崔林负责。4大队为新华社,由范长江负责。
前委机关对外称为“3支队”,代号为“昆仑纵队”,由任弼时任司令员,陆定一任政委,叶子龙任参谋长,汪东兴任副参谋长,廖志高任政治部主任。毛泽东的机要秘书江青任政治协理员。
周恩来提议说:机关有了代号,我们也应有个代号,以便保密。毛泽东表示同意,就给自己起了个名字,他说:
“我们一定能得胜,我叫李得胜。”
周恩来说:
“革命事业必定成功,我叫胡必成。”
任弼时一时想不起来,就说:
“我叫什么呢?”
毛泽东说:
“你是支队司令,就取谐音叫史林。定一同志是政委,就叫郑位吧。”
自此,任弼时作为3支队司令员,担负着保卫毛泽东和中央前委的重任,纵队的衣食住行、安全警戒、敌情侦察,他都要一一过问。后来在转战陕北的日子里,任弼时身体很不好,患有高血压、心血管疾病,他带病工作。毛泽东总是劝他注意休息,嘱咐医务人员注意他的病情。吃饭时,毛泽东总是争着吃粗粮和榆树面糊,把细粮留给任弼时吃。有一次,急行军之前,卫士好不容易给毛泽东做了一盆面汤,毛泽东要卫士把面汤分成几份,要周恩来、任弼时等人每人喝上一份。毛泽东一直看着任弼时喝完了,才高兴地端起碗喝。任弼时对毛泽东的吃住行更是精心照料,每到一地,他都亲自查看毛泽东住的窑洞,布置和检查岗哨。遇到紧急情况时,他总是先组织人员护卫毛泽东和周恩来,向安全地区转移,自己指挥部队警戒或阻击,确保毛泽东的安全。有时行军遇到暴风雨天气,任弼时就让战士们组成人墙挡风,扯开大衣挡雨,让毛泽东处理军务。此是后话,容后细述。
再说4月9日,毛泽东向全党发出党中央留在陕北的《一九四七年四月九日的通知》。他在通知中揭露了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进攻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罪恶行径,并庄严宣布:
“我党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必须继续留在陕甘宁边区。”“必须用坚决战斗精神保卫和发展陕甘宁边区和西北解放区,而此项目的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4月11日,毛泽东致电彭德怀、习仲勋,指示西北野战兵团继续在现地区同国民党军周旋;注意侦察其135旅动向,并准备乘该敌南下时在运动中歼灭之。
4月12日上午,毛泽东因为青阳岔是个集镇,处在绥德通往安塞、保安的大道上,来往行人很多,对保密极为不利,于是就率领昆仑纵队转移,下午到了靖边县的王家湾。
王家湾位于陕西安塞县的北部,距县城60多公里,四周环山,树木葱笼。一条小河弯弯曲曲绕村而过。村中10多户人家,大多姓高。相传,明末农民起义领袖高闯王高迎祥兄妹,就出生在这里。
王家湾村子太小,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陆定一都住在贫农薛如宪老汉腾出来的有两个半房间的一孔大窑洞里。这窑洞又黑又破,还摆满了酸菜缸,站在院子里就闻到一股酸溜溜的味道。
毛泽东和江青住在里间;周恩来、陆定一睡在外间迎门一方土炕上,这个地方还是开会和讨论问题的地方;右边名为半间,其实只是一个小土炕,任弼时就在这里办公睡觉。大家除了吃饭,办公和休息都挤在一起,基本上过上了集体生活。毛泽东办公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周恩来坐在一个木墩子上,趴在锅台上办公。
阎长林看首长们这样挤,过意不去,就和薛如宪老汉商量好再腾一个窑洞,让毛泽东和江青住。阎长林回去就先和江青商量这事,江青一听说薛老汉一家有3个媳妇,还有婆姨孩子一大群十几口人挤在一个窑洞里,就说:
“你是一片好心,可就没有好好想想,他们那么多人住在一个窑洞里,时间一长闹出意见就不好了。就是不闹意见,主席也不会同意老乡再腾房子的。你来的时间不短了,还不知道主席吗?”
此时毛泽东正在西墙边坐在小凳子上看文件,阎长林朝毛泽东看了一眼,意思是要不要和毛泽东说说。江青看出了阎长林的意思,就说:
“我们现在住在一个窑洞里,互相之间可能受到些影响,但他们不会说什么的。在困难的条件下,照顾的过分了,他们反而会有意见。我们住在一起很好,不要让老乡再腾房子了。”
阎长林觉得江青说的很有道理,于是这才作罢。
老乡的粮食、咸菜都放在毛泽东住的里间,薛老汉每天都要来拿粮拿菜,卫士们每次都要跟着一个人,说是帮助拿东西,实际上是不放心。有一次,薛老汉又来拿菜,哨兵说:
“你拿一次吃几天不好吗?不要每天进去嘛!”
薛老汉和卫士们都熟悉了,就笑着说:
“好后生,多些是好啊,可是没地方放。”
哨兵也开玩笑地说:
“你真麻烦!”
不料这句话被毛泽东听到了,他从里边出来,站在门口,严肃地说:
“不要这样说,人家的东西人家还不能随便拿吗?”
他向薛老汉招手说:
“来吧,来吧,你什么时候想拿就进来拿,我们住你的房子给你添麻烦了。”
陆定一递给薛老汉一支烟,薛老汉接了烟,进到里边拿一碗酸菜出来就走了。周恩来对卫士们说:
“你们工作灵活些嘛,我们都在这里办公,老乡进来拿东西你们就不要跟进来,他也不可能偷我们什么东西。”
王家湾离国民党占领的瓦窑堡只有35公里,所以国民党常常派便衣特务潜伏在王家湾一带活动。
毛泽东在工作之余,经常出去散步,有时翻山,有时走石头路,有时骑马,以便适应行军生活。有时候,毛泽东骑上马,一出去就是二三十里,只带一两个警卫员,他与老百姓一谈就是十几分钟,甚至半个多小时。这样一来,大家见到毛泽东一走出去,就提心吊胆。负责毛泽东安全的阎长林,知道明着派保卫人员跟着会受到批评,只有在暗地里派几个警卫员,远远地走在毛泽东前边。谁知毛泽东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几个暗哨根本解决不了问题。于是,阎长林干脆就派上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将周围的山头、路口都放上暗哨。偏偏不巧,布置得最多的一次,正好被毛泽东发现了。他问阎长林:
“那边山上是不是你们的人呀?”
阎长林不好说假话,半晌才吐出两个字:“我怕……”
毛泽东说:
“怕什么呢?敌人目前不会到这里来的。武装来不了,便衣也不好来,我们有老百姓嘛!现在农活多忙,你们不多派几个人去生产,都跟着我做什么呢?我们要相信群众。敌人头上虽然没有写着‘反革命’几个字,可是群众心里是有底的。外地来的坏人,总瞒不住老百姓的眼睛,我们群众工作做好了,用不着我们动手,老乡就会把他捉起来。我们应该多做群众工作,只要我们认真做了这一点,群众就会永远跟我们在一起,做我们的铜墙铁壁,任凭刀山火海摆在眼前,也绝不会离开我们。”
毛泽东又问阎长林:
“你听说过我们机关的‘六多’么?”
阎长林说:
“老百姓说我们背盒子枪的多,骑马的多,电线多,妇女多,手电多,驮骡多。”
阎长林说的妇女是指电台报务员;毛泽东微笑着说:
“这是我们这支队伍的特点。可见老百姓是很有分析能力的,恐怕我们的同志还不知道这个特点呢。不过,我们要告诉群众,注意保密。如果敌人得到这样的信息,我们就会住不长了。”
毛泽东停了一会儿,问阎长林:
“咱们今天打破常规,去个新地方,怎么样?”
阎长林想了想说,南沟去过了,东沟去过了,往西的山也爬过,只有往北顺沟走了。于是,毛泽东就向北走去。这条沟是他们从青阳岔来时走过的,村子多,而且村子里都住着机关里的人,于是,他们就找了一条小沟,走了进去。这条沟虽小,却有树木,有流水,山清水秀,毛泽东说:
“这么好的地方,过去怎么没发现呀!”
毛泽东说着下了马,看看树木,又走到水边,用那根木棍搅搅水,兴致极高。阎长林提醒他该回去了,他说:
“咱们再往里边走走,看还有什么好玩的。”
毛泽东走到一个悬崖的下面,来到一个不大的水塘边。这是由瀑布冲积而成的水塘。毛泽东突然被一种野菜吸引住了,他说:
“你们看,这是什么菜呀?”
石国瑞跑过去拔起两棵递给毛泽东,毛泽东一看说:
“这个菜好呀,你们吃过没有?”
卫士们没吃过,都摇摇头。毛泽东说:
“这个菜南方有,来北方很少看到,在延安时种过,很好吃,拔一点回去,给我炒个菜。”
卫士们回到王家湾,将野菜交给高师傅,高师傅惊奇地说:
“这是好东西,在哪里找到的?”
阎长林说:
“这是主席发现的,他说这种菜好。”
“当然好了,长征时没有菜,就找这种菜吃。到延安后没有找到这种野菜,还托人弄了一点种子种过呢。”
“你多炒点,我们也尝尝什么味道。”
阎长林见高师傅还有点舍不得,又加了一句:
“山沟里多的是,明天再去拔。”
高师傅说:
“早发现就好了,省得让主席吃苦菜了。”
吃饭的时候,高师傅端出来2盘野菜,毛泽东和江青1盘,卫士们1盘。毛泽东那一盘吃完了,他又让高师傅再去炒一盘。
后来,周恩来、任弼时的饭桌上都有了这种野菜。
自此,毛泽东在王家湾住了56天,他在这里部署了羊马河战役和蟠龙战役,还为中央起草文件和电报114件。
欲知毛泽东在王家湾如何指挥羊马河战役和蟠龙战役,请接着往下看。
为纪念伟大领袖120周年
QQ群:327239730群内共享有电子版下载,实体书事宜可联系。
电话:13937776295。QQ:2425751303。东方直心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