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下乡,推动土地流转现在挺火。应该说,资本大佬下乡“玩农业”,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农业的规模化和现代化经营。但关于“资本圈地”的争议和资本炒作土地的担心,也一直未停歇。
目前,工商企业直接租赁农户承包地的比例还不高,但土地流转的增长速度却很快。据资料显示,2012年流转入企业的土地面积比2009年增加115%,比上年增长34%,2013年比上年又增长40%。同时,土地流转纠纷也居高不下,仅2013年全国就受理18.8万件。因此,资本下乡愈演愈烈,埋下的矛盾隐患也越来越多。有鉴于此,日前中央印发的《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再次强调,流转收益应归承包农户所有。时隔不到半个月,12月2日召开的中央深改小组第七次会议提出,农村土地改革的三条底线——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可见,土地流转中的问题已引起高度重视。
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资本的参与。同时,资本下乡,也给农村带去技术和人才,有利于促进土地经营的规模化,推动农业生产产业化,提高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因此,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资本。但不受节制的资本好比“一匹野马”,需要装上“辔头”。因为资本本身的趋利性和流动性,决定了其内在的“非理性繁荣”。
由于当前土地流转存在诸多不规范现象,存在一些灰色地带,从而使一些土地“掮客”借助资本活跃于前台或身后,成为倒腾流转土地的操盘手。有些资本“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或者受土地增殖诱惑进入农业,或者以套取国家补贴为目的,土地流转后“圈而不用”,造成耕地资源的浪费和低效使用;有些资本“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将流转来的土地搞房地产开发甚至转手倒卖,导致土地非粮化、非农化,对国家粮食安全构成威胁。
因此,鼓励资本下乡,要警惕资本炒作土地,加强监管,不要让资本下乡变成资本的盛宴。为堵住资本炒作农地流转的漏洞,首先,要设置“资本入地”的门槛。一是设置明确的上限标准,使资本进入农村承包土地的规模有所控制;二是政府要做好服务引导,规范流转行为,同时加强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市场监管,防止非粮化、非农化倾向。其次,设立“资本下乡”甄选机制。对于资本进入农业领域要设立相应的甄选机制,特别是突出对其农业经营背景和能力的考察,避免一些短期逐利的资本盲目进入,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和农民利益受损。最后,建立资本进入农村流转土地的退出机制。包括征收“资本入地”风险准备金,应对资本在农村经营不善中途退出,扼制土地流转中的“圈地冲动”。
总之,资本下乡,推动土地流转,农民应该是最大的赢家。▲(是清华大学资本论与当代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云南师范大学教授)
拓展阅读:谁的水,谁的发展:农村工业中的水资源攫取现象反思——基于对河北省宋村的研究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