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历史 > 共产党人

《毛泽东大传》(第五卷 谁主沉浮)第186-187章

东方直心 · 2013-11-26 · 来源:
《毛泽东大传》 收藏( 评论() 字体: / /

  第186章

  “蒋介石伸出两个拳头打我们,一个在山东,一个在陕北。两个拳

  头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我们的战略方针,就是要紧紧地拖

  住这两个拳头,让刘邓大军进军中原,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为纪念伟大领袖120周年!

  《大传纪念版实体书》事宜可联系QQ:2425751303东方直心

  话说1947年6月16日上午,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中央机关从田次湾又返回到了小河村。

  前边已经说过,小河村是个大村,群山环抱、依山傍水,掩映在树林之中,十分安静。昆仑纵队几百号人分散住在老百姓家里。在河滩边,有一座地主的大院子,十几间砖砌的瓦房式窑洞。院门前有一棵大槐树,根深叶茂,几个人都抱不过来。周恩来、任弼时和司令部就住在这里办公、休息。

  后勤部门为了让毛泽东能够安静地办公和休息,安排他住在半山坡上军属贾树堂家的窑洞里。这里是相连的3孔窑洞,毛泽东和江青住在北头,警卫人员住在南头,中间窑洞的炕上是房东家养的蚕。不一会儿,任弼时来看毛泽东,他走进窑洞,忽然停住脚步,问:

  “这沙沙的声响是什么声音?”

  阎长林说:

  “是房东养的蚕吃桑叶的声音。”

  任弼时说:

  “这太吵了,会影响主席办公和休息。我们要在这里长住下去,明天换个房子吧。”

  第二天,阎长林就忙着找房子。毛泽东知道了,说:

  “你们还是帮助老乡收麦子去吧,那是要紧的事。这里很好,不需要搬。他喂他的蚕,我办我的公。”

  阎长林又和房东商量,让他将蚕搬到卫士住的窑洞里。这事又被毛泽东知道了,他说:

  “不要因为我们在这里住,就把老乡的东西乱搬。我们住人家的房子,已经够麻烦的了。”

  阎长林还是不甘心,又和房东商量说:你在窗下放个小凳子,首长休息时,你进出从窗台上过,窗台低,很方便,也不会因开门关门弄出响声。房东是同意了,可毛泽东生气了,他说:

  “你阎长林可真想得出来,谁家有门不走走窗子呀!因为我住在这里就让老百姓走窗子吗?赶快改过来,一定要让老百姓走门!惊醒我没关系,可以再睡嘛!”

  毛泽东在这一家住的时间不长,因为要召开一个人数较多的会议,在这里不方便,就搬到下面的大院里去住了。

  毛泽东来到大院里,走来走去,转了一圈又一圈。他忽然停住步,点上一支香烟,一只手叉着腰,看看窑洞,看看院子,又看看院外的大槐树,他说:

  “这个地主,栽树的时候也没想到我们用,如果门外那棵树栽到院子里多好,我们就可以在树荫底下办公开会了。”

  警卫排长阎长林灵机一动,说:

  “主席,我们在这个院里搭个凉棚好不好?”

  毛泽东说:

  “好,好。你们去搞些木棍和树枝,在院子里搭个大一点的凉棚,可以当办公室,可以当饭堂,也可以当开会的会场。我们最近要开一个会,来的人比较多,没个大房子,没个合适的地方,我看搭个棚子,在下面开会就很好。”

  阎长林找村干部商量,村干部们非常支持。大家在村干部的带领下,从老乡家里借来了一些木料,很快就搭起了架子。战士们又到河边砍些柳树枝,盖在上面,一个简易凉棚就这样搭成了。

  6月20日,毛泽东致电刘伯承、邓小平说:

  南进“准备情况如何?可否按原计划出动,盼告,以便令山东与你们配合。”

  6月22日,毛泽东致电陈毅、粟裕说:

  “山东战事乃为全局关键。你们作战方针仍以确有胜利把握然后出击为宜。只要有胜利把握,则不论打主要敌人或次要敌人均可,否则宁可暂时忍耐,不要打无把握之仗。”

  6月25日,国民党军在华东战场上经过40天的重新调整,再次以32个旅计24万人的兵力,向沂蒙山区发动进攻。他们在莱芜、蒙阴一线就集中了18个旅,仍然采取齐头并进的密集平推战术,缓慢前行,后来一直到7月9日,在15天内总共向前推进了不足50公里。

  6月28日,蒋介石以国民政府最高法院的名义,对毛泽东发出了通缉令,他给毛泽东开列的罪名是:“意图颠覆政府,其为内乱犯。”

  6月29日中午,毛泽东为彻底粉碎国民党军对山东的进攻,电示华野陈毅、粟裕说:

  “敌正面既然绝对集中兵力,我军不应再继续采取集中兵力的方针,而应改取分路出击其远后方之线。外出两路兵力,或以2个纵队出鲁南,以3个纵队出鲁西,亦可。”

  6月30日,华东野战军按照毛泽东的指示,分兵2路,从国民党军的间隙中猛插其后。

  6月30日晚12时,刘伯承、邓小平根据毛泽东的部署,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4个纵队约13万人,在鲁西南的濮县到东阿(张秋镇到临濮集)150公里的地段上,一举突破黄河天险,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性大反攻的序幕。

  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甚为震惊,他把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称为“六.三0事件”。蒋介石为了堵住这一缺口,立即从豫北战场和豫皖苏战场上调集了3个整编师零1个旅,由王敬久指挥,分兵两路北上,企图坚守郓城,迫使刘邓大军背水作战或退到黄河以北。

  刘伯承、邓小平等对敌我态势作了分析,决心采取“攻其一点,吸其来援,嘴其一边,各个击破”的战法,打破国民党军的堵截。

  1947年7月1日,东北野战军自5月13日发动的夏季攻势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此役共歼灭国民党军第71军之第88师、91师,第60军之184师、暂编第21师4个师的全部及非正规部队计83200人,收复城市42座,扩大解放区16万平方公里,使长春、吉林国民党军陷于孤立,东北国民党军主力局限于沈阳及其附近地区。

  7月1日这一天,中央机关在小河村召开纪念建党26周年会议,周恩来在会议上讲了话。

  就在这一天,新华社发表了社论:《努力奋斗,迎接胜利》。

  这篇社论是经过毛泽东亲自审阅修改的。他在审阅稿子时,见题目是《迎接胜利》,感觉太单调,就加上了“努力奋斗”4个字。他还在社论中加写了3段话,其中第3段话是加在社论的最后,他写道:“前进的道路上还会有困难,我们一定要正视这些困难,宁可做长期打算,不要有速胜论。有困难,我们一定要克服,也一定可以克服。同胞们,同志们,勇敢前进,努力奋斗,迎接胜利。”

  7月2日,毛泽东致电陈毅、粟裕说:

  “6月30日分兵甚好,陈士榘、唐亮的3个纵队准备出鲁西与刘邓协同打陇海路,出淮河开展新局面。叶飞、陶勇2个纵队向鲁西南挺进。”

  “我军必须在7天或10天内,以神速动作攻取泰安南北及其西方、西南方地区,打开与刘邓会师之道路,如行动迟缓,则来不及。”

  7月4日,蒋介石在他召开的国民政府第6次国务会议上,提出并通过了《厉行全国总动员戡平共匪叛乱方案》,宣布全国进入“戡乱时期”,要求“实行全国总动员,号召全民,一致奋起,淬厉进行”,“从速戡平叛乱”。

  7月7日至10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纵队攻克郓城,第2、6纵队解放了定陶、曹县,第3纵队则进至城武。至此,刘邓大军的主力摆脱了背水作战的局面。

  7月11日,华东野战军两路外线兵团在华东战场上,连克费城、枣庄,威胁徐州;再克泰安、大汶口、津浦路各城,孤立济南。国民党军主力被迫由鲁中分路西撤。至此,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已经基本被粉碎了。

  此时,毛泽东看到国共双方的兵力发生了有利于人民解放军的重大变化:国民党总兵力已经由战争开始时的430万下降到370万,其中正规军由200万下降到150万,而且二线兵力缺乏,在整个战场上的兵力只有40个旅。而人民解放军则越战越强,由战争开始时的120万人发展到195万人,其中正规军有100万人,而且可以全部机动,部队装备也大为改善,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战斗力大大提高。总兵力虽然少于国民党军,但在战场上的机动兵力却优于国民党军。国民党的后方异常空虚,在国民党后方担任守备的兵力仅有21个旅,而且分布在台湾到新疆的13个省的漫长战线上。

  在晋冀鲁豫战场,刘邓大军牵制了20多个旅的国民党军,国民党军的防御力量大为削弱,只有少量兵力防守,在战略上处于被动地位。在陕北战场上,西北野战兵团也将胡宗南的主力吸引在西北,陕南、豫西地区极为空虚。

  毛泽东鉴于这一有利的形势,又提出了一个极其大胆的、确保刘邓大军实现千里跃进大别山、首先夺取中原的战略设想。这个战略设想就是:三军配合,两翼牵制。三军配合是:

  由陈毅、粟裕率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18万余人为左路,在鲁西南强渡黄河,掩护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战略行动,尔后挺进豫皖苏地区,实行战略展开。由陈赓、谢富治率太岳兵团8万余人为右路,奇兵突出,杀向豫西山地;一来可以配合西北野战兵团粉碎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二来可以在豫西、陕南、鄂西北实行战略展开,创建鄂豫陕根据地。这样,3支大军在长江、淮河、黄河、汉水之间的广大地区,布成“品”字形阵势,互为犄角,互相配合,机动歼敌。

  两翼牵制是:

  以西北野战兵团在陕北出击榆林,调动进攻陕北的国民党军北上,以利于陈谢兵团的行动。以华东野战军的山东兵团在胶东展开攻势,把进攻山东的国民党军引向海边。

  毛泽东对这一战略行动,生动地比喻说:

  “蒋介石伸出两个拳头打我们,一个在山东,一个在陕北。两个拳头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我们的战略方针,就是要紧紧地拖住这两个拳头,让刘邓大军进军中原,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毛泽东还不无讽刺地引用蒋介石曾经说过的“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这两句话,描绘了他的这一宏伟战略蓝图,他说:

  “全国绝大多数人民,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都认识了蒋介石的滔天罪行,盼望本军从速反攻,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毛泽东为了实现“三军配合、两翼牵制”的宏伟战略计划,特别是为了安排好陈赓出兵豫西和彭德怀在陕北牵制的问题,和周恩来、任弼时研究决定:发出通知,在小河村召开前委扩大会议。

  7月17日下午,奉命到延安一带执行任务的汪东兴回到了小河村,他来到毛泽东的住处汇报工作。毛泽东高兴地说:

  “欢迎你回来,怎么样?看你这副样子很疲劳,又掉了不少肉吧?”

  汪东兴说:

  “这次主席派我带队伍单独出去执行任务,对我又是一次考试。这次出去34天,仗打得不多,大部分时间是帮助和保护老乡收麦子。”

  毛泽东说:

  “你带小部队深入敌后,插到延安附近的枣园地区,该打的仗打了,你们帮助和保护群众收麦子,这同消灭敌人一样重要。你们了解了敌情,了解了民情,任务完成的很好。”

  汪东兴说:

  “延安、安塞地区的人民群众非常想念毛主席和党中央,他们也很关心你和其他领导同志的健康安全,要我们早一点回来保卫你们。”

  毛泽东说:

  “陕北的老百姓真是太好了。”

  毛泽东抽着烟,微笑着望着汪东兴说:

  “你这次执行任务,还做了一件大好事。还记得你派人送来的董钊的那个密码本吗?这个密码本缴获得太及时啦!它对我们截获的敌军无线电报的破译工作,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7月18日,参加前委扩大会议的贺龙,第一个骑着马到了小河村,他拉着毛泽东的手,上下打量了一会儿,说:

  “主席呀,你比在延安时瘦了呢!”

  毛泽东笑着说:

  “这是好事呀!我觉着比在延安时更结实了。行军是个好事情,可以锻炼身体,现在不骑马走上10里20里,一点也不累。”

  “听说主席要留在陕北,我一天不知收到多少电报,都要求你到黄河以东去指挥。以后你没有过黄河,指战员们一见到我,头一句话就是问你的情况。”

  “你回去就可以告诉他们了,不管胡宗南还是刘戡,都没有捉住我毛泽东,毛泽东比过去更壮了。”

  “那太好了。”

  毛泽东拉着贺龙来到卫士们搭的凉棚下,指着借用老乡的桌椅布置好的会场说:

  “咱们就在这棚子下开会。”

  贺龙四下打量了一下,说:

  “主席,你们这里的条件太艰苦了!我们司令部开会又是电灯又是沙发,有的同志还嫌不好呢。我回去要给他们好好上一课。”

  毛泽东说:

  “我的办公室会议室都在马背上,三天两头搬家,胡宗南不让我们添置家具。”

  7月19日,太岳纵队司令员陈赓来到小河村参加前委扩大会议,他一见毛泽东,老远开口就说:

  “主席,你可经过不少艰险啊!你带的警卫部队太少了,武器又不好,我们实在担心你的安全,旅长们都要求过河来保护你呢!”

  毛泽东热情地握着陈赓的手,说:

  “这次就是叫你们过黄河的,不过可不是来保护我。”

  陈赓说:

  “我叫他们给警卫部队送些好武器来吧!我们缴获了不少美式武器,好用得很。”

  毛泽东微微一笑,说:

  “蒋介石是我们的运输大队长,我们缺什么就给我们送什么。陈胡子,你们在晋南打得很好,把蒋介石吓坏了。我这里你不用担心。好武器应该给留下你们使用,你们还要打更大的仗!”

  毛泽东扭过脸对贺龙说:

  “贺龙同志,我一直想跟你说句话。”

  贺龙问:

  “什么话?”

  毛泽东说:

  “你虽然是陕甘宁晋绥联防司令,但实际上没有带兵打仗,实在受委屈了。”

  贺龙豪爽地说:

  “主席,不打仗,手是有点痒痒。但是,党的决议,我无条件服从,而且是高高兴兴地服从。”

  毛泽东满意地笑了,说:

  “好呀!彭老总,贺老总,你们两位,一个在前方,一个在后方,一个当韩信,一个当萧何。”

  陈赓不失时机地请战,他说:

  “主席,我来当先行,只要中央一声令下,我陈赓保证拿下太原,把阎老西的醋坛子端来!”

  毛泽东连连摆手,说:

  “不妥,不妥!阎锡山对我威胁不大,以后再收拾他。现在主要的目标是蒋介石和胡宗南。”

  7月21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在靖边县小河村毛泽东住地院子里的凉棚下,召开中央前委扩大会议。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陕甘宁晋绥司令员贺龙、太岳纵队司令员陈赓,以及彭德怀、习仲勋、张宗逊、马明方、贾拓夫、王震、杨尚昆、陆定一、张经武、胡乔木、王铮14位军政领导人参加了会议;江青作为军委机要秘书也参加了会议。

  毛泽东总结了在战争第1年的伟大战绩:人民解放军歼灭国民党正规军及伪军、保安队共112万人;国民党军虽然不断扩充,总兵力已经由战争爆发时的430万下降到373万人。而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却由120万上升到195万多人。双方比例从1:3.58缩小到1:1.9。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已被粉碎,重点进攻也遭到了严重失败。

  毛泽东根据第1年的作战形势,说明了人民解放军第2年作战的基本任务,就是要以主力打到外线去,举行全国性反攻。他说:

  “我们不能等到敌人的进攻完全被粉碎,不能等到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装备上都超过敌人,才展开战略反攻。我们必须立即转入进攻,主力打到外线去,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

  毛泽东首次提出了用5年(从1946年7月算起)时间从根本上打倒蒋介石的设想。他说:

  “蒋介石在政治上更加孤立,更加众叛亲离,群众更加不信任他;当然还未绝对孤立,还有一些人迷信他,这是一个过程。对蒋介石的斗争,计划用5年解决,看过去这一年的成绩是可能的。说5年,用不着讲出来,还是讲准备长期奋斗,5年到10年甚至15年,而不像蒋介石那样先说几个月消灭我们,又说几十个月,现在又说才开始。处处要从全面长期着想,这一点非常重要,要向全党全军解释。敌人的把握在于我们不能长期支持这一点上,我们的对策就是主力转入外线作战,内部要精简节约。”

  毛泽东最后说:

  “我和恩来、弼时同志最近有一个新的战略设想,现在请恩来同志介绍一下刘伯承、邓小平同志那里的情况。”

  周恩来说:

  “据伯承、小平同志来电说,目前国民党整编第70师、32师、66师分别进至六营集、独山集和羊山集,他们彼此间隔二三十里,形成了一条断断续续的长蛇阵。到今天为止,也就是7月21日,刘邓大军已完成了对这一部分敌军的包围,敌人完全陷于被动挨打的困境。刘伯承、邓小平决心立即向敌人进击,各个歼灭敌人。此后,刘邓大军按照主席的计划,正准备挺进大别山,向蒋介石的胸膛上插上一把尖刀。”

  毛泽东接着说:

  “中央军委已经命令,由陈毅、粟裕率领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18万余人为左路,在鲁西南强渡黄河,掩护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战略行动,尔后挺进豫皖苏地区,实行战略展开。”

  陈赓急切地问:

  “我们的任务呢?”

  毛泽东说:

  “我说陈赓哇,你急什么。我不是给你说过吗?我不要你们来保护我,你有的是大仗打。”

  周恩来插话说:

  “陈赓同志,军委对你们早有考虑。有些同志曾经提议,把你们兵团调入陕北战场,以减少陕北战场的压力;或者让你们兵出潼关,打胡宗南的后路。主席、弼时同志我们几个经过研究决定,你们兵团掉头向南,挺进豫西。”

  毛泽东说:

  “豫西敌人兵力空虚,是个空子。挺进豫西机动作战,大量歼敌,开辟根据地,可以迫使胡宗南军南调,配合陕北我军,打破敌人的‘重点进攻’,可以配合刘邓,经略中原。”

  贺龙把腿一拍说:

  “妙,这是一招妙棋!陈赓同志,你这是插向蒋介石的第3把刀!”

  毛泽东问:

  “陈赓同志,你有什么意见没有?有意见可以提出来大家讨论。”

  陈赓激动地说:

  “我完全同意中央军委的英明决策!

  毛泽东说:

  “西北野战兵团在陕北出击榆林,调动进攻陕北的敌人北上,以利于陈谢兵团的行动;华东野战军的山东兵团在胶东展开攻势,以配合3路大军的行动。”

  周恩来说: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陈粟挺进豫皖苏,陈谢挺进豫西,陕北、山东一齐动手,主席把这个战略部署称为‘三军配合,两翼牵制’。”

  彭德怀说:

  “这个战略部署好,我们西北野战兵团打榆林,诱敌北上,把胡宗南拖得筋疲力尽,然后再寻机吃掉他一大块肥肉,以保证陈赓同志顺利渡河,挺进豫西。”

  贺龙说:

  “彭老总,你们北上榆林,放的是一条长线,要钓胡宗南这条大鱼。”

  任弼时对彭德怀说:

  “为了配合你们,昆仑纵队也要向榆林走。”

  毛泽东在会议期间,单独召见了陈赓,对他面授机宜。毛泽东说:

  “刘邓率主力挺进大别山,一定搞得敌人手忙脚乱,到处调兵去追堵;胡宗南又被牵制在陕北,深入绝境;豫西敌人不多,是个空子,师出豫西是有战略意义的。进去以后,应当放手发展,它东可以威胁洛阳,配合刘邓、陈粟,西可以威胁西安,牵制陕北的敌人。东西机动作战,大量歼灭敌人,开辟豫陕鄂根据地。”

  毛泽东还给陈赓讲了破斧沉舟的故事,他说:

  “陈赓啊!当年的项羽跟秦兵打仗,过河以后把锅砸了,把船沉了,激励士兵不打胜仗决不生还。说来也巧,这个故事就发生在你将要过河的地方。”

  陈赓掂量出毛泽东说话的份量,他坚决地说:

  “那我更要以‘破釜沉舟’的决心,打到豫西去。”

  毛泽东笑了,他说:

  “只是你别把锅砸了,船也别沉。你们还有什么困难?”

  陈赓说:

  “现在部队士气很高,在晋南反攻中又搞到了敌人大量的装备,兵强马壮,弹药充足。在主席和中央军委的领导下,一定可以师出报捷。出师以后,部队迅速展开,弹药的运送补给可能有时跟不上;到了新区,伤病员的安顿也可能有困难。但这些困难是可以克服的。”

  毛泽东笑着说:

  “对嘛,弹药不足,你们可以向蒋介石去要嘛!由蒋介石来补充你们。伤员安顿问题,那就更好办了,靠群众嘛。不论打到什么地方,群众都是我们的靠山,你们可以把伤病员交给群众,群众是会给你们管好的。

  根据地是创建起来的,不是一切都搞好了才去革命。蒋管区的人民遭受封建势力和国民党的残酷镇压,你们去了,要好好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把人民革命的高潮推动起来,这样就一定胜利!”

  陈赓爽朗地笑了,说:

  “一个是取之于前线,一个是托之于群众。主席这一提醒,任何问题都解决了。”

  由于时间紧迫,毛泽东和陈赓等人研究决定:由谢富治负责在晋南立即组织一个新的兵团,执行强渡黄河、挺进中原、建立豫陕鄂根据地的战略任务。

  7月23日是前委扩大会议的最后一天,会议还决定组织成立西北野战兵团前委,以彭德怀为书记。

  决定由陕甘宁晋绥联防司令贺龙,领导陕甘宁、晋绥两个解放区的地方工作,使晋绥解放区进一步成为陕北作战的后勤基地。

  23日这一天,叶子龙来到机要科看望大家。机要科的高智提出了一个他心里埋藏已久的愿望,他说:

  “叶参谋长,主席能不能和我们照张相?”

  叶子龙望着高智笑笑,没说什么。高智有些后悔了,他想,主席那么忙,自己不该提出这样的要求去打扰他。可是,没想到刚过了一会儿,毛泽东就来了,他兴致勃勃地大声说:

  “不说是照相吗?来吧来吧,一块儿照一张。”

  机要科的干部战士一阵欢呼,拥出窑洞,簇拥在毛泽东身边。大家挤呀挤的,谁都想靠近毛泽东身边。叶子龙不停地调换大家的位置,多拍几张,让每个人都有一张靠近领袖的照片。因为是在战争年代,为了受伤包扎方便,大家都剃光了头,所以,高智和同伴们都保留了一张剃了光头的和毛泽东的合影像。

  7月23日晚,毛泽东电示刘伯承、邓小平和陈毅、粟裕、谭震林说:

  刘邓要“立即集中全军休整10天左右,除扫清过路小股敌人及民团外,不打陇海,不打新黄河以东,亦不打平汉路,下决心不要后方,占领以大别山为中心的数十县。肃清民团,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吸引敌人向我进攻打运动战。”

  毛泽东在电文中还说:陈赓、谢富治兵团将于8月下旬出豫西建立鄂豫陕根据地。陈士榘、唐亮两个纵队要来往于陇海路南北机动;“叶飞、陶勇两个纵队出闽浙赣:第一步至鲁西南,第二步至皖西建立临时根据地,第三步相机渡江,至皖南建立临时根据地,第四步至闽浙赣根据地”。

  欲知毛泽东制订的“三军配合,两翼牵制”的战略计划结果如何,请继续往下看。

 

 

 

 

 

  第187章

  “现陕北情况甚为困难(已面告陈赓),如陈谢及刘邓不能在两

  个月内以自己有效行动调动胡军一部,协助陕北打开局面,致陕

  北不能支持,则两个月后胡军主力可能东调,你们困难亦将增加。”

  话说1947年7月27日,谢富治按照毛泽东的指示,在晋南组织了渡河新兵团,这个兵团由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新编第9纵队和由原来毛泽东批准的“特别党员”赵寿山领导的、已经光荣起义的国民党第38军及太岳军区第8纵的22旅组成,共计8万余人。陈赓为司令员,谢富治为政委。同时组成了兵团前敌委员会:以陈赓为书记,谢富治为副书记。

  谢富治,1909年出生于湖北省黄安县,1929年参加红军。他参加红军不到1年即在1930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到2年就升任为团政治部主任,后任师、军政治部主任,长征前已经是红4方面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

  小河村会议之后,西北野战兵团改称为西北人民解放军野战军,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委,张宗逊任副司令员,习仲勋任副政委。中央军委为了加强西北野战军的力量,命令晋绥军区许光达率领第3纵队西渡黄河,归入西北野战军建制。彭德怀的兵力得到了加强。

  7月28日,刘伯承、邓小平大军胜利结束了鲁西南战役。经过28天的连续作战,歼灭国民党军4个整编师师部、9个半旅,共计56000人,其中俘虏整编第66师师长宋瑞珂、第70师师长陈颐鼎、第32师副师长理明亚以下43000万人;击落飞机4架,缴获大量轻重武器。取得了战略反攻的初步胜利。刘伯承满怀胜利的喜悦和豪情,赋诗一首,诗云:

  狼山战捷复羊山,炮火雷鸣烟雾间。千万居民齐拍手,欣看子弟夺城关。

  7月28日,刘伯承、邓小平致电毛泽东、中共中央军委说:

  “23日电奉悉。因作战未即复。我们完全拥护所示方针。唯有如下困难:第一,南渡后连续作战,战果不小,但消耗甚大,炮弹消耗殆尽,无法补充,新兵没有,俘虏多,争取补充至少需要20天。第二,原打算第一步依托豫皖苏区尚能保持后方接济,故所带经费只有法币十数亿元,不足半月开支,一到南面即难生活,冬衣难发。”

  刘邓分析了战场形势后说:

  “我们当前有敌十几个旅,战力均不强,山东敌难西调鲁西南,因此仍有内线歼敌机会,如果在陇海路南北机动两个月,再歼灭其七八个旅以上,则南下更少困难。”

  7月29日,毛泽东致电刘、邓、陈、粟、谭、华东局、晋冀鲁豫局,并告陈赓、谢富治及彭德怀说:

  鲁西南战役“足与今年2月华东人民解放军在鲁南战役和莱芜战役中歼敌4个师部12个整旅的记录及今年5、6月东北人民解放军在中长路、吉沈路等处歼敌8万的记录相比美。”

  “在山东敌不西进及刘邓所告各种情况下,刘邓全军休整半个月后,仍照刘邓原来计划,第一步依托豫皖苏,保持后方接济,争取大量歼敌,两个月后看情况,或有依托地逐步向南发展,或直出大别山。”

  “现陕北情况甚为困难(已面告陈赓),如陈谢及刘邓不能在两个月内以自己有效行动调动胡军一部,协助陕北打开局面,致陕北不能支持,则两个月后胡军主力可能东调,你们困难亦将增加。”

  “两个月内山东全军仍在内线作战,两个月后准备以叶纵再加他部取道皖西或苏中,相机出闽浙赣,两个月内派干部或小支队先去。”

  7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致电中央军委并陈毅、粟裕、谭震林和华东局说:

  “连日我们再三考虑军委梗电方针,恰好顷奉艳电(即7月29日电),决心于休整半月后出动,以适应全局之需。照现在情况,我们当面有敌19个旅,至少有10个旅会尾我行动,故我不宜仍在豫皖苏,而以直趋大别山,先与陈谢集团成犄角势,实行宽大机动为宜。准备无后方作战。”

  刘邓在电报中还请求在8月15日前,由山东渤海区调给1000发山炮弹;由晋冀鲁豫区设法安排1万名伤员,并拨给一部分经费。同时建议在鲁西南地区,由华东野战军拖住该区域之国民党军,并从山东抽调原中原区皮定均旅到大别山。

  这就叫:劝将不如激将,一语震惊刘邓,斩足不如破膛:

  “不能调动胡儿,致使陕北不支,尔等势亦难张。”

  7月30日18时前后,毛泽东复电刘伯承、邓小平说:

  “电悉。如你们决心直出大别山,请注意下列各点:1、开一次团长以上干部会,除告以各种有利条件外,并设想各种困难条件,建立远征意志。2、营长以上每人发鄂豫皖3省有县境的明细地图1份,油印的亦好,如能每连发1份更好,使一切干部明白地理环境。3、大体确定征粮、征税办法,告知一切干部,土地革命时期打土豪办法所得不多,名誉又坏,在我方政权未建立以前,仍应暂时利用国民党下层机构及税收机关。4、如皮定均旅一时调来不及,请考虑以晋冀鲁豫野战军赵基梅司令员的第12纵队使用于大别山。该纵由潼、洛渡河后直趋大别山。5、如你们决定直趋大别山,决心不要后方,亦应使陈谢建立此种决心。”

  7月30日,彭德怀、习仲勋根据小河村会议的战略决策,率西北野战军由大、小理河向榆林前进。

  7月31日,据侦察部队报告,国民党军的一支快速部队正向小河村扑来,毛泽东决定马上转移。

  7月31日晚上,毛泽东让卫士们请点借老乡的东西,一一归还,损坏的东西照价赔偿,并挨门挨户向老乡们告别。任弼时召集干部作了动员,他说:这次行军是艰苦的,敌人企图封锁绥德、米脂,把我们包围在无定河以西,我们要抢先赶过绥德。

  1947年8月1日一大早,毛泽东离开住了40多天的小河村。小河村的群众听说3支队要走,纷纷前来送行,送出村外很远还恋恋不舍。毛泽东举起手跟老乡们打招呼,他说:

  “老乡们,我们一住就是40多天,给你们添麻烦了!大家请回吧,我们不久还会回来的。”

  毛泽东率昆仑纵队沿大理河川向东往绥德方向转移,为了保守秘密,他们又把3支队改称9支队。毛泽东边走边问阎长林说:

  “阎长林,你们新4旅打过许多胜仗,该有不少好经验吧?”

  阎长林在新4旅待过好几年,还从没有好好分析过部队的作战经验。他见毛泽东这样问,想了想就说:是党领导得好。毛泽东说:

  “这是最根本的!有党的坚强领导,部队战斗素质就高。我们革命队伍都有这个特点。”

  阎长林又说:

  “新4旅还有些不同,部队里河北人最多。”

  毛泽东摇摇头,说:

  “河北人不一定都能打仗吧?三国时候,河北名将颜良、文丑,不是叫山西人关云长给杀了么!”

  大家哄地一声笑了,毛泽东见阎长林有些发窘,就说:

  “能不能打仗,不在乎是哪省的人。国民党的兵最不能打仗,可一旦被我们解放过来,经过教育,懂得了为什么打仗和为谁打仗的道理,立即就会变成能打仗的好战士了。”

  毛泽东还鼓励阎长林说:

  “说错了没关系,再好好想想,说对了大家接受,不对的,大家一分析,也就明白了。”

  阎长林琢磨了一会儿,又鼓起勇气说:

  “新4旅老战士多,差不多都是38年以前参军的。”

  “这一条可以成立。”

  “我们旅的干部差不多都是经过长征的老红军。”

  “干部老,指挥作战有经验,这也是一条。还有呢?”

  “武器也不错。”

  “对。”毛泽东点点头,似乎是做总结,他说:“干部老,战士老,阶级觉悟高,净打胜仗,武器装备也就充足了。”

  傍晚时分,昆仑纵队第2次到达靖边县的青阳岔。

  8月2日,昆仑纵队转移到火石山。据报,国民党军队竟然不吃不睡一路紧追。昆仑纵队为了隐蔽目标,就在白天休息,待天黑了以后再冒雨上路。

  8月3日黎明,昆仑纵队到了小崖子。毛泽东顾不得换衣服,就忙着看电报。

  3日下午,昆仑纵队继续赶路,转过一个山包,毛泽东忽然下马站住了,一眼望去,整个平川由于在5月间被国民党军队洗劫过,庄稼全毁,窑洞门窗被烧,坛坛罐罐打得粉碎。他站了很久,直到部队过去了,这才上了马,一路很少说话。

  3日晚,毛泽东率部到达横山县肖崖则。

  8月初,毛泽东为保证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以中央军委名义要求华东野战军:将第1、3、4、8、10纵队,暂归刘伯承、邓小平指挥。同时命令陈毅、粟裕率第6纵队及特种兵纵队,速去鲁西南统一指挥上述各纵队,钳制鲁西南地区国民党军。毛泽东说:

  “刘邓南下作战能否胜利,一半取决于该5个纵队是否能起大作用。陈唐叶陶应在郓巨地区从速休整,待刘邓出动时即积极动作,勿误时机。”

  毛泽东为了加强刘伯承、邓小平等人的领导力量,又抽调郭天民到晋冀鲁豫野战军任副参谋长,协助刘伯承、邓小平和参谋长李达,组织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略行动。

  郭天民,1905年出生于湖北省黄安县。1926年入黄埔军校学习。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广州起义。毛泽东对郭天民是了解的。有一次,郭天民恨铁不成钢,一时没有控制住火爆的脾气,动手打了战士。毛泽东当面批评他说:“你是铁匠出身,像打铁一样打人。”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听说33岁的郭天民还没有结婚,就把他叫了来,问是怎么回事?郭天民说:他的未婚妻不是党员,上级不批准成婚。毛泽东笑了,他说:“你那未婚妻是个从东北来的流亡学生,跑了几千里地来革命,干嘛非要人家入党不可。你回去跟政治部说一下,就说我同意你们结婚。”抗日战争时期,担任晋察冀军区2分区司令员的郭天民,指挥部队在牛道岭战斗中,击毙了日军少将清水联队长,这是八路军首次击毙日军将官。日军对郭天民的部队恨之入骨,郭天民的名头也就愈加响亮。性格豪放的郭天民,打起仗来从不粗心,称得上是一个相当细心的指挥员。有一次,分区的一位科长通过电话报告情况,对方刚说出:“我的位置在……”,郭天民一把抢过电话,严厉地问道:“你是谁?报上姓名!”那位科长吓得出了一身冷汗,突然想起,在电话中说这些是属于失密行为,有可能被狡猾的敌人所窃听。

  8月4日晚,昆仑纵队冒雨到达子洲县巡检寺。此时黑灯瞎火,一时找不到住处,人们站在雨地里,互相打着招呼。好不容易找到一间屋子,毛泽东问:

  “周副主席他们来了吗?”

  卫士说还没有,毛泽东就让派人去迎一下。他一直在雨中徘徊着,等到周恩来一众人都来了,这才进屋休息。

  8月4日,粟裕起草了上报中央军委的关于南麻、临朐战役的初步总结,引咎自责。

  原来华东野战军在7月后半月,正如陈毅所说的:“因雨季没有打好仗。7月17日至21日在南麻打敌11师,5天5夜只消灭1个团。7月24日至30日,在临朐5天5夜只消灭两个营,打费县消灭1个旅,打泰安敌人跑了。7月打8仗只有3仗打好。”他们在鲁南、鲁西、鲁中3个方向分兵作战,从战略上看,调动、分散了国民党军,策应了刘邓大军的战略进攻;但从战役战斗上说,打的多是消耗战,未能大量歼灭国民党军队的有生力量。

  陈毅对粟裕引咎自责甚感不安,他认为仗未打好,彼此有责,不能由粟裕一个人承担责任。

  8月6日,陈毅电告中央军委和华东局说:

  “1、……最近粟、我共谈,粟态度可佩,昨夜长谈,对今后共同工作很有好处。2、我认为我党20多年来创造杰出军事家并不多。最近粟裕、陈赓等先后脱颖而出,前程远大,将与彭(德怀)、刘(伯承)、林(彪)并肩迈进,这是我党与人民的伟大收获。两仗未全胜,彼此共有责任,不足为病。谭、我本此观点,互相研究教训,粟亦同意。3、我本挽3人共谈,谭因东行,故谭未参加。谭临行遗书,此书临别我看了一遍,对粟有帮助……我们对战役指导部署历来由粟负责。过去常胜者以此。最近几仗,事前我亦无预见,事中亦无匡救,事后应共同负责,故力取教训以便再战。军事上一二失利实难避免,虚心接受必为更大胜利之基础。”

  8月6日,毛泽东以中央军委名义电示刘伯承、邓小平说:

  你们要抓紧时间休整,争取在8月15日以后出动。“你们南出前不要企图再打一仗,南出后在沙河以北亦以避免打大仗为宜。”

  “你们对于出动后敌之可能对策估计如何?我们觉得敌可能采取两种或3种办法。第一种办法,迅速组织进攻,使你们不能立足。但此种办法难于调动很多军队,估计可用于进攻者约12个旅(或较多)左右,……敌人此种办法的基本缺点,是进攻兵力太少,我之回旋余地甚大,并有迫我渡江南进之危险(敌人很怕此着)。第二种办法,宁可给我以立足机会,不急于尾我进攻。除上述12个旅(或较多)外,并从山东抽调十几个旅,共二十几个旅,以1个月至两个月时间,先从长江、平汉两线完成部署,然后向西向北进攻。此种办法之基本缺点,是给我以立足时间,且使山东攻势完全破坏,鲁西、豫东亦大部难保,即使集中二十几个旅,分两线多路进攻,我亦可能于运动中各个击破之。第三种办法,即同时采用上述两种办法,即以12个旅左右分数路迅速进攻,又从山东抽调十几个旅用于长江方面。”

  你们“必须同时准备对付这几种办法,而主要准备对付第一种办法,即用全部精神注意于运动中大批歼灭敌人,一切依靠打胜仗。”

  毛泽东在电报中还说:

  如果刘邓、陈谢两军不能大量歼敌,因而不能立足,被迫缩回,那么,这次战略出击“就只能起临时调动敌人之作用,不能起变化全局之作用,且需付出较大伤亡、减员之代价。此种代价,无论起何种作用均需准备付出,但如能取得变化全局之作用,则付出此种代价更加值得。”

  此时,蒋介石对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战略意图丝毫无察觉,他认为刘邓大军在鲁西南战役后已疲惫不堪,短期内难以再战。因此,他调集了30个旅分5路向郓城、巨野进击刘邓大军,企图将刘邓大军消灭于陇海路与黄河之间,或逐回黄河以北,以堵住南线中央被刘邓大军打开的战略缺口。他采取了“饭馆子”战术,企图使刘邓大军留在内线。加之从8月1日起,鲁西南又是连日大雨,黄河水位猛涨,蒋介石阴谋以水代兵,水淹刘邓大军。

  在这种情况下,刘伯承、邓小平认为不宜在鲁西南继续休整,决定提前南下,8月6日下达了预备命令,并于次日报告中央军委说:

  “我决心提前于8月7日全军开始战略跃进。”

  8月6日,彭德怀根据小河村会议制定的战略部署,指挥西北野战军主力部队8个旅和绥德分区的警备第4、第6团,开始围攻榆林。

  榆林旧称榆阳,又叫驼城,靠近无定河、榆河。这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由于它北依长城,南抵乌延,西北与宁夏毗邻,地处晋陕绥宁要冲,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驻守榆林的是邓宝珊指挥的第22军。毛泽东为西北野战军规定的方针是:攻得下就攻,攻不下就撤,然后寻机歼敌。

  彭德怀指挥西北野战军,在两天时间内就扫清了榆林守军设在神木高家堡至横山响水堡100多公里防线上的大部分外围据点,大军直逼榆林城下。

  邓宝珊顿时急了,飞电南京请蒋介石派兵解围。蒋介石生怕榆林失守,影响整个西北战局,慌忙乘“美龄”号飞抵延安,同机到达的还有王叔铭、罗泽闿。蒋介石立即召集胡宗南、裴昌会、薛敏泉、董钊、刘戡开会。国防部作战司司长罗泽闿首先讲话,他说:

  “诸位,山东我军英勇作战,已取得辉煌成果,共军正在溃逃,消灭山东共军已指日可待。陕北方面,共军主力正在榆林,这是天赐良机。总裁决定,胡宗南将军率国军主力,将共军压迫至葭县、米脂、榆林三角地带,一举歼灭,即使不能歼灭共军主力,也要将彭德怀部赶过黄河。”

  胡宗南站起身,立正说:

  “我坚决服从总裁的命令!不过——”

  蒋介石说:

  “讲,不要吞吞吐吐。”

  胡宗南说:

  “我有两个困难,请研究决定。第一,现在正是雨季,汽车补给用品时有中断。第二,要集中主力北进决战,就不能沿咸榆公路交通线留有掩护部队,所以长途运输很不安全。”

  蒋介石当即对空军副总司令王叔铭说:

  “你把运输机集中到西安机场,空投补给。”

  王叔铭立正报告:

  “总裁放心,我们空军保证胡将军的军需补给。”

  蒋介石对胡宗南说:

  “这下你不该有顾虑了吧?照国防部的意图,立即拟定作战方案。”

  “是!”胡宗南答道。

  当晚,蒋介石留宿延安。第二天上午,蒋介石到延安城内视察了一圈,便乘飞机回了南京。

  胡宗南以整编第27师仍固守延安城防,各军的辎重和非战斗人员留驻延安;以10个半旅63000多兵力分路北进。其部署是:

  整编第17师解除在甘泉、鄜县沿公路的守备任务,集中在蟠龙镇以南地区归还第29军建制;由刘戡指挥整编第17师、第36师(缺28旅)、第90师,从蟠龙镇附近沿咸榆公路前进,到达瓦窑堡补给后,继续向三皇峁、周家岭一线前进;其中以整编第36师为援榆快速兵团,取捷径迅速行动,昼夜兼程救援榆林邓宝珊。

  由董钊指挥整编第1军的第1师、第38师,在第29军后保持1日行程的距离跟进,随时支援第29军作战。

  此时的国民党整编36师师长钟松,接到命令后立功心切,死命地向榆林急进。

  钟松者,何其人也?此人出生于浙江,毕业于黄埔军校第2期,为人华而不实。他曾经加入过中国共产党,后来被捕叛变,投靠了国民党。他所率领的国民党军第36师属于机动能力特强的特别师,是胡宗南的3大主力之一。

  彭德怀见钟松的第36师来势凶猛,便命令教导旅在横山一带阻截钟松。教导旅很快便占据了横山沿无定河到鱼河堡的要道。这钟松也很狡猾,他一发现鱼河堡一带有共军,立即命令:

  “我们不和共军在这里纠缠,绕道行军。”

  8月7日,毛泽东批准了刘伯承、邓小平的南下计划。他复电说:

  “决心完全正确。”

  8月7日夜,刘邓野战军4个纵队12万大军分成3路秘密出发,向南疾进。1纵、中原独立旅为西路,沿曹县、宁陵、柘城、上蔡一线直奔豫南。3纵为东路,沿城武、虞城、鹿邑、界首一线直奔皖西。中原局、直属队和2纵、6纵为中路,沿沈丘、项城、息县一线直奔大别山腹地。

  8月8日,毛泽东率部离开巡检寺,到达绥德县李家崖。

  8月9日,彭德怀电告中央军委说:榆林城坚,东、北两面是沙漠,西、南两面是水道,攻城不易。目前钟松增援甚急,如果近期不能攻克榆林,准备集中6个旅,先歼灭援军再攻城。

  8月10日晨,毛泽东又电示刘伯承、仍小平说:

  “情况紧急来不及请示时,一切由你们机断处理。”

  8月10日,西北野战军对榆林进行强攻与爆破,均未奏效。

  8月10日晚,毛泽东率领昆仑纵队经过30公里急行军,到达离绥德还有15公里的黄家沟。此时三更半夜,人困马乏,正待烧水做饭,忽然来了报告,说刘戡部队的7个旅正在扑向绥德。昆仑纵队如果再向绥德前进,就有互相碰面的可能。任弼时立即向毛泽东请示。毛泽东说:

  “好哇,敌人可以不吃不睡,我们也可以不吃不睡, 敌人是快速部队,我们也是快速部队,我们还要赶过敌人。走!“立刻出发。”

  后来,当刘戡的部队进抵绥德时,毛泽东已经率部由绥德向北转移了。

  8月11日,刘邓大军各部跨越了陇海路,将国民党军甩在陇海路以北。

  8月11日,彭德怀、习仲勋电告中央军委说:如果钟松部13、14两日可到,决定围城打援。

  8月12日晨7时,毛泽东电示彭德怀说:

  “榆林非急攻可下,而钟松仍迅速增援,似宜决心暂停攻城,集结部队打钟松。”“我军即在榆林、米脂间休整待机,隔断刘戡、钟松两部,吸引该敌,以利陈谢行动。”

  毛泽东同时电示贺龙:立即部署各后方机关迅速移至黄河以东。

  这一天,彭德怀、习仲勋因钟松已经靠近榆林,围城打援已不可能,于是在榆林城南的赵庄召开旅以上干部会议,彭德怀说:

  “我军已达到了调动胡宗南主力北上、配合陈谢兵团南渡黄河挺进豫西的目的,应该主动撤围榆林,再寻机歼敌。”

  8月12日下午,钟松率领整编第36师到达距榆林不到15公里的苏庄子、天鹅海子一带。他们是冒着炎炎烈日,绕道出至长城外,经毛乌素沙漠,渐渐逼近榆林的。钟松部虽然离榆林不远,却也不敢贸然行事。待到搜索部队侦查后回报:“榆林城周围未见共军,共军去向不明。”钟松这才率部入城。

  当晚,钟松即电告延安胡宗南说:“榆林解围成功,共军逃窜。”

  胡宗南也立即电告蒋介石说:钟松快速纵队击溃围攻榆林的共匪!

  蒋介石致电胡宗南,嘉奖钟松进兵神速!

  西北野战军撤围榆林,蒋介石、胡宗南估计是共军要过黄河了,于是,急命各路部队加速追击,一举歼灭共军主力。

  8月12日晚,毛泽东对刘邓大军的远征行动作了具体部署,他在电文中写道:

  “鉴于二万五千里长征时期休息太少,疲劳太甚,减员太多,而那种性急有许多是不必要的。此次我军南进,必须减少不必要的性急,力争少走路多休息。情况紧张时应当走几天长的,但应跟着休息几天,恢复疲劳”;“在目前几个星期内,必须避免打大仗,专打分散薄弱之敌,不打集中强大之敌,待我军习惯于外线行动,养精蓄锐,又在有利于我之敌情、地形条件下,方可考虑打大仗”。

  此时,蒋介石认为刘邓大军是北渡黄河不成而“南窜”,他以20个旅分路尾追,另以一部分兵力在平汉路侧击,企图将刘邓大军歼灭在黄泛区。

  刘邓大军遵照毛泽东的指示,以两天的时间,迅速通过了宽达40多公里的黄泛区,渡过了沙河、洪河,矛头直指大别山。此时,蒋介石才如梦方醒,他慌忙调集了3万多人赶到汝河南岸,企图挡住刘邓大军的去路。刘邓大军在“到达大别山就是胜利”的口号鼓舞下,同国民党军展开了激战,

  8月13日,毛泽东率部以急行军方式,渡过无定河转移到绥德县延家岔。

  8月14日,钟松根据蒋介石、胡宗南追击西北野战军的命令,率整编第36师从榆林南下,寻找西北野战军主力决战,他狂妄地说:

  “一战结束陕北战争。”

  8月14日,毛泽东率中央机关行抵米脂县城郊外井儿坪。骑兵侦察报告,刘戡的部队已在30公里外宿营。毛泽东说:

  “好,他们休息,我们也休息!”

  8月15日,刘戡、董钊率领的两路主力部队在绥德会师。

  8月15日下午,毛泽东得到情报,自榆林南下的国民党军第36师已经到了米脂城北的镇川堡。于是,他率领昆仑纵队继续赶路,并且改变行军方向,离开大路,转向东边的山沟里。

  周恩来由于过度疲劳,鼻子流血了。毛泽东听说后,忙让担架队去抬他。周恩来的鞋子磨破了,一上担架,鞋子的破洞露出来了,江青看见了,说:

  “周副主席,你的鞋底露出袜子来了。”

  周恩来笑笑说:

  “怪不得走路硌脚呢!”

  担架队走得快,到了毛泽东前面,周恩来又要下地行走。毛泽东连忙把他按住,笑着对战士们说: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你们的担架到底用上了,这叫有备无患。”

  一句话逗得大家都笑了。傍晚时分,部队转移到米脂、葭县交界的陈家岔。

  8月16日上午,毛泽东率部由陈家岔出发。

  8月16日,彭德怀的司令部移住葭县崖窑畔。

  16日晚上深夜时分,毛泽东率昆仑纵队冒着大雨进至葭县以西乌龙铺以东的曹家庄。这是一个很小的村子,村子里的老百姓都已经入睡。工作人员好不容易找到一个破窑洞,让毛泽东休息。

  周恩来打电报给彭德怀说:9支队不过黄河,仍然留在陕北。

  彭德怀在复电中建议说,9支队向葭县以北地区转移,他派许光达率第3纵队到乌龙铺一带,接应和掩护9支队转移。

  毛泽东吃过饭休息了。警卫排长阎长林刚躺下,有哨兵来说:

  “陆定一和胡乔木同志的窑洞顶上掉下来一块石头,砸在炕的中间,因他们两人睡在两边,所以没有受伤。”

  阎长林跑去一看,真有些后怕,正想请他们换个地方,骑兵侦查员送来了情报,说刘戡的部队又出动了。

  此时,钟松的第36师已经到达镇川堡;董钊的第1军军部及其第1师守备绥德、米脂;刘戡的第29军军部率5个整编旅,由绥德扑向葭县。这样,西北野战军和昆仑纵队被挤在葭县、米脂、榆林交界的狭小区域,处于背靠沙漠,数面受敌的境地,形势骤然紧张起来。

  8月17日黎明,狂风怒吼,暴雨如注,到处一片漆黑。任弼时来向毛泽东报告敌情,毛泽东说:

  “敌人这么积极?他们不睡觉,我们也起身吧。”

  任弼时转身就去通知部队。战士们都紧紧地挤在几株老槐树下避雨。这曹庄离黄河不远,有个战士说:

  “黄河就在前面,这回准要过河了。”

  另一个战士说:

  “不会的,毛主席说过,不打败胡宗南,绝不过黄河。”

  这说话间,任弼时冒雨跑来了,说:

  “部队行进方向不变,继续顺葭芦河北上。”

  部队又出发了,风雨仍然很猛,眼前黑乎乎一片。战士们借着闪电,辨别着路径前进;闪电一停,大家就迈不开步,手拉着手,相互转告着:“小心!小心!”一齐摸索着往前走。

  天明的时候,雨下得更猛烈了,整座山白茫茫的。下山的路,连马也不能骑,毛泽东和卫士们手挽着手朝山下走。

  8月17日上午,立功心切的钟松不听刘戡的劝告,竟然远离主力,孤军深入,派第123旅及165旅的第49团作为前梯队,向乌龙铺方向冒进,他自己亲率165旅为后梯队,进至沙家店。刘戡也率5个旅继续北进。

  8月17日中午,雨停了,卫士们在山上回首东望,太阳像个火球,近看葭芦河水,成了一条细流,遥看黄河,如同一根银丝,蜿蜒于崇山峻岭之间。大家为眼前的美妙景色吸引住了,几天来的紧张劳累,一下子都消散了。警卫战士李文奎捅捅石国瑞说:

  “你不是爱念诗吗?看,这里多有诗意呵,还不作上一首。”

  石国瑞此时也正有诗意,嘴里不由得念叨起来。他刚念了一句:

  “黄河在向我们招手……”

  正好被毛泽东听见了,笑着问他:

  “石国瑞呵!你又想过黄河了么?”

  石国瑞也笑了,忙说:

  “我们在念诗呢!”

  毛泽东高兴地说:

  “啊!有这个兴致,好极了!咱们休息一会儿,听你作诗吧!”

  石国瑞红着脸回答:

  “怕念不好。”

  他望着黄河想了一会儿,一句一句念道:

  “黄河在吼,他微笑着向我们招手。

  呵!亲爱的毛主席,过黄河吧,河东要比河西安全!”

  石国瑞稍微停顿了一下,又接着念道:

  “我们也向黄河招手,黄河,你不用担心,这里有我们的野战军,还有千百万的老百姓,既顺利,又安全!再见!”

  大家听了石国瑞的诗,哄然大笑,都围着石国瑞打闹。毛主席笑着说:

  “诗做得很好,可惜没尾,应该再加上一句——我们打败了胡宗南,再拜托你,把我们送到东岸。”

  诗做完了,战士们兴致勃勃,不一刻工夫,就登上了山顶。

  欲知毛泽东如何继续与国民党军赛跑,请看下一章内容。

 

相关文章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匠人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2.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3. 亵渎中华民族历史,易某天新书下架!
  4. 我对胡锡进和司马南两个网络大V的不同看法
  5. 菲律宾冲撞中国海警船,中国会打吗?
  6. 一个王朝是怎样崩溃的?
  7. 否定了错误,并不代表问题不存在了
  8. 近20年中国社会分层剧变的特征与趋势: 一位清华教授的直言不讳
  9. 张志坤|“先富”起来的那些人将向何处去
  10. 就算明着不要脸,你又能怎么办呢?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送完一万亿,再送一万亿?
  3.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4. 紫虬:从通钢、联想到华为,平等的颠覆与柳暗花明
  5. 李昌平:我的困惑(一)
  6. 李昌平:县乡村最大的问题是:官越来越多,员越来越少!
  7. 朝鲜领导落泪
  8. 读卫茂华文章:“联想柳传志事件”大讨论没有结果,不能划句号
  9. 司马南|南京市政府通告里面没讲的内容
  10. 房地产崩盘,对经济的影响超出你的想象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郭建波:《文革论》第一卷《文革溯源》(中册)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文化大革命
  3. 郝贵生|如何科学认识毛主席的晚年实践活动? ——纪念130周年
  4.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5.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6.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7.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0.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 77年前,2583名英雄儿女踏上北撤之路
  2. 大蒜威胁国家安全不重要,重点是他为什么会那样说
  3. 相约12月26日,共赴韶山!
  4. 关于推出纸质阅读资料的公告
  5. 欧洲金靴|“一切标准向毛主席看齐!” | 欣闻柯庆施落像上海福寿园
  6. 送完一万亿,再送一万亿?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