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对冷战后中美关系的再思考)
核心提示
◆美国全球战略并没有改变,其对华战略的基本内容和目标也没有改变,中美关系的性质仍然没有确定,仍然存在接触、对话、协商、合作与矛盾、分歧、对立、对抗的两面性。
◆中国的对美战略和处理中美关系,既不能不考虑美国对华的言行举措,对此作出必要的反应和应对,又不能被美国牵着鼻子走。中国要保持战略定力,按着既定目标决定和处理与美国的关系。
◆中国坚持与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避免全面对抗,不是惧怕美国,也不是对美国妥协退让。对中国国家、人民和中华民族来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远比中美关系重要,远比美国重要。
在冷战结束的20多年里,中美关系总体保持发展趋势,双方接触对话广泛深入,人员往来密集,经贸关系达到空前的规模,两国在广泛的国际、地区问题上协商合作。中美关系成为对两国和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重要的双边关系。
然而也须看到,中美关系发展过程中,其进程起伏不定,曾有过多次严重的对抗和危机。美国全球战略并没有改变,其对华战略的基本内容和目标也没有改变,中美关系的性质仍然没有确定,仍然存在接触、对话、协商、合作与矛盾、分歧、对立、对抗的两面性。
中美关系在曲折起伏中深入发展
冷战结束20多年中,中美关系在曲折、起伏中得到了广泛深入的发展,达到了相当的广度和深度。这首先体现在中美两国最高领导人20多年来、特别最近十几年来频繁、密集的接触,包括互访、在国际场合的会谈、电话和书信往来,以及对两国关系的关注和领导。这是两国关系保持发展趋势最重要的条件和保障。在两国领导人的直接参与和领导下,中美展开了广泛的接触、对话、协商和合作。两国政府间已有90多个对话协商机制,特别是中美经济和战略对话机制和两军的交流,提供了中美政府间沟通的平台,一定程度上化解了某些重大误解、猜疑和矛盾,促进了两国间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中美两国间密切的经济和社会关系是冷战后两国关系发展的长期和坚实基础。当前,中美经贸关系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模式逐步转向以国内消费为主,中美经贸关系有望得到新的、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发展。
中美两国人民一直相敬相亲。几百年来,在文化、历史传统、社会价值观等人文方面,中美两国人民一直相互认可、相互尊敬,感觉关系密切。近几十年来,随着经贸、旅游、留学、文化体育等方面交流的广泛深入开展,中美两国社会民间关系更加密切。每年数十万年轻人在对方国家留学,每天平均一万人跨境往来,无数经贸、文化体育等民间交流,是中美社会密切关系的生动表现和写照。
同时必须看到,尽管中美两国已形成密切的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关系,但冷战后中美关系的性质仍然是不确定的,中美关系既不是盟国关系,也不是朋友、友好关系,当然也没有成为敌对关系。
中美两国总体上不是敌对关系,但不等于中美间没有对立、对抗的领域、方面和问题,不等于没有对立对抗的时期。实际上,在冷战结束20多年间,中美两国曾多次出现严重的对抗、冲突或危机,而每次对抗、冲突和危机都是美国挑起的。2013年底以来,美国支持日本、菲律宾等与中国存在海洋主权争端的国家挑衅、反对中国,在领土主权问题上与中国对立。
在钓鱼岛、南海问题上,美国采取严重的偏袒、不公正的错误立场。表现在:每次日本、菲律宾等国在有争议地区和问题上采取单方面改变现状的行动,美国就装瞎子、装哑巴,从不说什么,假装不知道,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旦中国针对日本所谓的钓鱼岛“国有化”等重大侵犯中国主权、损害中国根本利益的挑衅行为采取反制措施时,美国就指责中国的“侵略、扩张行为”“用武力、强力改变现状”。
美担忧其“世界领导”位置不保
认识、了解中美关系和美国对华战略、包括其在中国领土主权问题上的立场和行动,必须从美国的全球战略和亚太地区战略入手,因为美国对华战略和处理中美关系的政策是从其全球战略和地区战略出发的,是服从于其全球和地区战略的。
奥巴马总统今年在西点军校的讲话,就强调美国要继续“领导世界一百年”。美国把维护在世界和各个地区的“领导”地位当作其国家利益、全球战略的核心内容和根本目标,因而决不允许任何国家挑战、威胁美国的这一利益和地位,总是担心世界其他国家可能挑战、动摇、甚至威胁和取代美国的这一世界地位和作用。
苏联解体后,随着中国的持续崛起,很多美国朝野人士认为和担心中国最有可能挑战、动摇、甚至取代美国在世界和各个地区的“领导”“主导”地位。体现在当前的东海、南海争议这些与美国没有直接关系的具体问题上,美国大动干戈、声嘶力竭的根本原因主要还不是要尽“盟国义务”———越南并非美国盟国,其干预的劲头一点也不小。
美国的主要动因,一是要保持在世界和地区所有问题上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包括经济和安全问题,所以世界上任何地方有问题、有可以介入的空间,美国都要干涉和介入,以体现和维持美国的世界“领导”“主导”地位和作用,否则美国就不是“世界领导”了;二是美国既然要维持在世界的“领导”“主导”地位,就需要在全世界各地区都畅行无阻,这是美国的“核心利益”,是美国必须坚持的“原则”。这就是美国为什么在世界、包括在南海、东海总是非常强调“确保航行自由”的原因所在。
“再平衡”战略致使亚洲紧张动荡
美国近年来对中国攻势的另一个直接原因和必然因素是奥巴马政府2010年以来在亚太地区实施的“再平衡”战略。按奥巴马政府的说明,“再平衡”战略是针对小布什政府自2001年把反恐作为美国全球战略重点,在伊拉克、阿富汗投入过多,因而忽略了东亚,因此美国现在要加强东亚,要把经济地位日益上升的亚太地区作为美国的战略重点地区,加大各方面投入和努力,包括加强军事力量。这可能不是假话,但只说出了表面的东西,没有说明其背后的真正思考和动机。实际上,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是针对中国的崛起,针对中国在亚洲地位、作用、影响的上升,要“平衡”中国的崛起,“平衡”中国在亚洲地位、作用、影响的上升,是要保持二战后几十年来美国在亚洲的优势地位,保持美国在亚洲的“领导”和“主导”地位,确保美国对中国在亚洲的“优势”。
美国“再平衡”战略这一动机和目标都是从美国的国家利益出发,因为所有国家都要努力维护自己在地区和世界的地位、作用和利益。美国的错误在于它“再平衡”所依据的手段和方式。美国政府近几年来的亚洲战略较少突出“民主”和“人权”,因为伊拉克战争及虐待战俘等错误行为使美国的“民主”“人权”领袖和旗手的声誉和形象受到严重损害;美国的亚洲战略也难以像过去那样以经济为根基,因为美国已经丧失了二战后长期保持的亚洲多数国家和地区最大贸易伙伴、最大投资来源国的地位。美国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其国家力量中在全世界最具优势的安全领域与最频频使用的军事力量。
美国“再平衡”战略突出安全问题,突出亚太地区各国间的领土、领海、资源争议,甚至利用、挑动、渲染、炒作、扩大亚太地区各国间的问题、矛盾和冲突,以从中渔利,维护美国在亚洲的“领导”“主导”地位,制约、防范、平衡中国的崛起。
美国政府总是否认其具有这样的消极、负面动机,但它难以否认以下事实,即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实施的几年正是亚洲局势更加紧张、动荡,正是亚洲各国间领土主权争议加剧、激化的几年。难道这些不是美国造成的吗?其与美国的“再平衡”战略没有直接关系吗?不是美国的意图所在吗?美国经常夸耀自己是亚洲的“领导”、亚洲安全的保障和“基石”,既然美国作用这么大、影响这么大,那怎么出了问题,问题、矛盾、冲突严重了就和美国无关了呢?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领导”、安全“保障”“基石”的作用体现在哪里?
无可争辩的事实是,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就是要挑动、利用亚洲各国间的问题、矛盾,特别是在领土、领海等安全问题上的问题和矛盾,挑拨离间,以把矛头对准中国,制约、平衡中国在亚洲的崛起,遏制中国在亚洲地位、作用、影响的上升趋势,维护美国在亚洲的“领导”“主导”地位、作用和利益。
事实也是如此,美国“再平衡”战略实施以来的短短几年间,本来较为平静的亚洲国家间的领土、领海争议,包括美国盟国日本、韩国间的争议呈现严重化、激烈化、扩大化状态,使本来冷战结束后相对最为和平的亚洲出现了紧张局势,这一切正是美国一手造成的,是其“再平衡”战略造成的,是美国有意造成的。美国现在只能靠世界各地的问题、矛盾、冲突,靠亚洲和世界各国间矛盾加剧、激化,靠冲突、对立、对抗,靠世界各地动乱和死人增加,才能显示、展示其在亚洲和世界各地的“领导”“主导”地位、作用、利益。这是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悲哀。因为它已不能通过建设性、积极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利益、发挥自己的作用和影响,维护自己的地位。
保持战略定力,运筹中美关系
“再平衡”战略、美国在领土主权问题上与中国对立,这些都没有改变冷战后美国的对华战略,也没有改变冷战后中美关系既有接触、对话、协商、合作,也有矛盾、分歧、对立、对抗的两面性结构和格局。当前美国一方面在中国领土主权、亚太安全问题上与中国对立,另一方面在经贸关系、社会文化教育、领导人和政府间层面仍保持与中国接触和交流,两军交流在发展,两国在朝鲜、伊朗、联合国、气候变化等国际、地区问题上的对话协商在继续进行。
鉴此,中国的对美战略和处理中美关系,既要考虑美国对华战略和政策言行,更要依据中国的总体国家战略和外交战略全局而定;既不能不考虑美国对华的言行举措,对此作出必要的反应和应对,又不能被美国牵着鼻子走,完全由美国主导和决定。中国要保持战略定力,按着既定目标决定和处理与美国的关系。
在当前和今后,首先应继续坚持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方向和目标。这一对美战略是根据中国的国家根本利益和国家总体战略决定的。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中国国家利益的核心、国家战略的总体目标仍然是发展经济,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中央确立的“两个一百年”的发展目标。对中国国家、人民和中华民族来说,这一长期根本利益和宏伟战略目标,远比中美关系重要,远比美国重要。
中国坚持与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避免全面对抗,不是惧怕美国,也不是对美国妥协退让,而是中国的根本利益和国家战略目标不是与哪个国家争夺亚洲和世界,中国的思想、文化、哲学、历史、传统不是要主导亚洲和世界,因而不存在与美国和世界任何国家争夺亚洲和世界的全面对立对抗的问题。美国要“领导”“主导”、称霸亚洲和世界,直接针对中国、损害中国根本利益时,中国必然坚决反对和斗争,但在不直接损害和涉及中国利益时中国只是原则上反对,并不会、也没有必要与美国针锋相对。
但对美国对中国搞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直接侵犯、损害中国的国家主权、领土、国家统一等根本利益时,中国别无选择,只能同其坚决斗争。斗争不总是会导致对抗和冲突,但也不是永远不会导致对抗与冲突。事实上,二战后美国在成为世界超级大国之后,是一个在世界、在对外关系中频频使用武力的国家,是全世界使用武力、发动战争次数最多的国家。远的不说,单在冷战结束后的20多年中,在东西方对抗结束、世界相对和平的情况下,美国就已十几次对索马里、海地、巴拿马、伊拉克(两次)、波黑、科索沃、阿尔及利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利比亚等国家和地区使用武力,平均每两三年就会使用武力攻击世界其他国家。
20多年来,在中美关系总体改善发展的形势下,美国不但数次挑起与中国的对立对抗,也多次使用和威胁使用武力。美国对世界各国的霸权、强权、威胁和讹诈从来不是说说而已,而是频频付诸行动。所以,中国绝不能只是听听而已。尤其要认识到,在海空方面,美国仍有较大优势,这是美国愿意使用军事力量的很大的诱因。因此,中国必须大力加大海空和战略力量,应对可能的武力威胁和讹诈。中国没有必要搞军备竞赛,但必须具备在家门口、在亚太地区应对威胁,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所需要的力量和能力。中国只有做好了准备、具备了相应的自卫能力,中美间的局部冲突才有可能不发展成全面的冲突,中美两国才真正有可能建立平等的“新型大国关系”。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