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云南昆明“3.01”严重暴力恐怖事件发生后,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予以强烈谴责。
俄罗斯总统普京向国家主席习近平致慰问电,表示俄方对这种令人发指的犯罪行为予以坚决谴责,愿与中方就打击恐怖主义进一步全力开展合作。普京向遇难者亲属表示深切同情,希望所有伤者早日康复。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发表声明,最强烈谴责这起针对平民的恐怖袭击,强调没有任何借口滥杀无辜平民,犯罪分子应被绳之以法。潘基文向死难者家属表示慰问,祝愿伤者早日康复。
法国外交部发表声明,对这起造成众多人员伤亡的流血袭击事件予以强烈谴责,强调任何理由都不能为此类行径辩护。法方向受害者家属表示慰问,将和中国政府和人民保持团结。
美国驻华使馆和美国国务院分别向中国外交部和中国驻美使馆表示,美方对这起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严重暴力事件感到震惊。美方谴责这一残忍的暴力行径。美国政府向中方表示慰问,对死难者表示哀悼,向受害者及其家属表示同情。
日本驻华使馆和日本外务省分别通过中国外交部和中国驻日使馆对这起暴恐事件遇难人员表示哀悼。
多米尼克总理斯凯里特也对遇难人员表示哀悼。
附:西方报道恐怖主义加引号,潘基文不用“恐怖主义”一词
历来标榜“职业素养”的西方媒体纷纷在第一时间表示关注。这一次,大规模的平民伤亡让几大主流媒体也不好意思再赤裸裸地宣称这是“绝望的呐喊”,别忘了对于几月前的金水桥恐怖袭击事件,他们就是这样定性的。
在CNN的大标题上,“恐怖主义”字样非常醒目,引号也格外“醒目”。无差别砍杀无辜群众,看见伤者还要补刀,这样的恐怖主义行为还要打上引号,不知道要多大恐怖才能去掉引号?恐怖分子用的大砍刀被称为“knife”,不知道要多大的刀,才能叫做“machet”?
CNN对昆明暴恐袭击的报道截图
BBC更为老道,表述极尽“客观”:“昆明大规模致命砍刺事件”。在副标题的位置上,一行小字中出现了“暴力恐怖袭击”这三个词语,当然也是有引号的。BBC的理由是,自己是在引用中国国家电视台的描述。在报道末尾,BBC再次大秀“公正客观”,表示上述引用中国官方内容“未经证实”。
BBC对昆明暴恐袭击的报道截图
路透社的标题干脆不加什么引号,直接把恐怖分子变成激进分子、好斗分子(militant)。华盛顿邮报与路透社不谋而合,将恐怖袭击称为持刀攻击事件(knife attack)。纵然发生了举世震惊的惨剧,西方媒体在必须谴责起这令人发指的暴行时候,仍然心不甘情不愿。
路透社把恐怖分子变成激进分子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迅速站出来表态,对袭击事件进行谴责,这值得肯定。然而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他的措辞似乎也受到西方主流媒体的影响,用的只是terrible attack,即可怕的袭击,而非“恐怖主义”(terrorist)。虽只有几个字母不同,性质差别之大,显而易见。很遗憾,联合国发布的英语信息,应该是不需要我们汉语世界的人去纠正语法的。或许联合国的翻译拥有足够的“糊涂”,误解了新华社新闻里“暴恐”这个汉语词汇的多义?
这样的场景我们太熟悉了。把恐怖袭击说成“绝望的呐喊”,把恐怖分子开脱成“值得同情的对象”,把暴力和惨案说成被压迫者的反抗。这些小把戏西方媒体有哪一次不耍得兴高采烈?比如在CNN报道的最后一段中,就将恐怖主义归咎于汉人移民导致的民族冲突。而《华盛顿邮报》也念念不忘“平衡报道”,称中国社会存在广泛的歧视。
其他外媒报道昆明暴恐袭击的措辞(网友整理)
西方社会饱受恐怖主义之苦。作为文明世界的一份子,我们的主流媒体每每表达出同情与遗憾。倘若较真,21世纪针对西方的恐怖主义难道不与西方世界的霸权主义,与资本主义全球化下的政治经济格局不公正息息相关吗?无论如何,针对无辜的平民实施暴虐与杀伤,这突破了文明世界的底线。今天,西方媒体在这条底线上进退失据,矫揉造作,令人不忍。难道在恐怖主义问题上,他们也想重演二战时期面对暴力恐怖的绥靖政策?
在中国活动的恐怖分子知道西方主流媒体在说什么,想必也从西方媒体的同情言论中获得了鼓励。媒体应当珍惜自己的荣耀,而CNN、BBC是否希望背负这样的名声,那就是:恐怖分子成就“丰功伟业”的崇高感,不再来自他们自身的“信仰”,而是来自西方媒体的关注和支持?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