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我考上了大学,跳出“农门”,成了一名大学生。那个时候,我们家的小麦卖一块钱左右一斤。
高考那几天,我们住在县城里,那是我生来第一次住城里的宾馆。那年高考,我注定不利,高考两天我仅吃了一碗面条,那碗面条两块五,我到现在都忘不了。
转眼快二十年了,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喜欢吃的面条也从两块五涨到了十五块、二十块。这是我在广州吃面条的价格,回到老家村子旁的小面馆,也要十块以上。
这是翻了多少倍啊!
有一次回老家我无意中问起我爸:“咱家去年的小麦卖多少钱?”
“一块一!”
很多人说房价和地价的时候,喜欢用面包和面粉打比方,说面粉在不停地涨,面包怎么能不涨呢?
这个比喻同样可以用在面条和小麦上,而且更贴切,因为它们才是同一类东西嘛。只是涨的只有“面包”,“面粉”是不涨的!
也就是说,面条价格打着翻儿地往上涨,这些年涨了N多倍,小麦收购价格却“岿然不动”。从一块涨到一块一,用了近二十年!
面条价格上涨我是可以理解的,毕竟餐馆的房租在涨,水电费在涨,员工工资在涨,桌椅板凳盘子碗都在涨。不过,为什么面条的主要原料小麦就不涨呢?不说涨太多,与构成面条价格的其他要素同比例上涨总是应该的吧?
可近二十年的实际就是这样。我爸还说咱家卖一块一已经算不错了,村里有些家的小麦才卖一块零几。
面条在涨,房价在涨,CPI每年都在涨,市面上的物价在以我们完全能感觉得到的幅度一年年在涨,唯有农民种的粮食不涨,这正常吗?
这些年我亲眼目睹了这种“二十年来之怪现状”,每当社会上出现提高粮食收购价的呼声,就会有一堆“专家”站出来反对。说的最多的理由是,粮食是基础物品,粮食涨价会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对整个社会经济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会引起社会动荡。
吃穿住行皆基础,粮食是基础物品不能涨价,房子难道不是基础物品?房子为什么打着翻儿地涨价?房价都涨到掏空六个钱包都不够了,都涨到年轻人彻底躺平了,还有专家在鼓吹房价上涨!
凭什么?凭什么房价能涨,粮食价就不能涨?就因为房地产商比农民有钱?就因为房地产商及其利益链条上的人比农民更有社会影响力?
有钱,有社会影响力,这个在资本主义国家好使,在社会主义的中国难道也同样的好使吗?几亿农民为新中国做出的贡献难道就不值得给他们的劳动成果粮食以应有的市场价格吗?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的很清楚啊,劳动价值决定商品价格。让麦种长成小麦,农民需要投入大半年的劳动,这大半年的劳动难道就只值一斤一块钱?
况且这一块钱中还有种子成本、浇地成本、施肥成本,还有播种成本、收割成本……一斤粮食到农民手里能有五六毛钱就不错了!
这五六毛不是利润,是农民劳动大半年的“工钱”!
这个工钱总共有多少呢?以我们老家关中平原农家为例,一个人有一亩地稍多一点儿,五口之家就是六亩地。关中平原种粮食主要受制因素是水,雨水多的时候能多收一点儿,雨水少的时候,仅凭灌溉收成就少一些。
好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搞了很多水利工程,化肥的使用也从无到有,十分充裕,农业产出比旧中国时增加了很多,雨水好时能达到亩产一千一二,雨水差的年份也能有七八百斤。
按平均亩产1000斤算,6亩地就是6000斤,一斤除去成本(不含劳动成本)5毛钱,总计就是3000块钱。一家五口人里,如果老人孩子不参与任何劳动,就夫妻两个人劳动的话,那也就是人均工资1500元。
从深秋下种到暑夏收割、晾晒、卖掉——有时暂时卖不掉还涉及仓储成本,这里暂且不谈——大约8个月之久,劳动所得是1500元,平均到每个月是不到两百。怪不得总理说中国有6亿人月收入不到1000元,这还差得远呢!
当然,总理说的1000和这里的200也不冲突,因为大量的农民在城里当农民工。据我了解,现在村里出去打工的,做保安这种轻松活的月收入也有两三千,做重体力活或技术活的月收入能到五六千,多的可以有七八千。这和在家种粮食的200以及老人孩子没收入一平均,说不到一千也是没错的。
两相对比,谁还愿意种地呢?
当然,你可以说小麦从种到收这八个月农民又不需要天天在地里干活,月工资不应该这么算。你了解农业的话也可以说,农民可以农忙时种地,农闲时去城里打工啊。
这些说法都成立,但这个账又该怎么算呢?农民不用每天在地里,但农民也没有规律性的周末双休、寒暑假、年节假啊!大年初一,城里人欢庆团员的时候,你可想到还有农民冒着刺骨寒风在田地里浇地?这就是“农时”!
以前的确有不少农民是农忙时种地,农闲时去城里打工,等麦子成熟时回乡收麦子,收完麦子再去城里打工。这是因为那时八毛一块的粮价相对还比较值钱,农民在城里打工一个月工资才几百到一千多块钱,几千块的农业收入对农民很重要。
现在这种情况已经比较少了,原因是同样的经济理性。二十年来,物价涨、工资涨,什么都在涨,就是粮食价格不涨,农民大半年的收成比不上去城里打一个月工。农民从城里回乡,来回路费、误工费都够粮食的那点儿收入了!
这两天大家在热议一些地方收割青麦当饲料的事,有些流量大V直指这是西方阴谋,说部分农民没有国家意识,没有社会责任感,对国家粮食安全造成重大危害。
有没有阴谋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这些大V肯定不种地,他们家也没人种地。一块五为啥能把农民的青麦收走?因为我们成熟的麦子太便宜了!因为麦子很多年没涨价了!
有人说我们国家的粮食收购价格已经很高了,包括我一直关注并尊重的大V“远方青木”,他还专门做了中国和国际小麦、中国和美国玉米价格的对比,说中国小麦的收购价格高出国际小麦价格50%,美国玉米普通年份的价格只有中国玉米价格的百分之二三十,结论就是中国粮食的价格已经太高了。
我想问的是,你怎么只比较中美,不比较中日呢?美国人少地多,大部分国土平坦,土壤肥沃,而中国人口是美国的四倍不说,土地多数还是山地、丘陵、荒漠、高原,适合像美国那样大规模进行农业种植的就东北、华北、华东、关中、成都平原等几块地方。论人地矛盾,我们更像日本,而不是美国。尽管我们的土地条件比日本还是好一点儿,但跟美国没有可比性。
日本的粮食价格有多贵?日本主粮是大米,大米在日本的价格大致如下面这个帖子所说,是中国的4倍,是国际粮价的7倍!
我们当然不要求一下子把中国的粮食价格提到日本粮价这么高,也不要求最终要提到那么高,但给粮食合乎其价值的价格,是我们今天必须努力的一个方向。
还有一个说粮价在国际上竞争力的问题,这其实是个假问题,日本保护国内粮价都这么多年了,我们有什么不能干的?况且我们是粮食净进口国,又不是出口国,我们又不拿大量的粮食去国际上卖,怕什么国际竞争力问题!
中国农业界有位著名的学者叫李昌平,“三农”这个概念就是他提出来的。他通过长期的研究认为粮食价格的提升和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完全成正比。
李昌平在他的文章里说:“1990年到2010年,房价上涨近100倍,生产资料上涨了20多倍,粮食价格上涨6倍”,同期“公务员、事业单位干部和国有企业职工工资上涨了40-60倍,而农民工工资只上涨了3-5倍”,在乡种地的农民收入则更少得可怜。
李昌平还说过低的粮价有害无益,粮价上涨从未推动过CPI失控,反而是粮价过低加剧了通胀,“因为低粮价导致农民收入减少、购买力下降,以致农村市场萎缩。”
当前情况下还在为国家和我们所有人种地的农民,已经很难用经济理性去分析了,只能说他们是出于一种情怀。正如我劝父亲不用辛苦种地的时候,父亲说到:“农民嘛,就要种地!”
像父亲这样的中国农民有千千万万,但老农终将老去,等他们干不动了,谁来接续中国的粮食生产?如果粮食生产有缺,一切的现代文明也就毫无意义了!因为人饿肚子时,还要文明干什么?还要那堆叠如山的财富干什么?
我们一代人讲情怀,两代人讲情怀,不能让我们的农民代代都只讲情怀!事实上,新的一代思想上也完全不同于老一辈了,靠农民情怀种地的人将越来越少,再不用多少年就会近乎于零。
要让大家一直有饭吃,要保证中国的粮食安全,提高粮食价格是必由之路。我们如能以此次“青贮事件”为契机,逐步提高粮食价格,无论从激发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上,还是从增加全社会对粮食价格上涨的接受度上,都将是有益的。
再过几年,真到了全国粮食播种面积急剧减少的时候,国家的粮食危机真的就很难说了!
回首百年中国,农民用独轮车推出了我党淮海战役的胜利,农民承受“剪刀差”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基础,农民用血汗筑造了城市的辉煌,自己化身为国家和社会的“人口红利”,无论是讲感恩还是出于国家粮食安全的理性考量,粮食价格必须加快提升的步伐!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