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经济 > 经济视点

成都学者:中国会出现滞胀吗?

肖斌 · 2011-05-27 · 来源:
通胀危机 收藏( 评论() 字体: / /

成都学者:中国会出现滞胀吗?  

   

肖 斌(整理)  

按: 2011年5月5日 ,在赵磊教授召集下,西南财经大学的一些博士生就一季度的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进行了座谈。座谈由易淼主持,参加座谈会的有:赵磊、李节、莫纯正、李俭国、鲁保林、易淼、肖斌。大家围绕着一季度中国宏观经形式进行了对话,着重探讨了中国未来滞胀的可能性。以下是座谈纪要。注:座谈纪要未经发言者本人审阅,如有误读,敬请原谅。    

                                                     

l   易淼:  

下面我们请保林博士就2011年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情况,做一简要介绍。  

l   鲁保林:  

官方对2011年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有下面几个要点:  

(1)经济增长平稳,增速回落,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拉动力增强。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7%,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为60.3%,拉动GDP增长5.9个百分点。显著高于2001-2009年最终消费对GDP 的贡献率,该期间平均只有42.7%。  

(2)实体经济平稳增长,企业效益继续增加。一季度实体经济也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速一季度是14.4%,略高于去年三季度的13.5%、四季度的13.3%。  

(3)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房地产投资增速较快。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9465亿元,同比增长25.0%。比上年同期低0.6个百分点。。一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8846亿元,同比增长34.1%,累积增速自2010年5月以来在逐步回落。3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为102.98。  

(4)进出口较快增长,贸易出现季度逆差。一季度,进出口总额8003亿美元,同比增长29.5%。其中,出口3996亿美元,增长26.5%;进口4007亿美元,增长32.6%。进出口相抵,逆差10亿美元,这个中国6年以来的首个季度贸易逆差。  

(5)CPI继续上涨,PPI上涨较快。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0%。比上年同期上涨2.8个百分点。一季度对CPI 影响较大的仍然是食品价格,食品上涨的幅度高达11.0%。一季度,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7.1%,比上年同期高5.2个百分点。一季度,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0.2%,比上年同期高出0.3个百分点。从2009年12月份开始,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幅度连续16个月超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水平。未来PPI上涨的压力不容忽视。  

当前价格水平快速上涨的根源有三个:1、流动性过剩。2009年,我国政府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投放了大量的货币。2009年及2010年贸易顺差和国际资本流入进一步增加推高了外汇占款。2、输入性通胀。中国原油进口均价从2009 年初期至今上涨超过120%,2011年3 月棉花、小麦、大豆等进口均价同比增长约70%、35%和20%。3、成本推动。当前我国低端劳动力市场供给由总量过剩转向结构性过剩,“民工荒”一年强过一年,促使低端劳动力工资持续上涨,再加上利率上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不断增加。  

二季度成本上涨型和输入型通胀因素还在继续产生作用,二季度CPI可能还要上涨,预计整个上半年的平均通胀率在5%以上。  

l   易淼:  

下面我们请赵老师点评一下保林博士的报告。  

l   赵磊:  

  我建议这样,大家先自由发言,我一发言好像我要定调,同学们有些想法万一跟我不太符合,反而不好说。其实这个问题,我也想的还不成熟,我也有自己的一些想法。本来就是一个交流,我希望大家畅所欲言。我觉得保林做的很细,有客观的描述、趋势分析,也带有一些主观评价。  

l   李节:  

我提两个问题,你报告里面农业人口人均收入每月1800元指的是什么?  

l   鲁保林:  

是说的农民工工资,那是盛来运回答记者提问时提供的数据。1800元还是比较高的水平。  

l   李节:  

还有个问题是,现在粮食连年丰收的情况下,就意味着粮食的供求是基本平衡的,根据我这几年的观察体会是,粮价上去了就没下来,我昨天才买过了。现在好一点的米已经到了 一公斤 五块钱左右,前几年还卖的只是两块钱。粮价上升也是构成通胀的一个因素,在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的情况下,粮食的价格还往上走,而且上去了就很难再下来,这是为什么呢?  

l   鲁保林:  

我们国家的粮价是由政府调节的。  

l   李节:  

为什么调高了呢?  

l   鲁保林:  

我觉得政府一方面是为了保护农民,另一方面是想提高农民收入。  

l   莫纯正:  

李师兄我插一句,我就在想,这么多年来有没有什么东西它的价钱是降过的?  

l   李节:  

有,我只提其中一个,比如MP3。  

l   赵磊:  

比如说汽车,是典型的降价了,不管从相对价格还是绝对价格上。除了一些通讯器材和交通工具在降价外,彩电冰箱等也有降的。  

l   莫纯正:  

我们可以尝试着把商品进行归类,比如说大米与其相近的一些归为一类,汽车电子产品归为另一类分析,来看它们的价格变动,可能对我们会有一点启发。  

l   李节:  

石油、天然气价格也是上去了就不下来了,虽然中间也有几次下来了,但上去的比下来的多。往上调节的幅度比往下调节的幅度大。  

l   鲁保林:  

我看了中国石油的价格调节历史,明显往上调节的次数多,往下调节的次数少。我记得有一次调到400元以下一吨,没过多久又调到了400元,这不等于没调么。  

l   李节:  

还是想问,为什么粮食在基本供求平衡的情况下还在涨价,而且涨了就不下去?  

l   鲁保林:  

还有农业生产资料,比如化肥等的价格上涨的比较多,几年内都翻了好几倍了。  

l   李节:  

这属于成本推动型的。  

l   莫纯正:  

关于粮价涨与不涨问题,如果涨的话收益最多的是谁?如果跌的话受损失最多的是谁?可以从这些思考的角度来帮我们分析一下,山东菜农的菜卖不掉到底是谁损失最大,一旦价格上涨到最高点又是谁获益最多?得出的结论,可能不仅仅说粮价只是个农民的问题或是政府问题或是中间那个环节的问题,也有可能粮价跟农民就没什么关系。比如说有时候粮价升粮价降,跟农民压根就没什么关系。他没办法左右这些,要么是政府,要么是中间环节,要么是市场,要么是国际市场等等。  

至少到目前为止,历来这些关系国际民生的比如米、油,供应的基本面肯定是没问题。但是要讲多出多少来,比如说像美国等一些国家的石油储备、粮食储备,要到这个层次上中国还是差得很远。在基本面上,作为市场流通和基本供给还是比较平衡。  

l   易淼:  

但是农产品可能只有几个安全性的品种存在。  

l   莫纯正:  

所以在经济学研究方面,只要是搞研究工作的,很多问题的研究必须到特定的历史事件发生以后,才能够从另外的角度去印证之前的研究结果。比如说,到底中国现在粮食储备足不足?或者美国吹嘘它粮食安全做的多好,到底是不是这样的?这要等到哪天发生什么意外,可能检验出来的实际结果远没到那个水平。  

李师兄你讲的这个粮价主要是什么问题呢?  

l   李节:  

是分析工具的问题,以粮食为例在供求平衡的情况下,粮食价格还在上涨,这个供求分析工具能否完全解释物价水平?  

l   易淼:  

我觉得我们所说的这个“供”可能是一定的,但是这个“求”会在某些时候突然之间震荡,比如现在很流行的“海囤族”,买什么都多买几份备在家里面。  

l  李节:  

粮食不会多买,多买的容易发霉。  

l   易淼:  

想想,前一段时间盐都会发生抢购,何况是粮食呢?那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  

l   李俭国:  

食盐不是抢出来的上涨,粮食价格也是如此。  

l   莫纯正:  

到底这几年米价涨了的真实情况是什么样的?  

l   鲁保林:  

这个我没具体调查过。  

l   莫纯正:  

我觉得好像没李节说的那么厉害,就一般的米这三年来涨了40%,对一般的工薪阶层来说这几年大体上的收入涨了多少?也不少于这个幅度吧?像成都的有可能还不只这个上涨幅度。  

l   李节:  

收入增长有个前提。现在一个跟机场和铁路有关的运输企业,它的农民工工资是850元每月,每周40小时工作日,但是也可以拿到两千月薪,前提就是加班。这就是工资率,在同样的时间里(相比办公室白领)却拿不到那么多工资,必须多付出劳动才行。实际上工资率是降低了。  

l   鲁保林:  

小时工资率不高。  

l   莫纯正:  

这些问题真的很具体,粮价问题的高低也得参考其他价格,比如说以粮食为主的一类农产品价格指数,要跟城镇居民的收入相比较,再判断是高还是低。  

l   赵磊:  

我听了一下,刚才你们讲的问题都很好,也很集中。由保林开始,李节发问讲到了油价问题、农产品问题,小莫从经验上和理论上也谈了很多。我想引导一下讨论,把问题集中一下。我个人觉得,比较有讨论价值的问题有三个,第一个问题是:什么叫供求基本平衡,怎么判断供求基本平衡?第二个问题是:粮价的决定机制或者农产品的决定机制是什么?第三个问题是:供求分析到底是指什么“供求”?是仅仅指“实物”的供求,还是包含了“货币”的供求?  

比如说,现在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的判断是由国家统计局做出的,它有一个标准。什么叫做供求平衡?什么叫做供求基本平衡?供求100对100,刚好相等就是供求平衡。但是供求基本平衡,就有一个供求的正负差距,允许有个误差的存在。目前我们国家粮食的自给率大概是95%,不知道最新数据有没有变动,就是说,我们国家消耗的粮食,100个单位有95个单位是我们自己生产的,有5个单位要从国际市场上购买,这个就叫做供求“基本平衡”,还不能叫做“平衡”,所以是一个“紧平衡”。那么,在基本平衡的情况下粮食价格涨不涨呢?  

l   李俭国:  

用供求曲线分析,成本上升会导致供求曲线向右移动,从而整体价格会上涨。  

l   赵磊:  

对,包括供求曲线的均衡点都在移动。  

l   易淼:  

如赵老师所说的,其中还有货币因素,货币多投入也会使价格上升。  

l   赵磊:  

货币因素要考虑进来,所以供求平衡牵涉到很多因素在里头,并不单单只是实物的平衡。  

l   易淼:  

会不会还有这样一种情况,单一一个品种,即使它是供求平衡的,但是其他东西涨价的话,受传导机制的影响,它也相应要涨价?  

l   赵磊:  

这种涨价,有的是跟成本相关,有的是受上下产业链关系的影响。  

l   易淼:  

比如路边卖玉米棒棒的,当其他物品价格上涨时,它也涨,它也不管自身的供求关系,卖主觉得生活成本涨了,她的玉米也得涨。所以供求还得放到整体的宏观市场中来分析。  

l  肖斌:  

涨价还跟替代品、互补品与商品的关系有关。  

l   赵磊:  

粮价的决定机制是什么?什么决定粮价的涨跌?决定机制无非是三个:一个计划,一个是市场,还有第三个是计划加市场。  

l   易淼:  

粮价决定机制好像计划加市场的多一些。有个政府指导价,又由市场来决定。  

l   李节:  

说明政府还是有定价权的。  

l   赵磊:  

你们要注意,它只能规定最低收购价,而不能直接去定价。  

l   莫纯正:  

就我的体会来说,肉价给我的冲击比米价要大的多。现在的米价两三块钱一斤,可是肉价相比我读本科的时候都翻番了。  

l   易淼:  

如郎咸平说的,中国在大米方面管理的还可以,但是在肉和大豆等方面就差一些。  

l   赵磊:  

这只是一方面,还有一方面是肉本身的劳动含量,肉价高于粮价恰恰说明,肉类的劳动价值要高于粮食的劳动价值。  

l   莫纯正:  

确实这样,比如油价的变动幅度以及震荡的范围要远远要大的多,从历史上来看,其变动要比基本的粮食大的多。  

l   易淼:  

像大豆期货有时候进价成本高,有时候又稍微低点。  

l   莫纯正:  

而像石油这种产品在短时间可以涨到100美元一桶。  

l   李节:  

我觉得赵老师提出的几个问题,的确是切中要害。粮价的决定机制实际上是三个部分,既有政府的人为拉动供求,又有市场的供给需求。第三个是成本定价因素,因为它毕竟要投入种子、化肥、农药、薄膜、油电、农民的劳动力等。这些投入一定要表现为价值形态,同时这些因素要是涨价肯定会影响粮食价格变动。粮食本身是实体的,可以用供求分析,但是把粮食换成一般商品时,供求分析就要加以区分了,因为货币也有供求。所以,货币供求对粮食价格是否有影响也值得讨论。流动性在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的时候,对其价格有影响。那么有一个问题就是,货币因素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粮价?  

l   赵磊:  

你这个问题提得好,经济学界现在已经有人提出这个问题。一般来说,价格的决定机制有三个,即政府、市场以及政府加市场。你提的粮价决定机制,我觉得有点不准确,你概括的更像是价格变动的因素,因素本身要放到机制里头来考虑。  

如果考虑货币因素,就要考虑货币发多发少的问题,那么流动性问题就出来了。流动性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粮价,这要分两个问题来回答:  

第一,如果是货币超发,那么一旦收紧了流动性的口子,货币闸门一放下,粮价就要掉下来。因为粮价上涨是流动性过多造成的逻辑关系摆在那里。  

第二,如果切断流动性口子,粮价还在往上涨,那么就得考虑是不是单一的流动性问题,还得考虑流动性在里头到底起多大作用。  

粮食是需求弹性很小的商品,不是说涨价了我就少吃点,跌价了我就多扛几袋回家,涨不涨价消费量都差不多。因此,它本身对货币流动性的影响有一定的抵抗力。目前这个流动性在抬高粮价上起了多大作用,我个人觉得,要放到另一个层面来考虑,即炒作的层面。但由于粮食蔬菜的特性(比如与贵金属相比,不易储存),所以炒作粮食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战争或瘟疫。正常情况下一般是炒作不起来的。虽然有“姜你军”、“蒜你狠”,但是能炒作的范围还是很有限的。不像房子,放在那里100年都没什么问题;可是粮食和蔬菜屯放在仓库里,就要考虑能放多久。所以,我觉得流动性对食品类的影响,可能不会像其对他商品的影响那么强。  

最开始,经济学专家判断,这次物价上涨是货币超发的流动性造成的。后来才发现,物价上涨还有非货币因素——农产品自身的供求因素在里面占的权重非常大。我国这一轮的通货膨胀,农产品类——食品类在里面是起了挑头作用的。虽然货币收紧了,但粮食价格还是在缓慢往上涨。因此,他们意识到了,不单是货币因素,还有非货币因素。  

大家注意到了,在食品价格上涨的时候,蔬菜产地的蔬菜价格在下降。这恰好说明,不是货币发多了,而是中间的物流环节出了问题。城市化之后,市区的蔬菜必须从远郊运过来,从郊区运到市区,物流过程中的成本比如油费、工人工资,是必须加到菜价上的,这恰好是城市化过程给带来的结果。  

l   李节:  

以蔬菜为例,农民是增产不增收。  

l   易淼:  

中间的很大一部分利润被中间商拿走了。  

l   赵磊:  

像化肥、薄膜、劳动这些成本因素能不能加到价格里面?不是由成本本身来决定的,而是取决于价格决定机制。比如说,在市场经济下,价格就是按市场供求来决定的。化肥、薄膜、劳动这些成本因素能不能实现,要取决于市场。而农业产品的比价在整个价格体系中很低,所以很多农民选择不种地。  

l   莫纯正:  

一个商品需求弹性的大小跟市场货币流动性的增减,应该是个什么样的关系?拿盐来做个例子,盐的需求弹性很小,假如政府多发货币,它的价格会怎么样?  

l   赵磊:  

它的比价会上升,但是上升的幅度很小。  

l   莫纯正:  

我个人对收入分配比较感兴趣。  

l   赵磊:  

谈到收入分配,我想说一下农民工的工资。今天农民工工资普遍上调了,这到底是政府发善心呢,还是到了不得不调的地步呢?实际上,政府起的作用很有限,农民工工资普遍上调恰恰是市场的作用。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资本家招不到人,只有提高工资嘛。  

我的意思并不是说市场“英明伟大”(其实市场调节总是盲目和滞后的),而是说经济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个规律被一个叫刘易斯的老外总结为“刘易斯拐点”。  

蔡昉通过对“民工荒”的研究,最早得出了“刘易斯拐点”在中国很快就要出现的结论。对中国宏观经济的研究,顺着蔡昉的这个逻辑去缕,有些专家认为,中国的人口存量在2015年以后将减少,人口存量减少,“刘易斯拐点”就会更明确。所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其实是被逼出来的。农民工的工资上涨,政府的觉悟确实有功劳,但同时我也觉得,这是客观使然,背后是经济规律决定的,你不涨不行。  

最近有人判断,中国必将出现滞胀,我提两个问题:第一,什么叫滞胀?估计大家都能回答。第二,为什么会出现滞胀?  

l   肖斌:  

滞胀全称停滞性通货膨胀,在经济学,特别是宏观经济学中,特指经济停滞与高通货膨胀,或者失业以及不景气同时存在的经济现象。通俗的说,就是指物价上升,但经济停滞不前。它是通货膨胀长期发展的结果。长期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一般表现为:物价上涨时期经济繁荣、失业率较低或下降,而经济衰退或萧条时期的特点,则是物价下跌。  

l   赵磊:  

停滞应当是指经济连续几个季度出现停滞不前。  

l   易淼:  

这个滞在中国肯能不只是衰退,当经济增长低于百分之几,还包括时间上的连续性。按传统的凯恩斯主义的观点,滞与胀是不相容的。我一直在思考现在中国的宏观经济走势是不是跟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差不多呢,包括经济结构也差不多。这两年通货膨胀比较难刹住,劳动力成本上升一方面会使企业在目前的生产结构下难以增加开工率;另一方面,价格的上升也影响出口。  

l   李节:  

我觉得滞胀的可能性非常大,一季度统计的GDP增速在往下降,而通胀在往上升,这就是一个滞胀的表现。  

l   赵磊:  

按照经济发展的常规,当物价上涨时就意味着经济过热,经济开工很火热,经济往上走。当经济停滞时,工厂不冒烟了,关门歇业,产品卖不出去,物价往下跌。滞胀打破了经济常规,很奇怪的是,物价往上走的时候不仅经济没过热,反而停滞了:一方面物价高企,一方面工厂不开工。这在西方国家的确出现过。经济在通货膨胀的时候,资本家却呆在一边闲着,观看经济的停滞。对于这个滞胀,西方经济学中有些解释是很有意思的,有些解释怪怪的,有些解释没有啥说服力。  

l   李节:  

我觉得6个月左右会出现滞胀,因为经济它有个惯性,货币投放要是再踩刹车,房地产等价格要往下掉,房地产业占GDP比重很大,那么GDP增速要继续往下。如是在9、10月份踩油门,经济有可能还回来。通胀再往上走的话,结合GDP下滑这个指标,我认为6个月左右就要出现滞胀。根本原因还是生产相对过剩,至于结构过剩,只是生产相对过剩的一个西方经济学表述。  

l   赵磊:  

我的看法是这样两个判断:农产品价格上涨是这次通胀的元凶,这是第一个判断。第二个判断是,农产品的价格上涨恰恰不是单一的货币因素。这推翻了很多人的看法,如果说是货币流动性过多造成的,我们一收紧货币,价格肯定就掉下来了。可事实上没有。有些人说有一个滞后期。我觉得逻辑就在这里:大家都看见了,一方面,目前GDP掉下来是与收紧货币有关的;另一方面,虽然GDP掉下来了,可物价还是在上涨。这就意味着这次物价上涨不仅仅和货币因素有关,否则紧缩货币后,这个变化应当是一个同向的影响,而不是相反的影响。  

另外,我国汽车行业产能已经出现了较严重的过剩,国家要严控汽车产量,淘汰中小企业,中国的汽车业越来越像昨日黄花。  

l   李节:  

汽车产业跟房产业一样是支柱产业,一进行控制就会使GDP往下掉。所以地方政府不敢控制。  

l   赵磊:  

上世纪70年代美国的滞胀原因被解释为“石油冲击”吗?  

l   鲁保林:  

西方经济学的解释是石油的外部冲击。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不同,是这么解释的:从1965年之后利润率下降的很快,资本家为了提高利润就把产品价格往上提,以弥补利润率下降,所以出现了经济停滞和价格上涨同时并存。  

l   易淼:  

那个时候还有一个前提是全球化还没展开,所以滞胀的解决都认为是自由主义提出的思路,我觉得更多的原因是由于国际环境的影响。  

l   莫纯正:  

刚说的滞胀是,产品卖不出去的时候价格上涨。保林那个逻辑是,为什么价格高是因为资本家自己定了高价,之所以要换标签提价是因为之前的低价挣不到钱,价钱越高越是卖不出去,结果出现了滞胀。  

l   易淼:  

还有,需求方的工资是被压低的,当时美国全球化也没有完全展开,这也导致了生产过剩。  

l   赵磊:  

最后回到需求曲线上来看,保林那个逻辑违背了“需求曲线向下”的基本规律。假如10块钱一杯的茶卖不出去,资本家为了保证利润回报,就把价格调到100块钱一杯。这种现象按主流经济学的解释是荒谬的。本来就卖不出去,你还要涨价,这不是更难卖不出去吗?如果要让大家接受这个“霸王价格”,还得有个价格同盟的存在才行。  

l   鲁保林:  

那个时候恰恰是帝国主义的垄断时期。  

l   莫纯正:  

现在不管是中国马克思还是西方马克思都比较喜欢从利润率去思考问题。我们考虑很多的经济问题都习惯用全球化的视野。  

l   易淼:  

我觉得,我们现在可能出现的滞胀,它将会跟美国的完全相反,美国是用全球化把滞胀问题给解决了。如硬币的两面性一样,全球化会导致中国出现滞胀,为什么这么说呢?一方面中国的经济产业结构是外向型的,而且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较大;另一方面除了大米之外的比如大豆、石油等很难自给自足,从被垄断了的国际市场来进口,会促使国内局部农产品价格上升,以致整体的物价上涨,这必然要求企业上涨工资,企业成本上升,出口减少,从而经济发展受阻。  

l   赵磊:  

通货膨胀它是有一个标准的,并不是物价上涨了就一定是通货膨胀了。一般界定的是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的上涨。  

l   李节:  

如果未来有滞胀尤其是通胀,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地租。房地产行业有个重要东西就是地租,去年预算外的土地财政收入是2.7万亿。通过地租的传导机制,经济生产的速度要慢于货币的发行速度。增发货币有一部分是转化为地租,特别是农产品的上涨也跟地租有关。菜市上的菜之所以贵,其价格包含有相当一部分的地租。  

l   莫纯正:  

现有学者提出中国将会发生滞胀的原因是什么?  

l   李节:  

据我所看到的,基本上都认为是资本主义生产模式下的相对过剩。国内的GDP在往下掉,但是还掉的不多,而物价又在上涨。上世纪70年代,在美国滞胀期要结束的时候,中国开始大规模改革开放。由于2007年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经济出现衰退,中国的出口受到部分程度上的抑制,也通过中间一些传导机制从而加剧了生产相对过剩。  

l   鲁保林:  

我觉得现在的“通胀”是成本推动型的。上世纪70年代滞胀的时候,实际上工人的工资是增加了的。  

l   赵磊:  

美国很低的经济增长率就能维持新增就业,但是中国不行。目前中央在宏观调控政策上非常为难,GDP掉下来就很紧张,之所以一直不愿意动利息这把刀,就是害怕一刀下去GDP掉的更快。中央一直在调存款准备金率,实在没辙了,才调利息。两害相权取其轻嘛。我估计CPI还没到最高点,不过下半年可能掉下来。年中的时候可能才到最高点,到时候就要动利息了,动利息的压力非常大。  

中国的流动性和外汇占款有很大关系,外汇进来要强制结汇,结汇就要发行相应的基础货币。不过最近我们的顺差在减少,逆差在增大。通过顺差进来的外汇流动性在减少,这个趋势能维持多久目前还不清楚。  

l   鲁保林:  

我觉得发生滞胀的可能性非常小。  

l   赵磊:  

我们设想几种可能性:(1)滞胀——GDP往下走,物价往上走。(2)GDP往下走,物价也往下走。(3)物价往下走,但是GDP保持一个平稳甚至有可能往上。  

l   易淼:  

要是有一天GDP跟物价指数CPI两者持平了,比如都是6%。那么GDP增速还可能赶不上通胀的速度,那就是标准的停滞了。  

l   李俭国:  

刚才李节说GDP下降是调控房价造成的,但是CPI又没有统计房价,所以这两个指标接不上轨啊。  

l   赵磊:  

中国出现滞胀至少要具备这么两个条件:(1)政府确实要控制货币投放量。像中国这种情况,只要不拉缰绳,GDP肯定还往上走。一旦收紧了货币量,GDP往下走,可能“滞”就出现了。(2)假定有一群穷凶极恶的资本家形成价格联盟,才能保证不断地把价格推上去。  

l   易淼:  

有成本推动价格的上涨。还是那两个原因,一方面是国际市场的垄断,另一方面是实体外向型企业出口成本上升,国际竞争力下降。价格联盟也是存在的,像方便面等动不动就集体涨价。  

l   莫纯正:  

现在中国的这个产能过剩严不严重?  

l   鲁保林:  

我觉得现在没有90年代中期严重。  

l   莫纯正:  

中国要是出现滞胀,后果严不严重?  

l   易淼:  

有可能国家的这个产业和经济就直接垮了,因为劳动力成本很高,成本上升了,没有相对优势了,产品卖不出去。这是必然的,我们都感觉到了工资在上升。像当年的美国,他们工资也上升了,再想提工资提不上去。这就要把外需转换为内需,但是为什么改不了呢,这当中还是有一些原因的。  

l   莫纯正:  

外向型这一块肯定会受很大影响,但是否足以对中国整个经济造成严重冲击还是个问题。从2007年以来,沿海的企业肯定受影响很大,但是从中国整个宏观经济走势来说,包括消费率、GDP的增长、居民收入情况、财政收入等等,总的来说,造成的冲击还是比较乐观的。  

l   易淼:  

首先,中国外向型依存度非常高。其次,08年的冲击是需求冲击。目前的情况是,劳动力成本上涨会导致外资不在国内设厂。  

l   李俭国:  

那就造成失业了。  

l   易淼:  

而在短期内无法创造出很大的内需,很难忽然一下子人民就有钱了。  

l   赵磊:  

将来中国经济如果出问题,到底是由总量问题导致的,还是由结构上的问题导致的?我想是不是需要这样考虑:假如经济总量维持在一个有效增速的情况下,总量问题我们暂不考虑,那么经济结构有了问题——这个结构包括所有制结构、产品结构、部门结构甚至包括分配结构,这种问题致不致命呢,会不会导致经济不能持续下去呢。  

政府对经济要“有为而治”,有很多事情政府又“为”不了,虽然也在“为”,但那个“为”有点赶鸭子上架的感觉。就是主观上想去做,客观上却不尽人意,房地产就是这样。房地产的结构问题大家已经看到了,收入分配的结构问题大家也意识到了,还有内需和外需的结构问题,等等。当然,内需和外需的问题通过金融危机的压力正在调整。  

我的意思是,像这类结构问题,有时不是完全以政府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有人说“转方式,调结构”,总要给它时间嘛,不要太苛求了。那我要问,如果很长时间都解决不了结构问题,中国经济会不会出严重问题?很可能的是:还没来及得及“转和调”,哪个链条就绷断了。  

l   李节:  

政府管与不管,在五年内我对中国经济都是持悲观的态度。政府政策它有个惯性和延续性,搞汽车和房地产是1992年开始的。1992年就要搞市场经济,大力发展两个支柱性的产业,到现在已经19年了,结果是越做越厉害,所以没有一次强制性的危机,从上到下都不会有一个强制性的动力去改,如果要改的话就会遭到抵制,现在地方政府就是这样的。成都五城区以外,就不在房产调控的范围,说明在强压下政府只能做一点调整。所以还是有惯性,包括体制惯性。  

l   赵磊:  

所以说,“人不是教育出来的,而是教训出来滴”。当然,通过教育也可以改变人,可有些东西真的是可能需要教训才行,这个教训就是客观形势的作用。  

l   肖斌:  

我比较赞同中国经济 “刘易斯拐点”正在酝酿中这一说法,原因有几点:(1)现有的工资水平无法保障工人正常的生活,所以要倒逼着涨工资,这样的倒逼等于吞噬劳动力的红利,加速了“刘易斯拐点”的到来。(2)目前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还有缺口,未来进一步的城镇化将会吸收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3)国际形势的影响以及外需转内需的经济战略,会迫使国内经济产业结构发生转化,低成本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将会趋于消亡。(4)农村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县镇企业的发展,前者会进一步排挤农村剩余劳动力,后者将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产业工人。综合这四点,随着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最终枯竭,“刘易斯拐点”将出现。  

我不认为中国即将出现经济滞胀的局面。目前中国的劳动力优势还没释放完,资源还能支撑起目前的经济增速一段时间,我们大量的外汇储备可以在国际市场上购买所需资源。另外,在政府缩小收入差距政策的努力下,外需转内需必然带动经济的新一轮增长。在收紧货币和控制农产品价格的双管政策下,未来可预期的通胀会往下走。有学者做过模型预测,认为中国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可到2030年左右。  

l   赵磊:  

你们对中国的经济都做了一个预测,小莫、保林和肖斌是乐观派,李节和易淼是悲观派,俭国是中间立场。  

你们有个共同点,那就是承认中国的经济结构肯定是存在问题的,包括消费和需求结构、分配结构,产业结构也有问题。这些问题致不致命,取决于政府对它们能解决到什么程度。悲观的认为是,政府在解决这个问题上有局限性,他们能力有限,这不仅取决主观能动性,还取决于给予他们解决问题的条件,在条件受限的情况下可能导致不能解决结构问题,从而引发危机出现。乐观派也认为这些问题是存在的,但是政府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  

我个人认为,假如不存在“政治周期理论”所说的那个情况——比如18大召开的影响,目前中国政府的调控能够应付短期问题。但是,从长期来看解决问题的手段是有限的,因为从西方发达国家走过的路来看,只要我们走同样路径,按同样的逻辑发展,那么,他们遇到问题我们肯定也有。美国等发达国家是在石化能源非常宽松的条件下度过这个难关的,而我们条件不一样,在人口、国情、经济发展程度上,我们面临的问题肯定要大的多。因此,同样一种逻辑能解决西方国家的问题(目前,这个逻辑连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都解决不了),虽然在短期内也可以应付我们国内的情况,但是,美国遇到的长期问题,整个资本主义体系都会遇到。要解决这个问题,就不仅仅是改变经济结构的问题了,而是需要改变整个生产关系的问题。  

如果仅就短期来看,目前资本主义的这种逻辑还有治愈和恢复能力。所以,对于中国今年是否会滞胀的问题,我可能不属于悲观派,也就是说,我不认为今年会出现滞胀。从逻辑上来分析,我觉得今年可能会出现这样一个情况:经济增长在往下走(但中央政府是绝对不会容忍“硬着陆”出现的,只要放开货币闸门,它有能力把经济增长拉起来),物价在下半年有可能会回落,当然,只是比上半年可能要平稳一点的往下走而已。  

目前,单纯从经济需求的角度来讲,中国有个最大的刚性需求是城市化,这个实际上帮助中国解决了很多问题。城市化还没完成,还在推进,这是一个客观事实。但是,我同时要强调,如果不改变市场经济的内在逻辑,你的长期问题不仅解决不了,还会愈演愈烈。我想,短期内比如5年-10年,由银行造成的金融危机爆发的可能性比较大。  

回到中国的现实来看。从一季度的情况来看,滞胀的可能性已经出现了,但是,政府短期应付危机的手段还未穷尽,资源基础还有。总的来说,短期的应付能力是有的,但问题的根子并没有消除。如果不改变整个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逻辑,问题的根子是消除不了的。  

( 2011年5月17日 整理完成)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利永贞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2. 这是一股妖风
  3. 公开投毒!多个重大事变的真相!
  4. 弘毅:警醒!​魏加宁言论已严重违背《宪法》和《党章》
  5. 2001年就贪污23亿后出逃,如今被抓回国内,也叫认罪悔罪减刑?
  6. 吴铭|舆论斗争或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7. 李昌平:我的困惑(四)
  8. 你要反“极左”,就必须得弄清楚这几个基本问题
  9. 熬鹰
  10. 经济工作会议全解读(一)当前的困难有哪些?国家的判断释放了什么信号?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紫虬:从通钢、联想到华为,平等的颠覆与柳暗花明
  3.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4.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5. 李昌平:县乡村最大的问题是:官越来越多,员越来越少!
  6.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7.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8. 朝鲜领导落泪
  9. 读卫茂华文章:“联想柳传志事件”大讨论没有结果,不能划句号
  10. 亵渎中华民族历史,易某天新书下架!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郝贵生|如何科学认识毛主席的晚年实践活动? ——纪念130周年
  3.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4.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5.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6.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8.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9.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10.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泽东遭受了三次打击
  2. 大蒜威胁国家安全不重要,重点是他为什么会那样说
  3. 铁穆臻|今年,真正的共产主义者,要理直气壮纪念毛泽东!
  4. 近20年中国社会分层剧变的特征与趋势: 一位清华教授的直言不讳
  5. 欧洲金靴|“一切标准向毛主席看齐!” | 欣闻柯庆施落像上海福寿园
  6.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