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初战一定要打赢,赢了就争得主动。战士碗里有肉吗?刺刀
要见红,碗里要有肉,没有肉就杀马吃!把老马残马杀了吃!”
话说毛泽东率部来到达葭芦河边。葭芦河在这里入黄河,老百姓又叫它“黄河叉”。
毛泽东决定过葭芦河,由任弼时负责组织渡河。突然,后边不远的山头上枪炮轰鸣,中央警卫团和刘戡的部队接上了火。毛泽东回头望望山头,神态自若地在河边踱步。浮桥一时搭不起来,情况紧急,汪东兴要先护送毛泽东过河。毛泽东摇摇头说:
“不,我留在这里!你想办法先把秘书、译电员和文件送过河去吧。”
机要人员按照毛泽东的吩咐,伏在未加鞍子的马背上,顺着水势过了河。
此时河水暴涨,轰鸣之声震耳欲聋;巨浪一个接着一个,铺天盖地而来。部队就找到一处最窄的河床,由周恩来、任弼时、叶子龙指挥着战士们架桥,羊皮筏子刚一下水,立刻就像一片草叶一样被巨浪卷走了。刘戡的队伍距此已经很近了,只隔着一个山头,情势十分危急。
“给我拿支烟来!”
毛泽东突然伸出两根指头,要烟抽。他的声音不大,却像雷声一样传遍整个队伍。
“烟,得胜同志要抽烟!”
“得胜同志要抽烟!”
“烟!”“有烟吗?”“快找烟!”
卫士们因毛泽东前段时间患肺炎,已经戒烟,都没有准备烟。这几天,天天下暴雨,人人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身上难得有干的时候,去哪儿找烟?
“烟呢!给我1支烟!”
毛泽东有点焦躁了。队伍里终于从马夫老侯那里找来了他用油布包藏着的烟和火柴。周恩来指挥卫士们打开背包,用一条薄被遮在毛泽东头上,并亲自扯起被子的一角,为毛泽东遮风。周恩来指挥道:
“举起来,不要举得太高,朝东南斜点,好。”
卫士钻到被子下,把1支烟插到毛泽东右手的指缝里。“嚓!”“嚓!”他一连划了几根火柴,火光只一闪便被风吹灭了。毛泽东几次把嘴凑过去,都没有点燃,有点火了。周恩来又换上另一个卫士,终于把烟点着了。
毛泽东深深地吸了一口烟,又狠狠地接连吸了几口,烟头的火光闪烁着往上窜。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眼睛盯着毛泽东,盯着那支青烟袅袅的香烟,仿佛中央前委几百人的命运,甚至整个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都系在那支香烟上。
远处的枪炮声和眼前的波涛声交相轰鸣,毛泽东全然不觉,他眉头微蹙,咝咝地吸着烟,一缕缕烟雾从鼻孔中和齿缝间流淌升腾。手中的香烟眼看着只剩下一点烟蒂,他蓦地把烟头奋力摔在地上,立起身,用脚狠狠地踩灭,大声说:
“不过河!放心跟我走,老子不怕邪!”
毛泽东说罢,沿着葭芦河向西走去。任弼时立刻下达命令:“出发!”几百人的昆仑纵队,不慌不忙大摇大摆地顺着临时改变的方向,沿黄河叉大堤由东向西前进。警卫员们抢着上前保护毛泽东,都被毛泽东喝退了。说也奇怪,此时国民党部队的追兵忽然停止了枪炮轰鸣,一时间整个世界仿佛都沉默了,变哑了。
刘戡领兵赶到葭芦河畔,再也找不到中共中央机关的踪迹,他们以为毛泽东已经过了黄河,便在河边上架起大炮,朝葭县县城猛轰。
西北野战军彭德怀接电报得知,葭芦河因大雨水涨,不能徒涉,毛泽东和中央机关无法向北转移,部队临时改变方向,突然由东向西北方向冒雨行进,尚未脱离险境。但他却不知道毛泽东已经险到了极点。
毛泽东走到一座山下,仰面望望西边是高峰陡壁,山路崎岖,云雾缭绕;再看看下边,还有一条羊肠小道,他把目光转向任弼时,意思是:怎么样?任弼时会意地点点头。毛泽东下了马,大踏步地走在前头。
“上山!” 任弼时向部队下达了命令,他又吩咐身边的参谋刘长明说:“让后面的部队把上山的痕迹擦掉。”
毛泽东正往山上走,闻声折过身,将手中的木棍在山脚草坡上一戳,说道:
“擦什么?你们就在这里竖块牌子,写上‘毛泽东由此上山’!我看那些蠢货也毫无办法!”
周恩来含笑劝道:
“还是擦掉吧,敌人跟脚就会追来。”
毛泽东戳着柳木棍说:
“给我竖。我看他敢追?我看他刘戡到底有多大本事!”
毛泽东上山走了。周恩来扯一下刘参谋,小声嘱咐说:
“主席的安全关系全党全军。为防万一,部队过后,你们还是照史林同志说的办,把痕迹消除干净。”
毛泽东走到半山腰,忽然听到几声枪响,便停住脚步。此时,雨已经停了。周恩来问:
“怎么回事?”
毛泽东把草帽拿在手里扇凉,慢悠悠地问道:
“是敌人来了吗?”
阎长林说:
“还不知道。”
毛泽东找了块石头坐下来,索性不走了,说:
“好吧,我们等着,我倒要看看刘戡是个什么鬼样子。”
过了一会儿,侦查员气喘吁吁地跑来报告说:
“是对岸民兵打枪,误会搞清了。”
毛泽东缓缓立起身,说道:
“没有事?没有事咱们就走。”
毛泽东顺着山坡到达了葭县白龙庙村,坐在白龙庙村子前一块青石上休息。他遥望黄河,忽然唱起了京剧《空城计》中诸葛亮的一段唱词:
“我站在城楼观风景……”
白龙庙是一个七八户人家的小村子,树极少,缺水;但它的地势险要,居高临下,周围的山川河流一览无余。毛泽东进村不久,就下起雨来。周恩来建议在白龙庙宿营,毛泽东说:
“对,就在这里住下,把警卫部队布置好,敌人要上山,还可以打它3个多钟头,到那时再走不迟。”
天黑以后,刘戡的部队在葭县以西安营扎寨,篝火望不到头。阎长林和卫士们在山头看得真真切切,赶紧报告周恩来,周恩来说:
“把警卫部队布置好,不要告诉主席,让他好好睡吧,他太疲劳了。”
毛泽东在屋里听到了,大声说:
“不要担心。现在不是他们的天下了,是我们的天下了!”
毛泽东半夜里去厕所,天特别黑,阎长林为他打着手电照路。毛泽东说:
“不要打了,慢慢走吧。”
阎长林意识到毛泽东是怕暴露目标,就关了手电。在往回走的时候,毛泽东说:
“你去向你们的领导说一下,给我调换一个勤务员。”
毛泽东的勤务员延永生因一些小事与其他卫士团结不好。据阎长林说,大家都对延永生有意见,他也不会做勤务员工作,对毛泽东生活上的事,像喝水吃饭,都照顾不够。毛泽东见阎长林没说话,又说:
“他是一个好同志,做别的工作可能很好,但不适合当我的勤务员,请你们的领导和他好好谈谈,你也和他谈谈,不谈清楚他会背思想包袱的。”
阎长林说:
“如果把他调走了,还得来一个人,李银桥同志怎么样?”
于是,阎长林就把李银桥的情况简单介绍了一下,说他是河北省安平县人,11岁参军,也是一位“三八式”老战士,现在在机要通讯排工作,曾经给周恩来当过勤务员。毛泽东同意了。
阎长林马上将此事报告了叶子龙和汪东兴。叶子龙、汪东兴就叫来李银桥谈话。叶子龙说:
“给你的工作变动一下,调你到主席身边当卫士,因为你过去一直干这项工作,有经验。”
汪东兴说:
“这是组织上对你的信任,我们是经过慎重考虑后决定的。任务既光荣又重要,你不要辜负组织上的信任。”
李银桥没有马上表态,他低着头不说话,想着自己的心事:自己当兵十来年一直干卫士,干勤务员工作,与自己同时当兵的,有不少人已经是营团级干部了,自己刚到基层不久,现在又要去当卫士……
“怎么样,有什么意见吗?”
叶子龙问道;李银桥说:
“不行呀,我怕干不好,况且我干这个工作干得太久了。”
叶子龙、汪东兴有些惊诧,又有些不悦。李银桥说出自己的意见后也感到把话说得太满了,不够妥当,就补充说:
“当然,组织决定我服从。”
叶子龙松了口气,说:
“服从就好,相信你会干好的。”
汪东兴也说:
“今天你先回去,最后怎么办,等我们研究以后再决定。”
叶子龙、汪东兴向毛泽东汇报了他们和李银桥谈话的情况,毛泽东先是一怔,接着就将手朝窗外一指,大声说道:
“你们不要再研究别人了,我就要他!”
就这样,李银桥来到了毛泽东身边工作。
毛泽东在山上安安稳稳地休息了一夜。
8月18日,大雨如注。上午10时左右,西北野战军在乌龙铺以北和沙家店以东,分别同钟松第36师前后两个梯队接触。
然而就在这一天,刘戡带领主力为寻找中共中央机关,仍然冒雨北进,到达葭县店头镇一带。
毛泽东也率昆仑纵队冒雨下山,到了葭芦河上流,沿河向西,有时走在山坡上,有时折回到河滩里。部队在葭芦河比较窄的河段停了下来。这里水面不宽,但水流却十分急。叶子龙和汪东兴指挥一批会水的战士连游带趟到了对岸,去村子里借来绳索和门板搭浮桥。由于水急,架桥工作进展缓慢。这时追兵又近了,山头上枪炮声大作。毛泽东望望架桥现场,朝刘参谋吩咐道:
“我看还有点时间么,把电台架起来。”
毛泽东坐在战士们用手撑开的棉军被下,审阅各战区发来的电报,用铅笔写着命令,交刘参谋送电台发报。天空响起了嗡嗡声,几架敌机飞来了。大家忙劝毛泽东去山脚下隐蔽一会儿。毛泽东眼睛不离电文,用铅笔朝上头指指,说:
“他不要命吗?我看他比你们乖巧。”
果然,几架飞机哼哼半天,转了几圈又飞走了。
浮桥终于搭好了,为了保险,几名战士脱得赤条条的,只穿着裤衩站在激流中做辅助桥墩。毛泽东走到河边,立住了脚,望望河里的战士们,眼圈红了,他回头说:
“同志们先过!”
“请李得胜同志先过!”
岸上的战士们喊着;几百人都喊着;河里的战士们也喊着:
“请李得胜同志先过!”
周恩来走到毛泽东身边小声说:
“主席,你不过同志们是决不会过的。快上桥吧,时间久了河里的同志们会冻出毛病的。”
毛泽东只得踏上了浮桥,部队顺利地过了葭芦河。
8月18日晚,毛泽东率部到达杨家园。他一进窑洞,不顾穿着一身湿漉漉的衣服,盘腿坐在炕上,就着油灯查看地图。阎长林和几个卫士点起火烘烤衣服,柴草太湿,直冒烟不起火。窑洞里烟雾腾腾,呛得大家直咳嗽,毛泽东也被呛得吭吭地咳了起来。阎长林擦着泪水喊:
“小李,快扶李得胜同志出去透透气。”
李银桥一边咳着走向炕边去扶毛泽东,一边说:
“得胜同志,透透气吧。”
毛泽东甩开他的手,用铅笔在地图上画了记号,自己下了炕,一边咳,一边扶着墙摸索着走出窑洞。此时雨已经停了,毛泽东用力咳出几口痰,迎风做着深呼吸,而后在院子里散步。他慢条斯理地问身后的李银桥:
“你叫什么名字啊?”
李银桥立正回答说:
“报告,我叫李银桥。”
“那几个字啊?”
“木子李,金银的银,过河的桥。”
毛泽东立住脚,看着李银桥又问:
“银桥,为什么不叫金桥啊?”
“金子太贵重了,我叫不起。”
“哈哈,你很有自知之明嘛。你是哪里人呢?”
“河北安平县。”
“父母干什么呢?”
“我父亲种地拉脚,农闲时倒腾点粮食买卖。母亲操持家务,农忙时也下地干活。”
“我们的家庭很相像么。你喜欢父亲还是喜欢母亲?”
“喜欢母亲。我父亲脑子好,多少帐也算不糊涂。可是他脾气大,爱喝酒。吃饭他单独吃,他吃馒头我们吃窝头,稍不顺意就打人。我母亲心善,对人好,我喜欢母亲。”
“越说越一致了么。你母亲一定信佛。”
“主席怎么知道?”
“你说她心善么,出家人慈悲为怀。”
“您,您母亲也信佛吗?”
“我也喜欢母亲,她也信佛,心地善良。小时候我还跟她一起去庙里烧过香。后来我不信了,你磕多少头人民还是受苦。”
“磕头不如造反。”
“好,讲得好!”
毛泽东继续散步,走了一圈,又问李银桥:
“怎么样,愿意到我这里工作吗?”
李银桥老老实实地说:
“不愿意。”
毛泽东轻咳了一声,说:
“嗯,你能讲真话,这很好。我喜欢你讲真话。那么,你能不能告诉我,你为什么不愿意在我这里工作?”
“我干太久了。从38年参军,我一直当特务员,当勤务员。我想到部队去。”
“噢,三八式,当卫士,进步是慢了些。就这一个原因吗?还有没有别的原因?比如说,在周副主席那里当卫士就愿意,来我这里就不愿意?”
“没有,决没有那个意思!我一直想到部队去,我在周副主席那里也说过这个意思。我在他那里干过一段,他了解我的情况,形势缓和后提出走的要求也容易,后来我就下基层了。如果到主席这里来,怎么好刚来就提出要走。”
“你怎么知道我会不放你走?”
“主席……恋旧。”
“什么?恋旧!你听谁说我恋旧?”
“反正我知道。听人说你骑过的马,有好马也不换;穿过的衣物,用过的笔砚茶缸,一用就有了感情,再有了多好的也不换。就比如你那根柳木棍,不过是孙振国背行李的木棍子,有了好拐棍儿你肯换吗?掉到山下还要捡回来呢。我可是个大活人,我们要是有了感情,主席你还肯放我走吗?”
“哈哈哈!”毛泽东笑了:“小鬼,什么时候把我研究了一番?嗯,可是我喜欢你呢,想要你呢,怎么办?总得有一个妥协吧。”
“那就只好我妥协了。”
“不能太委屈你了,我们双方都做一点妥协。”毛泽东认真地看着李银桥,继续说:“大道理不讲不行。你到我这里来,我们只是分工不同,都是为人民服务。你为我服务也是间接为人民服务。可是,光讲大道理也不行。三八式,当我的卫士,地位够高,职务太低。我给你安个长,做我卫士组的组长。”
毛泽东略一沉吟,把手掌一举,说:
“半年,你帮我半年忙,算是借用,你看行不行?”
李银桥点头说行。毛泽东将手轻轻一挥,说:
“好吧,你找叶子龙谈谈,他对我更了解。”
这天晚上,毛泽东又是一直工作到深夜。他忽然皱起眉头,抓起纸匆匆向外走,李银桥手扶盒子枪紧随其后。毛泽东走到门口,扭头交代李银桥说:
“我要解手,你扛一把锹帮我挖坑。”
李银桥忙找来一把铁锹,跟着毛泽东走到村外野地里。毛泽东指着一个隐蔽的地方说:
“就在这里吧。”
李银桥照着一般厕所的情况,挖了一个一锹宽一锹深的长方形坑,又把两边脚踏的位置垫高垫平,说:
“主席,试试吧。”
毛泽东试了试,“嗯”了一声说:
“好么,很好。”
李银桥选择一个位置隐蔽好,警惕着周围的情况。毛泽东这一时期常常便秘,大便非常困难。李银桥也不知等了多长时间,毛泽东才终于办完了大事。李银桥在回去的路上问道:
“主席,你为啥不在厕所里大便呢?”
“我嫌它臭,对脑子不好。”
“可是我见你跟老乡聊天,就用手捏碎粪肥,拍拍手又拿烟抽,你可没嫌臭。”
“此一时也,彼一时也。”毛泽东说着望望李银桥,问:“你说,什么时候思考问题好?”
“大概,大概躺在床上吧?”
“不对,”毛泽东贴近李银桥,笑着说:“我告诉你吧,就是拉屎的时候。拉屎的时候正好想事情。”
李银桥噗嗤一声笑了。毛泽东却一本正经地反问道:
“你说,厕所那么臭,能想出好主意吗?”
“不能。”李银桥嘴里这样说,却还是忍不住笑。
8月19日凌晨4点多钟,毛泽东率部要向沙家店靠近,到梁家岔去。警卫员们正在做着出发的准备。毛泽东说:
“把带的那些书都埋掉,暂时不用的衣服也埋掉吧,尽量轻装。”
警卫班的战士们闻言都楞住了。他们知道,毛泽东是个嗜书如命的人,一路上不管遇到多么紧急的情况,都没有舍得把书轻装掉,现在却要把这些书埋了,可见形势是十分严重了。毛泽东见大家都不情愿的样子,神情庄重地说:
“你们也知道,我们在沙家店一带和敌人有个大的战斗,双方主力都集中在那里,地区又狭小,打得好,我们就转危为安,暂时不走了;打不好,我们就过无定河,再往西走。”
战士们这才知道,毛泽东是作了最坏的打算。
中午,毛泽东率昆仑纵队到达镇川堡正北40公里的老苏区梁家岔。这里距离西北野战军司令部驻地东原村不到10公里。
梁家岔位于山东坡上,只有七八户人家,一下子来了几百人,简直没有立足之地。卫士们给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几个人勉强借到了2间窑洞,又给工作人员弄了一个小窑洞,其他人员都露宿在野外崖畔下大树周围,连老百姓的牲口圈里也住满了人。
毛泽东一住下来,就开始研究全国战局。他电示陈赓、谢富治说:
“陈谢部队渡过黄河,首先攻占潼关、洛阳、郑州段,歼灭该区敌人,并调动胡军相机歼灭之。尔后,向豫西、陕南、鄂北进击,创建鄂豫陕边区根据地,作为夺取大西北之一翼。”
8月19日这一天,刘戡部进至葭县城及其以西的神泉堡、李家庄。
钟松的第36师师部及165旅在沙家店附近构筑工事,第123旅指挥的493团,进至乌龙铺以北的刘家沟。
彭德怀判断,西北野战军歼灭第36师的意图没有暴露,钟松明天很可能还会继续东进,在沙家店歼灭钟松第36师的时机已经到了。他和习仲勋、张云逸研究决定:一面通知各部队,一定要坚持歼灭36师的决心。一面将作战计划报告给毛泽东。
晚20时左右,彭德怀、习仲勋、张云逸电告毛泽东说:
“拟于明天拂晓包围沙家店附近敌之两侧而歼灭之。得手后逐次向东北各个歼灭之。”
此时,毛泽东正在梁家岔和周恩来、任弼时、陆定一、胡乔木等人一起开会。卫士报告说:电话排就地架线,已经接通了西北野战军司令部的电话。毛泽东拿起话筒,与彭德怀在电话中直接通话,他第一句话便说:
“喂!是呀,我是毛泽东!”
周围的人听了又惊又喜。毛泽东自从撤离延安后,一直使用李得胜的化名,现在首次公开自己的名字,可见陕北形势大大改观,胜利在望了。
彭德怀向毛泽东汇报了钟松第36师即将被围的情况,毛泽东说:
“好!一定要抓住他,给全体指战员讲清楚,这是对整个战局有决定意义的一战,要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敌人,不让一个跑掉!打好这一仗,我们的日子就好过了。”
彭德怀又汇报了几句,毛泽东大声说:
“要挖壕!侧水侧敌,大意不得!”
毛泽东听了片刻,又大声说:
“先解决123旅!他是很可能固守待援。钟松‘援榆有功’,刚受过蒋介石嘉奖;刘戡‘援榆不力’,刚受过训斥。十几万人马麇集在这个狭小地区里,困兽犹斗,敌人是会做垂死挣扎的,各种情况都要考虑到。初战一定要打赢,赢了就争得主动。战士碗里有肉吗?刺刀要见红,碗里要有肉,没有肉就杀马吃!把老马残马杀了吃!”
毛泽东放下电话,吩咐卫士备马,说是西北野战军正在那里召开作战会议,他要亲自参加。昆仑纵队走了一天,战士们都感到很疲劳。可是毛泽东连晚饭也不吃,骑上大青马就向东原村奔去。
那一边的彭德怀,一放下电话,立即对司令部人员说:
“向各部队传达毛主席的指示,动员全体指战员,为保卫党中央,坚决打好这一仗!”
彭德怀正在东原村司令部里和各纵队的司令员开会,忽然听见门外有人报告说:
“毛主席来了。”
他们立刻拥出窑洞外,抢着和毛泽东握手。毛泽东见了大家也很高兴,一边握手,一边笑着说:
“同志们辛苦了!”
“主席辛苦,主席瘦了。”
众人七嘴八舌地说。毛泽东风趣地说:
“瘦了走路方便。”
“主席几次遇到危险,我们可担心呢!”
“我也替你们担心呢。”毛泽东笑着说:“那么多敌人,跟在你们后边,如果你们打了败仗,陕北战争的胜利就要推迟了。”
“那也不怕,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走路敌人是比不过我们的,拖也把他拖死。”
众人拥着毛泽东进入会议室,继续开会。会议确定西北野战军于20日拂晓进入阵地,到黄昏前歼灭钟松的第36师。毛泽东一边听大家讨论,一边看地图,最后同意了这一作战方案。
会议结束后,彭德怀把毛泽东送到门外,再三请毛泽东注意安全。毛泽东笑着说:
“你们只管打仗,不要顾我。你们仗打好了,我就安全;你们仗打不好,我就不安全。”
毛泽东返回梁家岔,彻夜未眠,反复地审视着明天沙家店的作战方案。他感觉太困了,就问李银桥说:
“银桥,我们还有酒吗?”
毛泽东本来不善饮酒,喝一杯葡萄酒也会脸红脖子粗,所以他极少喝酒。但他也有两种例外,一是没有安眠药了,要喝一杯酒。喝1杯就会晕,喝3杯肯定躺倒。二是打仗或写作,连续几天不睡觉,他也需要喝一杯酒,刺激神经兴奋。这一段时间正好没有安眠药了,李银桥就为他备着酒。李银桥见问,就说:
“有酒。要什么酒?白酒行不行?”
“不要白酒。”毛泽东想了想,摇摇头:“钟松没有那么辣。”
“那就拿葡萄酒?”
毛泽东想了想,又摇摇头,说:
“这一次敌人有十几万,我们又是侧水侧敌,仗也没有那么好打。嗯,有白兰地吗?”
“有!还是外国货呢。”
“我看就是白兰地吧!”
毛泽东把手指头敲在地图上被红色箭头包围的篮圈里。
李银桥拿来白兰地,放在地图旁。酒瓶旁边放一盒烟一盒火柴,另一边摆开油灯和蜡烛。桌子旁边还放着一个帆布躺椅,屋角里放个绿搪瓷壶当作便壶用。
毛泽东的习惯是,在战役打响前后,便守在电话机旁,一边和前方联系,一边查看地图。前方无大事,就看各战区的电报,写电令。电话铃一响,就放下笔抓听筒,听汇报,作指示。烟是一支接一支地吸,茶水是一杯接一杯地喝,泡过的茶叶用手指头一抠便塞进嘴里,嚼一嚼咽下去。
这一次,毛泽东也是这样,他感觉疲劳了,就呷一点白兰地刺激刺激,不停地吸烟,不住地喝茶水,吃茶叶。茶水喝得多,尿就多,走到屋角拿起那个绿搪瓷壶就尿,尿完了,李银桥拿出去倒掉。他决不出屋,也不上炕,累到极点就躺在帆布躺椅上闭目养几分钟神,眼皮一掀就又开始工作。
8月20日晨3点,毛泽东和周恩来、任弼时研究后,最终批准了沙家店战役计划。毛泽东亲拟中央军委致彭德怀的复电说:
“完全同意你们对36师的作战计划。沙家店打得好,我们转危为安,不走了;打不好,我们就向西走,准备进沙漠。”
此时,彭德怀已经率领野战军司令部机关移住到预定战场以北的刘金塔,他一接到毛泽东的电示,立即向各部队下达了作战命令。
8月20日拂晓,西北野战军发起沙家店战役。以许光达的第3纵队和绥德分区警备4、6团阻击刘戡所部,以第1、第2两个纵队将第36师师部及第165旅包围在沙家店地区。
天亮时,李银桥向毛泽东报告说:
“主席,外边下雨了,雷声响得利害。”
毛泽东笑着摇摇头,说:
“不是雷,是我们的炮。叫同志们到山上听听炮声去吧,炮声激烈时来向我报告。”
8月20日午后,新4旅和教导旅又将由乌龙铺掉头西援的第123旅,包围在常家高山地区。
8月20日中午1时,彭德怀发出总攻命令:
“彻底消灭36师,是我西北战场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反的开始,是收复延安解放大西北的开始。为着人民解放事业,继续发扬你们英勇杀敌的精神,立即消灭36师,活捉钟松,号召你们本日黄昏以前胜利地完成战斗任务。”
毛泽东在距离沙家店10公里的梁家岔,用电话直接指挥沙家店战役。在梁家岔山峁上瞭望的警卫战士,听到来自西南方向的炮声,一路飞跑下山,兴奋地连喊带叫:
“打响啦,打响啦!”
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闻声走出山窑,向西南瞭望。毛泽东高兴地说:
“好!我看这一回胡宗南怎么交代!”
欲知沙家店战役结果如何,且看下一章内容便知。
第189章
“我军第2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
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彻底破
坏国民党将战争继续引向解放区,进一步破坏和消耗解放区的人
力物力,使我不能持久的反革命战略方针。”
话说钟松受到东西两面夹击,急电胡宗南和刘戡求援。胡宗南一面命钟松固守待援,一面令刘戡驰援钟松。刘戡亲率两个半旅救援,却被西北野战军第3纵队和绥德分区警备4、6两个团阻止在乌龙铺附近地区。野战军一部逼近刘戡的军部,俘虏其警卫连10余人。刘戡不明就里,一见不妙,也顾不得钟松了,马上率部溜之大吉。
1947年8月20日黄昏时分,第1、第2两个纵队将整编第36师师部及165旅击溃。钟松见大势已去,只好和165旅旅长李日基更换便衣乘黑夜带着少数随从仓惶逃走,他的部下全部做了西北野战军的俘虏。
西北野战军新4旅和教导旅,也于黄昏时分在常高山以南完全歼灭了36师的第123旅,活捉其旅长刘子奇。
钟松的整编第36师6000余人全部被歼了。彭德怀立即将胜利的消息报告了毛泽东。毛泽东高兴地说:
“好!打得好!这一仗使钟松‘结束陕北战争’的牛皮吹破了,变成了‘结束他自己’。骄兵必败,古来如此。请你们向全体指战员讲清楚,这一仗对整个战局是有决定意义的。沙家店一仗,它宣告了我们内线作战从此结束了!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要把战争打到蒋管区去,转入外线作战。”
毛泽东太高兴了,他抓起剩下的大半瓶白兰地,晃一晃,“唉”了一声,说:
“拿错酒了!”
李银桥说:
“什么敌人遇见主席,白酒也得变得成葡萄酒,想辣也辣不起来。”
毛泽东笑了,又说:
“银桥,你想想办法,帮我搞碗红烧肉好不好?要肥的。”
李银桥说:
“打了这么大的胜仗,吃碗红烧肉还不应该?我马上去搞。”
毛泽东已经3天2夜没有睡觉了,他疲倦地摇摇头,说:
“我不是那个意思。这段时间用脑子太多,你给我吃点肥肉对我脑子有好处。”
李银桥让厨师高经文烧了一碗红烧肉,毛泽东先用鼻子深深地吮吮香气,两眼一眯,轻轻地赞叹:“啊,真香!”然后抓起筷子,三下五去二,转眼就吃了个碗底朝天。他放下碗,发现李银桥看得目瞪口呆,就像个孩子一样,不好意思地笑了,说:
“有点馋了。打嬴了,吃点肥肉补补脑子,我的要求不过分吧?”
李银桥红着眼圈说:
“不过分,不过分!主席要求的太低了,太低了。”
毛泽东说:
“不低了。战士们冲锋陷阵也没吃上红烧肉,只能杀马杀骡子吃呢。”
不一会儿,前线指挥部又向毛泽东报告说:
“123旅少将旅长刘子奇、参谋长罗秋佩已被我活捉,钟松、李日基尚未查到。”
毛泽东笑了笑,说:
“敌人跑几个回去也是应该的。总要有人给胡宗南报信嘛!”
毛泽东让龙飞虎到前线去看看,抓到多少俘虏。龙飞虎问过后,飞快地跑来报告说:
“主席,抓了一沟俘虏。”
毛泽东“噢”了一声,说:
“什么叫一沟俘虏哇?”
龙飞虎说:
“因为天黑,俘虏又多,他们一时无法清点,又没有地方关押,就统统地押在一条山沟里。所以说是一沟俘虏。”
毛泽东听了笑得直不起腰来,连连夸奖:
“咱们的战士真聪明,这也是个发明创造吧!”
战役结束了,毛泽东要去解大便。李银桥扛把铁锹跟上去。
“这一仗打得真漂亮。”李银桥兴高采烈地说:“怪不得主席不进厕所呢,野地里不臭,拉屎正好想大事。”
“嗯,银桥,那咱们就再订个协议怎么样?我解手,你就抗一把锹,帮我挖个坑。你看行不行?”
“行,就这么定了。”
沙家店一仗,初步扭转了西北的战局,至此,经过近半年的作战,西北野战军共歼敌31000余人,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北的重点进攻。新华社为此发表评论说:
“36师的被歼,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在西北战场上业已开始反攻,蒋介石因进占延安而在战略上所犯的重大错误,现在已经到了自食其果的时候。”
在梁家岔这几天,大家是天天吃黑豆,天天肚子胀,没完没了地放屁。打了胜仗,大家就比赛放屁。于是乎,立时响屁不断,笑声飞扬。这一闹腾,惊动了毛泽东,他走出窑洞,也被战士们的笑声感染了,跟着大家笑。他大声问道:
“黑豆好吃吗?”
还没等人回答,有人又响亮地放了一个屁。毛泽东问:
“这是那个说‘不’呢?”
战士们哄然大笑起来,毛泽东也忍不住大笑起来。笑声过后,毛泽东这才慢条斯理地说:
“吃黑豆是个暂时的困难,陕北就是这么大个地方,每年打的粮食只够自己吃。现在敌人来了20多万,又吃又毁,粮食就更困难了。我们要渡过这一关,再过几个月,就不在这里吃了,到敌人那边吃去!”
战士们听着毛泽东的话,都非常激动,不知谁又放了一个响屁,真如响雷一般!有人说:“响雷就要变天了!”大家又忍不住哄笑起来。
8月20日,从中原战场又传来了好消息,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刘邓大军渡过了汝河。
8月21日,毛泽东为了解除各方的挂念和忧虑,特意电告中央工委、中央后卫及各战略区负责人说:
“大家都安全。”
转战陕北以来,毛泽东只有一条用得像麻布一样的没有什么“毛”的毛巾,他擦脸、擦脚,用的都是这条毛巾。警卫员说:
“主席,再领一条新毛巾吧,用新毛巾擦脸,用这条旧毛巾擦脚,擦脚擦脸应该分开嘛!”
毛泽东看看警卫员,笑着说:
“擦脚、擦脸分开就不平等了。现在每天行军打仗,脚要比脸辛苦多了。它能用,我看还是不要分开好,分开,脚会有意见哩。”
警卫员也笑着说:
“那就让它俩分工:新毛巾用来擦脚,旧毛巾用来擦脸。再说,一条毛巾也值不了几个钱。”
警卫员的目的就是要想着法子给毛泽东换条新毛巾。毛泽东摇摇头,说道:
“帐可不能这么算。我领一条新毛巾,好像不值多少钱,如果我们的干部、战士,每人节约一条毛巾,这笔钱就够打一个沙家店战役了。”
警卫员不好再坚持自己的意见,毛泽东仍然用那条旧毛巾擦脚擦脸。
8月22日夜至23日拂晓,陈赓、谢富治遵照毛泽东的指示,率领8万大军在洛阳、陕县、灵宝、潼关之间黄河最凶险的一带分两路强渡和偷渡黄河。
东线左纵队第10旅强渡成功,为后续部队打开通道;第13旅渡河后,迅速占领新安、渑池、宜阳3座县城,歼敌4000余人。
西线右纵队第38军和第22旅于22日24时,在平陆茅津偷渡成功。
兵团主力部队乘胜向陇海路出击,于23日拂晓逼近陕县东侧的会兴镇,击溃陕县出援之敌,于19时攻占会兴镇,炸毁会兴车站铁路大桥,抢占了尚村、洪渠一线。
这样,陈赓、谢富治一举将东起洛阳、西至陕县150多公里的国民党军队黄河防线全部突破。
8月23日,彭德怀在司令部驻地葭县东原村召开西北野战军旅以上干部会议,毛泽东要骑马亲临会场,向指战员们祝贺胜利。
彭德怀、习仲勋、张宗逊、许光达、王震等人远远等候在村口迎接毛泽东,毛泽东也老远就高兴地大声说:
“打得好啊!”
指挥员们握着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的手,都说:
“是毛主席和党中央指挥的好。”
毛泽东乐呵呵地指着彭德怀说:
“是彭老总指挥得好,是广大指战员英勇作战的结果。胡宗南是个没有本事的人,阴险刻薄,志大才疏。他那么多军队,拿我们没有一点办法!我们打了那么多仗,没有吃过一次败仗。他的本事,就是按照我们的计划行动。”
“他也有本事哩,他的本事就是一切照主席的计划行动,决不走样。”
毛泽东把两手往外一摊,幽默地说:
“那有什么办法!我们那样想,他就那么办么,当然要吃亏了。”
众人哄笑着进了彭德怀的窑洞,窑洞很小,炕上坐满了人,有的还挤在门外面。毛泽东坐下后,点燃了一支烟,说:
“沙家店这一仗确实打得好。侧水侧敌本是兵家所忌,而我们的彭老总指挥的西北野战军英勇善战,在短短一天时间,就取得了前无古人的胜利。”
毛泽东板着指头算着:
“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沙家店,整个凑起来,我们已经吃掉他六七个旅,打垮了胡宗南自命的常胜军,胡宗南说他有四大金刚,我看他的‘金缸’不如老百姓的腌菜缸。”
毛泽东停了停,接着说:
“他们4口缸被我们搬来了3口:何奇、刘子奇、李昆岗,只剩下一口,叫什么?”
有人回答说:
“叫李日基。”
中国方言发音中有把“日”念成“二”的,如把“日头”说成“二头”。毛泽东接口说:
“对了,李二吉。这次没有抓住他,算他一吉;下次也许还抓不住,再算一吉;第3次他就躲不过了!”
一句话逗得众人哄堂大笑。毛泽东又说:
“我看国民党那些有名的人物,像蒋介石、胡宗南之流,也许有个一吉两吉,但终究很不吉,不管他们逃到何处,总要缉拿归案,依法惩办的。同志们,有信心没有?”
“有信心!”
毛泽东接着说:
“我们一定把他们缉拿归案。当然我们还有困难,不是军事力量的对比方面,主要是粮食方面,没有粮食是不能打仗的。边区粮食少,我们就不在这里打了,我们要打出去!到胡宗南家门上和他打,还要吃他的东西,这是个便宜事哩!”
大家有哄笑起来。毛泽东还说:
“沙家店一战,把敌人的嚣张气焰完全打掉了!用我们湖南话说,打了这一仗,就过坳了。从此,陕北战争翻过了‘山峁’,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了。形势对我们有利,战争的主动权已经掌握在我们手里。我们要找机会再打几个这样的漂亮仗,到那时候,陕北的敌人就没有立足之地了。”
彭德怀见毛泽东讲完了,就站起来说:
“毛主席讲过坳了,这是对我们的鼓励。我们要真正过坳,还要多打几个胜仗。”
中午,毛泽东在彭德怀的司令部吃了面条。饭后,毛泽东在彭德怀陪同下,视察了歼灭36师的阵地。彭德怀递给毛泽东一架望远镜,并在一旁讲着述歼敌经过。毛泽东连连点头,举着望远镜看了一会儿,称赞说:
“地形选得好,对我军有利。”
毛泽东告别彭德怀等人回到梁家岔的时,天已经黑了,昆仑纵队也已经全部转移到了朱官寨宿营。周恩来、任弼时正在等着毛泽东,因此毛泽东没有停留,便起身上路。好不容易到了朱官寨,号房子的负责人说:
“毛主席的住处在后沟,还要走2里路。”
毛泽东问道:
“为什么到那里去住啊?”
那人回答说:
“那里房子好,也安静。”
毛泽东坐下不走了,他说:
“我现在不需要安静,只需要睡觉!你在这里给我找一个房子就行啦,我不愿去住好房子。”
那人只好临时腾出一孔破窑洞,请毛泽东快些休息。
8月24日天一亮,叶子龙和汪东兴就在朱官寨给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寻找住房。朱官寨只有20来户人家,他们在村子东面的山沟里找到了5个并排的窑洞,认为这里比较合适。周恩来起床后,汪东兴向他作了汇报,周恩来说:
“等主席起来问问他,如果暂时不走的话,就请主席搬过去住;如果马上走就算了。”
于是,叶子龙和汪东兴就坐在山坡上等毛泽东。汪东兴问叶子龙:
“昨天主席在西北野战军干部会议上讲了什么?”
叶子龙正说着,忽然有一架国民党军的侦察机飞来了,他俩赶紧隐蔽起来。飞机转了一圈飞走了。汪东兴赶紧去看毛泽东,见毛泽东仍然睡着,就和参谋处的丁农、徐业夫、车平度、刘长明,谈论起沙家店的战斗情况。
正在此时,周恩来派人来叫值班参谋过去,说是毛泽东醒了。叶子龙、汪东兴和值班参谋一起过去,来到毛泽东的窑洞,见毛泽东精神很好,正在查看地图,就知道他睡得还不错。周恩来对叶子龙和汪东兴说:
“我刚才和主席商量过,暂时不走了,你们通知一下各大队安排好住房,住下后就开始工作。”
汪东兴说:
“我们已经做好了走与不走的两种准备,现在决定不走,主席和你就搬过去住吧?”
周恩来问:
“离这里远不远?”
汪东兴说:
“离这里不到200米。”
周恩来就和他们一起到山沟里看了新窑洞,同意了换房的意见。汪东兴随即派人把窑洞打扫好,按毛泽东的工作、生活习惯布置停当。晚饭后,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就搬入了新窑洞。自此,毛泽东在葭县的朱官寨,一住就是29天。
说来也巧,朱官寨全村只有一个碾子,又恰好在毛泽东住的窑洞的窗前。每天天不亮,就有老乡牵着毛驴来碾米,人吆吆喝喝,碾子吱吱呀呀,偶尔还有驴子高吭的叫声,十分噪杂。
毛泽东习惯于晚上写作,白天休息。这样一来,白天也就休息不好了。警卫员们怕影响毛泽东休息,就劝老乡把驴子牵走,几个人帮着老乡推,碾米的老乡也不说话了,一有空,就蹲在地上抽旱烟。可是碾框坏了,一动就吱吱嘎嘎地响,蘸上点油也不解决问题。阎长林就说:碾子太响了,我们有个病号在这里,他睡醒就好了,你们等一会儿再推好不好?老乡们只好蹲在碾子旁等着。
毛泽东醒来走出窑洞,见老乡们都鸦雀无声地坐在那里,就打招呼说:
“你们是来推碾子吗?怎么不套驴娃子呢?”
一个老乡说:
“毛驴子太吵,我们拉回去了。他们帮着推呢。”
另一个老乡说:
“碾框子光响,我们在这里等了半天了。”
毛泽东一听就明白了,抱歉地说:
“又给你们添麻烦了。以后不论什么时候,你们该干活就干活,我休息我的,不要妨碍你们。”
说着走上前和大家一起帮老乡推碾子,边推边说:
“你们等半天了,我们赶快帮你们推。”
一个老乡问:
“你们这个同志说这里住着一个病号,是不是你呀?”
毛泽东看看卫士们,对老乡说:
“我不是病号,我是一个好人。”
老乡说:
“我知道你是一个好人,就是这个同志不说实话,就说你在这里睡觉,我们也是不推碾子的。”
毛泽东笑着说:
“你们推你们的碾子,我睡我的觉。”
他转对阎长林说:
“以后再不要说我是病号了。”
毛泽东回到窑洞,严肃地对阎长林和其他卫士说:
“我们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为民兴利除弊。咱们处处麻烦老乡,不能帮助他们,已经很对不起人家了,再限制人家干活,就更不对了。这是一种脱离群众的现象,再不要为我个人休息乱定规矩。”
毛泽东到朱官寨没几天,东北电影团在武团长的带领下来到了朱官寨,他对周恩来说:
“要把毛主席和中央首长在陕北战争中的艰苦生活拍摄下来,这是全国人民希望看到的。”
周恩来说:
“这当然很好,不仅能教育群众,而且也是宝贵的历史材料。但是主席是不愿意宣传自己的,你们要拍摄也得经过他的同意。”
武团长见了毛泽东,他们是互相熟悉的。毛泽东问:
“你们是从哪里来的?怎么撤出延安就没有见你们了?”
武团长遂将他们的活动向毛泽东简单汇报了一下,然后说明来意。毛泽东说:
“我也希望看到各地解放区军民斗争的情况啊,你带来了没有?”
毛泽东看出武团长并没有带来,就说:
“你们要拍电影,要照相,应当到部队去拍。他们在战争中有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我没有什么可拍的。”
武团长没有办法,只好又去找周恩来、任弼时和江青。这一天,江青在陪同毛泽东散步时说:
“拍电影的同志来了,你不让人家拍。哪些同志是从东北来的,走了很远的路,也没有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呀!”
毛泽东说:
“为了完成任务,那就让他们拍吧。这片谷子长得很好,咱们在这里照张相,也就等于把这谷子带走了。”
卫士一听,赶紧去通知武团长,武团长和他的同伴立即背上摄影机和照相机,跑到了毛泽东散步的地方。毛泽东见武团长等人这个模样,又说:
“你们拍电影、照相,就想照我,应当给大家拍嘛,给战士拍,给农民拍。”
武团长嘴里答应着“是是”,却忙着指挥手下的人开动摄像机和照相机抢镜头,还请毛泽东站着照,坐着照,走着照。毛泽东看他们忙得不亦乐乎,笑着对武团长说:
“你今天可发财了!”
8月27日,刘邓大军全部渡过淮河,进入了大别山北麓的固始、潢川等地区。
8月28日,毛泽东为各战略区起草了一份题为《给敌以歼灭与给敌以歼灭性打击必须同时注重》的电文。他在电文总结了各战略区的军事经验,提出了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他写道:
“给敌以歼灭是说将敌整旅整师干净全部地加以歼灭,不使漏网。这是在敌军分散孤立,敌援兵不能迅速到达之条件下必须实施的正确方针。而在敌军分数路向我前进,每路相距不远的情况下,我军则应采取给敌以歼灭性打击的方针。即以我之全力用于敌之正面及其一翼或两翼,不以全部歼灭敌军为目标,而以歼灭其一部,击溃其另一部为目标。”
8月30日,毛泽东给陈毅、粟裕发了一封绝密电报:
陈、粟:
29午电悉。你们在惠民留驻时间太久,最近几天又将注意力放在胶东,其实目前中心环节是在陇海南北积极行动,歼击及抓住5军57师,攻占一切薄弱据点直接援助刘邓。我们对于陈士榘、唐亮、叶飞、陶勇两天多毫无积极行动,你们亦未严令督促,十分感觉焦急。为此问题,军委多次指示未见具体答复。现在欧震、张淦、罗广文、张轸、王敬久、夏威各部均向刘邓压迫甚紧,刘邓有不能在大别山立脚之势,务望严令陈、唐积极歼敌,你们立即渡江,并以全力关注配合刘邓。胶东方面,9纵、13纵在内线,2、7纵在外线,是很好的。
毛泽东
30日19时
8月30日,电示陈赓、谢富治说:
“避开强固设防据点,专打守备薄弱据点,并力求运动战,力达机动迅速、广占敌区、多歼敌人之目的。”
8月30日,刘邓大军经过20多天的连续行军,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前堵后追,进入大别山地区。刘伯承、邓小平电告毛泽东、中央军委说:
“我军已胜利完成渡过淮河进入大别山之跃进任务,敌人追击计划完全失败。”
8月底,贺龙来向毛泽东汇报说,续范亭病情恶化。
原来此时的续范亭,下肢开始水肿,逐渐遍及全身,气喘胸闷,咳痰不爽,舌根渐硬,饮食已不能正常进行。住在附近的谢觉哉、董必武、吴玉章等老人都去看望他。续范亭一再问:
“毛主席过河了没有?”
他还说:
“毛主席要注意身体,他太辛苦了。”
续范亭自知将一病不起,他握着谢觉哉的手说:
“大局我看清楚了,我很乐观,望转告中央各位首长多珍重!”
谢觉哉劝慰他说:
“你放心养病,现在前方情况很好,人民解放的日子快了!毛主席、朱总司令在前线,都极健康!”
毛泽东听完贺龙汇报,立刻给续范亭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鼓励续范亭,期望他病体好转,亲眼看到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毛泽东将信写好后,交给贺龙,要贺龙带着信去看望续范亭。
1947年9月1日,毛泽东在朱官寨为中共中央起草了党内指示:《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毛泽东写道:
“我军第2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彻底破坏国民党将战争继续引向解放区,进一步破坏和消耗解放区的人力物力,使我不能持久的反革命战略方针。我军第2年作战的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广大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
“到外线作战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需要在多次往返机动的作战中大量歼灭敌人,发动群众,建立政权等,但只要我们善于捕捉战机,多打胜仗,同时坚决执行争取群众的政策,使广大群众获得利益,我们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到外线作战的方针仍然是先打孤立分散之敌,后打集中强大之敌。“先取中、小城市和广大乡村,后取大城市。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和夺取地方为主要目标,保守和夺取地方是歼敌有生力量的结果,往往须反复多次才能最后地保守或夺取之。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使漏网。一方面,必须注意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另一方面,必须发扬勇敢战斗、不惜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即短期内接连打几仗)的优良作风。必须力求调动敌人打运动战,但同时必须极大地注重学习阵地攻击战术。”
9月3日,毛泽东致电陈毅、粟裕说:
“你们应从根本上改变依靠后方接济的思想。刘邓已实行无后方作战。”“从你们自己起,到全军一切指战员,都应该有迅速建立无后方作战的思想。”
这天晚上,陈毅、粟裕根据毛泽东的战略部署,率领华东野战军第1、3、4、6、8、10纵队及特纵和晋冀鲁豫第11纵共8个纵队,南渡黄河,挺进鲁西南地区。
9月4日,毛泽东鉴于蒋介石从尾追刘邓大军的部队中抽调整编第3师等,加上其他部队,组成第5兵团和陕东兵团,企图打通陇海路,夹击陈谢大军;电示陈赓、谢富治说:
“4纵全部则分两路,一路取捷径出陕东南,相机攻取洛南、商县、商南、紫荆关诸城镇;一路出伏牛山,相机攻取卢氏、淅川、内乡3城。……秦(基伟)纵队以有力兵团位于洛阳以西,阻止洛敌西犯,其余南进,相机攻取嵩县、鲁山、南召诸城,并消灭各县地主武装。应该把占领县城与占领乡村、消灭敌正规军与消灭敌地方武装,看得同等重要,全军都要有在豫西、陕南、鄂北建立根据地的决心。”
9月7日,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发起沙土集战役。
从9月8日至9日,华东野战军用4倍于国民党军的兵力,在沙土集歼灭国民党军整编第57师师部及其所辖2个旅全部,并将其援军以相当的杀伤。此役毙伤国民党军6000余人,生俘中将师长殷霖茂、少将旅长罗觉元、王理直以下7300余人,共计13000余人,缴获大批轻重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
华东野战军以伤亡3900人的代价,取得了外线出击后的第一个胜利,迫使国民党军从大别山和山东内线战场抽兵增援,对刘邓大军和山东内线战场的人民解放军起到了有力的配合作用。
9月9日,陈毅、粟裕电告中央军委说:
“我军士气旺盛,决迅速转移攻势予5军(整编第5师)以歼灭性打击。”定于10晚开始行动。
9月11日,毛泽东致电陈毅、粟裕,同意他们9日的作战部署,他在电文中说:
“郓城、沙土集歼灭57师全部之大胜利,对于整个南线战局之发展有极大意义。”
毛泽东还要求粟裕部努力完成“在黄河、淮河、运河、平汉之间创造巩固根据地,协助刘邓、陈谢创造鄂豫皖与鄂豫陕两大根据地,协助饶黎谭保卫山东根据地,协助苏中、苏北恢复根据地之伟大任务。”“你们处在上述4大根据地之中间地带,你们的胜利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欲知毛泽东下一步的战略方针是什么?请看下一章。
为纪念伟大领袖120周年!
《毛泽东大传诞辰纪念版实体书》只收工本费。
相关事宜请联系电话:13937776295。QQ:2425751303东方直心。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