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国际 > 国际纵横

东北亚:结盟一个,打一个,拉一个

王世举 · 2011-09-04 · 来源:
大国崛起 收藏( 评论() 字体: / /

2.1.3,东北亚:结盟一个,打一个,拉一个  

   

东北亚,400年来中国外部安全威胁最大的来源方向。1644年满清从这里突进中原,统治了中国;1858—1860年沙俄从这里入侵中国黑龙江流域,从中国割走10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日本从这里登陆中国,占领东三省,然后一路南下,一度占领大半个中国;1950年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从仁川登陆,半岛战争升级,西方势力再次想从这里进入内陆腹地,最终被中朝联军挡在38线以南。  

1951年9月,美日签订了《日美安全条约》;1953年8月8日,美国与韩国签订《美韩共同防御条约》,1954年12月2日,美国与台湾当局签订《共同防御条约》。至此,美国在东北亚构筑的包围中国的战略布局基本完成。2010—1011年美日、美韩在东海、黄海一带举行了一系列的大规模军演,东北亚再次成为国内外媒体关注的焦点。美日、美韩联盟的加强,围堵和遏制中国的目的愈加明显。据公开的资料,目前美国在日韩驻军约8万人左右,超过美国海外驻军总数的14,其中海、空军大部分驻扎在日本,陆军大部分驻扎在韩国。日韩两国作为美国在亚洲培植的羽翼势力,其制衡中国的功能更加凸显,这不仅是中国最为严重的外部安全隐患之一,也无疑已经构成了东北亚地区最大的安全威胁火药库。  

如何才能构筑有利于中国的东北亚地区安全战略框架?又如何才能剪除美国的日韩羽翼并拆除美国布设的这个巨大的火药库?   

东北亚,从朝鲜半岛、日本群岛到西伯利亚的远东地区和勘察加半岛,在地脉水系上构成了东亚“三太六江脉系”的左护,也是东亚大陆在地理空间上所形成的天然的对外防御屏障。在19世纪中国衰落之前,作为东亚朝贡体系的外围藩属,东北亚一直发挥着中华帝国的外围防御屏障功能。然而,19世纪之后,由于中国的衰落,东亚的权力结构体系被冲散,东北亚也失去了它原本的天然功能。尤其是日韩两国反而成为美国遏制东亚大陆国家的前哨。半个世纪以来,中美俄三个大国在东北亚的战略博弈如果说是陆权国家和海权国家的攻防博弈也并不为过。其战略博弈的目标无疑还是朝、韩、日三个缓冲国,谁能争取到更多的盟友,谁就能主导东北亚的地区安全局势。然而,从地理空间的角度来说,争取盟友并非是一个国家单独的外交意愿所能实现,而是战略利弊权衡,以及多方战略实力博弈的结果。这既是实力的体现,更是实力运用能力的体现。其中最为关键的是,由于彼此的地理区位和空间优势不同,这就决定了彼此的地缘战略和争取盟友的方式也必然不同。地理区位和地理空间永远是制定国家地缘战略最为核心的要素之一。也是一个国家的硬实力可以发挥成倍增长的影响力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之一。否则,硬实力就未必能发挥相应的影响力,也未必能达成国家的战略目标和战略利益。要不然,世界历史早就是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历史,而不会是充满了大国衰落的悲壮和弱国崛起的振奋相互交织的历史了。  

毫无疑问,东北亚的安全稳定是中国谋求外部安全最为核心的内容之一。从今天的大国实力对比和国际关系格局来看,中国如果想主导东北亚的地区安全局势,除了前文已经论述的清除美国的军事存在之外,剪除美国在东亚的羽翼势力,收服日韩无疑就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从外交战略的角度来看,这需要结合中国所独有的地理空间优势,针对朝、韩、日三国的地理区位特征,采取“结盟一个、打一个、拉一个”的策略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所谓“结盟一个、打一个、拉一个”,就是指结盟朝鲜;打击日、韩其中的一个,日韩两国哪个是反骨仔打哪个,两个都反骨,就哪个反骨的厉害打哪个;同时,通过结盟一个的诱惑力和打击一个的威慑效应来拉拢另外一个。这种结、打、拉有亲有疏、区别对待的外交策略不仅仅是基于战略博弈的实力考量,也并非中国盲目的、一厢情愿式的外交意愿,而是彼此的战略安全需要在地理空间上的自然条件所决定的。忽视地理空间在地缘战略和外交战略中的意义,拘泥于单纯的怀柔和友好政策只能是一厢情愿,甚至是事与愿违。对于中国来说,就是要利用自己的地理空间优势打击对手的地理空间劣势,从而形成中国外交战略博弈的主导权。  

为什么要结盟一个,打一个,拉一个?又为什么结盟的是朝鲜而打拉的是日韩?  

从战略博弈的角度来说,这既是基于东北亚地缘战略格局的需要,也是基于上述国家在地理区位上的现实特征。  

结盟朝鲜无疑具有不可替代的多重战略意义。二战之后的60多年来,中苏、中俄友好的时间要远远超过中美友好的时间,这既是美国推行全球霸权战略的国际格局所导致,也是美国在日韩庞大的驻军现实所引发。总体来说,中国的首要威胁还是来自东部日韩方向美国的军事存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朝结盟可以切断美国登陆大陆腹地的陆上通道,保障中国东北方向的战略安全,这是其一。其二,正如上一章节所述,一旦台海两岸实现了共同防御,再加上中朝结盟,针对美国在日韩的军事存在,中国在东北亚的战略布局这就形成了一个口袋型。由于中国在战略武器装备上的重大突破,尤其是中、远程导弹等战略武器装备的大量应用,使打击目标变的不再遥远。在军事防御的地理空间上,就构成了美日、美韩驻军三面受压的孤军深入态势。孤军深入向来为兵家大忌。在加大对美战略攻势的形势下,这无疑将迫使美国必须考虑战略撤退,这是可以预料到的理性的逻辑结果。否则,一旦中美情势吃紧,面对中国密集的近距离导弹攻击,美国在日韩的驻军势必将面临灭顶之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朝结盟将有利于拆除美国在东北亚的军事存在。其三,也是最为重要的,就是配合台海两岸的共同防御,从西部增加日韩两国的安全压力,进一步压缩日韩的战略安全空间,迫使日韩脱离美国,拥抱中国。  

为什么面对中国的战略压缩,日、韩必然会脱离美国,拥抱中国?而不会是强化美日、美韩同盟而对抗中国呢?这就是上文所提到的地理空间概念。这也是当前中国的外交战略在地理空间上的认知局限甚至是认知空白所在(30年来中国外交在周边国家一视同仁的等距离外交证明,中国在外交战略的运用上还没有地理空间的概念,所以也谈不上利用中国的地理空间优势谋取对外战略博弈的主导权)。确定一个国家的地缘战略和外交战略不是基于感性意志,而是基于理性意志。这个世界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当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在地理空间上存在着天然的优势或者劣势的时候,也就存在着天然的敌人或天然的盟友。中日韩三国的地理位置相对于美国在地理空间上的战略优势决定了彼此是一种天然的盟友关系,而不是天然的敌人关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一旦中国给予足够的战略压力,脱离美国,拥抱中国,这不是日韩两国的外交主观意愿所决定的,而是由于日韩两国在地理空间上的安全防御需要所不得不做出的战略选择。  

众所周知,由于多年来现代高科技武器装备的发展和应用,尤其是远程战略导弹、远程轰炸机和歼击机等远距离作战武器的应用,使武器的作战半径获得空前扩大,这意味着彼此安全防御空间的缩小,在这一背景之下,距离和空间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距离和空间,而是已经具备战前军事战略防御意义上的距离和空间概念。这就使得以千公里为计算单位的距离和空间已经突破了以往战争中的后方补给困难的认识局限,而转变为有可能直接面对战争最前线的打击风险。这是当代地缘战略理论面对高科技武器装备的应用所必须做出的转变和调整。很显然,武器作战半径的扩大大大增强了战争的威慑力和机动性,尤其是射程在5000公里以上的远程战略导弹的更新和应用已经使得距离和空间在军事防御布局上的战略价值凸显了出来。同样,距离和空间在地缘战略和外交战略上的价值也就不可能再继续被忽视。毫无疑问,当今世界武器装备的突飞猛进已经改变了传统外交战略和地缘战略的现实基础。这必将在世界范围内带来一场外交战略和地缘战略思想的巨大变革。即重新认知和评估距离和空间在外交战略和地缘战略中的地位。可以预料,武器装备的更新和发展将促使世界各国根据自身的安全防御需要,重新定位和调整自身的外交战略和地缘战略。  

从地理空间的角度来说,日韩两国地处中国边缘,一衣带水,近在咫尺。而日韩的同盟美国却远隔辽阔深远的太平洋,遥望万里之外,距离日韩最近的美国领土也是关岛、阿拉斯加和夏威夷群岛,但仍在数千公里之外。其中关岛美军基地距离日本东京接近3000公里,阿拉斯加美军基地距离东京5000多公里,夏威夷美军基地距离日本东京6000多公里。从地区安全防御的角度来说,在中美直接军事对抗的情况下,假设日韩与美国结盟,站在美国一边,那么,日韩本土必然就构成中美军事对抗的最前线。最前线的战争涵义就是最为惨烈的破坏和死亡,这是必然的逻辑结果。相反,假设日韩与中国结盟,站在中国一边,那么,在中美军事对抗的情况下,战争的前线至少将外推至关岛和夏威夷群岛一线,而那里已经是遥远的数千公里之外了。如此遥远的距离,已经构成相当广阔的防御空间,无论是反导拦截还是自卫还击,都足以使日韩两国避开军事打击的第一线,从而获得更多的应对战争的主动权。这无异于大大扩展了日韩两国更加宽广深远的军事防御的安全范围和安全边界。因此,从日韩两国的军事防御安全出发,选择结盟中国要比选择结盟美国赢得更具战略纵深的防御空间和安全保障。选择结盟美国,只能让自己处于死亡的第一线,这不仅仅不符合日韩两国的战略安全利益,而是严重违背日韩两国的战略安全需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日韩脱离美国,拥抱中国,这不是它们主观愿意不愿意的问题,而是一种符合逻辑的理性的战略选择。  

那么,为什么半个多世纪以来日韩还没有脱离美国而拥抱中国呢?  

这除了受制于中国的硬实力因素之外,主要还要归因于这些年来中国的外交战略思想取向。  

多年来中国在周边一些国家一直致力于一视同仁的等距离外交,这既有为中国赢得外部安全环境,配合国内经济建设的需要,也是中国睦邻友好、与邻为善的政治传统使然。然而,本书还是不得不指出,这种忽视距离和空间概念在地缘战略和外交战略中的重要价值的传统的外交战略指导思想已经落伍了,至少它并不适用于中国周边的所有国家。面对今天世界范围内的国家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方法和手段也在丰富和多样化,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更是日新月异,传统意义上的安全空间已经大为改变。因此,外交战略博弈的指导思想也理应与时俱进,做出相应的调整和转变,单纯依靠出于善意的传统的外交思想已经不能适应当今愈演愈烈的国家竞争战略需要,更无法令国家的硬实力发挥相应的影响力。外交博弈加剧的现实将促使每一个国家都必须重新评估和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战略资源,从而形成外交博弈的战略主导权。这自然也包括国家的地理空间和地理位置在外交战略和地缘战略中的价值。  

就东亚的外交格局而言,中国这些年来之所以一直处于守势,尤其是面对美日、美韩同盟的外交守势——尽管美日、美韩同盟具有深刻的历史烙印,但是,不可否认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中国自身没有意识到对于日韩两国,中国在地缘战略上具有美国不可比拟的地理空间优势,从而未能利用这一优势为中国的地缘战略博弈服务。换句话说,由于中国未能充分利用日韩两国的地理空间劣势对其采取强势打压策略,从而为日韩两国在中美之间寻求利益最大化而提供了战略博弈的空间。或者说,由于中国的怀柔和忍耐,使日韩两国有机会在中美之间采取“自我竞拍”的策略两头获利,甚至是谁更强硬霸道,它们就跟谁走。事实上,正如前文所分析的,日韩两国在地理空间上并不具有这个优势,而是中国的怀柔外交主动给日韩两国留下了这个利益博弈的空间。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如果小孩子哭闹,大人就给个糖吃,那么小孩子一定会继续哭闹,因为哭闹就会有更多的糖吃;相反,如果小孩子第一次哭闹的时候,大人一巴掌打过去,小孩子自然就不敢再哭闹了。因为,小孩子本来并没有哭闹的资本,是大人对小孩子的溺爱赋予了小孩子哭闹的资本。今天,中国在地理空间上对美国所具有的独特的地缘战略优势,决定了日韩两国并不存在在中美之间进行利益博弈的战略空间。但遗憾的是,中国的怀柔和示好不仅给对方留下了利益博弈的空间,最终也给自己带来了麻烦。所以,这些年来才不断出现许多让人大惑不解的怪现象:俄罗斯在北方四岛上对日本强硬打压,日本服服帖帖,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对日本怀柔,日本反而跳起来反扑,还时不时支持台独势力,给中国制造麻烦,原因就在这里。难道俄罗斯比中国握有更多的实力筹码吗?没有。确切的说,中国比俄罗斯握有更多的实力筹码,但是中国却没有运用好实力。  

中日、俄日关系的这种背离现象足以说明,确定一个国家的地缘战略和外交战略绝不是基于单方面一厢情愿的、良好的外交意愿,而是基于彼此不可忽视的战略优势和难以避免的战略劣势两种力量的相向对决。善用优势,善守劣势,以己之长,攻彼之短,才是胜负的关键所在。这就是本书在前文中一再反复强调的,高手对局,胜负的关键不仅仅在于是否握有一手好牌,更在于如何把手里握有的牌打好。  

这里需要区别和重新认识国际关系中几个惯用的外交战略概念:均势、争宠和自我竞拍。  

“均势”的概念早已为世人熟知,也是当代国际关系理论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概念。所谓均势,通俗的说,就是弱者一方通过与另一弱者方结盟,从而抵消第三方强者所拥有的优势力量。均势战略运用的前提是主动采取均势的一方其实力介于另外几支力量的中间水平,从而才能通过与其他弱者联合,来达到与强者等量的实力均衡。均势基本上是属于拉弱抗强的意义范畴。如400年来英国历史上针对欧洲大陆的强权君主所一贯采取的均势战略,有效地保障了英国的国家外部安全,这是均势战略运用最为成功的历史典型(二战之后,美国以离岸平衡者的身份,在亚欧大陆两端通过“拉弱抗强”所推行的地区均势战略具有先天性缺陷,伴随着高科技武器装备的开发和应用,美国的区域均势策略已经难以为继,最终也必将失败)。在地理空间上,主动采取均势的弱者一方相对于强者几乎不存在明显的优势或劣势,但是却可以通过与另一方弱者的结盟转换为空间优势,这是均势战略成功的必备条件。  

“争宠”,目前的国际关系理论中还没有这个概念,但是在现实的国际关系中却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所谓争宠,就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弱者共同争取一个强者的青睐,以期优先从强者那里获得比其他弱者更多的好处。比如苏联解体之后,原苏联阵营的一些东欧弱小国家争先恐后地申请加入欧盟和北约,就是最为典型的争宠现象。争宠现象出现的前提是,无论是实力还是在地理空间上,强者都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而弱者都处于劣势地位或者不具有任何优势。在强弱之间的关系处理上,强者越是强硬,其地位越凸显,弱者越是争宠。  

“自我竞拍”这个概念在国际关系理论中也还没有出现,但同样在现实的国际关系中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所谓自我竞拍,就是指一个弱者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强者中间纵横捭阖、左右逢源,从而从强者那里获得更多的好处。比如二战之后中东一些穆斯林国家在美、苏、欧三大强者之间所采取的左右逢源的策略就是一种典型的自我竞拍。自我竞拍的前提是,弱者夹在几个强者中间,且处于距离几个强者大致均等的位置,以至于弱者偏向哪一方,哪一方就能在地理空间上获得竞争优势从强者中胜出,正是基于这一前提,弱者也因此利用自己在地理位置上的优势获得了左右大国势力的筹码。在强弱之间的关系处理上,弱者无需示弱,而强者只能利诱却不能逞强,强者逞强反而把弱者推向另一边,结果就是让自己陷入困境。  

从上述关于均势、争宠和自我竞拍三个国际关系概念的分析可知,日韩两国根本不存在在中美之间采取均势或者自我竞拍的地理空间优势,恰恰相反,这正是它们在地理空间上的劣势所在。尤其是当代远程战略导弹武器装备的应用,日韩结盟美国相对于结盟中国在地理空间上的劣势更加凸显,可以想象,当中国的导弹对准日韩密集布防,加大军事威慑的力度时,日韩两国无疑将陷入深深地恐惧之中,而这一切都是源于结盟美国对抗中国所致。“天堂很远,但中国很近”。事实上不仅仅是日韩两国,包括中国周边的所有国家,它们在地理空间上的劣势决定了只有与中国交好才是战略优选。近年来一些东南亚国家也想在中美之间企图玩弄均势的把戏,像新加坡的李光耀曾多次公开演讲,要求美国留在亚洲抗衡中国,并为美国提供军事基地,成为美国在东南亚围堵和遏制中国的前哨。其实这是一场滑向错误方向的危险游戏,既高估了自己,也误读了中国睦邻友好、与邻为善的良苦用心。像这种在地理空间上具有先天劣势的东亚国家,只有当中国竖起导弹的时候,它们才能意识到外部安全的可贵。可以预料,只要中国充分利用自己的地理空间优势,一旦变脸,重拳打击,它们立刻就会意识到留给它们唯一的正确选项就是与中国交好,玩弄均势或自我竞拍只能是自讨苦吃。600年前的大明帝国所确立的“东亚朝贡体系”已经验证了中国远交近攻外交战略的威力。如果说在冷兵器时代中国的远交近攻战略尚能屡屡成功,更不用说诸如远程导弹等战略武器装备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遗憾的是,总有那么一两个投机者目光短浅且容易遗忘。  

对于东北亚的外交博弈格局而言,正像前文所分析的,采取“结盟一个,打一个,拉一个”的策略并非一厢情愿式的无端畅想,而是基于当代高科技武器装备的大量运用,以及当前参与东北亚地区外交博弈的各国在地理空间上的优势和劣势进行权衡的结果。因此,这势必将成为中国未来谋求东北亚安全局势主导权非常值得参考的一个战略选择。从这一外交战略的内容来看,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对美日韩同盟的战略博弈必须弃守为攻,最好能把导弹竖起,把军事威慑提升到外交博弈的首要手段。只有把导弹竖起,才能发挥中国不可忽视的地理空间优势,才能迫使对方露出难以避免的地理空间劣势,也才能赢得外交博弈的主动权。二是以中朝结盟尤其是最好能实现驻军朝鲜或在朝设立军事基地,来助推外交攻势,强化美日韩三国的地缘战略劣势,压缩日韩两国的防御安全空间,增强日韩两国结盟美国的危急感,迫使日韩两国必须做出站队选择。  

很显然,接下来中国需要努力实现的外交目标之一就是争取能在中朝传统友谊的基础实现驻军朝鲜或者在朝设立军事基地,从而为中国对美日韩三国的战略进攻态势增加砝码,最终迫使美国撤出东亚,同时迫使日韩弃暗投明,弃美投华。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点呢?或者说有没有机会实现驻军朝鲜呢?根据中朝两国的传统友谊,答案是完全有可能。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同年10月中国出兵朝鲜,抗美援朝战争开打。据公开的资料显示,整个战争期间中国共出动了大约240万兵力,最终入朝志愿军以18万人的牺牲代价保证了朝鲜的政权存在(联合国军死亡68万,伤117万),并把多国部队固定在38线以南。1953年朝鲜停战协议签订,1958年中国军队撤离朝鲜,1961年中朝两国签订《中朝友好互助条约》。根据条约的规定,中朝两国属于军事同盟关系,但是目前中国没有在朝鲜驻军。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中国军队撤离了朝鲜,美国却趁机实现了长期驻军韩国的目的,1953年8月8日,美国与韩国签订《美韩共同防御条约》,确立了美韩军事合作的法律基础,也构成了对中国的战略包围态势。  

很显然,根据中国的地缘战略和外交战略博弈的需要,未来非常有必要再次驻军朝鲜。而且,从朝鲜的国际、国内两方面的战略安全环境来看,这一时机也已经显现。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杜鲁门政府就宣布,根据“敌国贸易法”对朝鲜实施全面制裁,包括冻结朝鲜在美资产、美国企业和个人不得向朝鲜投资,不得向朝鲜输出从武器和高科技产品,以及包括粮食在内的“战略性物资”,此外还有一系列的金融、贸易禁令。1987年朝鲜涉嫌制造韩国民航客机爆炸案,1988年美国宣布将朝鲜列入“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宣布对朝实施制裁。“9·11”后,美国布什政府确立了作为美国首要敌人的所谓“邪恶轴心”,朝鲜被列入“邪恶轴心”行列,美国宣布以“恐怖主义资助国”名义,对朝鲜实施制裁。2006年7月,朝鲜涉嫌试射弹道导弹,联合国安理会通过1695号决议予以谴责,宣布将禁止转移可用于制造导弹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物资和技术;同年10月9日,朝鲜进行首次核试验,联合国安理会通过1718号决议,要求朝鲜不再进行核试或发展弹道导弹,并禁止向朝鲜出口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相关物资和奢侈品;必要时冻结金融资产;必要时对朝鲜船只进行询问搜查等等。多年来,国际社会对朝鲜的制裁已经让朝鲜的国际安全环境愈加压力重重。  

就在西方社会制裁朝鲜的同时,中国则基本上一直在扮演朝鲜保护人的角色。从朝鲜战争开始,中国就向朝鲜提供了大量援助。80年代之后,中国成功进行了经济改革,但是朝鲜仍然固守封闭式计划经济模式,对外经济交往极其有限,整体的经济状况每况愈下。中国对朝援助也从未中断。据相关研究机构报道,中国对朝援助主要以粮食、化肥、石油为主。从1991年开始,中国取代苏联,成为对朝原油供应的唯一支柱,每年向朝输送50万吨石油,占朝鲜进口石油总量的80%。1998年朝鲜50周年国庆时,中国还向其提供了8万吨重油的无偿援助。据韩国国政监察资料表明,1999~2002年,中国向朝鲜提供175万吨石油,并呈逐年增加趋势,即便是受朝核危机冲击最严重的2003年,中国援朝石油量仍达到47万吨(价值7646万美元)。至于粮援,1994年7月,中国一次性向朝鲜提供10万吨粮食的无偿援助,被朝中社称赞为“兄弟情深”。据世界粮食计划署统计,2005年,中国援朝粮食达53.1万吨,占当年国际对朝粮援的92%。  

然而,朝鲜真正的问题还在于其内部僵化的的计划经济模式已经走到尽头。综合多方面信息,概括起来说,目前朝鲜实行了半个多世纪的封闭式计划经济模式应该是继续不下去了。据媒体报道,2010年11月,被定为朝鲜政权接班人的金正恩在一次有关“经济发展”的会议上强调:“国民经济要在3年内恢复到1960到70年代的水准,提升到吃米饭、喝肉汤、住瓦房、穿绸缎的生活水平”。这段话提供了两个重要信息:一是目前朝鲜社会的生活水平落后于六七十年代,也就是说,近30年来朝鲜的社会经济状况总体上是下行的,这无异于从正面证实了朝鲜的封闭式计划经济的发展模式已经走到尽头;第二,朝鲜的下一步应该是围绕经济发展议题,启动经济改革,逐步开放社会,从而提升国民生活水平和国家整体实力。如果这个判断正确,那么,朝鲜要实现这一目标,势必要面临三个必须优先解决的难题:第一,确保启动经济改革的国家外部安全环境;第二,确保内部代际权力交接和社会稳定;第三,具备大规模启动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外部投资资金。这三个条件缺少一个,可以预料,朝鲜的“喝肉汤”目标都难以实现。  

2010年3月朝韩爆发“天安号事件”,2010年11月再次爆发延坪岛炮轰事件,随即美日、美韩举行了一系列的大规模军演进行强力回应。2010年12月韩国总统更是发出了“统一已经不远,要做好准备”的全民呼吁。这说明美韩同盟已经看到朝鲜政权在权力交接、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等多方面所面临的困境,试图通过增强外部压力促使朝鲜内部生变,并且随时准备武力颠覆朝鲜政权。现在看来,无论这两次事件的背后起因到底如何,事件的结果都说明,朝鲜政权已经迎来了内外压力叠加之下的政权安全威胁最为严重的时刻。伴随着朝鲜政权代际交接步伐的临近,未来5至10年之内,朝鲜政权势必将面临前所未有的高危考验。  

可以预料,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无论是朝鲜的武器装备,还是后续的经济财力支持,都不足以单独解决朝鲜所面临的困境。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对于朝鲜而言,中朝之间的传统友谊无疑是需要加强的。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金正日在一年之内三次访华,非同寻常,并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中朝友谊移交下一代是历史使命”,金正日的访华也因此被外界解读为“托孤”与求援之行。结合朝鲜的内外之困,应该说这一解读还是比较符合逻辑的。这至少说明,当下的朝鲜正面临着内外交困之危,需要求救于中国。  

事实上,从朝鲜的外交环境来看,求助于中国也未必不是朝鲜的最佳选择。正如前文所分析的,启动经济改革,开放社会,促进经济发展和提升国力应该是朝鲜今后难以回避的大方向,但前提是必须保障政权的稳定。那么,朝鲜的决策者为这个大方向扫除障碍,寻求内、外部安全环境的保障无疑就成为当务之急。无论是内、外部安全保障,还是启动经济改革的外部投资资金需求,环顾当前的世界,中国是唯一一个可以在这两方面都能给予朝鲜提供支持和保障的国家。美日两国属于朝鲜最大的外部安全威胁,即使将来关系获得缓和,60多年的对抗所造成的裂痕也很难在短期内建立政治互信。朝韩两国由于彼此都致力于统一对方的政治取向更是长期确立了彼此的敌对状态。俄罗斯要开发自身远东广阔的原野腹地尚不具备财力支持,更不可能具备投资开发朝鲜的财力。欧洲距离遥远尚且不论,多数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已经构成未来10年甚至20年之内西欧国家内部最为严重的执政危机,即便它们有意愿战略东顾,那也只能是停留在“联想”的阶段,一百多年前它们率领着枪炮舰队光顾东亚的身影已经渐行渐远了。其他的发展中国家就更不值得一提。因此,从大的世界格局而言,中国是唯一一个有能力给予朝鲜提供多方面支持和保障的国家,更何况中朝两国还有半个多世纪的传统友谊所建立的互信,对于朝鲜来说,这意味着它不必周旋于更多的国家,也不必付出更多的外交成本,就可以获得所需要的支持。何乐而不为?  

基于上述分析,中国驻军朝鲜的可能性就产生了,确切的说,是来自朝鲜当局要求中国驻军的动机和需要产生了。因为中国的驻军不仅可以保障朝鲜来自外部的国家安全威胁,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在朝鲜政权交接的过渡期威慑朝鲜内部觊觎金氏政权的不良企图,从而保障朝鲜内部政权的稳定。这也许才是金正日最不为外人道,而又最应该权衡的战略考量。否则,未来朝鲜很有可能会发生难以预料的政治动荡。其实,对于中国而言,还有比驻军朝鲜更为有利的选项,这就是在中朝边境的图们江下游,中国可以采取和朝鲜进行土地等面积置换的方式,换取图们江下游朝鲜位于日本海沿岸罗津港及其周边的土地,或者以长期投资开发的名义长期租用罗津市及其周边的大片土地,从而使中国获得日本海的出海口。因为这里是中国距离日本海最近的地区,最近处仅仅10多公里,堪称一线之隔。对于朝鲜而言,这一方案的实施是一个双赢的结果。也就是说,这个置换方案并没有让朝鲜失去什么,但是却在它的东北角边界获得了来自中国的有力保护,自此不必再担心日本从这个方向登陆朝鲜。这对于朝鲜来说并不是多么困难的决定。以等面积的土地置换,在不吃亏的情况下额外换取朝鲜政权的内、外部安全稳定和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大量的投资资金,对于朝鲜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非常难得的经济发展和突破外部封锁的机遇。如果未来这个方案得以实施,中国就可以在罗津港建立军事防御重镇,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为朝鲜提供外部安全保障,同时又具有驻军朝鲜的战略防御功能,而且还可以避免驻军朝鲜有可能要承担的内部风险。只不过这个方案对朝鲜内部政权稳定的作用大大下降了。  

通过上述一系列的分析可知,中国在东北亚“结盟一个、打一个、拉一个”的地缘战略布局不仅是必须的,也是完全可能的。如果未来5至10年之内能实现这一个战略目标,那么,中国在东北亚的地缘战略布局就完成了。再配合前文所述的釜底抽薪式的弱美策略,以及中国在南方台海两岸的共同防御战略目标,要清除美国在日韩的军事存在,以及剪除美国的日韩羽翼,迫使日韩弃暗投明,弃美投中,就是一个可以预料的水到渠成的过程了。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利永贞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2.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3.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4. 公开投毒!多个重大事变的真相!
  5. 2001年就贪污23亿后出逃,如今被抓回国内,也叫认罪悔罪减刑?
  6. 这是一股妖风
  7. 吴铭|舆论斗争或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8. 菲律宾冲撞中国海警船,中国会打吗?
  9. 李昌平:我的困惑(四)
  10. 你要反“极左”,就必须得弄清楚这几个基本问题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送完一万亿,再送一万亿?
  3.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4. 紫虬:从通钢、联想到华为,平等的颠覆与柳暗花明
  5. 李昌平:县乡村最大的问题是:官越来越多,员越来越少!
  6. 朝鲜领导落泪
  7.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8.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9. 读卫茂华文章:“联想柳传志事件”大讨论没有结果,不能划句号
  10.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郝贵生|如何科学认识毛主席的晚年实践活动? ——纪念130周年
  3.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4.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5.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6.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8.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9.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0.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1. 77年前,2583名英雄儿女踏上北撤之路
  2. 大蒜威胁国家安全不重要,重点是他为什么会那样说
  3. 相约12月26日,共赴韶山!
  4. 近20年中国社会分层剧变的特征与趋势: 一位清华教授的直言不讳
  5. 欧洲金靴|“一切标准向毛主席看齐!” | 欣闻柯庆施落像上海福寿园
  6.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