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经济在不断地“创新”,尤其是货币政策方向“招数”频出。但在我看,“花架子”居多,基本不解决本质问题,违背了基本经济规律。这是导致当下“经济失速”的根本原因。无需我一一赘述,8月份一系列的经济数据已经显示了重大经济风险。是不是“失速”?只要这样的低迷持续三个月,就可以基本确认。
这是我们一直以来的担心,我统计了一下,从2010年中国开始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之后,我在评论当中共计79次提到对中国经济“失速”的担忧。我认为,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的本质问题是“严重的需求不足”,尤其是内需严重不足。所以,作为总量政策——货币政策必须以保护内需作为主基调,当我们认为“4万亿经济刺激过度”之时,我们适宜的是让货币政策回归中性,但绝不能实施压制内需的“紧缩政策”。
但央行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为了依从美国强迫人民币升值的意愿,央行无度紧缩货币,这是导致中国经济屡次濒临“失速”边缘的关键问题。2012年上半年是第一次,现在是第二次,而这次的深度远胜于2012年那次。这个过程中,央行货币政策以“创新”为名多次“变招儿”,但万变不离其宗——让货币政策“名松暗紧”。包括纵容以余额宝为代表的大规模货币投机,纵容一切拉高金融成本的行为。不是吗?国务院多次常务会议要求压低融资成本,但此后压低了吗?8月份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5.5%,比7月份足足高出1个百分点。
现在,一些人居然把责任推给“三期叠加”。荒唐!“三期叠加”是紧缩货币政策的结果,而绝不是“新常态”。如果连这个问题都看不懂,那还搞什么宏观调控?实话说,我已经很累了。所以,今天不想再重复论述。请大家看一下我2010年11月2日的一篇博客——“高参”的愚昧,也许您会品出些味道。
今天的《第一财经日报》刊登了一篇文章,文章采访了某位“不具姓名的高参”,说: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基调明年将变成“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说:明年的货币、信贷、利率、汇率一起缩,货币供应量(M2)将被定在15%或16%。
还说,中国的宏观政策与西方不同,它们是“宽货币、紧财政”,这是因为它们债务水平过高所致;另外说:“热钱”来中国不是为了利差、汇差而来,而是奔着资产泡沫来的。
我认为,这样的观点愚昧之极。我们不妨一点一点地分析。
第一,西方的确是“宽货币、紧财政”,但这仅仅是因为其财政能力有限所致吗?我认为,这仅仅是部分原因,甚至是次要因素。如果需要,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放大财政开支。所以,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西方发达国家要恢复经济,必须以拉动民间投资和消费为手段。所以,“宽货币、紧财政”的政策意图是“政府退出,但必须确保拉动民间投资和消费”。
所以,“高参”很愚昧,他居然连西方国家政府的政策意图都没看清楚,就胡说八道。所有国家的政策首先需要考量的一定是政策导向,然后才是考量实施政策的能力。至少是二者的统筹兼顾,这是制定政策的基本常识。
反过来看我们,政府“宽财政、紧货币”的意图到底是什么?在我看,这是挤出民间投资。试想,当贷款收紧的时候,银行有限的贷款保谁?是保民间投资,还是保政府投资?当然是保政府投资,这还用问。所以,“宽财政、紧货币”的政策,势必挤出民间投资,而使得明年下半年再发起“支持中小企业”的“贷款运动”,这样的事中国历史上周而复始若干次了。
我们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必须协调,这同样是制定政策的基本常识。所以,我的理解,稳健的货币政策最多是“中性货币政策”――既不有意放松,也不刻意收紧,这样才对。而把稳健的货币政策理解为“紧缩”,这其实是“文革”当中“宁左勿右”的怪胎。是中国“高参”无视真理,而全身心“揣度上意”的典型特征。
第二,关于“货币、信贷、利率、汇率一起紧”。这不是病态的意见吗?为什么?他说:利率、汇率一起走高,只要压住资产泡沫,热钱就不会进来。这是更加愚昧的说法。中国可以采取无所不用其极的政策、高不可测的政策成本压住价格,压住资产泡沫。但这只能逞一时之快,因为当所有新兴经济体的泡沫全部飞起来的时候,中国将变成价格洼地。中国的股票最便宜,中国的房子最便宜,结果会是什么?
所以我们的“高参“愚昧。它们好像连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都不懂。
关于“15%至16%的M2增长率”。如果真是这样的货币增长,那绝不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而是相当大的紧缩政策”。试想,2007到2008年,中国执行的就是“从紧的货币政策”,那个时候的M2增长率都是17%,为什么现在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却要15%至16%的货币增量?荒唐!
第三,15%至16%的货币增长意味着什么?首先,明年的物价形势非常不好。在美元贬值无所顾忌的前提下,“输入型通胀”或“成本推动型通胀”可能非常严重,可以说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严重。所以,原来非常稳健的货币金融学家吴晓灵等都在呼吁放宽对通胀容忍度到5%,这是一个十分现实而英明的建议。
其实,明年通胀率达到5%是很有可能的。按照央行的经验公式,15%至16%的货币供应量增速,将把GDP增长率打压到7%附近。这不是在开玩笑吧?全球经济风险巨大,加之中国经济转型风险巨大的前提下,再加入中国经济增长失速的风险,这会是什么结局?
我实在不理解。某些经济学家甚至是“高参”,它们总像是恨不得“快一点把中国经济置于死地――不死不快”的感觉。
我认为,中国执行“中性货币政策”是对的,但绝不能现在就“收紧”。那种“逆国际经济潮流而动”的做法搞不好会使中国经济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此前,误判国际经济形势,而率先退出经济刺激、甚至大幅加息的国家――印度、巴西、澳大利亚现在都在“遭罪”,而且是“遭大罪”,未来如果不能修正错误的政策,那将面临重大危机。
中国也一样,不要认为“前边有垫背的”,我们现在就可以松快一些,不要以为其它新兴经济体在吸附了流动性,我们就没事。美国的金融势力,不用“热钱”淹掉中国这样的“大块头”,是填不饱它们的胃口的。
请“高参们”住手,中国老百姓够苦的了。当今中国的经济风险好不够大吗?如此风险之下,政策稍有不慎,我们辛辛苦苦多少年所积攒的那点财富,势必将通过你们设置的陷阱被外国人劫持。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