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人民教育出版社接受《重庆晚报》记者采访回应说:“鲁迅被剔出中学课本,这是一个伪话题”。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韩老师表示,所谓的新教材其实已是老教材,是五年前对中学语文课本选录篇目进行的调整,鲁迅的作品在高中课本中略有减少。因为今年一些省市刚刚进入新课程改革,误以为是人教社的新动向。科教院研究员钱金涛说;“不同的时代都有自己特定的教材,教材的变化往往折射着时代的变化。时代在进步,适当压缩鲁迅的作品,是争取选录更多优秀的作家或作品,丰富中学生的阅读范围。”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中学课本删减鲁迅作品从五年前就开始了。不管人教社辩解是五年前删除也好,还是新近删除的也罢,鲁迅作品的删减是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而人教社把批评剔出鲁迅称为“伪话题”才是真正的伪话题。人教社说中学课本并没有抛弃鲁迅,只是减少了篇目,这无非是“温水煮青蛙”方式的又一次成功运用罢了。
被毛泽东称赞骨头最硬,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为什么成了时代的弃儿?拥戴者们给出了答案:“因为那个非常特殊的年代已经过去了,现代社会并不需要鲁迅那种冷峻深刻的嘲讽笔法,我们需要的批评语言是善意、诚意、浅白、温和,尽可能地避免情绪化和狭隘的偏见,防止幽暗心理、仇恨意识毒化正常的公共批评。”原来如此,在他们眼里,鲁迅式的批评是“情绪化的"、“狭隘的"、怀有“幽暗心理”和“仇恨意识”而且是“毒化”社会的。这与当年国民党反动派查封鲁迅作品的理由何其的相似,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鲁迅是以笔作刀枪的战士。自“五四”到1936年去世,鲁迅在20年间发表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伟大作品,他以卓越的文学天才、敏锐的洞察力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对中国社会的种种阴暗、不公、不义现象都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郁达夫在纪念鲁迅时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而一个拥有英雄而不知道爱戴他拥护他的民族则更为可悲。”遗憾的是,当今中国正在发生着、上演着这样的悲剧,而且打着“时代在进步”的名义,这真让人匪夷所思。
教育的目的是育人。读鲁迅作品,不光是学习文学,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做人。鲁迅的独立思考精神,鲁迅的批评精神,鲁迅的战斗意志和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正是当今变革中的中国所需要的。但是,那些已经在改革中获得巨大利益的“精英”、权贵等既得利益者们,面对鲁迅对腐败、贪婪的无情批判,心里必定是诚惶诚恐、如坐针垫。于是,他们竭力淡化人们的阶级概念和斗争意识,在肆意掠夺中喊着“维稳”,在你死我活中喊着“和谐”。于是,对那些具有抗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和文化给予打压和屏蔽。《狼牙上五壮士》没了,夏衍的《包身工》没了,柳青的《梁生宝买稻种》没了,《小英雄赖宁》也没了,甚至连开国领袖毛泽东的文章也删减了,自然极具抗争意识的鲁迅先生的作品消失,也就毫不奇怪了。而取而代之的是个人奋斗、享乐主义,是那些低俗恶心的吟风弄月,无病呻吟的伤痕文学,歌功颂德的浮华之作。据报道,某地举办歌咏活动居然禁唱共产党的创始之歌——《国际歌》。
鲁迅作品被删减绝非偶然,它与这些年政治领域淡化和妖魔化毛泽东思潮有着内在联系。毛泽东和鲁迅是腐败不公和邪恶势力的克星。眼不见就为净,掩耳可以盗铃。于是,在经过挑剔、冷落、妖魔化之后,就该让他们消失了。因为鲁迅批判、痛斥、讥讽、怜悯的人物如今又复活了,新孔乙已们、新赵七爷们、新假洋鬼子们、新林祥嫂们、华老栓们、润土们、新阿Q们、新看客们一个一个都在复活。
“黑窑奴工”、“求刑入狱”、“抓阄治病”、“活人死葬”、强迫洗浴”、“嫖宿幼女”、“冠希写真”、“正龙拍虎”、“情妇PK”、“飞身跳楼”、“活埋老太”、“开胸验肺”、“挟尸要价”等等一系列旷世奇案,让鲁迅这面照妖镜把他们打回原形,怎么能不感到恐惧、惊慌、卑怯,甚至无地自容。在他们看来,让屁民们忙于做房奴的焦虑,忙于为争食饱腹的丛林竞争、忙于沉湎于色性中的麻木状态才是最理想的。而剔出鲁迅,淡化毛泽东正是从精神和信仰上解决问题。可见,这种切割和抛弃中国民族文化精髓和灵魂的做法何其毒也。
然而,常言说的好“聪明反被聪明误”。“精英”和权贵们切割中华民族筋脉和打断中国人脊梁的做贼心虚的做法,无异于此地无银三百两,尽管招数够狠,但是恐怕难于如愿以偿。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精英”和权贵们大概也很清楚这一点,也知道自己的利益来之不义,于是有的纷纷将财产和妻儿转移国外,脚踏着两只船,随时准备弃船而逃。而,剔出鲁迅,淡化、妖魔化毛泽东的卑劣行径,只能让广大民众更加看清他们的邪恶本质,促使人们更加警惕并迅速地觉醒。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