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的双困境与中国经济的畸形发展
郭春孚
国家的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而经济基础的核心是所有制,围绕所有制构建的各种关系使经济基础形成一种网络结构。社会主义社会建立在以公有制为核心的经济基础之上,如果公有制被挖掉,社会主义制度就成了空中楼阁,一切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关系的性质就会随之改变。
所有制是基础的基础。中国失去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地位就会面对合法性争议,由此引发制度和权力的非正常嬗变。这种连锁反应,最可怕的是政治变化之后的报复性屠杀和为巩固权力进行的血腥镇压。显然由谁代表人民掌握领导权是极其重要的,但问题的核心不在于此,而在于所有制。
从中国的实践来看,公有制有两种类型:以国家为产权载体的全民所有制,主要是国有企业;以人民公社为产权载体的集体所有制,主要是生产队。前者是城市工业发展的实现方式,后者则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实现方式。
苏联用二三十年建成了世界第二大强国,中国用二三十年建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和农业格局。事实表明,这两种所有制形式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能够推动工业、农业和其他经济成分健康、快速、持续发展,与之相适应构建的保障机制能够维护人民利益和国家利益,是迄今为止最好的制度。尽管存在着吃大锅饭、养懒汉等平均主义弊病,以及市场手段被长期忽视而弱化的机制性缺陷,但比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更具有优越性,比中国现行的体制更具有公平性、合理性和发展优势。
从30多年前开始,社会主义公有制受到了怀疑、攻击和否定,可能国营企业背负的骂名最多。这也不能完全怪怨资改派,因为当时的国营企业的确出现了经济效益滑坡的情形,虽然不是全部的国营企业经济绩效下降。然而,问题归问题,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就可以了,比如在工资、奖金和福利上拉大一点差距,更多的引入和强化市场机制,国营企业由国家控股引入私资和外资等等,但不能完全推翻重来。不幸的是,公有制经济被以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彻底否定了。国营企业在改革的旗号下被破产重组、被私有化、被卖给外资。
一、国有企业何罪之有?
强加在国有企业之上的罪名可以说数不胜数:承担了不该承担的社会功能,效益低下,机制不灵活,竞争力弱小,垄断,等等。我认为,国有企业无罪,而且功劳巨大。
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是如何建立起来的?一靠国营企业,二靠人民公社。
社会主义经济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国营企业的长足进步,农业的基础地位不断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一个最大优势就是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
国营企业是国家的经济支柱和经济命脉,决定着工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和全国工业产品的供给能力。没有国营企业有计划、按比例、高速度的发展,中国就不可能在26年内构筑起比较完善的工业基础体系,就不可能为研发高端武器、人造卫星等提供足够的财力,就不可能对大江大河实行综合治理,就不可能施行全民基本免费教育和医疗政策……虽然在改善人民生活上是低水平的,但所有的事业发展都是从千疮百孔、百废待兴、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的,国营企业也不例外。
农业上的红旗是大寨,工业上的红旗是大庆。这两个先进典型激励了多少人为发展农业、振兴工业艰苦奋斗啊!国营企业还创造了惠及世界的鞍钢宪法,工人、科技人员和领导“三结合”,共同管理企业,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也防止了企业领导人的腐败。工人在8小时内工作,劳动强度不大,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保持了健康、向上、乐观的精神状态。
国营企业不仅支撑起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半壁江山,而且创造了令世界羡慕的就业机会,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住房、教育、医疗、养老和幼儿入托等福利保障。
中国人均寿命由解放前的35岁提高到70岁,人口由4亿快速增长到9亿。人均寿命的显著提高和人口增长呈现出少有的高峰期,说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环境的稳定是历史上和世界上少有的。
没有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没有国营企业的贡献,这一切都是不可想象的。
国营企业被那些所谓精英篡改为“国有企业”,他们偷梁换柱的目的就是要将“全民所有制”改变为国家所有制,进而改变为私有制或私人控股的股份制。
有罪的不是国有企业,而是否定公有制经济、瓜分国有企业、侵吞国民财富的中外特殊利益集团。
二、国有企业的双困境
中国的国有企业面临双困境:搞得不好是制度问题,发展得好是由于垄断地位。
少数国有企业效益不好,这就为那些精英展开气势汹汹的批判提供了炮弹。谁都知道私有企业也有效益不好的,而且破产倒闭的也不少。不说中国的私有企业每年都有不少倒闭的,单说私有制经济非常发达的美国不也有私有企业倒闭的现象吗?美国的两大住房抵押贷款融资机构房利美、房地美濒临破产,于2008年9月7日被美国政府接管。创立于1850年、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世界500强之一的雷蔓兄弟公司,于2008年9月15日破产倒闭。
在资本主义世界,不仅存在着私有企业破产倒闭的现象,而且有的国家也面临破产。希腊、美国等高福利国家因透支未来、超前消费,造成经济泡沫破裂,巨额赤字难以抹平,债务缠身难以摆脱,陷入濒临破产的困境。
中国的精英对外国私有企业的破产倒闭视而不见,或报以理解和同情之心,甚至认为是正常现象,而对中国的国有企业出现个别业绩不佳的状况则多是指责、批评,甚至常常上升到理论、制度层面加以否定。他们认为公有制是万恶之源,国有企业效益差是制度问题,所以极力主张私有化,将国有企业改造成私资控股的股份制企业,甚至卖给私有企业。
多数国有企业的效益较好或很好,中国的精英便恶狠狠的指斥:国有企业处于垄断地位,民营企业不能与之公平竞争,垄断是制约市场经济发展的罪魁祸首,容易产生权力腐败,中国市场化程度不够,必须拆分国有企业,打破垄断,等等。
本来中国的国有企业因为行业集中度不够,主要是私有企业众多导致行业集中成为不可能,形成恶性竞争,使中国企业在世界市场上没有话语权和定价权,利益损失惨重,亟待整合,可那些自以为是的精英还在责骂国有企业垄断,厉声指责“国进民退”,还指桑骂槐,斥责中央怂恿和庇护国有企业垄断。
三、中国经济社会畸形发展的四大原因
中国需要转变发展方式,问题是向何处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转变发展方式是以消减公有制经济、全面私有化和市场化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这种以私有制为基础,以市场手段自发配置资源的发展方式,彻底否定了发展经济的计划性和宏观调控。他们表面上提出为政府减负,实质上是要将政府的作用弱化到最小,企图建立“小政府经济”。在他们看来,只要是政府行为和非市场行为,就是不合理的、违法的。这种贩卖新自由主义的言论显得十分幼稚可笑,但却迎合了高层的改革需要,被冠以创新的理论加以运用。
中国的精英将国家推向全面私有化、市场化的罪恶企图基本上实现了。仅2001年就有1.7万家国有企业被破产、重组、合并或脱售而结束营业。2005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显示,在全国企业法人单位中,国有企业数量占5.5%,集体企业占10.5%,私有企业占61.0%,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占10.6%,股份有限公司占1.9%,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2.3%,外商投资企业占2.4%。现在中国国有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的比例只能是低于5%,远低于私有企业的数量。
他们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将仅剩的大型国有企业拆分重组,名为打破垄断,实为消灭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现在中央再次提出转变发展方式,由于概念的模糊不清造成了思想上的巨大混乱,对中央转变的方向,老百姓不清楚,恐怕大多数领导干部也不甚了了。
极端私有化、市场化、金融化和产业化,是导致中国经济畸形发展的四大原因。
有必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极端”是指全面的、过度的、反国情的、超常规的。
1.极端私有化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理想道路。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的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债务危机和社会危机,是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生产社会化的矛盾激化的结果。金融资本和统治权力的贪婪腐败等,只是导火索。
今天的“晚期资本主义”,就是因为私有制的极端膨胀才陷入制度危机的。随着资本主义频繁的自我毁灭,逆转、危机和复制,资本主义社会必然会走上穷途末路。
私有制曾经在社会进步中发挥过积极作用,但极端私有化只能将社会推入因财富占有的巨大不公而形成的畸形化黑洞。
社会主义社会可以不完全消灭私有制,尊重喜欢单干的人的自由选择,给他们留出致富和发展的另外一条通路,形成公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相互竞赛的格局,这是一件好事。但公有制经济必须占据主体地位,而国有企业是主体中的主体,这是决不能马虎、动摇和改变的。农村以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体,组建经济自由联合体,以企业化、工业化、市场化和城市化的模式发展,但土地集中不是将农民的土地全部收归集体经营,而是一种自由联合,对那些不愿走集体化道路的农民,我们要尊重他们的自主选择,允许他们继续单干。即使是愿意走集体化道路的农民,也可以给他们分配自留地,以利于他们调剂生活,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过去搞的“割资本主义尾巴”那一套是极左行为,是错误的,今后必须杜绝。
中国成为贫富悬殊最大的国家之一,虽然有分配政策失误、机会不均和操作违规等等原因,但祸根在极端私有化。如果中国的国有企业全部私有化,人民就没有了活头,国家也会破产。
允许私有制经济成分适量存在不等于搞极端私有化,消灭公有制经济的言行是极其反动的、邪恶的,给社会主义社会带来的危害罄竹难书。
中国人口众多,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不能走极端私有化的道路。
2.极端市场化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佳模式。市场经济是一种高效经济,是商品经济的高级形态。但只有与国家的发展道路、经济状况和现实需要相符合,才能较好的发挥作用。市场机制是需要的,社会主义社会也不例外,但将这种发展经济的手段强调得过了头,运用得过了度,将计划调节和宏观调控打入冷宫,就是反动行为,至少是过激行为。如果将市场化上升到制度层面,企图将工具强加在制度之上,甚至取代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再是理论之争,而是政治取向之争。极端市场化的主张者们挂在口头上的一句话就是“市场化程度不够”,可是连权力、性、人的尊严等已经成为交换的商品,他们的所指大概就是国家的最高权力还没有成为商品。可见他们是何等的反动。
市场手段是自发调节,而不是计划调节。自发调节无法排除盲目性,必然造成资源、劳动、储藏和运输的巨大浪费,增加经济成本。因为有了人才产生了社会,因为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的阶段才产生了商品经济,因为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才产生了市场经济,人的主观能动性始终贯穿了社会发展的历史。到了现代社会,难道发展经济就不可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了吗?
大资本排斥国家和政府采用计划调节和宏观调控的手段,说穿了就是要限制国家权力和政府行为,让资本调节经济,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中国的经济学者以精英自诩,实则是一些贩卖外国经济理论,为中外特殊利益集团鸣锣开道、保驾护航的痞子。他们之中有一些是书虫,但不少人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其险恶用心令人发指。
发展经济有多种手段,市场化只是一种手段,而且由于不可克服的盲目性,根本不是发展经济的最佳手段,市场经济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经济的最佳模式。极端市场化是人类史上的一大倒退,是对人类文明的一次颠覆和毁灭。从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以来,在其初期曾经将资本的地位和作用抬高到无以复加的地位,从而使人们形成了对资本的虚幻式迷信;在“晚期资本主义”陷入多重困境的时期,又将资本的地位和作用夸大到无可比拟的程度,企图强化其合理性,维护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压迫和统治。
国有企业是中国市场的主体,也只有国有企业成为市场主体才能较好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极端金融化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手段。在现代社会,金融是国家经济的基石行业,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调控、引导、支撑和维护信用等重要作用。离开金融,国家就无法组织开展经济活动。但是,极端金融化把金融的重要性强调到了超社会的程度,反过来影响甚至控制国家权力和政府行为,或者是金融资本与国家权力相勾结,共同鱼肉人民,就形成了金融资本霸权。美国有金融资本霸权,中国有没有?
中国的房地产企业,哪一个不是建立在巨额的贷款之上?又有哪一家银行不是大企业的后台老板?离开了金融部门,有几家大型私有企业可以活下去?小企业或新创办的企业想贷款,由于没有抵押、无力行贿,有几个能贷到款?
银行的资金是从哪里来的呢?当然是劳动者创造的财富,银行是生不出钱来的。
极端金融化造成少数人利用广大的劳动者创造的财富为个人暴富服务。更加可恨的是,一些私有企业老板从银行骗取巨款后转移到国外,然后搞假破产,逃往海外。不仅浙江省有跑路者,江西也有,全国的大中城市都有,而且早就有了。他们不仅剥削劳动者,占有劳动者创造的财富,还将国民财富转移到境外,由剥削者转变为叛国者。
如果没有银行贷款,多数大中型私有企业连一天也活不下去。私有企业都有两本账,为了少缴税或不缴税,他们故意把账做成亏损,以应付有关部门查账。
金融部门是重要的,但不能取代其他经济部门,更不能凌驾于政府之上。如果金融成了社会发展的指挥棒,政府调控经济的作用就会被削弱,其他经济部门就会削足适履,从而引发金融泡沫或金融危机。我们不仅要对金融部门的地位和职能具体化、制度化、法律化和科学化,而且要对政府管理金融、监督金融、利用金融、发挥金融作用的方式实现上述四化。
无论金融多么重要,它只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之一,而不是发展经济的最大的、唯一的、终端的决定因素。金融资本统治着资本主义社会,中国决不能搞金融资本极端化。
4.极端产业化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唯一方式。经济是由不同的产业组成的,比如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制造业等,发展经济要搞产业化,但不能将所有的社会要素都实行产业化。
极端产业化不是经济发展的唯一方式,也不是社会发展的必选方式。医院、教育、住房、养老和自来水等部门可以引入一点市场机制,但是不能产业化。医院产业化导致医德医风恶化,医德医风恶化导致医疗事故频发,医疗事故频发导致人民对医生和医疗体制强烈不满。教育产业化的恶果更为严重,许多学校巧立名目乱收费成风,增加了学生的经济负担,给我们的后代造成了心理暗示和心理阴影,必将对他们的人生产生负面影响。住房的商品化和产业化严重的背离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原则,虽然房地产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高的比重,是GDP高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要GDP,而是要改善人民生活。养老产业化更是荒谬透顶,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尊老爱幼的文明国家,除了由家庭负担养老外,国家发给老人养老金。现在不同了,开办养老院成了某些人的发财之道,收费之高堪称世界之最。一些有钱的人家将老人送往养老院,以减轻拖累,自己享受生活,而老人日夜思念亲人,望眼欲穿的盼着家人来探视。由于国家发给的养老金太低或很多人没有养老金,造成一部分低收入家庭的老人生活困苦。有人将看不起病、上不起学、买不起房、养不起老称为压在老百姓头上的“四座大山”。
让人民病有所医、学有所教、住有所居、老有所养,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价值导向和发展目标,可是因为按照产业化思路推进,最终陷入了发展盲区。对此人民怨声载道,而决策者仍然坚持错误的发展方式,不肯转向正确的轨道。
自来水产业化是一步险棋,特别是允许外资进入甚至控股,将会带来一系列恶果,水价上涨事小,影响国家安全事大。万一中国与某国发生军事冲突或战争,城市就有可能面临断水的威胁。美国的自来水是由国防部管辖,私人资本根本别想插足。
有几个问题必须澄清:
文化是一个可大可小的概念。就能否实行产业化来说,从小文化的范畴出发,可以将文化划分为三种类型:(1)能够实行产业化的部分,主要是物态文化。例如:以商品为载体的民族文化、信息传输和服务包括电话、手机等等。(2)不能实行产业化的部分,主要是精神产品。例如:广播、电视、报刊、网站、文学创作、科学技术研究、博物馆、图书馆和意识形态包括知识、信仰、道德、法律、习俗等等。(3)介于中间的既可以又不可以产业化的部分,主要是具有物质和精神双重属性的文化。例如:图书出版、文艺演出、影视制作、教育等等。
产业化是具有某种同一属性的企业或组织的集合行为,说到底是一种盈利性经济活动,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盈利。以盈利为目的,在文化领域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是可以的,但只能限定在第一种类;即使实行放宽政策,第二种类和第三种类也只能限制性引入和选择性引入,并使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保持在低度状态,不能完全产业化,更不能深度市场化。电影节目的娱乐化、庸俗化、市场化,除了指导思想的偏差外,主要是为了追求高收视率、增加广告收入造成的。中国的文化产业化是极端化的产业化,不仅将第三种类型的文化实行了产业化,而且正在将第二种类型的文化推向产业化。媒体产业化已经不是三天两天的新鲜事了,一大批报刊名义上属于国家的相关部门管理,实际上由私人承办,到处骗钱、拉赞助。人民网也成了股份有限公司。
产业化发展主要是在经济领域,而不能无边界的扩大化。将产业化扩展到文化领域,是一种涉嫌跟风的盲目举动。有的文化产品永远也不可能盈利,例如文学创作、科学技术研究等往往是独立的个体行为,尽管在科学技术研究上可以集体攻关,但不能否认它的过程的独立性,在结果未产生和实际运用于生产领域之前,无论怎样都是不能盈利的,如何产业化?
文化单位和生产文化产品,必须始终不渝的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盈利只能是第二位的。对文学创作、科学技术研究和媒体等文化行为必须舍弃盈利要求。
教育就是为了提高民族智力和能力的前期文化投资,让教育部门追求产出,实现盈利,这是一种什么行为?教育产品就是学生,难道要将学生作为商品买卖?没有商品买卖,利润从哪里来?教育产业化害苦的人还少吗?
现在又叫嚷要推进文化产业化,不知今后还会对什么实行产业化。中国只剩人口没有产业化了。
中国急需搞好的是提升公有制经济的产业化水平。将文化产业化不是转变发展方式,而是悖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不正常行为。第二次转变发展方式,只能转变到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生态经济的轨道上来;必须有效的减少资源消耗,降低自然成本、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优化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必须大力发展公有制经济,重点发展国有企业,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社会主义中国的经济基石和社会支柱,创造性回归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
四、国有化是世界走出危机的选择方向
世界陷入危机,尤其是欧美深陷金融危机、债务危机、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不能自拔,统治者束手无策。出路在哪里?如何才能摆脱危机困境,走出经济衰退的泥沼?
出路只有一条,就是推行国有化,收购一大批私有企业,改造成为国有企业,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国有企业的高速发展需要有高素质、无私心、乐于奉献的吴仁宝式的管理者和领导人。
当然我们也要承认,国有企业不是尽善尽美的,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有的效率相对比较低、养懒汉等问题。给国有企业和管理者设定的目标或者不清晰,或者目标是相互冲突的,评价国有企业的表现是坏是好的标准往往也是不太清楚的。正如众所周知的一样,即便是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也是很难的,更不用说政府部门对国有企业的控制和管理了。有的时候可能是存在着过度的监管,有的时候可能监管又不够。有些国有企业确实是拥有垄断地位,有的国有企业可能会存在管理方面的问题。
此外,国有企业还存在着隐性或潜在的体制和机制问题,但问题的根源不在于所有制,而在于分配制度、管理制度的设计和运行机制的不科学以及管理者的素质较低。
中国第一村华西村,就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导,引入市场机制取得成功的。一个村子花9000万元购买两架飞机,成立航空公司,推出空中旅游项目;每户出资1000万元、总投资30亿元建设与北京328米最高楼相同的、中国第八高的摩天大楼,在这座超五星级的龙希大酒店里有一晚开价10万元的总统套房,楼里还放了一头价值3亿元的金牛当摆设;2010年华西村人均交税突破56万元,村里结余30亿元;家家都有设施现代化的别墅和高收入,村民都有600平方米左右的大别墅,有2个车库、5个卫生间、6个卧室、2个书房,除100平方米的客厅外还有小游泳池,最先进的音响系统和宽带网早已是他们的生活必备品,其中一家的别墅里有8个卫生间;华西村还有良好的文化、教育、医疗条件和生态环境,村民感觉自己生活在“人间天堂”……这一切没有公有制经济的长足发展是根本办不到的。
华西村是中国农村城市化的典型,而老书记吴仁宝则是这个典型成功的最高管理者和领导人。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吴仁宝就没有华西村。
吴仁宝说:“农民人口占中国人口总量的大半,如果农民不富裕,那么将无从谈及国家富强,没有农民的现代化,中国就没有真正实现现代化。华西村一定要带个好头。”
如今的华西村在传统工农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海洋工程、金融、旅游服务业等,与40多个国家有贸易往来,经济实现成功转型,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512亿元,可用资金35亿元,人均纯收入8.5万元。
华西村新一代“掌门人”吴协恩说:“当一个村庄的名字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紧密相连的时候,它所承载的已不单纯是个体命运的沉浮,而是整个时代的生动缩影。”
细心研究现在的华西村就会发现,这个一直实行集体所有制的村庄,现在更像一个大型国有企业。撇开它的所有制形式不谈,在经营管理和发展模式上也与大型国有企业非常接近,只是它的管理效能更高、运营机制更加灵活罢了。
迄今为止,并没有系统性的证据表明只有私有化才能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效率。反而有无数事实证明,私有化并不能优化劳资关系,会给企业经营管理带来体制性矛盾困境;公有化可以使工人成为企业的主人,从而使企业与工人的关系优级化,极大的提高企业效率。
不仅中国的国有企业要向华西村学习,世界各国也有必要借鉴华西村经验,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
五、理直气壮的发展公有制经济
人们为什么要反对资本主义?为什么有了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实现共产主义?
资本主义社会的私有企业是以丛林法则运营的有形竞争实体,在不受限制的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规则移动,虽然就个体来说可能是高速度、快节奏的,但就整个社会来看则是低速度、慢节奏的,因为野兽般的竞争使这些企业的活动就像一群螃蟹撕咬在一起,互相掣肘,根本无法快速前行。在超强竞争格局中,私有企业变成了互相制衡的“战争机器”,互相作战成为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企业管理者就是一些“后现代无政府主义者”,将政府行为视为发展的羁绊,他们的背台老板则是一些在经济社会中以资本和权力媾合为依存的“移动的恐怖分子”。
就是这些大财团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无止境的增加个人财富,什么卑鄙手段都可以派上用场,大肆欺骗、抢劫生意、不讲诚信、撕毁合同、贸易保护……无所不用其极。
在资本家眼里,劳动者就是他们的会走动的赚钱机器,他们给劳动者一定的报酬,甚至是比较高的报酬,是给机器涂抹润滑油,以使机器保持更好、更快的运转状态;这些被奥巴马称为“硕鼠”的大财团老板,自视聪明,种族优越,其实是一些不知羞耻、贪得无厌的吸血鬼。他们库存量巨大的财富实际上是劳动者的血汗。
所谓的资本主义价值观,好像是可以在没有边界的空间上推广的行动指南,是可以用来平整社会空间的法宝,其实是一些建立在资本和权力上的陈腐观念。资本主义社会是沟壑纵横交错的不平等社会,奉行的民主、自由也仅仅是资本和权力的民主、自由。劳动者却被他们用篱笆、高墙、沟渠、路障等等封闭围堵起来。
正是人们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腐败,才开始探寻破解之道和发展新路,以图为人类带来光明的前景和福音。英国托马斯·莫尔的不朽巨著《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乌托邦),开创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其思想也成为现代社会主义思潮的来源之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蔓延美国、引发全球效应的“占领华尔街”运动,从反对华尔街的贪婪腐败、要求增加就业机会等直观感受,上升到将矛头指向金融资本霸权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理性认知,说明生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人民也在觉醒,对资本主义的反思、认识有了深度性的升华。
国资委10月21日披露了120家央企中102家央企的“成绩单”:2010年资产总额达到244274.6亿元,净利润总额为8522.7亿元;央企上交税金总额为14840.4亿元,比上年增长31.7%。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以净利润1241.8亿元成为“最赚钱央企”,中移动、中海油、中石化的净利润则紧随其后。在120家央企中亏损企业仅有6家,分别为中国联通亏损41.4亿元、大唐集团亏损30.3亿元、中钢集团亏损14.7亿元、中国铝业亏损2.8亿元、中国印刷集团亏损0.4亿元、彩虹集团亏损0.2亿元。其中中国联通亏损最多,而且已经连续2年亏损,亏损额逐年扩大。与2009年相比,亏损企业减少2家。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电网2010年扭亏为盈,净利润达到324.4亿。该公司在2009年的亏损额为23.4亿元。
由此可见,国有企业完全可以创造佳绩,并不像某些精英所说的效益低下或没有效益,只能破产重组,实行私有化。
联合国助理秘书长乔莫·桑德拉姆 10月21日 在“2011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发表演讲指出:在过去30年里,推动全球的私有化运动的主要原因是政治性的,而不是经济性的。如果我们去查看俄罗斯在上世纪90年代初私有化的档案的话,就会发现他们的政治性目标。第一个是要消除共产党的执政基础;第二个是为了获取民众的政治支持。之所以推行私有化要越快越好,目的是防止老百姓醒悟过来,对私有化进行抵抗。
从过去的经验来看,私有化并没有像他们宣称的那样给人民带来一系列的好处,反而造成了新的贫富不均,甚至导致极其严重的贫富悬殊。尽管如此,世界各地都在滥用私有化,而由此带来的恶果越来越明显。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有大量的国有企业非常成功,例如全世界最大的钢铁企业宝钢,新加坡的国有企业都是非常成功的。
这次经济危机爆发以后,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新一轮国有化浪潮,主要是挽救那些失败的濒临破产的私有企业。
有人说私有化会有利于大众,有利于消费者,是不是这样呢?并非必然如此。很多人指责说很多国有企业具有垄断性,但是如果把国有垄断企业改为私营垄断企业,很明显私有企业的拥有者会滥用垄断地位。垄断企业产品的价格会上升,尤其当我们发现有若干个所有者的时候,有效的监管就会变得越来越困难。
究竟是谁从私有化当中获利了?私有企业老板只对那些具有盈利能力的或者是具有盈利潜力的企业感兴趣,往往是那些最好的、最具有盈利性的企业被私有化了。在私有化之后,政府留在手上的往往是那些不具有盈利性的企业或职能。私有化只是有利于这些国家里最富有的那些精英,这种做法会导致政府与大众之间、政府与普通企业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私有化会恶化消费者、普通大众和企业雇员的利益,即便是私有化可能会改善政府的财政状况,但往往只是暂时的。私有化使企业利润变成最优先的,但资本利润的最大化,会使社会福利和社会效益受到损害。
私有企业购买国有企业,其实是把本来可以用于投资创办新工厂的资金,用于购买现有的生产能力,从这一点上说并没有增加社会财富,甚少是没有增加新的社会生产力。
在私有化的失败已经变得越来越明显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鼓吹公共部门和私有企业“合作”,搞私人资本参股或控股企业。但“合作”的结果是怎样的呢?利润被私有化了,被个别人拿走了,而由此造成的损失却被社会化了,要由社会大众来承受。一些国家实行双轨制服务,那些好的服务被资本和权力的拥有者享有,那些差一些的服务却提供给了公众,其实这是对普通老百姓的一种歧视。
国有企业被私有化后,很少有新的投资,主要原因就是这些企业的新主人往往只关注于自己的短期利益,急功近利必然导致杀鸡取卵。
在前苏联的地区有非常明显的证据证明,私有化会提高人口的死亡率。自从苏联解体实施了大面积的私有化之后,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的人均预期寿命下降。
无论是在东亚还是在北欧的一些国家,很多国有企业是管理得非常好的。国有企业是需要改革的,但国有企业的改革要透明,要强化它的责任,还要改善激励机制。绝大部分导致国有企业效率较低的原因,都不需要通过私有化来改善。
对于那些正在发展的国家,政府必须考虑怎样能够使这个国家的经济更好的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选择可能就是要用国有企业来带领这个国家前进。这一点不仅仅对于像美国这样的国家是正确的,美国有一个阶段国有企业也是起到非常重大的、促进国家进步的作用;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来说更是如此。所以,政府在制定政策、考虑相关问题的时候,应该拥有战略性的思维。
近年来,中国不仅许多国有企业被私有化,而且一大批民族品牌被外资收购或控股。这样的经济格局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将产生无法估量的负效应。
我们必须理直气壮的发展公有制经济,大力发展国有企业。不要害怕来自精英和既得利益集团所谓“国进民退”的指责,要敢于顶住来自内外部的压力,收回一部分被改制的国有企业,创办一批国有企业。就现阶段来看,国家投资在城郊结合部创建种植养殖加工一体化基地、科学技术深度开发运用研究基地、民族文化整理创新发展基地、传统日用品和特色工艺品生产基地、对工人农民进行培训的文化教育基地等,是非常必要的,也是能够办到的。
2011年11月1日 星期二
联系短信:14747373659
[附件一]
102家央企去年净利润8522亿元
新京报讯 (记者 冯尧)昨日(10月21日),国资委发布了《央企2010年度分户国有资产运营情况表》,亮出了2010年央企的“成绩单”。国资委此次披露的120家央企中102家央企经营情况显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以净利润1241.8亿元成为“最赚钱央企”,中移动、中海油、中石化的净利润则紧随其后。
央企上交税金超万亿
国资委此次披露的数据显示,102家央企去年资产总额达到244274.6亿元,净利润总额则为8522.7亿元,此外,央企去年上交税金总额为14840.4亿元,比上年增长31.7%。
钢铁央企、航运央企在2010年度表现突出。航空运输行业3家央企收入效益创历史新高,其中,中国国航净利润达到123.7亿、东方航空净利润60.5亿、南方航空51.1亿,三家航空公司净利润总额达235.3亿元,比上年增利约172亿元。
受益于下游行业用钢需求增加,2010年度3家中央钢铁企业全年实现净利润262.9亿元,比上年增长73.3%。
分公司来看,中石油集团、中国移动、中海油集团、中石化集团分别以1241.8亿元、972.7亿元、742.3亿元和721.2亿元的净利润分列前四位。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2009年,中石油净利润1285.6亿元,位列第二,而2010年,该公司超越中国移动,位列央企利润排行榜首席。
三大石油巨头企业利润大增
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家石油石化巨头2010年共实现净利2705.4亿元,比上年增长47%,实现营业总收入40446.9亿元,比上年增长43.4%。国资委报告称,这样的业绩归功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家企业加强生产经营管理,积极开拓国际市场,2010年国际油价持续走高更使其收益大幅提高。
厦门大学中国石油经济研究中心专家林伯强认为,去年该行业盈利大涨除了油价飙升及前两年业绩欠佳的因素外,其背后存在着国家大规模投入以及国内产油成本的不透明等因素。
亏损企业仅有6家
以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看,102家央企中亏损企业仅有6家,分别为,大唐集团亏损30.3亿、中国联通亏损41.4亿、中国铝业亏损2.8亿、中钢集团亏损14.7亿、中国印刷集团亏损0.4亿、彩虹集团亏损0.2亿。其中,中国联通亏损最多。与2009年相比,亏损企业减少2家。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电网2010年扭亏为盈,净利润达到324.4亿,该公司在2009年亏损23.4亿元。
记者注意到,中国联通已经连续2年亏损,而且亏损额逐年扩大。国资委日前报告称,中央通信企业受行业竞争激烈、终端补贴成本增加、网络规模扩大导致折旧及运维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造成了经济效益水平有所下降。
[附件二]
被外资掌控的十大民族品牌
对于诸多已成为外资或者被外资控股的民族品牌,公众却不知情。下面是被外资掌控的十大民族品牌:
1.苏泊尔:苏泊尔公司始建于1994年8月。苏泊尔品牌销售额占压力锅市场40%,评估品牌价值16.248亿元。2006年8月,法国SEB(世界小家电头号品牌)意图收购苏泊尔,2008年完成收购计划,持有苏泊尔52.74%的股权,获得苏泊尔控股权。日前,苏泊尔因陷入“质量门”风波而备受质疑。
2.中华牙膏:虽然仍是绿色包装,但中华牙膏已然不再是我们小时候的记忆。1994年1月,荷兰联合利华取得上海牙膏厂控股权,上海联合利华牙膏有限公司成立。中华品牌经营权租赁给联合利华公司。
3.大宝: 2008年7月30日 ,强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宣布,收购大宝事项已经获得了相关政府部门的批准,大宝成为该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
4.南孚电池:自1999年9月起,通过数次转让,2003年72%的股权落入吉列手中。吉列的金霸王电池进入中国市场10年,市场占有率不及南孚的10%。如今这一曾经占领了大半个中国市场,中国第一的电池品牌已经不属于民族品牌了。
5.哈尔滨啤酒: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啤酒品牌,诞生于1900年, 2004年被百威的母公司安海斯—布希(AB)公司全额收购。
6.银鹭:银鹭是福建省一家家族式食品企业,旗下拥有银鹭八宝粥与花生牛奶等产品,资料显示,其2010年的销售额约合54.6亿元。今年9月,商务部正式通过雀巢收购银鹭食品集团(“银鹭”)60%股权案的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在 9月8日 的厦门投洽会上,雀巢这家全球食品行业巨头最终如愿以偿,将以生产八宝粥和花生牛奶闻名的食品企业银鹭收入囊中。
7.双汇: 2006年4月26日 ,由美国高盛集团、鼎辉中国成长基金Ⅱ授权,代表上述两家公司参与投标的香港罗特克斯有限公司(高盛集团的一家子公司),以20.1亿元人民币中标双汇股权拍卖,获得双汇集团100%股权,间接持有双汇发展35.715%的股权。
8.小护士:创立于1992年。据AC尼尔森的调查统计,小护士的品牌认知度高达99%,2003年的市场份额达4.6%,是中国第三大护肤品牌。2003年底法国欧莱雅收购小护士。
9.统一润滑油:曾几何时,统一润滑油凭借其“多一点润滑,少一点摩擦”走红大江南北。2006年8月壳牌宣布购买“北京统一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和“统一石油化工(咸阳)有限公司”各75%的股份。
10.乐百氏:2000年,乐百氏被达能公司收购,现在乐百氏品牌已经逐渐淡出公众视野。
另外,总部设在法国巴黎、欧洲第三大食品集团、位列全球同类行业前六名的达能在中国收购了上海梅林正广和饮用水公司50%股权、汇源果汁22.18%股权,在乳业收购了蒙牛50%股权、光明20.01%股权……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