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时政 > 时代观察

王中宇:“刺激内需”—可行的方略?

王中宇 · 2009-03-25 · 来源:
应对经济危机 收藏( 评论() 字体: / /

“刺激内需”—可行的方略?

货币收入:消费能力的硬约束    1

消费支出:谁更敢花钱?    3

居民储蓄:追逐的是商品还是利润?    8

结构:消费与出口    11

“发展”:主体是谁?    12

“刺激内需”几乎成了应对金融海啸的共识。想当年,日本陷入衰退,西方学界几乎一致呼吁日本“刺激内需”,笔者不是经济学家,也非日本人,所以姑妄听之而已,无暇深思。只是记得,日本刺激的效果是“失去的十年”。而今轮到我们中国“刺激内需”了,这迫使笔者要想明白,这内需何在?如何刺激之?

一个经济体系,它的最终消费者是两个部分:居民和政府。在市场经济中,货币收入是消费能力的硬约束,因此,观察两者的货币收入,是观察内需的入口。

货币收入:消费能力的硬约束

在《中国统计年鉴》中有历年的财政收入,它是政府支出的主要来源(暂不考虑国债)。

中国居民在统计上被分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两类,他们的收入分别由统计局城调队和农调队通过入户调查获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城镇居民的实际收入中能用于安排日常生活的货币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包括农村常住居民家庭所有的现金收入,包括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人均值乘以相应人口即得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货币收入总量。这两个指标反映了居民部门购买潜力。

由此可以观察财政收入与居民收入的演变(见图一)。

图一:财政收入与居民收入的演变

数据显示,2004年后财政收入就大于农村居民现金收入,2008年底农村居民为7.2亿人占,总人口的54.3%。即财政收入超过了我国大多数人口的现金收入,而且,这一趋势还在加速扩大。

图二显示了总收入在三者间分布的演变。

图二:总收入在财政与居民间分布的演变

数据显示:1985年前农村居民所占份额呈上升态势,而此后陷入了持续的下降,1996年后下降明显加速。城镇居民是这一过程的首先获益者,在2003年以前,所占份额持续上升,然而此后所占份额开始缓慢下降。1978年,财政收入所占份额既高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又高于“农村居民现金收入”,此后持续下滑,直到1996年,而此后又开始稳步攀升,自2003年后,财政收入是惟一的份额上升者。由图一、图二不难看出,如果维持现有的趋势,到2013年左右,财政收入将超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而农村居民的现金收入将远远低于前两者。

由此,潜在购买力增长最强劲的是财政,城镇居民占潜在购买力的份额已达顶峰,显出下调的趋势,而农村居民的潜在购买力所占份额最小,且仍在快速下行过程中,尽管他们占中国人口的绝对多数。

货币收入是消费能力的硬约束,但货币收入并不等于消费支出,所以进一步需观察收入与支出的关系。

消费支出:谁更敢花钱?

    由财政收支的顺逆差可观察政府支出的松紧。由于建国60年来,财政收支大体呈指数增长,为便于历史比较,我们来观察顺逆差/财政收入(见图三)。

图三:历年顺逆差/财政收入

    数据显示:80年代以前,顺逆差大体相当,1950-1982年,顺逆差的绝对值/财政收入平均为3.6%,政府在努力维持预算平衡。1983年后,除个别年份外,大多为逆差,顺逆差的绝对值/财政收入平均为7.65%,最大的2000年,赤字竟高达18.6%,表明政府在长期实行赤字财政。

财政顺差意味着政府有资金积累,逆差则意味着债务积累。图四为历年累计的顺逆差/当年财政收入,它客观上会影响政府的开支能力:累计的顺逆差/财政收入越是大的正值,政府越有能力超支;相反,越是大的负值,政府就越要顾忌还债负担。

图四:历年累计的顺逆差/当年财政收入

数据显示:1953-1962年,因急于工业化,财政累计顺逆差大幅增加,1962年达到了当年财政收入的-51.06%,此后厉行增收节支,到1978年累计顺逆差缩减为当年财政收入的-8.76%。此后再次走向赤字财政,1998年累计顺逆差/财政收入再次达到-50.1%,但随后几年,政府不但没有收紧支出,反而加速超支,到2003年,累计顺逆差/财政收入竟高达-81.9%,此后再度厉行增收节支,到2008年累计顺逆差/财政收入降至-38.14%。

由此可见,政府的开支倾向于超出其收入,但累计顺逆差/财政收入过大又迫使政府压缩赤字。目前政府正处于需要压缩赤字的阶段,但疲弱的社会需求又迫使政府加大支出。

对城镇居民,仿照分析财政收支的方法,来分析其“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性支出”间的平衡(见图五)。

图五:城镇居民当年收支平衡

数据显示随着收入的增加,城镇居民当年结余的收入越来越多,到2006年已接达到当年收入的1/4。换而言之,当年结余相当于当年消费的1/3。早在《礼记·王制》中就有:“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的憧憬。看来城镇居民一直在追求老祖“耕三余一”的境界,与寅吃卯粮、负债消费的美国人相比,在消费上显然更保守。

由于笔者找到的连续数据起自1983年,我们只能计算1983年后城镇居民的累计结余。图六为历年累计结余与当年可支配收入的关系,2006年,累计的结余已相当于当年收入的1.5倍(见图六)。

图六:城镇居民历年累计结余

对农村居民,用同样的方法,来分析其“现金配收入”与“现金支出”间的平衡。为了能与城镇居民对比,分析也从1983年开始。但笔者找到的数据在80年代不连续,对缺乏数据的年份,用内插估值替代。由此估算的农村居民当年收支平衡见图七。

图七:农村居民当年收支平衡

    我们看到,本世纪之前,农村居民现金总体上是入不敷出,进入2000年后,才有了每年约10%的结余,2003年后结余比例还在缩小。由此,农村居民手中累计结余的现金有限,到2006年累计结余现金仅占当年现金收入的1/4(见图八)。

图八:农村居民历年累计结余

与“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不同,“农村居民现金支出”不仅包含生活消费支出,还包含家庭经营费用支出、购买生产性固定资产、税费支出、财产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进入本世纪后,生活消费支出仅占农村居民现金支的60%左右。

由此可见,政府倾向于,也有能力“超前消费”;农村居民刚摆脱入不敷出的境地,结余有限;城镇居民则偏好积蓄,进入本世纪后,每年节余超过当年可支配收入的20%。

居民的结余,逻辑上会转化为银行的存款。在《中统计年鉴》中,有“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末余额”,这个指标在1996年以前尚被分解为“城镇储蓄”、“农户储蓄”,而1997年后无此分解。所以笔者无法分别观察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储蓄的近期演变,只能观察笼统的“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末余额”演变,看它如何能转化为内需。

居民储蓄:追逐的是商品还是利润?

图九为中国城乡居民储蓄年增长率。自1978年至2008年,30年间中国城乡居民储蓄年均增长26.5%,远超过GDP 的增长,2008年底中国城乡居民储蓄余额已达22.15万亿,相当于当年GDP(24.66万亿)的89.8%。哪怕动员居民花掉其中的1/10,也将近2008年GDP的9%,又何愁“保八”?

图九:中国城乡居民储蓄年增长率

事实上,上次亚洲金融危机后,为“启动内需”,专家们就盯住了城乡居民储蓄余额,想方设法要将其逼出来。当时的三招是:房改,迫使居民动用储蓄买房,以提升房地产业;医改,迫使居民花钱,以提升制药产业;教育产业化,迫使居民为子女的前途出血。

这三招的效果现已经清晰地摆在国人面前,住房、医疗、教育被国民视为“三座大山”,成为威胁社会稳定的政治问题,新一届政府被迫为此向社会做出了政治承诺。“三座大山”迫使居民未雨绸缪,更倾向于储蓄而非消费。于是本欲逼出的消费能力不见踪影,持续的内需不足导致整个经济高度依赖海外市场,造成了今天的被动局面。

观察图九,建国以来,只有4个年头城乡居民储蓄年增长率为负值,意味着在这些时间内部分储蓄被转化为消费基金,这些年头是:1960、1961、1962、1969年。其中的1960-1962年是所谓“三年困难”,居民被迫动用储蓄度灾,而1969年前两年是“全面武斗”造成的生产停顿、经济困难。

为什么城乡居民储蓄增长如此高速?为什么无法引导其转为内需?

经济学理论用一个系数“储蓄倾向”来解释,似乎中国人天生好存钱,哪怕将中、美两国老太太和房子的故事絮叨得尽人皆知,也无济于事。这不能不令人生疑,不能不引导笔者直接从统计数据寻找真相。

如果城乡居民的当年结余都存进银行,那储蓄余额的年增量应该等于当年结余,如果当年结余的一个稳定比例存入银行,那储蓄余额的年增量曲线应该与年结余相似。事实上,这两个统计量的对比见图十。

图十: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增量与城乡居民收支结余

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增量显现出稳定的加速增长态势,而城乡居民收支结余则大幅波动,两者的走势差异极大。这暗示城乡居民收支结余绝非影响储蓄存款增量的唯一因素。尤其值得注意的是1996年到2000年,城乡居民收支结余步步下滑,而储蓄存款增量却稳步、加速高升。2000年储蓄存款增量甚至大于居民收支结余,显然有另外的资金进入了“城乡居民储蓄”项下。

为理解这费解的现象,让我们回顾那一段不算久远的历史。1992年开始,山东诸城市长陈光主导,对诸城市282家国有和集体企业全部改制,15个月内,基本全“卖给”了内部人,陈光由此获得“陈卖光”的雅号,并引发了广泛争论。1996年,调查山东诸城“卖光国企”事件的中央调查组做出结论:诸城的改革,方向正确。随后在“改制”的名义下,地方国企被大规模私有化,与此同时则是国企员工被大量抛向社会(见图十一)。

图十一:国有单位职工人数演变

事实上,社会财富生产过程并没有明显转折,只是普通居民所得份额明显下降,而那些获得了前国企的内部人一跃成了富豪。他们的收入能否让城调队、农调队“入户调查”,恐怕值得怀疑。而转为私产的企业利润以个人名义存入银行,进而被算进“居民储蓄”中,则是顺理成章的。于是我们看到了银行统计的储蓄存款增量平稳加速,而城调队、农调队统计的居民货币收支结余大幅波动。

这个事实告诉我们,居民储蓄存款并非单纯的暂存购买力,其中相当一部分为富豪们所有,对他们而言,欲追求的并非消费品,而是“以钱生钱”。无论怎么刺激内需,这类存款都无动于衷,唯有盈利机会才可能引导它们行动。

这类存款到底占了多大的比重?媒体曾广泛报道,据国家统计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和全国总工会1999年对城镇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的调查,有8.6%的富裕家庭拥有全部金融资产60.4%;其中1.3%最富有的家庭拥有全部金融资产31.43%(每户拥有5000万元以上,);而占43.73%最贫穷的家庭只占有全部金融资产2.99%。最富有的家庭拥有的金融资产是最穷的家庭359倍。

可惜这类统计没有列入常规统计范畴,无法得到同一口径下的时间序列数据,笔者无法据此分析居民储蓄存款的结构演变。然而,一些可得的数据提示我们,居民收入的两极分化自1999年后并未缓和,反而强化了。如各行业平均工资与全国平均工资的偏差,就在持续扩大(见图十二)。

图十二:各行业平均工资与全国平均工资的偏差

其实更大的分化发生在老板与打工者之间、高管与一般员工之间、政府官员与百姓之间、城乡之间、东中西部之间。由此可估计,国家统计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和全国总工会1999年发现的金融资产集中态势极可能更强化。于是,极有可能六成以上的居民储蓄存款都是指望“以钱生钱”的逐利资金。启而不动的内需与上串下跳的资产价格从旁印证着这个判断。而剩下九成的家庭分享不到四成的储蓄,除了备急、养老之外,谁在花钱时敢不计后果,“过把瘾就死”?

结构:消费与出口

之所以要“刺激内需”,是因为出口受阻,造成相关产能闲置,大量工人失业。然而,即使能突破上述种种客观制约,将内需刺激出来,就能为相关产能提供市场吗?

《中国统计年鉴2007》提供了2002年的投入产出表,我们来观察表中的消费构成和出口构成(见图十三)

图十三:消费构成和出口构成

数据显示:消费构成与出口构成差异极大,消费构成的前三位:其他服务业、  农业、食品制造业占到消费总量的62.1%,而这三项在出口构成中分量极小,最大的也不足4%;出口构成中机械设备制造业、纺织/缝纫及皮革产品制造业、化学工业和其他制造业占到出口总额的65.3%,而它们在消费构成中分量极小,最大的也不足5%。

如果内需真的被刺激起来,市场容量扩张最大的行业顺次为:其他服务业、   农业、食品制造业,它们在出口产能中所占份额甚小;而出口产能过剩最严重的机械设备制造业、纺织/缝纫及皮革产品制造业、化学工业、其他制造业,市场扩张余地极小。

于是,一方面是大量产能依然过剩,大量失业难于消化,另一方面则是与出口关系不大,但与农业关系密切的几个行业需求激增,对消费价格造成压力。唯一可能获利的是批发零售贸易、住宿和餐饮业,它在消费构成和出口构成中的比重相似,似乎可以指望消费扩张能弥补出口下降的份额,其前提是:消费和出口对这个行业的需求差别不大,或者,这个行业易于转型。

“发展”:主体是谁?

当年“刺激内需”未能让日本经济复苏,看来并非偶然。而今我们的经济学家又祭起了这个当年无效的法宝,由此可见学界对西方权威理论的膺服。学术刊物上相关论文大多从某个权威理论出发,利用一堆数学公式推出一些人云亦云的“结论”、“政策建议”,却懒得直面统计数据,正视经济现实,进行客观分析。这让人感到悲哀。

数据告诉我们,除政府外,最有能力获得货币收入的是资本拥有者,他们最大的需求的不是消费,而是利润。农村居民有真实的消费需求,却没有支付能力。正是逐利资金与消费资金间的失衡,导致逐利资金瞄上了海外市场,导致中国经济依附于美国,导致中国经济体系以赚取绿色bill为“发展”目标。而海外市场要求的行业结构迥异于国内消费市场,于是以利润为核心目标的“发展”,与国民需求渐行渐远,却去迎合靠借贷泡沫消费的西方需求。

而今泡沫破灭,海外市场萎缩,我们又不假思索地举起“刺激内需”的旗帜,似乎无人注意其中其中明显而无法摆脱的逻辑矛盾。日本前车之鉴犹在,岂不令人忧虑?

数据告诉我们,最有能力获得货币收入的是政府,政府信奉 “发展是硬道理”。然而,“发展”的主体是谁?是中心城市的高楼大厦,还是银库里的绿色bill?是豪华的公务消费,还是转移海外的寓公?毫无疑问,13亿国民,960万平方公里国土,300万平方公里的海疆,这才是发展的主体。从这个出发点,才有可能讨论中国经济的真问题。

(注:文中数据均取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全国年度统计公报》)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yewn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欧洲金靴|教育之乱,祸起萧墙
  2. 星话大白|越南
  3. 李昌平:我的困惑(五)
  4. 邓论学习 (十二) 是四人帮搞的“血统论”吗?
  5. 是右就必须反,必须批
  6. 胡锡进为什么总改不了阴阳怪气的老毛病
  7. 对菲律宾斗争的关键是,让它的挑衅得不偿失
  8. 谭吉坷德|决战,或许正在悄然开始
  9. 到底是谁在夸《新闻女王》?
  10. 戴雨潇:疑似国家公务人员雇水军散布假信息操纵舆论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3.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4. 弘毅:警醒!​魏加宁言论已严重违背《宪法》和《党章》
  5. 这是一股妖风
  6.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7.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8. 亵渎中华民族历史,易某天新书下架!
  9. 公开投毒!多个重大事变的真相!
  10. 天眸|人民正在期待 ——“第一主人公”毛主席的影视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3.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4.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5.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6.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7.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0.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泽东遭受了三次打击
  2. 大快人心,知名“电子宠物”在美落网
  3. 铁穆臻|今年,真正的共产主义者,要理直气壮纪念毛泽东!
  4. 《邓选》学习 (十一)发展速度
  5.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6.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Baidu
map